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景抒情诗。
写景抒情诗主要描绘的是山水名胜、唯美的自然风光,其写景手法通常采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反衬、对比等。
在赏析时,第一步就是要指出其写景的手法;第二步就是简要概况一下诗中呈现出的景象和写景手法的作用。
第三步就是要揭露出诗人抒发的是何种感情,有的是赞扬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仅是抒发对眼前美景的喜爱,有的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反衬自身仕途或遭遇的不幸等,这主要从写景手法和诗人当时所处的背景展开论述。
二、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主要描绘所咏之物的形与神,以此寄托诗人高尚的情怀,表现诗人的志向。这类诗主要是状物,描写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反衬、正衬、对比、欲扬先抑等。
在赏析时,第一步是将诗人所状之物的形给概括的描述出来;第二步将形反映出来的神加之于诗人身上,可结合诗人历来的形象和所处的背景来综合判断。
例如,陶渊明咏菊,菊花可能并不能给人带来淡泊名利的神韵,但是结合对诗人的了解可知,陶渊明是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故可综合判断诗中所传之意。
三、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主要通过缅怀历史英烈或描述历史典故,来表明诗人的立场和情感。这类诗主要是绘史,描写的方法最常见的有对比和衬托。
在赏析时,第一步就是要点明诗人所描绘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基础;第二步就是要结合作者写诗当下的时事背景,两者加以比较;第三步就是道明诗人的主观看法和抒发的情感,这类诗多半是借古讽今,亦或是抒发沧桑巨变、物事人非的怅然之情。
四、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主要通过描绘边塞壮丽的风光和将士们的军旅生活,来表现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这类诗的绘景通常大气豪迈、恢弘壮丽,故而多采用夸张、比喻等手法。
在赏析时,第一步简要描述一下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边塞将士的生活;第二步就是道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魄;第三步就是以诗人的立场表达其自身的情感,通常是对将士们的敬意。
五、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主要描绘自然风光和农家生活,诗境大多清新淡雅,宁静隽永。这类诗一般融合写景和记事,手法多变,词藻优美。
在赏析时,第一步描绘自然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景象;第二步抒发诗人对恬静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结合诗人背景,考虑是否还表达了诗人想要归隐田园的隐居之意。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古诗词赏析
原发布者:天一56
诗歌鉴赏步骤及方法介绍(一)读懂内容一、看题目作者——题目定诗由,作者定诗风1、看题目——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2、看作者——向作者常写内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二、看意象炼字——意象表达出的情感,炼字体现出的好处1、看意象——想表达的情感,想塑造的形象①意象的效果——想表达的情感,想塑造的形象②判断意象的象征义——套用法,联想法,谐音法2、看炼字关键词①动词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②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③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④虚词获得疏通文气,开合互映,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⑤特殊词(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摹拟声音形态,使诗文生活形象⑥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三、看语句表达——颠倒语序、省略句子成分——更准确读懂内容1、颠倒语序——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的侧重点2、省略成分——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四、看诗后注解——想象诗歌背景,联系当时现实(二)划定类型一、诗人是借助什么来
一、写景抒情诗。
写景抒情诗主要描绘的是山水名胜、唯美的自然风光,其写景手法通常采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反衬、对比等。 在赏析时,第一步就是要指出其写景的手法;第二步就是简要概况一下诗中呈现出的景象和写景手法的作用。
第三步就是要揭露出诗人抒发的是何种感情,有的是赞扬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仅是抒发对眼前美景的喜爱,有的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反衬自身仕途或遭遇的不幸等,这主要从写景手法和诗人当时所处的背景展开论述。 二、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主要描绘所咏之物的形与神,以此寄托诗人高尚的情怀,表现诗人的志向。这类诗主要是状物,描写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反衬、正衬、对比、欲扬先抑等。
在赏析时,第一步是将诗人所状之物的形给概括的描述出来;第二步将形反映出来的神加之于诗人身上,可结合诗人历来的形象和所处的背景来综合判断。 例如,陶渊明咏菊,菊花可能并不能给人带来淡泊名利的神韵,但是结合对诗人的了解可知,陶渊明是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故可综合判断诗中所传之意。
三、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主要通过缅怀历史英烈或描述历史典故,来表明诗人的立场和情感。
这类诗主要是绘史,描写的方法最常见的有对比和衬托。 在赏析时,第一步就是要点明诗人所描绘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基础;第二步就是要结合作者写诗当下的时事背景,两者加以比较;第三步就是道明诗人的主观看法和抒发的情感,这类诗多半是借古讽今,亦或是抒发沧桑巨变、物事人非的怅然之情。
四、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主要通过描绘边塞壮丽的风光和将士们的军旅生活,来表现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这类诗的绘景通常大气豪迈、恢弘壮丽,故而多采用夸张、比喻等手法。 在赏析时,第一步简要描述一下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边塞将士的生活;第二步就是道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魄;第三步就是以诗人的立场表达其自身的情感,通常是对将士们的敬意。
