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听了一位老师给一年级学生上了一堂古诗――《画》。老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先看画面上画了哪些景物,再指导诵读,接着,让学生完整地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学生学习的兴致慢慢消失,尽管课堂上用上了多媒体,有声有色,学生也应该能从画面看出些古诗的大概内容,可是,要求学生自己表达清楚,实在太难。因为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对古诗不可能有深切的体会。那一年级老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学古诗呢?我在一年级古诗词的教学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每教一次,我要求自己反复诵读,学生模仿。课堂上,我很喜欢也非常愿意与学生们一起高声诵读。“我们一起来”是我在课堂上常说的一句话。一首新诗,我愿意先读给大家听,让他们在欣赏中感受诗韵,并扫清生字的读音问题。然后,我喜欢请全班同学起立,放开声音跟我一起读。开始大家声音小,两遍之后,他们已经把握了快慢高低,声音逐渐朗朗起来。而且在共同诵读之中,感觉我和学生的情感似乎流淌在了一起。老师的情感倾向自然影响了学生,使他们更喜欢诵读古诗了。
在理解内容时,我就精心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空间。比如,在学习古诗《草》时,我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春天草原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冬天又是怎样呢?让孩子在想象、交流中出示诗句,这样,就会使想象的画面具体、形象起来。学生把诗的内容与眼前的画面相对照,整体感知了诗歌内容。学生对古诗的精练语言和优美意境便有了一些真切的体验。
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感知想象能力时,还要引导他们在“练”字下工夫。如教杜甫的《春雨》时,让学生比较一下跟我们眼中看到的春雨是否恰当等等,这样不断地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进行扎扎实实的诵读实践,学生脑中积累的古诗文自然越来越多。也难怪秋游时见到湖中天鹅时,全班同学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咏鹅》中的诗句,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很好的收获?
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加快背诵的速度,可以引导学生编玩一些别开生面的游戏,如《画》、白居易的《草》可设计成精美的谜面。还有的在卡片上只写诗文的其中一句,让同学猜说诗题和作者,并对出下句。多样的形式。能为古诗文的积累添砖加瓦。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稿的一个重要倾向是吸收了民族传统的教学精华。修订版教学大纲第一次明确背诵篇数,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并在大纲后面附有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八十首,以此把语言积累落实到实处。一年级的古诗教学一定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教师要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诱导学生从中开智力之泉,养浩然正气,立奋发之志。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热爱中华古诗词,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一年级上册】 画 唐 王维 静夜思 唐 李白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年级下册】 春晓 唐孟浩然 村居 清 高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 袁枚 小池 宋 杨万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 宋苏轼 山行 唐 杜牧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赠汪伦 唐 李白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二年级下册】 草 唐白居易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绝句 唐 杜甫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三年级上册】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三年级下册】 咏柳 唐贺知章 春日 宋 朱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林杰 嫦娥 李商隐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画》的意思: 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
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静夜思: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李白的这首思乡之作,被称为“千古思乡第一诗”,感动了古今无数他乡流落之人。
诗的起句,“床前明月光”,可谓平实朴素之极,以此清静之景来衬出诗人的寂寞孤单。这首诗在写法上,能注意心理刻画和行动举止描写相结合,第二句中,一个“疑”字点出诗人的内心深处迷离之因。
由于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因此很容易产生错觉。这是诗人极写思乡之切,因而才情思恍惚,眼目迷离。
后两句诗人从沉思中转而清醒过来,便是一“举头”,再一“低头”。为何要“举头”?因为诗人后来既然已醒悟到地上应是月光而不是白霜,所以就产生了无穷的遐想,这就是“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类的古人有关月光传情的诗句所表述的思亲之情。
他感到光看地上的月光还不足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因而便“举头”仰望,这样便可看得更加真切一些,清晰一些,似乎要从这明月里寻找家人从远方寄送来的美好祝愿。仰望既久,思念愈深,诗人便又转而“低头”了。
为何还要“低头”呢?这是因为虽久久仰望,甚至望眼欲穿,依旧不能从明月那里得到一份慰藉,无奈之中,只得低头沉思不语了。以无情言情则情出,从无意写有意则意真。
于是,诗人将对故乡的思念,化为寄情明月之举,头上的明月,心中的故乡,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春晓: 春天不知不觉的到来了,到出都可以听到鸟的叫声,晚上听到了风吹雨打的声音,暗自感叹,那些花儿不知要掉落多少啊。村居: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所见: 牧童骑者黄牛唱着歌,歌声响彻整个树林,忽然看到树上的蝉,想捕到它,就突然停止了唱歌 。小池: 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
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赠刘景文: “荷尽”、“菊残”两词可以看出是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
【小学一年级】 一去二三里 北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画 清.高鼎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小池 北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 赠刘景文 北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宿新市徐公店 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唐.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 】 小儿垂钓 清.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夜书所见 南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北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北宋.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小学四年级】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宋.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无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春日 宋.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小学五年级】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牧童 北宋.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 .扬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 南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一年级下册: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 苏轼 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后面的我不想说了,太多了!你想写死人啊。
咏柳 贺知章《咏柳⑴ 》 唐·贺知章 碧玉⑵妆成⑶ 一树⑷ 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⑸ 。
不知细叶谁裁⑹出,二月⑺ 春风似⑻ 剪刀。 注释 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 妆成:装饰,打扮。
⑷ 一树:满树。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⑻ 似:好像,如同,似乎 古诗今译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
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
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
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
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
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
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
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
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诗词 春日 (宋·朱 熹 )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诗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7、东风:春风。
8 光景:风光。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5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