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南社同人作者:马君武
唐宋元明都不管,自成模范铸诗才。 须从旧锦翻新样,勿以今魂托古胎。 辛苦挥戈挽落日,殷勤蓄电造惊雷。 。
次韵刘原甫社后对雪作者:梅尧臣
社日遇群饮,北风归马骄。 阳乌云斗晦,来燕翅难调。 朝霰侵花冷,春阴到地消。 宿酲无酒解,薄被觉寒饶。 。
社日作者:施宜生
浊涧回湍激,青烟弄晚晖。 缘随春酒熟,分与故山违。 社鼓喧林莽,孤城隐翠微。 山花羞未发,燕子喜先归。
二月二十七日社兼春分端居有怀简所思者作者:权德舆
清昼开帘坐,风光处处生。看花诗思发,对酒客愁轻。 社日双飞燕,春分百啭莺。所思终不见,还是一含情。
春社日寄李学士作者:李涛
社翁今日没心情,为乞治聋酒一瓶。 恼乱玉堂将欲遍,依稀巡到第三厅。
1、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出自:唐·白居易《长恨歌》。
译文: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官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
2、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出自:唐·李白《咏苎萝山》。
译文:西施是越国溪边的一个女子,出身自苎萝山。她的魅力过去今天都在流传,荷花见了她也会害羞。
3、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出自:汉·李延年《李延年歌》。
译文:北方有位美丽姑娘,独立世俗之外,她对守城的将士瞧一眼,将士弃械,墙垣失守;她对君临天下的皇帝瞧一眼,皇帝倾心,国家败亡。
4、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出自:唐·王昌龄《西宫秋怨》。
译文:盛开的芙蓉花也比不上美人娇艳的妆容,清风袭来,水边的宫殿中飘散着满头珠翠的美人的香味啊。
5、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出自:唐·杜甫《佳人》。
译文:有位举世无双的美人,隐居在空旷的山谷中。
献给我的祖国(纪宇) 我是中国人,基因里生有数字结构, 天崇九霄,三皇五帝,于心中铸就; 我写汉诗,龙飞凤舞,在万仞神游, 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情感的枢纽。
我爱诗经,“三百篇”,开诗之新境, 我读唐诗,“五万首”,曾不胫而走。 感时抒怀,唱:“万紫千红总是春”, 江湖夜雨,吟:“桃李春风一杯酒”。
古人喜以数字入诗,如今我来效尤, 我想吟楚辞九歌,我想和秋兴八首。 我念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我高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华夏九州,曾经历过诗和数的皴染, 江山万里,都受到过美和爱的雕镂。 杜甫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寒山诗: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竹外桃花三两枝”,我喜欢苏轼, “何方可化身千亿”,我难忘陆游。 家事国事天下事,入我五脏六腑啊! 五千年文明史,兴衰哀乐在我心头! 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热土啊, 哪一寸佳壤,没有亲吻过诗的犁头? 我们的万里海疆,蔚蓝色的田园啊, 哪一朵浪花,不曾推动过爱的轮轴? 不论发展速度,是百分之八还是九, 更重要的,是科学理智持续的步骤。
今天,有一个数字在撞击我的胸口, 这个数字让我夜不能寐,放开歌喉。 就像空中群星交辉,心头百川汇流, 哦,千载相逢的数字,可遇不可求… 啊,啊,五十六、五十六、五十六! 五十六个民族,庆祖国五十六大寿。
这是巧合吗,是巧合,这巧合吉祥, 这巧合里,有太多个触动我的理由。 民族习俗不同,共同的激情在奔流, 今年国庆,更是全民族狂欢的时候! 五十六个民族,犹如五十六朵鲜花, 花团锦簇,开放在祖国母亲的心头; 五十六个民族,斟满五十六杯美酒, 为祖国祝福,听黄河长江鼓乐齐奏! 此刻,该说什么呢,心中太多感受, 我仿佛,已迈进国家博物馆的门口。
一块块甲骨,传递远古储存的信息, 一个个陶罐,荡漾先人寄予的问候。 一把把石斧,是一首首最质朴的诗; 一面面铜镜,一个个倩影鬓鬟遗留。
数青花瓷器,见证景德镇千年窑火, 看钟鼎俑陶,历经数千载风采依旧。 中华大文化,是轩辕子孙共同创造, 谁能分清归属,从一直数到五十六? 哪里去寻,被共工撞倒的不周之山? 何处去找,经女娲补过的苍天之漏? 远古时,能分得出谁是什么民族吗, 狩猎、渔耕,只能追逐衣食的需求。
问伏羲是什么族,少昊又是什么族? 夏禹、商汤、文武、应该如何深究? 哦,追根求源,人类原本都是一家, 以其站立劳动,区别于鸟虫和百兽。 民族,只是后世才自然形成的分支, 或因地域,或因战争,迁徙和漂流。
北方人传说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来, 脱鞋看,小拇趾甲上都有一个剪口; 南方人多祖居,也有的被称作客家, 他们特别吃苦耐劳,又特别能奋斗。 各个民族中,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 说起来如数家珍,直讲得云飞星走。
我看到史载五族共和:汉满蒙回藏, 就禁不住想起姓氏中的张王李赵刘。 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吗,好像应该有, 对少数民族要倾斜扶助,多加护佑。
可少数民族中,涌现英雄不在少数, 为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争先恐后! 我们庆祝抗日胜利,将六十年回首, 全民族总动员,江河湖海敌忾同仇! 回族马本斋司令,满族关向应政委, 蒙族萨师俊舰长随中山舰沉于激流。 八女投江,其中有两位朝鲜族战士, 血染战旗,金达莱开处,都有坟丘! 血肉长城上,骨头和骨头相抱相搂, 分不开哪个民族,辨不出男女老幼! 抓经济建设时候,又何尝不是这样, 全民族奋发,共建四个现代化高楼。
王铁人似铁钻王,牛玉儒如孺子牛, 征服珠峰绝顶,藏族兄弟攀在前头。 舞台银屏上看高娃、卓玛、克里木… 更涌现无数个专家诗人博士和教授。
我读藏族作家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 寻味曹雪芹和纳兰容若的精深隽秀。 祖国啊,是你搭起连接世界的平台, 托起各族儿女鹰燕齐飞,鱼龙竞游。
社会主义好
作词:希扬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反动派被打倒,
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全国人民大团结,
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建设高潮!
歌词
歌词
共产党好,
共产党好!
共产党是人民的好领导,
说得到, 做得到,