五、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主要描绘自然风光和农家生活,诗境大多清新淡雅,宁静隽永。
这类诗一般融合写景和记事,手法多变,词藻优美。 在赏析时,第一步描绘自然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景象;第二步抒发诗人对恬静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结合诗人背景,考虑是否还表达了诗人想要归隐田园的隐居之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诗词赏析。
诗歌鉴赏方法大全 一、仔细体察物关情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 写作特点: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鉴赏方法: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二、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人诗鉴赏 1、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2、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繁;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 村行)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思江南 方干) 鉴赏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三、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征战诗的鉴赏 边塞诗赏析要注意: ①了解时代背景;②体会思想感情;③感受艺术风格 鉴赏方法: 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简介“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
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渔 家 傲》范仲淹)。
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第二、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
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第三,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如前述的“醉卧 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际,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
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 ( 穷兵黩武) 将士 (生活艰苦) (2)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 (3)风格——雄壮豪迈。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5)常用词语:金鼓旌旗 烽火羽书 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夜郎 长云秋月 雪山孤城 雁飞 常用评析词语: 雄奇 奇寒 辽阔 壮阔 广阔 豪迈 报国之志 杀敌豪情 英雄气概 昂扬精神 厌战情绪 深切同情 四、古今多少兴亡事——咏史怀古诗鉴赏 我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江山胜迹,人物风流。尽管历史如大浪淘沙,但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多少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留下多少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
于是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古咏史之作在魏晋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便已产生,到了唐代蔚然成风,甚至出现了像刘禹锡、杜牧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怀古咏史诗有的对历史的理性思考,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杜诗“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对项羽自刎的惋惜;王诗“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则是意识到了项羽失败的历史必然。
有的把史事与现实结合起来,或借史抒怀,或借古讽今。如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周瑜的少年得志,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六个典故,抒写自己理想落空,抗金复国无望的苦闷,讽刺南。
鉴赏题说白了就是作用题, 第一步:要知道用了什么手法,类似与比喻啊,对偶啊!(你自己积累) 第二部:手法的效果,如果不知道的话,就直接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这个地方就把这句古诗的内容用现代文翻译一遍) 第三步:继而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对。
(对社会的批判啊,什么的.没有的话,就别写) 第四步:总结一下,类似于使文章更富有内涵啊,更流畅啊..什么的.这个都是套话,背几句就可以了. 大概就是这四步.整理一下,这个公式.(内容,主旨,语言,结构.四点都要讲) 运用了。
(手法,就是语言了),生动形象(或其他)的写出了(古诗内容,即翻译),进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尽量往古诗主旨上靠)..与。呼应(铺垫啊,这是从结构上讲,没有就别写,要扣分)为全诗增添了。
..(套话结束) 好了,基本上就这样,我个人总结了一些经验,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祝你成功!~。
诗歌鉴赏方法大全 一、仔细体察物关情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 写作特点: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鉴赏方法: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二、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人诗鉴赏 1、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2、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繁;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 村行)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思江南 方干) 鉴赏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三、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征战诗的鉴赏 边塞诗赏析要注意: ①了解时代背景;②体会思想感情;③感受艺术风格 鉴赏方法: 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简介“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
