1、《送别》【唐】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2、《渭城曲》【唐】王维又名《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4、《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王维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5、《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7、《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送魏万之京》【唐】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1、《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别董大》【唐】岑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3、《送李端》【唐】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14、《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5、《送人东游》【唐】温庭筠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16、《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7、《雨霖铃》【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赠范晔 作者:【陆凯】 年代:【南北朝】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注释】: 古今吟咏岭梅诗词不下千章,最早的是陆凯《赠范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直隶南雄州志》载,南雄城南有寄梅驿,即取折梅逢驿使诗语。该驿曾经宋绍兴知州李岐重修。
清道光知州戴锡纶有《寄梅驿》诗云:“一枝春可当人情,投赠南州艳此清。妙是不登供帐例,香风千古被征行。”
陆凯是三国时人。《三国志.陆凯传》载:“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也。
丞相逊族子也。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
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珠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
又《三国志.孙权传》载:“赤乌四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 这首诗当是陆凯率兵南征度梅岭时所作。
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哗,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就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他那“虽统军众,手不释书”的儒将风度跃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赠范哗》寥寥2 0字,简朴中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平淡中显出了高雅的意境。“一枝春”作为梅花的象征,向人们预示着美好的春天即将来临,祝愿人们的美好祈望定能实现。
范哗是谁?南北朝刘宋时有个编写《后汉书》的范哗,但他距三国近200年,肯定不是这个范晔,而是三国另一个范晔。有的人则认为范哗是刘宋时的范哗,而陆凯不是三国吴的陆凯,而是刘宋时的另一个陆凯。
熟是熟非,有待考证。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赏析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
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
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
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
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
年仅25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
“城阙”,指京城长安,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三秦”,泛指长安附近。
项羽破秦后,把秦国原来的地盘分为雍、塞、翟三国,封秦朝的三个降将为王,称为“三秦”。“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
“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从灌县到犍为这一段有白华津、万里津等五个渡口,称“五津”。
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
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
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
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
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
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又说:“忧思成疾 ,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
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
从齐梁。
1.赠范晔 作者:【陆凯】 年代:【南北朝】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注释】: 古今吟咏岭梅诗词不下千章,最早的是陆凯《赠范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直隶南雄州志》载,南雄城南有寄梅驿,即取折梅逢驿使诗语。该驿曾经宋绍兴知州李岐重修。
清道光知州戴锡纶有《寄梅驿》诗云:“一枝春可当人情,投赠南州艳此清。妙是不登供帐例,香风千古被征行。”
陆凯是三国时人。《三国志.陆凯传》载:“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也。
丞相逊族子也。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
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珠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
又《三国志.孙权传》载:“赤乌四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 这首诗当是陆凯率兵南征度梅岭时所作。
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哗,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就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他那“虽统军众,手不释书”的儒将风度跃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赠范哗》寥寥2 0字,简朴中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平淡中显出了高雅的意境。“一枝春”作为梅花的象征,向人们预示着美好的春天即将来临,祝愿人们的美好祈望定能实现。
范哗是谁?南北朝刘宋时有个编写《后汉书》的范哗,但他距三国近200年,肯定不是这个范晔,而是三国另一个范晔。有的人则认为范哗是刘宋时的范哗,而陆凯不是三国吴的陆凯,而是刘宋时的另一个陆凯。
熟是熟非,有待考证。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赏析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
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
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
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
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
年仅25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
“城阙”,指京城长安,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三秦”,泛指长安附近。
项羽破秦后,把秦国原来的地盘分为雍、塞、翟三国,封秦朝的三个降将为王,称为“三秦”。“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
“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从灌县到犍为这一段有白华津、万里津等五个渡口,称“五津”。
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
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
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
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
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
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又说:“忧思成疾 ,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
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
从齐梁到初唐,浮。
忘不了,我们在一起,快乐度过的每一天
尽管我们也会吵架,但不愉快如过眼烟云,很快不见
相信所有人,都记得我们说过的每一句话
毕业的日子,一天天临近
记得就在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含笑告别
就这样分开,我们的六.3班,就这样不复存在
不要怕分离,不要怕友情不再
我们不怕,我们不怕
因为我们的心相连
我们不怕,我们不怕
在友情面前,分离只能惭愧的低下它那骄傲的头
我们不怕,我们不怕
我们说好了要手拉手,走到天涯尽头
我们不怕,我们不怕
我们共经共历风雨
我们有一份最最真挚的友情
我们不怕,我们不怕
擦干眼泪,让我们肩并肩,走向那一片阳光过处
我们不怕,我们不怕。
绝对原创,初一女生绝对不会抄袭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