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诚信的古诗有:宋·王安石《商鞅》、三国·曹植《君子行》、唐·卢照邻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唐·李白《酬崔五郎中》,唐·元结《自箴》等。
1、宋·王安石《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白话释义:从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讲信用,说到做到。商鞅就很讲信用,以一言为重,以百金为轻。你们这些变法的反对派怎能随便指责商鞅呢,要是有商鞅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新法怎能不顺利推广?
2、三国·曹植《君子行》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白话释义: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瓜摘李子。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3、唐·卢照邻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白话释义:有远方的佳人在等候,我以忠诚和信用作为衣裳。
4、唐·李白《酬崔五郎中》
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
白话释义: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终不可改变
5、唐·元结《自箴》
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
白话释义:你如果是道德完美,一定是忠诚、耿直的人。
扩展资料
诚信名词概述
《礼记·祭统》: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北齐书·尧雄传》: 雄 虽武将,而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新唐书·曹华传》:“华 虽出戎伍,而动必由礼,爱重士大夫,不以贵倨人,至厮竖必待以诚信,人以为难。 叶适 《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铭》:故参知政事 吴兴 李公 ,以诚信质直事 孝宗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三十日》:一位大领袖倒不在乎每宴一次客,一定要来一套大演说的。诚信已孚,思想已移诸实践,不说话比说话还要伟大。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 诚信
1、商鞅
宋代: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译文:从古以来统治人民在于信诚,一言为重百金为轻立法严明。现今的儒士不可任意诋毁商鞅,商鞅能使法令政策坚决施行。
2、唐诗纪事·卷十八
唐代:李白
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
译文:纵然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终不可改变。
3、述怀
唐代魏徵
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译文:季布、侯嬴都是千金一诺的人物。人活在世上意气当先,又何必在意那些功名利禄。直抒胸臆,表明了作者重视信义,有恩必报,不图功名的思想。
4、侠客行
唐代:李白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译文: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几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5、君子行
三国:曹植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译文: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瓜摘李子。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东汉王充讲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的诗句。近代鲁迅先生说过:“诚信为人之本。”
弘一大师说过:“内不欺已,外不欺人”。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孟子曰:“诚,乃立于天人合一与性善论之上,无道乃诚也。”
西方人说: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
中国人说:无信不立。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乐府诗集》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
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李白
凡作人贵直,而作文贵曲。 ——明·袁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乐府诗集》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
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李白
凡作人贵直,而作文贵曲。 ——明·袁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韩愈《原道》 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1、一诺要之不可轻,古人於事贵能行。
若还行得方为诺,不尔徒言未必诚。——宋.张九成《论语绝句一百首》
2、到官只是推诚信,终日兢兢幸无吝。
丞相知怜为小心,忽然奏佩专城印。——唐.薛逢《镊白曲》
3、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
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先秦.屈原《九章之七》
4、暖气来时柳眼新,一场冰雪更愁人。
要知真宰无诚信,取次东风未是春。——宋.李觏《雪中赠柳枝》
5、诚信之言是道根,出门句子要区分。
溪山到眼知惭愧,莫学丛林饱见闻。——宋.释智愚《送信禅人》
1.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行:行为。恒:恒心。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
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5.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
6.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唐·韩愈《原道》
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7.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9.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
10.至诚则金石为开。《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 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谓真诚最能感染人。
11.精诚所加,金石为亏。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1.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战国思想家
2. 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3.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屈原,战国人
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周,战国哲学家
5.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汉朝经学家
6.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韩婴,汉朝诗论家
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畅泉,晋朝隐士
8.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宋朝哲学家
9.多虚不如少实。--陈甫,宋朝哲学家
10.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杨简,宋朝学者
11.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赛,英国作家
12.言忠信,行笃敬。--论语
13.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策。--约翰雷,英国学者
14.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德国诗人
15.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佚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1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