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常用来比喻某人被眼前极其细微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和本质。这来源于古书“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句。
后人解释此语时,以三国时期邯郸淳写的《笑林》最为有趣。他讲“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笑话说,楚地住着个穷书生,想发歪门邪道之财。书生记得读书时读过螳螂捕蝉故事,那螳螂藏在树叶后,一举成功。
于是他去找荫蔽螳螂的树叶。他真的发现一片螳螂藏于后的树叶,连忙摘下来,却不小心滑了手,那片树叶掉在一堆落叶当中了。书生将所有树叶装进箩筐之中,带回家一片片挡住自己眼睛做试验,并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开始时妻子如实回答看得见,但是这穷书生不厌其烦地拿一箩筐树叶试验,妻子突骗他道:“这片叶子荫蔽住你了,我看不见了。”穷书生如获至宝,认为这就是那片藏螳螂的神叶。他带着那片树叶,跑到集市上挡住眼睛便拿商贩的货品。当然,立即被商人将他抓住交官了。县官一听案情,早笑得前仰后合,觉得书生蠢钝迂腐到幼稚可笑!骂他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狠揍一顿,把他赶回家去。
唐·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看来是从长途旅行图中截取的“山行”片断。第三句的“晚”字
透露出诗人已经赶了一天路,该找个“人家”休息了。如今正“远上寒山”,
在倾斜的石径上行进。顺着石径向高处远远望去,忽见“白云生处有人家”,
不仅风光很美,而且赶到那里,就可以歇脚了。第二句将“停车”提前,产生
了引人入胜的效应。天色已“晚”,“人家”尚远,为什么突然“停车”?原
来他发现路边有一片“枫林”,由于“爱”那片夕阳斜照下的“枫林”,因而
“停车”观赏。“停车”突出“爱”字,“爱”字引出结句。
黄叔灿《唐诗笺注》云:“‘霜叶红于二月花’真名句。”俞陛云《诗境
浅说续编》云:“诗人之咏及红叶者多矣,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
山好放船’等句,尤脍炙诗坛,播诸图画。惟杜牧诗专赏其色之艳,谓胜于春
花。当风劲霜严之际,独绚秋光,红黄绀紫,诸色咸备,笼山络野,春花无此
大观,宜司勋特赏于艳李秾桃外也。”不错,笼山络野的枫林红叶的确美艳绝
伦,但被 “悲秋意识” 牢笼的封建文人却很难产生美感。用一个大书特书的
“爱”字领起,满心欢喜地赞美枫叶“红于二月花”,不仅写景如画,而且表
现了诗人豪爽乐观的精神风貌。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由“上寒山”、
“停车”的主人公用惊喜的目光统摄起来,构成一幅秋山旅行图。当然,说这
是“图”, 并不确切, 因为“上寒山”、“白云生”、“停车”都是动态,
“爱”更是活泼泼的心态,都画不出来。
全诗的重点在第四句,前三句全是为突出第四句起烘托、铺垫作用。第一
句用“寒”字,是为了唤起第四句“霜叶”;每二句写“白云”,是为了用色
彩的强烈对比反衬第四句的“霜叶”异常“红”艳,给人以“红于二月花”的
感受。更有力的铺垫还是由急于赶路而突然“停车”以及由此突出的那个“爱”
字,前面已分析过了。还有“枫林晚”的那个“晚”字,意味着夕阳将落,火
红的光芒斜射过来,更使满林枫叶红得快要燃烧。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
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
畅,音韵和谐,宜其万口传诵,经久不衰。
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4.山无厌高,( 水不厌深)。
下列名言的下一句是什么 待解决 [ 标签:下列名言 ] 匿名 2012-06-18 15:53 有: 1.一叶障目,( )。 2.梅须逊雪三分白,( )。
3.( ),谁持彩练当空舞。 4.山无厌高,( )。
5.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 师之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7、愿乘风破万里浪 甘面壁读十年书。 8、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9、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1、有雪无梅不经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1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3、鸟语对花香,盛夏对寒冬。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8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