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渔 家 傲》范仲淹)。
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第二、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
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第三,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如前述的“醉卧 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际,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
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 ( 穷兵黩武) 将士 (生活艰苦) (2)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 (3)风格——雄壮豪迈。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5)常用词语:金鼓旌旗 烽火羽书 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夜郎 长云秋月 雪山孤城 雁飞 常用评析词语: 雄奇 奇寒 辽阔 壮阔 广阔 豪迈 报国之志 杀敌豪情 英雄气概 昂扬精神 厌战情绪 深切同情 四、古今多少兴亡事——咏史怀古诗鉴赏 我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江山胜迹,人物风流。尽管历史如大浪淘沙,但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多少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留下多少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
于是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古咏史之作在魏晋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便已产生,到了唐代蔚然成风,甚至出现了像刘禹锡、杜牧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怀古咏史诗有的对历史的理性思考,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杜诗“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对项羽自刎的惋惜;王诗“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则是意识到了项羽失败的历史必然。
有的把史事与现实结合起来,或借史抒怀,或借古讽今。如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周瑜的少年得志,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六个典故,抒写自己理想落空,抗金复国无望的苦闷,讽刺南宋当局的用人不当。
1、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2、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3、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
4、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古诗词赏析主要方法 行文构思(【X句+作用】 修辞特点(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比喻,反复)【运用了XX修辞+作用(表达XX感情 ,XX意境)】 表达方式(描写和抒情) 表现手法(渲染,烘托,比兴,象征,虚实结合……) 修辞的作用 比喻: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或突出特点. 拟人: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赋予人的思 想和感情,表意丰富. 夸张: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强烈感情;引起联想;烘托气氛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偶:形式上看整齐匀称,节律感强;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性强. 反复: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 反问:表达更鲜明,更强烈.加强肯定的意思. 描写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时代背景;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渲染环境气氛. 美点品析 从语言 的角度 从表达方式 的角度 从表现手法 的角度 用词之美 动词,形容词,叠词 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 作用 色彩词 作用 绚丽多姿 成语 作用 增添文学色彩 修辞之美 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反问 句式之美 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 叙议结合 寓情于景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 我们要鉴赏诗词,其前提便是知人论世。
《孟子·万章下》曾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白居易也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只有做到知人论世,才能穿越时空,追随诗人的思想轨迹,领悟诗人想要倾吐的心声,从而产生审美共鸣。 推荐的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一字千金法,它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古诗词的语言高度凝练,对所鉴赏的古诗词不要放过任何一个信息,每个字词都值千金,包括所给出的诗题、作者、注释及问题;二是抓关键词。
1、关注诗题、作者和注释 有些诗词写得相当含蓄,把握内容时要充分注意诗题及有关背景。例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看诗的内容写的是新妇早上要上堂拜公婆而精心打扮一番,仍不放心地问新郎自己打扮的如何。
看诗题“近试上张水部”我们知道,作者以新妇自比,把张水部(张籍)比作新郎,把主考比作公婆,表现自己考前期待与不安的心情,诗的主旨是向张籍征询意见。 另外,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诗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创作风格,对我们理解古诗词也有很大的帮助。
如:杜甫的忧国忧民、苏轼的豪放乐观、陆游的爱国情感、辛弃疾的慷慨愤世、姜夔的感喟哀时、李清照后期的伤时念旧等。 考题后的注释是鉴赏中必须加以关注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有意识提供给我们的必要暗示。
