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2. 杨巨源《赋得灞岸柳留别郑员外》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3. 戴叔伦《赋得长亭柳》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
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
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
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4. 刘禹锡《杨柳枝》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5. 周德华《杨柳枝》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
1. 李白 《劳劳亭 》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2. 罗隐《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3.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作者:谢朓 朝代:南北
灞涘望长安,
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
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
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
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
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
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
谁能鬒不变。
4. 《题柳》
作者:狄焕 朝代:唐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5. 《饯中书侍郎来济》
作者:李世民 朝代:唐
暧暧去尘昏灞岸,飞飞轻盖指河梁。云峰衣结千重叶,
雪岫花开几树妆。深悲黄鹤孤舟远,独叹青山别路长。
聊将分袂沾巾泪,还用持添离席觞。
1、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⑤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2、杨巨源《赋得灞岸柳留别郑员外》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3、戴叔伦《赋得长亭柳》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
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
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4、刘禹锡《杨柳枝》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5、周德华《杨柳枝》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
6、李白 《劳劳亭 》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7、罗隐《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1、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⑤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2、杨巨源《赋得灞岸柳留别郑员外》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3、戴叔伦《赋得长亭柳》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
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
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4、刘禹锡《杨柳枝》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5、周德华《杨柳枝》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
6、李白 《劳劳亭 》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7、罗隐《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因为古代折柳赠别之俗,灞河的柳树关乎着离情别意.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起,柳,就与中国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灞河两岸遍植柳树“灞柳风雪”便成为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柳是留的谐音,因此“都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成为长安时尚的风俗文化。又有很多著名诗人写了灞河的柳树,所以灞河的柳树就随着古诗一起流传千古.
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⑤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2、杨巨源《赋得灞岸柳留别郑员外》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3、戴叔伦《赋得长亭柳》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4.罗隐《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折柳赠别始于汉朝,亦是我国流传甚久的送别习俗。
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在都城长安东门外有座灞桥,灞河两岸柳树成行,被世人称之为灞桥柳,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送别离长安东行的亲友故旧,多在灞桥停步告别。 这里的岸柳排排,柔丝荡荡,送行者取“柳”和“留”的谐音,折柳赠别,既表达依依不舍的情感,也寓意人去他乡,宛如柳木随遇而安、发展壮大。
到了隋、唐时期,折柳赠别更为盛行,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记述这种习俗。隋朝的《送别》诗这样写道:“杨柳青青着地重,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对折柳赠别之情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灞桥不知送别了多少离别情,日久天长,灞桥被人们改称为“情尽桥”、“断肠桥”。
折柳赠别始于汉朝,亦是我国流传甚久的送别习俗。
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在都城长安东门外有座灞桥,灞河两岸柳树成行,被世人称之为灞桥柳,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送别离长安东行的亲友故旧,多在灞桥停步告别。 这里的岸柳排排,柔丝荡荡,送行者取“柳”和“留”的谐音,折柳赠别,既表达依依不舍的情感,也寓意人去他乡,宛如柳木随遇而安、发展壮大。
到了隋、唐时期,折柳赠别更为盛行,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记述这种习俗。隋朝的《送别》诗这样写道:“杨柳青青着地重,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对折柳赠别之情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灞桥不知送别了多少离别情,日久天长,灞桥被人们改称为“情尽桥”、“断肠桥”。
应该是“灞柳飞雪”吧。人们在 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象冬日雪花飞扬(来自百度百科),遂有此名。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鸣鞭落日禁城东,渭水清烟灞上风。都旁柳阴回首望,春天楼阁五云中。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清丝扫路尘。
柳永《少年行》:“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翠楚宫腰。”
朱集义关中八景(诗画)中》,题“灞柳风雪”云:“古桥石板半倾欹,柳色青青近扫眉,浅水平沙深客恨,轻盈飞絮欲题诗”。
韦应物《东郊》:“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一、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二、简析:
1)本词上阕借秦娥对情人的思念来表达词人内心对某种事物的苦思与追求,偏重于个人的悲欢离合。
2)下阕则直接抒发了词人怀古伤今的情绪,把个人的忧愁融到历史的忧愁之中。
面对秦汉那样赫赫王朝的遗迹——咸阳古道,汉家陵阙,进入历史的反思,造成了一种悲壮的兴亡感。意境博大,风格浑厚。王国维《人间词话》评“西风——陵阙”两句:“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一、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二、简析:1)本词上阕借秦娥对情人的思念来表达词人内心对某种事物的苦思与追求,偏重于个人的悲欢离合。
2)下阕则直接抒发了词人怀古伤今的情绪,把个人的忧愁融到历史的忧愁之中。 面对秦汉那样赫赫王朝的遗迹——咸阳古道,汉家陵阙,进入历史的反思,造成了一种悲壮的兴亡感。
意境博大,风格浑厚。王国维《人间词话》评“西风——陵阙”两句:“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送别诗】 杨柳青青著地垂,[1]杨花漫漫搅天飞.[2]柳条折尽花飞尽,[3]借问行人归不归.【出处】:中华诗词-隋-隋无名氏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贺知章【杨柳歌】 河边杨柳百丈枝,别有长条踠地垂.河水冲激根株危,倏忽河中风浪吹.可怜巢里凤凰儿,无故当年生别离.流槎一去上天池,织女支机当见随.谁言从来荫数国,直用东南一小枝.昔日公子出南皮,何处相寻玄武陂.骏马翩翩西北驰,左右弯弧仰月支.连钱障泥渡水骑,白玉手板落盘螭.君言丈夫无意气,试问燕山那得碑.凤凰新管萧史吹,朱鸟春窗玉女窥.衔云酒杯赤玛瑙,照日食螺紫琉璃.百年霜露奄离披,一旦功名不可为.定是怀王作计误,无事翻复用张仪.不如饮酒高阳池,日暮归时倒接离.[1]武昌城下谁见移,官渡营前那可知.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欲与梅花留一曲,共将长笛管中吹.【出处】:中华诗词-南北朝-庾信【章台柳】 寄柳氏章台柳,章台柳,[1]往日依依今在否?[2]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韩翃。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0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