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书香”的古诗 《寄福清翅山舅陈梦寔》 年代: 宋 作者: 敖陶孙 路岐引人不作长,野梅官柳野风光。
看山看水入诗眼,岁月不觉须眉苍。请从丈人开肺肠,身非石人忘故乡。
五年江湖枕书睡,梦随南云落翁堂。亦知行坐歌白头,池南隐几浴凫双。
鳏孤肯复有羁旅,石塘破寺魂悲凉。行锥不补万事裂,存者积压天一方。
善和里第知几易,辽东城郭空相望。平生何用酷似舅,政似嫫母颦施嫱。
儿时拊头祝文章,祗今未入崔蔡行。三年一书愿见贳,骨肉满县愁难当。
屋头荼醾定过墙,满窗日色文书香。眼前欠甥颇念否,我亦口挂蚝山旁。
烦将归意作泉下,小待锦衣漫俗妆。《次韵梅山弟醉吟七首》 年代: 宋 作者: 陈著 蟁翼只为黄昏忙,鹄心自与青天长。
世人皆失我独得,春风浩浩诗书香。《赓沈赞府题二陆草堂》 年代: 宋 作者: 卫宗武 落木萧萧古寺秋,翠屏如画雨实收。
堂基千载书香在,谁为机云记旧游。《满庭芳·线柳迎风》 年代: 宋 作者: 王义山 线柳迎风,锦棠媚日,十分春色豪奢。
青烟宫烛,飞入待臣家。瑞霭深笼画戟,寿星照、曲纛高牙。
因知是、崧高华旦,玳宴醉琼花。 翻鸦。
新诏墨,闻枢庭召入,已办宣麻。比汾阳福寿,公更穹华。
伫看稠青叠紫,书香蔼、桂子兰芽。鸣珂处,西湖路上,接武筑堤沙。
《次程少逸饯杨叔禹教授》 年代: 宋 作者: 魏了翁 载酒时从执戟郎,雅知清望称鸳行。肯来芹泮提英裁,要取芳编阅书香。
玉倚蒹葭方借润,珠移甓社陡寒光。临来莫恨车无角,疑睇云霄紫凤翔。
《赠天启友弟》 年代: 宋 作者: 张耒 桑弧蓬矢射四方,婴孩立志长可忘。莫学儿女漫弄芳,豪气当视交河郎。
边城入望千里长,臂鞴时架角鹰苍。搏捷仍放韩卢狂,麕鹑日暮随登堂。
往来绝艺精飞枪,余勇犹足吞顽羌。读书谁谓谷胜臧,盛时万钟远馈粮。
水输长川陆登冈,垂弓在櫜弩在床。蔽捍入阵牌居旁,天马驯工披甲骧。
受降浚筑修城隍,刀头不惜千金装。三十六将皆鹰扬,故境可容尺地亡。
子颇自负当夙偿,况复武库逾书囊。惟我与子旧同乡,友生固自腾雁行。
更欲扬鞭向骕骦,岂但传经如卜商。不见汉时张子房,身才六尺佐时王。
功业能依日月光,素书一卷初逢黄。异时破贼玉书香,当使相继来西凉,时臣称贺持寿觞。
鸿鹄一举横飞翔,光阴应须及未央。不侯可忍点鬓霜。
少年天子坐建章,宠待穰苴不顾庄。严兵待时虽未忙,黠虏授首先有祥,王师会看傅城墙。
郊迎父老携壶浆,去病当时凯乐张。有关“墨香”的古诗: 《书林次中所得李伯时归去来阳关二图后二首》-(宋 苏轼) 不见何戡唱渭城,旧人空数米嘉荣。
龙眠独识殷勤处,画出阳关意外声。两本新图宝墨香,樽前独唱小秦王。
为君翻作归来引,不学阳关空断肠。《题滕王阁》(南宋 文天祥) 五云窗户瞰沧浪,犹带唐人翰墨香。
日月四时黄道阔,江山一片画图长。回风何处抟双雁,冻雨谁人驾独航。
回首十年此漂泊,阁前新柳已成行。《 庐山寻真观题》(元 虞集) 栏干曲,正面碧崔嵬。
岚气着衣成紫雾,墨香横壁长苍苔。柏影扫空台。
江海客,欲去更徘徊。雾发云鬟何处在,风泉雪磴几时来。
鹤翅九秋。
书法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
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茧纸书写的《兰亭集序》真迹已埋入昭陵,人间还遗留下王羲之龙腾虎跃的字形。
颜真卿公改变书法创造新意,字体筋骨强健如秋日雄鹰。)墨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韩偓《草书屏风》 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
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孟郊《归信吟》纸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 明 · 文征明《拜年》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 明 · 文征明《拜年》砚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唐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 唐 · 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
1、戏为六绝句
唐代:杜甫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2、病起荆江亭即事
宋代:黄庭坚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3、送王郎
宋代:黄庭坚
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泛君以湘累秋菊之英。
赠君以黟川点漆之墨,送君以阳关堕泪之声。
酒浇胸次之磊块,菊制短世之颓龄。
墨以传万古文章之印,歌以写一家兄弟之情。
江山千里俱头白,骨肉十年终眼青。
连床夜语鸡戒晓,书囊无底谈未了。
有功翰墨乃如此,何恨远别音书少。
炒沙作縻终不饱,缕冰文章费工巧。
要须心地收汗马,孔孟行世目杲杲。
有弟有弟力持家,妇能养姑供珍鲑。
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4、游云居怀古
明代:真可
