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清心寡欲,超凡脱俗的诗句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举例说明,比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宋朝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整诗为“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诗表面意思是,山中的浮云能够遮住登山人的双眼,而人类社会这座高峰上又有多少“遮望眼”的“浮云”啊! 不光是一切陈腐的陈规陋习,就连那些闲言碎语都可能成为遮挡我们视线、妨碍我们认清方向的“浮云”。自然界的浮云有消散之时,可人类社会这座高峰上的阴霾却不会轻易地被驱净 。
表意为: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
内含: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远大报复,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
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 谁入地狱。
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2.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3.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5.病来心静一无思,老去身闲百不为。
【释义】
1.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2. 是说修练到了一定的境界,已不存在凡世尘缘,万物皆空,浑然无我。
3. 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4. 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内含是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远大报复,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
5. 人的心静并不是心的空洞,而是应该像深潭的水,不会因为有一点点的微风就喧哗。人生病了,往往会使人的心静下来。那时,人心所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会有变化,处理事物的方式也会有改变。这也是好事。所以有人说“把人生的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的人有福了”。心静自然无思,无思可不是脑子不活动了,而是不会再思那些无意思的事情了。人生的多少是是非非,非非是是,当你静心一想,什么都算不得什么,不过只值一笑而已。
【出处】
1. 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
2. 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也就是观音心经。
3. 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4.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诗
5. 白居易的《斋月静居》一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3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