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小学教师阶段,学生从课本上学习了40传为余首古诗,背诵100多句格言警句。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要求:1-2年级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到了5-6年级则需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我在参加了“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课题后,在思考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精髓。如何引导学生在背诵积累的同时学会运用这些优秀的经典诗文名句?结合教学中的体会,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多读、多背、多积累。
孔子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
“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曾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读经的积极性,一是采取多种形式读经。(1)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
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号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五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要求每班选一名班级诵读长,每周将一首诗、一句名言佳句、一句诗经抄在小黑板上,原则上每周更新一个内容,如果背诵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诵读长带领大家课前诵读。
(2)注意学科间的整合。除了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诵读外,可以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诵唱。
如在新的音乐教本中就有古诗诵读唱。美术教师也可以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把我国最有名的书画作品引入我校,感受我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3)以活动激趣。在班级中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诵读活动,如开展“班级小诗人”,“做少年君子”、“古诗配画”、“经典诗词书法比赛”等,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感受到读经带来的成就感,自然就会喜欢读。
二是以日记为成长记录袋。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日记本,及时记载下自己课内外诵读的经典诗文,并记下自己的感想、受到的启发。
积累记载成册,随时巩固背诵使短时记忆成为永久性记忆。正如孔子语:“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同时,学生也可将日记本美化,使自己的记载本成为一件件艺术品。
这样学生积累的多,并且兴趣浓。二、精读、精学、勤归纳。
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诗词名句,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会精读归纳。如把收集到的古诗分类归纳,可以按写春夏秋冬季节的,例如描写春天的有“《咏柳》、《春晓》、《春夜喜雨》”等,也可以分为思念家乡亲人、怀念祖国、送别诗。
如送别诗有“《黄鹤楼送孟浩然广陵》、《送二元使安西》、《芙蓉楼送别辛渐》等;还可以归为惜时名句,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三、在日记中积累运用。“多读胸藏汇,勤写笔下生花”,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
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日记本,及时记载下自己课外诵读的古诗文,并记下自己的感想、受到的启发。如读了《三字经》中的“如囊莹,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通过讲述晋朝的车胤没有灯就去捉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和孙康没有灯借着大雪的反光来读书的故事,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可以引用那些诗词名句?启发学生:如何直接引用《苟子。劝学》中的“少而不学,长无能也。”
或者古诗中的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
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学生装的积累丰富了,自然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四、在说写中灵活运用。教语文,目的是为了不教。
同样,学生积累了知识就是为了运用。《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中建议: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种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诵读中华文化经典十分有利于学生对成语、格言警句和精美句段的积累,对精美词语句段的积累熟读成诵后,才能化为自己的语言。所以要能在语言中信手拈来,旁征博引,一方面要在语文教学训练中引导学生在说中引。
例如在上《再见了亲人》这遍含深情的文章后时,我要求学生以“我思念的 ”为主题的训练活动,让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并且用上积累的成语、格言警句和精美句段。许多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引用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有的引用了“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等名句。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读经与写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积累学生的人文素养。读与写是相互结合的,在习作中只有恰当的明引、暗引或使用活化了的词句,能使。
一、长流水,不断线充分利用课堂这种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不同课文,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把众多的古诗词名句介绍给学生,并作出评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名句的审美价值。
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这些名诗佳句,犹如一串串晶莹璀璨的珍珠熠熠发光,读之琅琅上口,铿锵和谐,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每读一次就是一次很好的艺术享受。
我充分利用早自习,让学生反复吟诵,引导学生在读上下功夫。只有读的多,才能背的熟,只有背的熟,才能体味佳句的妙处。
众所皆知,诗歌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具有鲜明的节奏韵律,通过诵读诗歌,有助于领悟、欣赏它的优美意境,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接受艺术的薰染。难怪人们常说“佳句不厌百回读”。
使学生会背诵,会解释,这是为运用打下基础,为把佳句用到议论文写作中创造条件。结合诗词单元教学,重点讲析诗词中的佳句,多方面诱发学生在领会原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怎样运用在写作中。
例如李白的《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友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作者未来的理想,总有一天会扬眉吐气、激昂青云的。
这种心境,是古代士大夫所常有的,而以李白来说更为突出。引导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教师重点讲解运用联系学生和当今社会实际,为了美好的未来,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远大抱负,表明自己的决心,同样可以“长风破浪会友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学习修辞格的运用时,也尽量列举古诗词中的名句,例如: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来揭示比喻的巧妙,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愁”。委实耐人寻味,一江春水向东流显示的特征,是清江碧水,徐徐悠悠,既深且长,深不可测,长无止处,而人的愁绪绵绵,欲理难清,想断无能的一面,于是乎两个特征相贴,恰好构成了这样的比喻。
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说明艺术夸张。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来展示对偶的作用。