介绍写作背景,那是暗示思想内容;介绍相关诗句,那是暗示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介绍作者,那是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在解题时一定要仔细研读,一字千金,切不可等闲视之。
2、把握景和物 ①抓景明情。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是有情的。
因而一切自然界的景物,在诗人的笔下都会被染上人的感情色彩,抓景明情就为我们鉴赏古诗词提供了最基本的切入点。 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前四句写景,通过声、形、色、态的描写,写出哀惋、凄清、冷落、寂寥的氛围,隐含着无限的“悲”、“苦”;后四句写情,通过直抒“悲”、“独”、“苦”、“恨”,写出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之感。 ②缘物知意象 古人认为自然界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是自然造化赋予的,因而他们很自然地将人的品德才性与物的特点相比方,出现了许多以物喻人、借物写人的咏物诗。
鉴赏咏物诗要重视物的特征和物背后的隐喻意,要抓住物与人的契合点。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些典型意象有: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柳谐音“留”,寓离别思乡之意;莲谐音“怜”,借以表达爱情;大雁表相思;桃花喻美人;大鹏象征思想自由;杜鹃象征悲哀;鹧鸪表离情别绪;松、竹、梅代表坚贞与高贵;荷、兰、菊代表高洁与清高等。
3、抓住关键词 ①“诗眼”。诗眼是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对“诗眼”的鉴赏要把握词义、词性、修辞,理解句意,明确意境,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写出了春花怒放的艳阳景色的气氛。
“绿杨楼外出秋千”的“出”字写秋千高现于绿柳朱楼、粉墙白壁之间,因春风而倍增骀宕的神情意态。 ②动词。
动词往往是诗意所在,值得品味。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写得很有气势。“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歌是各种文学样式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它以丰富的感情和想象使人心潮起伏,以鲜明的节奏和美妙的韵律使人吟咏回味,以高度的凝练和含蓄使人回味无穷。
它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可是,由于诗歌的凝练含蓄,以及文化积淀少等原因,诗歌鉴赏也历来是难题,下面我谈几点古代诗歌赏析的方法,供方家指点。
一、分清诗歌类别 不同的诗歌在表情达意、技巧运用、韵律节奏等方面各有其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语言形式可以分为古风、格律诗、词、元曲。
诗歌的类别不同,形式风格也不同,鉴赏诗歌,首先要分清类别。在常见的诗歌中,抒情诗歌的比例比较大,尤其值得研究。
抒情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抒情,一类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可以三类:一类是借景抒情,一类是借事抒情,还有一类是托物言志。
下面分别说明。 1、直接抒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
直接抒情的诗歌一般是前两句写景或者写事,后两句抒情。如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先言汪伦以歌赠己,后言桃花潭水即使深达千尺,也不及友人之情深,其惊喜之情溢于言表,直接传达出内心的激动。 2、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的诗是把自己要抒发的情感寄予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
例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斜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作者仿佛纯客观地描写昔日显赫大族王导、谢安家的燕子,如今也飞入了寻常百姓的家门,不是直接写朝代更替、人事变迁,而是将怀古之悠情寓于看似琐碎之小事之上,看似平淡然引人深思。
3、借人、事抒情 此类诗歌多以历史人物或者重大事件为题材,作者借这些事件和人物表明自己的看法或者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例如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中认为周瑜的成功很侥幸,如果没有东风,火攻便不能成功,连二乔都将被曹操掳去,委婉地表达了孙刘联军会惨遭灭亡的严重后果。 4、托物言志 此类诗多借助某种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虞世南《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垂着长长的触须,饮着清洁的甘露,远扬的蝉声从高大挺拔的梧桐树上传向远方。
它身居高处,不同反响,并不是借了秋风的威力。作者借蝉表明自己的看法:人若能身居高洁,同样能不用借助任何力量而使声名远扬。
二、尽可能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一首诗在赏析过程中,不了解历史背景往往容易导致诗歌鉴赏肤浅化,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例如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就诗面来说,作者通过叙写项羽,宁可自刎乌江也不回去见江东父老的情节,表达了对项羽不屈辱偷生的壮举的仰慕之情。但再深入思考:李清照是婉约词派集大成者,何以对豪迈的项羽大加赞叹,其用意何在?翻开历史,我们看到李清照所处的时代:金兵南下,汴京失守,宋王朝被迫迁都南京,致使无数人民家破人亡,作者也遭遇丧夫之痛。
女诗人孤苦零丁,飘零异乡,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原意是要借项羽不苟且偷生的悲壮之举,抒发对南宋王朝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谴责之情。
可见,要全面地赏析古代诗歌,了解其历史背景是何等的重要。 三、尽量多地熟悉作者的人生经历 诗人人生经历的变化,往往致使其诗歌风格、题材、思想内容的变化。
其中以李煜、李商隐、李清照等人最为典型。其前期作品与后期诗作几乎判若两人。
以李后主为例,25岁便成为富庶的南唐的一国之君,生活豪华奢侈,其词作范围,多描写宫廷生活,如其《玉楼春 晚春初了明肌雪》、《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或沿袭传统题材写男女之情,如《一斛珠 晓妆初过》、《菩萨蛮 花明月晴笼轻雾》;或写离愁别恨,如《采桑子 庭前春逐红英尽》、《清平乐 别来春半》等等。但29岁时南唐为宋所灭,他成了亡国之君,开始了阶下囚的生活,对江南故国的思念,伴着孤寂、悲凉的心情,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写亡国之恨。
其代表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凄凉悲怆,与其前期诗作迥然不同。还有,诗人处在不同的时代,诗歌的主题、风格也迥然不同。
