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天的成语,诗句,好的句子 关于春天的优秀作文 描写春天的成语 描写春天的谚语 关于春天的谚语、诗句、成语 春天的诗句 [阅读:1483]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
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
蘩:白蒿。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屯:驻,聚集。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
芳甸:郊野。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洛城:洛阳城。
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海曙:海上日出。
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
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唐 刘昚虚《阙题》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春行即兴》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 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
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
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 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
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韩愈《晚春》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一夜风:一夜春风。
唐 王涯《春游曲》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飒飒:风声。唐 李商隐《无题四首》 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 唐 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唐 丘为《题农父庐舍》 不觉春风换柳条 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 赵嘏《喜张沨及第》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
关于春天的成语,诗句,好的句子 关于春天的优秀作文 描写春天的成语 描写春天的谚语 关于春天的谚语、诗句、成语 春天的诗句 [阅读:1483]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
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
蘩:白蒿。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屯:驻,聚集。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
芳甸:郊野。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洛城:洛阳城。
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海曙:海上日出。
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
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唐 刘昚虚《阙题》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春行即兴》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 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
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
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 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
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韩愈《晚春》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一夜风:一夜春风。
唐 王涯《春游曲》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飒飒:风声。唐 李商隐《无题四首》 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 唐 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唐 丘为《题农父庐舍》 不觉春风换柳条 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 赵嘏《喜张沨及第》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司空图 晚妆留拜月,春睡更生香。
刘媛 春风报梅柳,一夜发南枝。 钱镠【没了期歌】 没了期,没了期,春衣才了又冬衣。
刘昭禹 春光怀玉阙,万里起初程。(《送人》) 田娥 春至偏无兴,秋来只是眠。
(《闲居》) 虚中 春雨无高下,花枝有短长。(《春诗》) 徐安贞 暮雨衣犹湿,春风帆正开。
(《云溪友议》) 孙光宪 晓厨烹淡菜,春杼种幢花。(《和南越诗》) 杜甫 小桃知客意,春尽始开花。
(见《合璧事类》) 齐己 春晴游寺客,花落闭门僧。(见《西清诗话》) 王绩【春桂问答二首】 春桂答,春华讵能久。
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 杨凌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
(《诗式》) 温庭筠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见《优古堂诗话》) 孟宾于 腊雪化为流水去,春风吹出好山来。
(《雪霁》) 任玠【梦中和句】 故国路遥归去来(山叟),春风天远望不尽。(玠) 郎大家宋氏 【相和歌辞·采桑】 春来南雁归,日去西蚕远。
妾思纷何极,客游殊未返。 东方虬 【相和歌辞·王昭君三首】 胡地无花草,春来不似春。
自然衣带缓,非是为腰身。 李暇【相和歌辞·怨诗三首】 罗敷初总髻,蕙芳正娇小。
月落始归船,春眠恒著晓。 张祜【相和歌辞·襄阳乐】 大堤花月夜,长江春水流。
东风正上信,春夜特来游。 崔国辅 【杂曲歌辞·长乐少年行】 遗却珊瑚鞭,白马骄不行。
章台折杨柳,春草路旁情。 令狐楚 【杂曲歌辞·远别离二首】 杨柳黄金穗,梧桐碧玉枝。
春来消息断,早晚是归时。 孟郊【杂曲歌辞·乐府三首】 莲花未开时,苦心终日卷。
春水徒荡漾,荷花未开展。 李义府 【杂曲歌辞·堂堂】 懒正鸳鸯被,羞褰玳瑁床。
春风别有意,密处也寻香。 令狐楚 【杂曲歌辞·宫中乐】 柳色烟相似,梨花雪不如。
春风真有意,一一丽皇居。 卢纶【杂曲歌辞·天长地久词】 玉砌红花树,香风不敢吹。
春光解天意,偏发殿南枝。 杨师道 【咏舞(一作杨希道诗)】 二八如回雪,三春类早花。
分行向烛转,一种逐风斜。 李义府 【堂堂词二首(一作题美人)】 懒整鸳鸯被,羞褰玳瑁床。
春风别有意,密处也寻香。 虞世南 【春夜】 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开。
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王维 山居秋暝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就想到这一个。.