千尺盘桓到上方,云居萧索实堪伤。
赵州关外秋风冷,佛印桥头夜月凉。
唐宋碑题文字古,苏黄翰墨藓苔苍。
最怜清净金仙地,返作豪门放牧场。
5、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
唐代:张说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
位窃和羹重,恩叨醉酒深。
缓歌春兴曲,情竭为知音。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霜豪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
木落多诗藁,山枯见墨烟。
长短作新语,墨纸似鸦浓。
月侧金盆堕水,雁回醉墨书空。
君诗秀色雨园葱。想见衲衣寒拥。
蚁穴梦魂人世,杨花踪迹风中。
莫将社燕等秋鸿。处处春山翠重。
眼花作颂,颠倒淡墨 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
人物满东瓯。别我江心识俊游。北尽平芜南似画,中流。
谁系龙骧万斛舟。去去几时休。犹自潮上更来头。
醉墨淋漓人感旧,离愁。一夜西风似夏不。
墨迹醉贾岛,树下谗推敲。何不赋一篇,美人或约到。
美人或约到,旁边有墨嫂。手持搓衣板,看你咋风骚。
美人泪流干,化山卧人间。墨续美人意,金豆接一盘。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道缘结皖北,持苦心勤濡墨,任拙笔偶生花。
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
他在御沟的流水中洗手,御沟中浮着的落叶在清冽的水中缓缓流出,忽然发现一片较大的红叶上面有墨印,他随手将叶子从水里拾起来。
黄公望的“山水中用笔法,谓之筋骨相连,有笔有墨之分,用描处糊涂其笔,谓之有墨,水笔不用描法(即用写法),谓之有笔。”
墨迹醉贾岛,树下谗推敲。
何不赋一篇,美人或约到。美人或约到,旁边有墨嫂。
手持搓衣板,看你咋风骚。美人泪流干,化山卧人间。
墨续美人意,金豆接一盘。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道缘结皖北,持苦心勤濡墨,任拙笔偶生花。
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他在御沟的流水中洗手,御沟中浮着的落叶在清冽的水中缓缓流出,忽然发现一片较大的红叶上面有墨印,他随手将叶子从水里拾起来。
黄公望的“山水中用笔法,谓之筋骨相连,有笔有墨之分,用描处糊涂其笔,谓之有墨,水笔不用描法(即用写法),谓之有笔。”。
《墨梅》(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南乡子》(蔡伸)
木落雁南翔。锦鲤殷勤为渡江。泪墨银钩相忆字,成行。滴损云笺小凤皇。陈事费思量。回首烟波卷夕阳。尽道凭书聊破恨,难忘。及至书来更断肠。
《无题(二首其一)》(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含有墨的诗句】:
1、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 先秦 · 屈原《离骚》
2、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 先秦 · 屈原《离骚》
3、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 清 · 蒋士铨《岁暮到家/岁末到家》
4、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 唐 · 李商隐《无题四首》
5、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 唐 · 韩偓《草书屏风》
【中文名】:墨
【拼音】:mò
【解释】:
1.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一锭~。~汁。~盒。~迹。~宝(珍贵的字画。亦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画的画)。
2.写字画画用的各色颜料:~水。油~。粉~登场。
3.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黑。~面(a.黑的脸色;b.指墨刑)。~镜。~绿。~菊。~晶(黑色的水晶)。
4.贪污:贪~。~吏。
5.古代一种刑罚,在脸上刺字并涂墨(亦称“黥”):~刑。
6.姓。
7.古同“默”,缄默。
李商隐的《无题》。
1、《无题》 唐代: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2、译文:你说来相会是空话,别后不见踪影;醒来楼上斜月空照,听得晓钟初鸣。
梦里为伤远别啼泣,双双难以呼唤;醒后研墨未浓,奋笔疾书写成一信。残烛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胧胧;麝香熏透芙蓉似的纱帐,软软轻轻。
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 3、作者简介: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