李白生活在盛唐,物华天宝,国力强盛,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情讴歌理想的人生,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世界,其风格浪漫,想象丰富,感情丰沛。而生活在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的杜甫,在飘零的途中,凝视着流血的大地,所咏之作则体现了一种深入社会、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可见,熟悉诗人的人生经历,是更深地理解诗歌不可或缺的条件。 四、学会进入诗歌的意境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给意境下过这样的定义: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我们的学生怎养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呢? 其一,要靠联想 诗歌的主题常借助意境来表达,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借助想象去理解、感受"此。
诗歌是各种文学样式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它以丰富的感情和想象使人心潮起伏,以鲜明的节奏和美妙的韵律使人吟咏回味,以高度的凝练和含蓄使人回味无穷。
它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下面我谈几点古代诗歌赏析的方法,供方家指点。
一、分清诗歌类别 不同的诗歌在表情达意、技巧运用、韵律节奏等方面各有其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语言形式可以分为古风、格律诗、词、元曲。
诗歌的类别不同,形式风格也不同,鉴赏诗歌,首先要分清类别。在常见的诗歌中,抒情诗歌的比例比较大,尤其值得研究。
抒情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抒情,一类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可以三类:一类是借景抒情,一类是借事抒情,还有一类是托物言志。
下面分别说明。 1、直接抒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
直接抒情的诗歌一般是前两句写景或者写事,后两句抒情。如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先言汪伦以歌赠己,后言桃花潭水即使深达千尺,也不及友人之情深,其惊喜之情溢于言表,直接传达出内心的激动。 2、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的诗是把自己要抒发的情感寄予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
例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斜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作者仿佛纯客观地描写昔日显赫大族王导、谢安家的燕子,如今也飞入了寻常百姓的家门,不是直接写朝代更替、人事变迁,而是将怀古之悠情寓于看似琐碎之小事之上,看似平淡然引人深思。
3、借人、事抒情 此类诗歌多以历史人物或者重大事件为题材,作者借这些事件和人物表明自己的看法或者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例如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中认为周瑜的成功很侥幸,如果没有东风,火攻便不能成功,连二乔都将被曹操掳去,委婉地表达了孙刘联军会惨遭灭亡的严重后果。 4、托物言志 此类诗多借助某种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虞世南《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垂着长长的触须,饮着清洁的甘露,远扬的蝉声从高大挺拔的梧桐树上传向远方。
它身居高处,不同反响,并不是借了秋风的威力。作者借蝉表明自己的看法:人若能身居高洁,同样能不用借助任何力量而使声名远扬。
二、尽可能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一首诗在赏析过程中,不了解历史背景往往容易导致诗歌鉴赏肤浅化,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例如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就诗面来说,作者通过叙写项羽,宁可自刎乌江也不回去见江东父老的情节,表达了对项羽不屈辱偷生的壮举的仰慕之情。但再深入思考:李清照是婉约词派集大成者,何以对豪迈的项羽大加赞叹,其用意何在?翻开历史,我们看到李清照所处的时代:金兵南下,汴京失守,宋王朝被迫迁都南京,致使无数人民家破人亡,作者也遭遇丧夫之痛。
女诗人孤苦零丁,飘零异乡,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原意是要借项羽不苟且偷生的悲壮之举,抒发对南宋王朝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谴责之情。
可见,要全面地赏析古代诗歌,了解其历史背景是何等的重要。 三、尽量多地熟悉作者的人生经历 诗人人生经历的变化,往往致使其诗歌风格、题材、思想内容的变化。
其中以李煜、李商隐、李清照等人最为典型。其前期作品与后期诗作几乎判若两人。
以李后主为例,25岁便成为富庶的南唐的一国之君,生活豪华奢侈,其词作范围,多描写宫廷生活,如其《玉楼春 晚春初了明肌雪》、《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或沿袭传统题材写男女之情,如《一斛珠 晓妆初过》、《菩萨蛮 花明月晴笼轻雾》;或写离愁别恨,如《采桑子 庭前春逐红英尽》、《清平乐 别来春半》等等。但29岁时南唐为宋所灭,他成了亡国之君,开始了阶下囚的生活,对江南故国的思念,伴着孤寂、悲凉的心情,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写亡国之恨。
其代表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凄凉悲怆,与其前期诗作迥然不同。还有,诗人处在不同的时代,诗歌的主题、风格也迥然不同。
李白生活在盛唐,物华天宝,国力强盛,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情讴歌理想的人生,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世界,其风格浪漫,想象丰富,感情丰沛。而生活在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的杜甫,在飘零的途中,凝视着流血的大地,所咏之作则体现了一种深入社会、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可见,熟悉诗人的人生经历,是更深地理解诗歌不可或缺的条件。 四、学会进入诗歌的意境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给意境下过这样的定义: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我们的学生怎养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呢? 其一,要靠联想 诗歌的主题常借助意境来表达,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借助想象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诗歌中情与景结合的基本方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