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的起源最早追溯到先秦时代,
但那个时候不叫葫芦丝,大多叫葫芦笙,葫芦萧,因此有关的诗歌都是有”笙“字,”萧“字,并无确切提到葫芦丝的诗句。
推荐楼主,看到”丝竹“”笙“”萧“都可。
正式命名为葫芦丝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而新中国成立后诗歌已经不流行了,很少有人去做有关”葫芦丝“的诗句,即便有也是无名氏,做不到著名二字。
如果楼主不嫌弃,我现在可以做一首,你就权当情急之用。
滇黔丝竹悦耳听,春秋战国传至今。
葫芦悠扬纤手弹,美人琵琶犹不及。
婉转空灵绕窗散,幽咽低诉含情凝。
美目盼兮巧笑兮,高低回落曼妙兮。
白云弦歌浩浩天,晴空丝曲飘飘灵。
一曲丝竹动客宾,响喝楼台十里堤。
葫芦丝起源于云南德宏州,本属少数民族的“小件乐器”,其分布区域也仅局限在傣族、德昂族、阿昌族等几个少数民族集聚区。
这些地区,在中国历史上,历来属于经济落后、文化贫瘠的蛮荒之地(绝没有污蔑之意)。所以,在这里能接受一定程度的文化艺术教育的人士,寥如晨星,想以“诗文”的形式,通过葫芦丝来表情达意的,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经济文化昌盛的中原地区,那些文人雅士,又有谁会对远在西南边陲的蛮荒之地的“葫芦丝”能有所了解,并产生吟诗作词的雅兴?所以,与葫芦丝有关的古诗文,应该说是没有的。
关于“葫芦”的诗句有
1.《刘道士赠小葫芦》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云万里身。
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
2.《点绛唇·小小葫芦》
年代: 宋 作者: 张继先
小小葫芦,生来不大身材矮。子儿在内。无口如何怪。藏得乾坤,此理谁人会。腰间带。臣今偏爱。胜挂金鱼袋。
3.《葫芦颂》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大葫芦乾枯,小葫芦行酤。
一居金仙宅,一往黄公垆。
有此通大道,无此令人老。
不问恶与好,两葫芦俱倒。
4.《次韵杨宰葫芦格》
年代: 宋 作者: 陈造
生常信流坎,老不叹漂零。
雪后菊未死,雨馀山更青。
仍烦析尘语,远寄打包僧。
政绩随诗价,多君日日增。
5.《禽言十咏·提葫芦沽美酒》
年代: 宋 作者: 姚勉
晴烟如泼春光浓,万花笑日争嫣红。
百金沽酒直取醉,有酒不醉孤东风。
不如遂我丰年愿,秫米价如黄土贱。
家家有酒不用沽,何用提葫苦相劝。
听到这优美的葫芦丝,我整个人好像都沉醉在音乐里,吹得有感情,使人如痴如醉。
我好像身临其境,在西双版纳的树林里。月光、竹子相伴在我身边,美丽的傣家姑娘在那跳着优美的孔雀舞。是这一声声乐曲,把我带到了这境界。
葫芦丝悦耳的声音让我仿佛处于无知的混沌之中。这时一缕歌声飘来,宛如眼前拂过一丝清风,掠过一片白云,飘过一阵春雨。
葫芦丝的音乐令人陶醉,她的音色如此优美。
葫芦丝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擅长表现温柔细腻的感情,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
它发出的音犹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所以称为葫芦丝。
葫芦丝看似简单,实则味道很浓,非常具有少数民族的特色。
葫芦丝的声音能舒缓自己的思绪,能释放自己的思想漂移,那说明尼有一颗柔软的心,即使外表看起来很坚强,但心底在某个空间的某个阶段,心还是想释怀,得到一种疏松的感觉。
葫芦丝的声音宛如自然的清香,像一池清水漾起无数的涟漪,让思绪在水上飘荡。
葫芦丝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葫芦丝的声音柔美和谐,简单味道却足。
葫芦丝的声音犹如丝丝雨滴落在心上,让人无法忘怀。
葫芦丝的声音低调悠扬,有着浓浓的民族特色。
葫芦丝的声音简单而又动听,余味十足,让人舍不得。
葫芦丝的声音让人难以忘怀,像优美的小提琴,却又比小提琴声音更加浓厚。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8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