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汤显祖《牡丹亭》,不过林黛玉也说过~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4、凝碧池边敛翠眉,景阳台下绾青丝。
5、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6、老景沉重无惊飞,堕红残萼暗参差。
7、荷尽已无擎雨盖,菊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苏轼
8、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 朱熹
关于雪景:
1、雪还未停,孩子们就忍不住出来玩了,打雪仗、滚雪球,虽然雪花还在飘零,他们却不顾家长的反对,玩得不亦乐乎,充斥着童年的欢乐。雪任凭我们把它们捏成毛茸茸的雪球,然后互相砸来砸去。他的身体虽被砸得七零八落,四处飞溅,但他们从不抱怨,给我们快乐,就是它的快乐。它以其特有的语言给我们心灵的温暖,这种声音,我听得到。
2、我走出了家门,嗬,外面好一个粉装玉砌的世界。大雪纷飞,如片片鹅毛闻风飞舞,纷纷扬扬,又似梨花缤纷落地,香闻十里,更像我的思绪,飞扬飞扬,快乐纷飞。路边电杆上的电线怎么变成了银白色的琴弦?是雪仙子开了个玩笑吧,她用那无暇的雪,造就了无声的音乐世界!北风驾驭一片片冬的精灵--雪花,来到了北国大地,让我们感受到了快乐。
3、傍晚时分,雪停了,学校那宽大的操场,像盖了一床巨大的羽绒棉被。踩上去,脚底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好悦耳啊!落光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四季常青的松柏上,则背负着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4、雪花从银灰的天空悠悠地飘下,像满天白色的蝴蝶在迎风飘舞。你瞧!雪花姑娘的足迹已经遍布整个世界--嫩绿的草坪上铺满了雪花,远远望去,宛如一片银白色的海洋:在那些小巧玲珑的野花身上,有的雪花即将化为小水珠,仿佛是在花蕊中镶嵌上的一颗颗洁白晶莹的钻石,装扮着花儿;披上了银装的树木,在徐徐吹来的微风中舞动着高大魁梧的身姿,正在跳一支冬日的舞。
5、雪,仍然不停得下着,像珍珠,晶莹剔透,像鹅毛,纷纷扬扬,像天空中的小精灵,调皮可爱,像柳絮扬花,从天而降……
6、黯黯的天色,满地积雪,映着黄昏时候的淡云,一层一层春蚕剥茧似的退去,慢慢退出明亮严肃的寒光来,嘁嘁喳喳私语的短树林里,穿过尖利残酷的寒风。一片空旷的冬原、衰草都掩没在白雪里,处处偶然露出些头角,随着风摇动,刷着雪丝作响。上下相照,淡云和积雪,像是密诉衷肠。
7、我倒觉得桔如说的雪能纯洁世界,很有见地:大雪过后,我们走到村外,一片洁白,晶光闪耀,眼花目眩,茫茫无际:那黄褐色的屋顶,那破败倾颓的墙垣,那零乱不堪高低不平的田野,那干枯赤裸的树枝,那乱蓬蓬的草垛……在一尺厚的大雪覆盖之下,干净极了,纯洁极了,漂亮极了,幽静极了,太阳照耀,银光闪烁,奇美异常!
8、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上了冰凉凉、毛茸茸、白花花、亮晶晶的银条儿。就连松树和柏树上,也堆上了沉甸甸的雪球。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踩上去就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好象正在演奏一首欢乐的歌曲。
9、雪花是美丽的。每一朵小雪花都是一个小图案,他们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风姿,有的像明亮的星星,有的像细细的缝衣针,有的像六边形的花瓣,又像展开的六把扇子……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可是世界上没有一个相同的雪花。
10、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山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驱干,撞开了人家的门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的撕下来向空中扬去,把冷森森的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并且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声地怒吼着、咆哮着,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它的驯顺的奴隶,它可以任意的蹂躏他们,毁灭他们。
拓展资料
雪景是一个既清纯,又浪漫的一种自然景象,不同的雪。依据雪的形态,雪景可分为飘雪、积雪和风雪景观。
依据雪的形态,雪景可分为飘雪、积雪和风雪景观。拍摄飘雪时,应该选择雪团直径大且密度又较稀的雪天,并用深色的背景(建筑物、街道、树林等),把雪团飘落的轨迹衬托出来。
1、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4、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5、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刘禹锡《杨柳枝》 6、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温庭筠《杨柳枝》 7、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8、重熙累叶,景命是膺。—刘晏《享太庙乐章》 9、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
—李白《过汪氏别业二首》 10、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 1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2、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3、霜节明秋景,轻冰结水湄。
——李世民《幸武功庆善宫》 14、丽景光朝彩,轻霞散夕阴。——李世民《赋得李》 15、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白居易《亿江南》。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移家别湖上亭》,唐代诗人戎昱于搬家时所作.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全诗如童话般的意境.抒写了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用了一个“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一个“啼”字,兼言情景两面,而且体物传神,似有无穷笔力,正是斫轮老手的高妙之处.
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大多数都是。
举个例子,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作结尾。
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
“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
这美景原来不过是诗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时重回温柔乡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这一句,字字含情,却又不着一个“情”字,表达非常含蓄。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谢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又时常多雨而少风。”这是郁达夫先生在写北国的秋时对江南秋的感慨。但我认为,在江南,如用心去体会,感触那个“秋”,感受自然,“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却还是有的。
这时秋草开始泛黄,有的一片绿一片黄,草色倒丰富了,却远不如春草的绿好看,这便成了遗憾。不过这又令我不禁想起了去年深秋在奶奶家看的一幕:半山腰上,堆着的稻草杆一片金黄,铺成了一张天然的床,躺在上面,仰望蓝天,好不清净,悠远!
这里,但凡其它的花都凋零了,只剩下桂花和菊花,令人稍得安慰,却远不如叶好看了。叶,绿的,黄的,红色的,都有;绿的泛黄,黄的露红,红的显紫。这几色叶片集合在一棵棵树上,闭上眼睛想想,真如凡·高的油画了。偶一阵风吹过,几片叶飘落,拾起一看,却见写满了秋日的思语。
“秋风送爽”,不错的,如长辈的言语激励着你。风里带着稻香,夹着桂花的香,混着果子的味儿,如酿好的酒,沁人肺腑。秋风吹过丰收的稻田,吹过廖阔的草野,吹过枯涸见石的溪水。此刻,夏蝉的鸣声早已略去,剩下的是蟋蟀蝈蝈的奏鸣曲。
雨又与春时惊人得相似,却已带上丝丝冬天的寒意。没错,像珍珠,像断线,像柳丝,细密绵长,仿佛慈母给子女织衣似的。屋子上蒙着层雾,马路却冲得光亮,灯光也比平时惹眼。傍晚,万家灯火,更显得繁华,光明。在城里,人行道上,偶见一两个匆匆奔走的人,还有在马路上着雨衣骑车的青年。它们的房屋,像焦急的家人,在雨中等待着。
上市的农产品多了,农民的笑声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都不甘寂寞,一个个都出来了。完成了既定的目的,享受着收获的喜悦,互相庆祝,一起欢笑。“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丰收了,有更多的乐趣,有更多的期待。
欣赏景色,是欣赏它的韵,它的美。
欣赏秋天,是赞颂它的丰收,它的灿烂。
感受自然,是你用平凡的心,去感知大自然博大胸怀。
二子乘舟
[先秦] 诗经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殷武
[先秦] 诗经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
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
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
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
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
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断是迁,方斫是虔。
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九章之九 悲回风
[先秦] 屈原
悲霜雪之俱下席,听潮水之相击。
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
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