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立功劳.
坚决跟着共产党,
要把伟大祖国建设好,
建设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江山人民保.
人民江山坐得牢,
反动分子想反也反不了.
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胜利,
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到,
一定来到!
共产党好,
共产党好!
共产党领导中国富强了;
人民江山坐得牢,
反动分子想反也反不了.
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胜利,
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到,
一定来到!
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到,
一定来到
每一个汉字都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线条的排列组合,每一段文学也都不是简简单单的文字的堆砌,它们是有生命,有灵魂的.它们游走于笔尖,是纸张上的放逐者,它们有着各自的性格,低调地张扬着.它们是真正的行者,不仅仅走出自己的痕迹,而且还让每一位书写它们并且阅读它们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中的文章也许没有画堂里的宝篆香熏,没有小楼里的水晶珠帘,没有“凤萧声动,一夜鱼龙舞”的灯火漫天,但请你细细品味,感受每一位作者的心灵轨迹和细腻的情感所萌生出来的文字,点点滴滴,幻化成美丽的音符,长歌不息.这里有平常人的普通感情,有离别者的喃喃耳语,有春日中无尽的愁思,有秋天里长空归雁的怅惘.这里有着作者自己心绪的流淌,或是缓慢的,或是磅礴的,而在这里**的过程也许就变成了一番默默的倾听.。
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释】: 这首诗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
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
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
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
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
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
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含着感情的。
在《观刈麦》里,他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不仅写了事,而且写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劳动人民的心。
诗人的心弦显然是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振动了,颤栗了,所以才提起笔来直歌其事,所以在字里行间都充满对劳动者的同情和怜悯。象“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这样的诗句,里面包含着作者多少同情之感、怜悯之意啊!因而这首《观刈麦》在叙事当中是有着作者情的渗透、心的跳动的,作者的心同他所叙的事是融为一体的。
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真实地写劳动人民之事的同时,还能够真实地写出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画出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变态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的是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变态心理。
《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样也是一种变态心理。这类描写把劳动人民之心刻画入微,深入底蕴。
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统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运用对比手法的能手。
他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
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蚕妇① [宋] 张俞② 昨日入城市,③ 归来泪满巾。④ 遍身⑤罗绮⑥者, 不是养蚕人。
【注释】 ①蚕(c2n)妇——养蚕的妇女。蚕,一种昆虫,吐出的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主要用来纺织绸缎。
②张俞(y*)——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
字少愚。益州郫(0)县(今天的四川省郫县)人。
晚年隐居在四川的青城山,自号白云先生。著作有《白云集》。
③市——做买卖,买卖货物。这里是指卖出蚕丝。
④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⑤遍身——全身上下。
⑥罗绮(q!)——丝织品的统称。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
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解说】 一个住在乡下的、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
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上下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就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欣赏】 张俞的诗歌作品并不很多,但是这一首《蚕妇》,使他在。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望庐山瀑布>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渭城朝雨?徘岢荆蜕崆嗲嗔Ð隆?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