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说明对比的好处,等等。总之,为了加深学生对古诗名句的理解和印象,就应坚持利用可以利用的形式和机会,如课前5分钟,活动课等,分析鉴赏佳句,做到“长流水不断线”。
二、联实际,巧运用示例比较,让学生了解运用古诗词名句的好处。熟语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所货比货。”
比较法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名句用在议论文中有何好处,用与不用有何不同,我在教学中常用示例比较:例一,《教师法》的诞生很不容易,经过几年的修改、讨论、再修改,最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议通过。
它在教师待遇、住房、医疗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例二,《教师法》历时几年,千呼万唤始出来。
它对教师待遇、住房、医疗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显而易见,例一语交直率,但文字不甚简洁。
例二由于运用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一句名句,不仅增加文采,而且语意蕴含丰富,《教师法》诞生的艰难过程,都凝聚在千呼万唤始出来之中,颇有可读性,值得品赏,显得雅致。因文而异,灵活运用。
古诗词名句用在议论文写作中,并不拘泥于一种格式,视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多变,或放在标题,或入在开首,或放在中间,或放在结尾,都是允许的。在教学中,我经常以口头形式表述这几种不同的用法。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二00五年江苏一考生的满分作文《人生三部曲》以“滕王高阁临江渚”、“也无风雨也无晴”、“满目青山夕照明”为小标题,显得构思新颖典雅深厚了。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如2004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 不尽愁绪滚滚来’。
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
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 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文章中间引用古诗,营造意境,以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拔动读者的心弦,引用或化用这些词句,就能以他人之境写我之性灵,增添文章的神韵。如:其实美国人如此,我们中国人又何尝不知晓此理呢?‚中庭月色正清朗,无数扬花过影‛那张先亦知晓落花须有月色的距离方显隐约之美。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林和靖亦明白透着黄昏才可欣赏到朦胧之美。 ‚合掌白莲花未开,隔岸杨柳月如霜‛便是那含蓄之美亦须隔着婵娟才越婉约。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2008湖南满分作文《彼岸,灯火阑珊》,文章撷取六句古诗,展现了三幅不同的美的画面,有隐约之美,有朦胧之美,还有婉约之美,为表现主题作了很好的铺垫,而且风流华美,读来满纸花色蕊香,令人折服。在文章收尾处。
1.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5.临 行 密 密 缝,意 恐 迟 迟 归。谁 言 寸 草 心,报 得 三 春 晖
6.16、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7.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0.先天下之忧而后天下之乐而乐
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2.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4.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彩,“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写出了敬亭山的百挑不厌
16.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昌龄发出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满脸豪情,而丘逢甲在万紫千红的春天却这样悲叹“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整个小学教师阶段,学生从课本上学习了40传为余首古诗,背诵100多句格言警句。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要求:1-2年级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到了5-6年级则需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我在参加了“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课题后,在思考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精髓。如何引导学生在背诵积累的同时学会运用这些优秀的经典诗文名句?结合教学中的体会,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多读、多背、多积累。
孔子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
“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曾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读经的积极性,一是采取多种形式读经。(1)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
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号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五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要求每班选一名班级诵读长,每周将一首诗、一句名言佳句、一句诗经抄在小黑板上,原则上每周更新一个内容,如果背诵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诵读长带领大家课前诵读。
(2)注意学科间的整合。除了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诵读外,可以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诵唱。
如在新的音乐教本中就有古诗诵读唱。美术教师也可以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把我国最有名的书画作品引入我校,感受我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3)以活动激趣。在班级中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诵读活动,如开展“班级小诗人”,“做少年君子”、“古诗配画”、“经典诗词书法比赛”等,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感受到读经带来的成就感,自然就会喜欢读。
二是以日记为成长记录袋。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日记本,及时记载下自己课内外诵读的经典诗文,并记下自己的感想、受到的启发。
积累记载成册,随时巩固背诵使短时记忆成为永久性记忆。正如孔子语:“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同时,学生也可将日记本美化,使自己的记载本成为一件件艺术品。
这样学生积累的多,并且兴趣浓。二、精读、精学、勤归纳。
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诗词名句,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会精读归纳。如把收集到的古诗分类归纳,可以按写春夏秋冬季节的,例如描写春天的有“《咏柳》、《春晓》、《春夜喜雨》”等,也可以分为思念家乡亲人、怀念祖国、送别诗。
如送别诗有“《黄鹤楼送孟浩然广陵》、《送二元使安西》、《芙蓉楼送别辛渐》等;还可以归为惜时名句,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三、在日记中积累运用。“多读胸藏汇,勤写笔下生花”,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
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日记本,及时记载下自己课外诵读的古诗文,并记下自己的感想、受到的启发。如读了《三字经》中的“如囊莹,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通过讲述晋朝的车胤没有灯就去捉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和孙康没有灯借着大雪的反光来读书的故事,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可以引用那些诗词名句?启发学生:如何直接引用《苟子。劝学》中的“少而不学,长无能也。”
或者古诗中的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