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不知道你要的是五言诗中春在第三个的诗句,还是五句春在第三字的诗句,如果是后者,好办的多了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唐·杜甫《登楼》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春晴》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唐 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远怀舍弟颖观等》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马踏春泥半是花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弱柳千条杏一枝,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
半含春雨半垂丝 --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
差不多了吧~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关键词:诗词创作 春*意象 原型批评 摘 要:春*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用来表达送别、相思的主题。
用荣格的原型批评对这一意象进行原型分析,它在古代文学中的最早出现及当时创作者的心理,后世作品中的运用,在名称和象征意义上的变化。 中国古代文学具有极为丰富的原始意象,古典诗词的艺术特征就是以意象为表现基础的。
意象作为古老的美学概念,是诗人抒发情感的最基本的方法。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进入古典诗词的意象更是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诗人往往用意象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
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对诗歌艺术产生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才会产生深挚的审美情感。在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长廊中,有关时间和空间的经典意象层出不穷,原型意义的内容被大大地扩展开来,成为一种现实的、广泛存在的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这也就使原型概念在批评实践中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按照荣格创立的原型批评,我们知道,每个原型就是“一个象征”、“一个意象”,古典文学中的原型作为艺术符号,往往牵系着古老民族丰富的历史经历和心灵世界。原型在文学作品中被有效地形象化,唤起了读者的共鸣。
原始意象即原型得益于文学作品这个载体,不断地以本原的形式反复出现。原型批评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弗莱说:“(原型是)一个象征,通常是一个意象,它在文学作品里反复出现,足可被认作人的文学经验之总体的因素。”
{1} 在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的创作中,“春*”就是这样一种原型,它经常用在表达送别、相思主题的作品中,成为抒发离愁别恨的一个意象。卡西尔曾说过:“艺术王国是一个纯粹形式的王国”,而“这些形式不是抽象的,而是诉诸感觉的”{2},所以,春*的意象也就构成了一种诗的纯粹形式,它凝聚着我们民族的丰富历史内容和文化意蕴。
春*意象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
这篇作品始见于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后世许多学者认为是西汉淮南小山思念淮南王刘安所作。因为刘安常到长安朝见汉帝,但朝中情况异常险恶,作为他的宾客的淮南小山担心刘安遇害,希望他不要在长安久留,早日归来。
宾客们远望刘安离去和将要归来的道路,在明媚的春光里,他迟迟不归,只能望见满目萋萋的春*。思念之情非常急切,从“春*生”到秋天的“蟪蛄鸣”,时光流逝,感情愈烈。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诗人把情思融进物象,萋萋的春*凝聚着无限思念。
春*既是报春的使者,更是诗人寄托离情别绪的载体。而美好的春色又总能逗引起怀念故人盼望团聚的思想感情,最能表达离愁无穷无尽的情思。
春*意象反映出来的其实是中国古代广阔深远的时空意识。宇宙浩瀚无穷,亘古不变,春*的形象犹如灞陵伤别的年年柳色反复撞击着文人才士的心灵。
见春*而思念远方的亲人,这在交通、通讯非常落后的古代,是许多人都具有的心理活动,而春*也成为一种原型,这一“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经过诗人们长期、反复地运用,产生了鲜明的象征意义。原型一旦出现在文学作品里,便会使读者如同重温远祖的切身体验那样,受到强烈的感染。
荣格认为原型是种族代代相传的基本意象。作家是在集体无意识的支配下,不自觉地在作品中体现了某些原型;而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则由这些原型而触动了积淀在内心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这时会突然感到酣畅淋漓,得到心灵的震撼,仿佛全人类的声音都在心中共鸣。
自从“春*”在《楚辞·招隐士》中出现以后,春*原型和抒发离别相思之情结下了不解之缘,描写别离的诗人对春*这一意象十分钟情,使它成为诗词创作中一个固定的意象,而“王孙”也成为诗人笔下游子的代称。春*意象经常在后世的作品中出现。
李商隐曾把这个现象概括为:“见芳*则怨王孙之不归。”(《献河东公启》)绿遍天涯的萋萋芳*将人们的情思引向远方,碧*连天,寄托着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也寄托了送别亲友时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
以春*为意象抒发离别情结的诗句不胜枚举: 江淹《别赋》:“春*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谢灵运《悲哉行》:“萋萋春*生,王孙游有情。” 李白《灞陵送别行》:“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 刘长卿《谪仙怨》:“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萋萋。”
独孤及《登后湖伤春怀京师故旧》:“山山春*满,何处不相思。”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更行更远还生。”
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首送别诗也出现春*原型,独特之处在于从时间上将来年的春*表现出来,在当前想到未来,在送别当日就流露出归期难定、离思方深的感情。题为“送别”却又无具体送别情节,以春*为反衬,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似浅实深,意蕴悠长,回味无穷。
李白《春思》:“燕*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首诗的动人之处在于从空间上表现异地的。
诗中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诗中夏: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虞世南);诗中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诗中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诗中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诗中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诗中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诗中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诗中风: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诗中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诗中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2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