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春早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1.空中没有一丝云,头顶上一轮烈日,没有一点风,一切树木都无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2.太阳刚一出头,地上像已着了火。 3.天气是那样炎热,仿佛一点星火就会引起爆炸似的。
4.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 5.走在路上,迎面的风似热浪扑来。
6.大清早,蝉就高声大叫,告诉人们又一个火热的日子开始了。 7.夏日炎炎,小鸟不知躲藏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低垂着头;小狗热得吐出舌头不停地喘气。
8.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着令人烦躁地叫声,像是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9.夏天,草木特别茂盛,冬青树的叶子油亮油亮的,老榆树枝繁叶茂,给人们撑起了一片浓浓的绿阴。
10.夏日里,清清的小河成了孩子们避暑的好去处,你看,他们在水中嬉闹着,一会儿打水仗,一会儿扎猛子摸鱼,玩得十分开心。 11.夏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炉,把大地烤得发烫,就连空气也是热烘烘的,人一动就浑身冒汗。
12.水牛早就躲到了池塘里,整个身子埋在了池水中,只露出一个头在水面上透气。初夏 初夏是美的,那是有别于艳阳春的另一种美。
如果说春天的美美在百卉争妍,初夏的美就美在万类竞绿。该用什么词来简括初夏的景色呢?“绿肥红瘦”?不,那写的是暮春花事;“绿暗红稀”——这才差不离!“绿”而“暗”,形容绿的浓重;“红”而“稀”,可见芳华渐渐褪了,但还不是绝无。
在哪儿呢?我放眼向四周搜索,哎,找到了,田沟边那丛野蔷薇,不正星星点点地开着几朵小红花么?但那红色似乎很淡,淡得近乎寂寞,尤其是映衬在周围的浓绿之中,更显得,“晚花酣晕浅”。再看那绿,却是层层叠叠,无边无涯,绿得沉,绿得酣,绿得触目生凉,绿得照人如濯,一时凝望出神,仿佛整个天空都被染绿了呢。
陈一凡《初夏》 田野里的麦子,在不知不觉间由青色而变成枯黄,使一片原野顿换了一副面目。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这是告诉我们“春已归去”而是初夏四月的季节了。
沈从文《怅惘》 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儿里跳动着来了。……街上高杨树的叶子在阳光底下一动一动的放着一层绿光,楼上的蓝天四围挂着一层似雾非雾的白气;这层绿光和白气叫人觉着心里非常的痛快,可是有一点发燥。
老舍《二马》 初夏的早晨,东涌村笼罩着薄薄的微雾。太阳没有出来,珠江河上吹来的暖风,带着潮湿的凉意。
木棉花开过了,桃花开过了,雪豆花和各种色泽的菜花,都开过了,东涌村外的平坦的田畴,青青欲滴的软柔柔的稻苗,苍苍翠翠的丛丛蕉叶,在风中摇曳,呈现了一片生意。 陈残云《香飘四季》 路旁遮阴的钻天杨,田野上一望无垠的葡萄架……初夏时节,各色野花都开了:红的,紫的,粉的,黄的,像绣在一块绿色大地毯上的绚丽斑点;成群的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苦地飞来又飞去…… 从维熙《献给医生的玫瑰花》 以前我们距离夏季旅行的日期还有一年,然后相离一个月,然后相差一天。
什么都改变不了,阻止不了,也无法催促的时光,终于带来了六月和夏至以及我们旅程的开始。现在我们转向西走了。
我们将长满树林的缅因州和白山,它们那种往昔的、旧时的优雅气派掉在后面。我们正越过维蒙特州北部,食米鸟从有金凤花和野燕子花点缀的芊芊草地上,在阳光里跳跃。
初夏的树液,在我们周围各处,在野草和药草,在矮灌木和高树里正在看不出的流动。树液经过环绕叶和茎的几万英里微细通道。
我们在想像中竭力摹想这一切会造成多么烟波浩渺的一片大湖,多么江流滔滔的一条大江。耕地已经翻耕。
一个夏日的早晨
一个夏日的早晨,阳光直射到她的背上,折射到天花板上,衣柜上,最后,射到她那仍存泪痕的脸上。她没有睁开眼。
她是一个很平常的的女孩子。和许多人一样,爱睡觉,爱做梦。但是,她却几乎从未清楚地记得过她的梦。很多个早晨,阳光温柔地披在她慵懒的身上,她慢慢清醒,但同时,清醒的意识也在一点一点地抹掉,她昨日梦的记忆。就算有,也不过多久,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好友告诉她,这只是深度睡眠的表现罢,但她仍然颓丧着。听着别人绘声绘色地讨论着梦,她只能失魂落魄地呆望着前方,一言不发。
就好似《根鸟》中十八岁以后就不再做梦的板金家族一般,“梦”这个名词的困扰着她的生活。她不会像他们一样被黑夜的空洞给惊醒,但每天早晨起床后,总会心慌意乱,烦躁不已。那样的感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渐渐把她逼近崩溃的边缘。
“砰--”,她关上家门。家里又是死寂一片,并不是没有人,而是熟悉的那冷漠的面容。毫无疑问,爸妈又冷战了。她无动于衷,因为,习惯了。如一个电子系统,她自动屏蔽所有的一切,径直走回卧室,倒下。
“哗啦--”,是东西破碎的声音。她强迫自己不去听,强迫自己不去想,强迫自己进入梦乡。很幸运的,她入睡的很快。或许是太累,或是什么其他复杂的东西迫使她如此。殊不知,眼泪,已悄悄划过她的面庞。
“宝贝,还发什么呆呢,过来了!”是母亲温柔的声音。眼前,是那张熟悉的大床,还有慈爱的父亲。她懵懵懂懂地爬上床,得到的,是一个暖暖的拥抱,久违了。那天,父母牵着她,走过破烂的老屋,数着儿时的痕迹:墙上发黄卷起的字母表,房间里只余一块木板在嘎吱作响的床,洗手间里被蜘蛛网覆盖的卷纸,阳台枯萎的盆栽……他们说着,笑着,回忆着。天边浮现出和从前一样的,只有四个颜色的彩虹。
突然,她觉得她的身体暖暖的,似乎就要被融化:是阳光。但是,所有的画面都如此清晰,没有一丝逃走--父母的笑容,温暖的拥抱,破旧的老屋……是,梦的记忆么?
她睁开了眼,嘴角被什么力量轻轻挑起。
那一个夏日的早晨,一切结束,一切开始。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夏意【作者】 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赏析】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
“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
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承上,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
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
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
此诗第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
南朝王籍诗云:“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维《辛夷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末句意境正与二诗相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