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李勉》宋 林同
不诛人厌已,而恕子祈亲。贤矣李观察,今无复此人。
【释义】:贤臣善于观察。
2. 《夏夜露坐偶书且勉同学子》宋 陈文蔚
人生邂后如岐路,南北东西忽离聚。渊明本赋归去来,保社乃今随所寓。
读书不杂嚣尘声,好在园林最幽处。朱桥跨出林阴外,一水绕庭将绿护。
有时小立凭危栏,临风不忍空归去。矧逢暑夕远灯火,杖策月林时散步。
更深每与二三子,辍寐每为清景驻。山高望望北斗低,花香拂拂南薰度。
拟将胸次涤河汉,不管衣巾湿风露。清谈未必真废事,言下应当有微悟。
不妨俯仰更观察,此意直须起训诂。郊墟次第新凉入,自可灯窗穷入暮。
凡人努力在年少,老大悲伤欲何诉。嗟予学古虽有志,蹭蹬独为一生误。
鸢鱼性分信机浅,风月情怀乃天赋。归哉要结园绮徒,清夜团栾绕庭树。
【释义】:俯视观察更方便点。
3. 《寄张廉》宋 熊禾
七闽古要荒,是为越南徼。秦汉列职方,居民亦稀少。文风渐褰开,李唐盛称表。
问之何因尔,风气有先兆。桓桓观察公,切切廑告诏。至今章掖流,诗书被余照。
伊洛道既南,考亭重继绍。譬之中天日,万古垂炳耀。岂但行中原,衣被弥岭峤。
云胡一气迁,变化有难料。百年诗书地,末俗事攘矫。岂是殷民顽,此亦关感召。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为扰。庸人亦何伤,贪小祸非小。小贪人易知,大贪一何巧。
豺狼不堪问,狐鼠何足道。哀哀消漳民,仁者宜一吊,何年彗旄头,磷火犹有爝。
十家九空荒,落日曛野烧。迩来痛甫定,生意渐原草。三年两徵兵,行人亦伤悼。
闽地本硗瘠,山海相带绕。两耕不供餐,俭岁即有莩。独藉煮海余,易以供岁调。
古人弛丽禁,琐琐不尔较。但令官无亏,一任民转漕。近年盐法密,适以长贪暴。
茫茫一溟渤,乃是大穽沼。下不济民穷,上不资国耗。饥狼与饿鼠,白昼敢嘷噪。
民膏宁几何,尔腹安得饱。我思山海藏,本是天地宝。公家卖盐引,本钱亦铢秒。
只今增倍蓰,安得不为挠。上恩岂不厚,末弊诚不料。官曹既犹御,何责汝为盗。
千钧发鼷鼠,桃虫集飞鸟。我欲陈其言,哀情动深悄。闽山秀而刚,习气本强矫。
近代姱节人,一一皆可考。汉史言未公,反覆出篁筱。反覆岂其性,当年久探讨。
学道皆有用,薰陶乃其妙。抚御或失宜,反以萌不肖。矧兹一峤地,峒险接深杳。
郡人生本微,邻寇时掠剽。亟当保天和,玉石戒俱燎。民生必有养,而后可施教。
云何无其具,而辄事刑剿。海滨去天边,高高不堪叫。使者重观风,苏息宜及早。
【释义】:桓桓观察宋熊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的滋润着春天万物。2、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春秋孙武《孙子·谋攻篇》译文: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百战就不会有危险。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4、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闲情记趣》清沈复 译文: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
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
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译文:从侧面看庐山岭连绵起伏,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呈现不同的样子。
《所见》这首诗中描写诗人观察细致的一句是“忽然闭口立”。
因为牧童“忽然闭口立”了,才推断出牧童“意欲扑鸣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文学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