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学生装的积累丰富了,自然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四、在说写中灵活运用。教语文,目的是为了不教。
同样,学生积累了知识就是为了运用。《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中建议: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种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诵读中华文化经典十分有利于学生对成语、格言警句和精美句段的积累,对精美词语句段的积累熟读成诵后,才能化为自己的语言。所以要能在语言中信手拈来,旁征博引,一方面要在语文教学训练中引导学生在说中引。
例如在上《再见了亲人》这遍含深情的文章后时,我要求学生以“我思念的 ”为主题的训练活动,让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并且用上积累的成语、格言警句和精美句段。许多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引用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有的引用了“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等名句。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读经与写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积累学生的人文素养。读与写是相互结合的,在习作中只有恰当的明引、暗引或使用活化了的。
如何进行有效的古诗文教学一、古诗教学基本模式 大量的文献显示,当前古诗教学关注四大方面的内容.第一、创作背景;第二、分析与理解;第三、欣赏与体验;第四、朗读与背诵.这四个大方面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探索有效古诗课堂教学研究中,分六步进行: (一)、激趣导课,揭课题(二)、介绍背景,知诗人.(三)、自主学习,明诗意.(四)、想象诵读,悟诗情.(五)、创设情境,入诗境.(六)、迁移运用,创诗文. 二、古诗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一)、激趣导课,揭课题 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法、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如:今天马老师执教的《回乡偶书》采取的就是间接导入法,由已学过的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来唤醒学生对诗人的再现进而在增强孩子的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本课的学习.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就像孙老师执教的《长征》,“从今天起我们进入第八组元的学习,随着今天的学习我们将认识一位伟大的诗人,今天学习他笔下的一首七律诗”板书课题. (二)、介绍背景,知诗人.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像今天的马老师在这一环节介绍诗人贺知章创作《回乡偶书》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就会在这种情境中展开想象,获得情感体验.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积累提出较高的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搜集有关材料.”孙老师在这一环节让学生交流“对于红军长征你知道多少呢?”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又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为下一步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自主学习,明诗意. 《语文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首先要大胆地“放”.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诗意.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帮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解决. 其实是巧妙地“扶”.当学生对古诗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后,通过集体交流了解到了学情,根据学情,来决定是否“扶”,哪些地方该“扶”,又该怎么“扶”.通过“扶”,让学生初步体会在感知时可能出现的偏差,进一步深化对全诗的理解,为体味诗情,进入诗境做好了准备.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马老师在让学生明诗意这一环节,先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读懂前两句诗,再通过朗读感悟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紧接着就放手让自学第二句古诗,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情适当的进行概括和提升.孙老师那句句概括提升的言语更是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的升华.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四)、想象诵读,悟诗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凝炼含蓄.有着音乐、建筑、绘画、意境等在内的巨大美学价值.诗的情感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欣赏来体会.因此,在学生理解了全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趁热打铁,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的辅助,让学生根据诗意想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点读、评读、范读、诵读,演读使学生能读出诗的重音和节奏,知道应该如何把握诗的轻重缓急,加深对诗人情感地体验,体味出诗人赋于诗的思想感情.在学习古诗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地朗读.在初读过程中,仅以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就要有感情表现的要求.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的朗读就要求能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地朗诵.今天这两节课在朗读环节两位教师就是这样层层深入地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五)、创设情境,入诗境.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进入诗境就是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
一-古诗引用 1、教育人要积极向上,好上加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说明生命力顽强,用来礼赞百折不挠、蓬勃向上、积极有为的顽强精神和人生态度: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燮) 3、教育节约粮食,珍惜农民劳动成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4、教育我们只有不断读书学习,吸取新鲜知识,思想、才学、智慧才会永不枯竭,永不陈旧,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教育我们面对严峻的考验要从容不迫、无所畏惧: 烈火焚烧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二.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_“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5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6.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_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起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8.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_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_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9.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10.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1.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