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古诗[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白朴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 祖籍(阝奥)州(今山西河曲县),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
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 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土,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
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
白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的岁月,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
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无暇顾及妻儿家室。 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树炮攻城,哀宗决计弃城北走归德,白华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随哀宗渡河而上。
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军纵兵大掠,城内士庶残遭杀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战争中,白朴母子相失,幸好当时元好问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命。
四月底,元好问携带白朴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今山东冠县)县令赵天锡幕府。元好问虽也是亡国奔命之臣,生活至为艰辛,但他视白朴姊弟犹如亲生,关怀备至。
白朴为瘟疫所袭,生命垂危,元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朴聪明颖悟,从小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他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白朴的父亲白华于金朝灭亡后先投南宋,做了均州提鲁。然不久,南宋均州守将也投降元朝,白华遂北投元朝。
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白朴12岁时,白华偕金朝一些亡命大臣来到真定,依附在世守真定的蒙古将领史天泽门下。同年秋,元好问由冠氏返太原,路经真定,遂将白朴姊弟送归白华,使失散数年的父子得以团聚。
父子相见,白华感到极大的快慰,他有一首《满庭芳·示列子新》词,表述当时的心情:“光禄他台,将军楼阁,十年一梦中间。短衣匹马,重见镇州山。
内翰当年醉墨,纱笼支高阔依然。今何日,灯前儿女,飘荡喜生还”。
他也十分感激元好问代为抚育儿女之恩,曾有诗谢之曰:“顾我真成丧家犬,赖君曾护落窠儿。 ” 随着北方的安定,白朴父子也就在真定定居下来。
从此,他按照父亲的要求,写作诗赋,学习科场考试的课业。他对律赋之学颇为上进,很快即以能诗善赋而知名。
其时,元好问为修撰金朝历史书籍,也常出入大都,从而往来于真定,关心着他的学业,每至其家,都要指导他治学门径,曾有诗夸赞白朴说:“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 ”勉励他刻苦用功,成就一番事业。
然而,蒙古统治者的残暴掠夺,使白朴心灵上的伤痕难以平复,他对蒙古统治者充满了厌恶的情绪,兵荒马乱中母子相失,使他常有山川满目之叹,更感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逐,而以亡国遗民自适,以词赋为专门之业,用歌声宣泄自己胸中的郁积。
随着年岁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大,白朴的学问更见长进。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白朴36岁。
这年四月,元世祖命各路宣抚使举文学才识可以从考者,以听擢用,时以河南路宣抚使入中枢的史天泽推荐白朴出仕,被他谢绝了。他既拂逆史天泽荐辟之意,自觉不便在真定久留,便于这年弃家南游,更以此表示他遁世消沉,永绝仕宦之途的决心。
然而,眷妻恋子的情肠终不能割断,他也经常为自己矛盾的心情所煎逼,感到十分痛楚。 尽管如此,他还是要远离那车马红尘之地。
他先到汉口,再入九江,41岁时曾北返真定,路经汴京。此后,再度南下,往来于九江与洞庭之间,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在金陵定居下来。
这前后,可能因为他的真定原配去世,他曾为妻丧而回到过真定,逢着这个机会,又有人建议他去朝中做官,却被他谢绝了。此后不久,他即返金陵。
从此,主要在江南的杭州、扬州一带游历,直到81岁时,还重游扬州。而后,他的行踪就无从寻觅了。
白朴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之间,但他却并不可能真正遁迹世外,对现实熟视无睹。 加之,他的足迹所至,恰恰是曾经繁华一时,而今被兵火洗劫变为的荒凉境地。
前后景象的对比,更激起他对蒙古统治者的怨恨。他以诗词来宣泄这种怨恨,控诉蒙古统治者的罪恶行径。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白朴游至九江,再入巴陵。 九江昔日的繁华,却被一扫而光,留在他眼底的是萧条冷落,他不禁无限伤感地叹息道:“纂罢不知人换世,兵余独见川流血,叹昔时歌舞岳阳楼,繁华歇”。
至于金陵怀古,杭城“临平六朝禾黍、南宋池苑诸作,”处处抒发遗民的心情,“伤时纪乱,尽见于字里行间。”其感物伤情从笔下款款道出。
白朴毕竟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尽管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而悲戚,但他更多地是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伤怀。一部《天籁集》,可以说处处倾诉着他对怆凉。
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风: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词名句: 春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陈陶)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宋·朱敦儒)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宋·晏殊)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宋·苏轼)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唐·韦庄) 四时可爱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 (民国·王国维)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宋·秦观) 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 (宋·贺铸) 不信青春唤不回 (民国·于右任)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唐·杜甫)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五代·冯延巳)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唐·白居易)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杜牧)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宋·某尼悟道诗)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南北朝·陆凯) 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 (宋·苏轼)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宋·欧阳修)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宋·苏轼)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唐·王维)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唐·张泌) 。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
烟波澄旧碧,尘火息前红。——《执契静三边》李世民
寒野霜氛白,平原烧火红。——《出猎》李世民
蝉啼觉树冷,萤火不温风。——《秋日斅庾信体》李世民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
未见温泉冰,宁知火井灭。——《温汤对雪》李隆基
长榆息烽火,高柳静风尘。——《登蒲州逍遥楼》李隆基
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早登太行山中言志》李隆基
羽书朝继入,烽火夜相望。——《平胡》李隆基
昔遇焚芝火,山红连野飞。《从驾幸少林寺》武则天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腊日宣诏幸上苑》武则天
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游后湖赏莲花》李璟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病起题山舍壁》李煜
牙签万轴里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题金楼子后》李煜
瓶开枸杞悬泉水,鼎炼芙蓉伏火砂。——《答窦拾遗卧病见寄》包佶
火炎逢六月,金伏过三庚。——《同李吏部伏日口号,呈元庶子、路中丞》包佶
还同星火去,马上别江春。——《发襄阳后却寄公安人》包佶
始见幽烽警,俄看烈火焚。——《奉和御制平胡》韩休
楼台绝胜宜春苑,灯火还同不夜城。——《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苏颋
不疑丹火变,空负绿条新。——《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兼郎官数子自顷沉》苏颋
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唐·刘禹锡《秋风引》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 ·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弃疾《昭君怨》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元·黄庚《江村即事》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唐·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唐·张籍《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
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4、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5、落霞孤鹜齐飞,秋火共长天一色。
6、火米夏收畲稻早,海椒春放瘴花迟。
7、流萤渐收火,络纬欲催机。尔时思锦字,持制行人衣。
《草》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 令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韩愈《山石》: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韩愈:《石鼓歌》: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扌为]呵。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高适:《燕歌行并序》: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王维:《洛阳女儿行》: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杜甫:《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祖咏:《望蓟门》: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淄”去三点水加草头)。
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祜:《题金陵渡》: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