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代张九龄《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解释: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2.瀚海阑干百仗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解释: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3.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唐代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解释: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两汉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解释: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解释: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解释: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7.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唐代李白《行行游且猎篇》
解释:草原上围观的人不由自主地身后退,生怕被箭风伤到,整个沙漠都被骑手的英雄气概震撼笼罩。
8.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唐代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解释:置酒送君在那天山城郭,热海之畔夕阳正要西落。
9.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唐代柳宗元《岭南江行》
解释:江水南去隐入那茫茫云烟,遍地黄茅的尽头便是海边。
1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两汉佚名《长歌行》
解释: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翻译:百川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西归?
2,观沧海 曹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画家温泽辉书画作品。观沧海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翻译:经历过大海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关于大海的诗句有以下几句: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唐代: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望海楼晚景·横风吹雨入楼斜》
宋代: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
唐代: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唐代:李白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
《海人谣》
唐代:王建
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1.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 苏轼
释义: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长空净沧海色本来就是澄澈清明。
2.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望海楼晚景·横风吹雨入楼斜》 宋 苏轼
释义:风雨过后潮水平静江海碧澄,时时闪过的电光形成紫金般的龙蛇。
3.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 唐 白居易
释义: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
4.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唐 岑参
释义:置酒送君在那天山城郭,热海之畔夕阳正要西落。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 唐 张若虚
释义: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6.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早寒江上有怀》 唐 孟浩然
释义: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7.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 许浑
释义:苍莽的树色随城关远去,黄河呼啸流进遥远海洋。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五首·其四》 唐 元稹
释义: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释义: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10.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释义: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 王之涣《登鹳鹊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汉 曹操《观沧海》
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3、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
译文: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5、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宋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扩展资料
大海(英文:Seyt and ockjuukus;The ocean;The sea 法文:Mer)即海洋。其实海与洋还是有些差别的。 海和洋的区分: 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又壮观。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
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海临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有明显的变化。
海其实是在地球史上第一次火山爆发时由于水蒸气太多而形成了云,之后又下了几千年的暴雨,汇成了大海。
、海水所以咸,是因为海水中有3.5%左右的盐。其中大部分是氯化钠,还有少量的氯化镁、硫酸钾、碳酸钙等;正是这些盐类使海水变得又苦又涩,难以入口。
参考资料:大海-搜狗百科
描写“大海”的诗句有:
1.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
2.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
3. 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霭霭春和一海市。鏊戴三山,顷刻随轮至。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米芾
4.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望海楼》米芾
5.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望海楼晚景·横风吹雨入楼斜》苏轼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出处: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翻译: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诗意:词句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处: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
翻译: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诗意: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3、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出处:唐代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翻译: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诗意: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4、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出处:唐代张籍的《春别曲》
翻译:长江春水碧绿如染料,刚刚破出水面的点点荷叶只有铜钱大小。自己在那江头种下的橘树,也无法拴住将要远行的小舟。
诗意:长江中春水碧绿,颜色浓得简直可以作为染料,荷叶刚刚长出水面,一个个才有铜钱那么大。诗句写暮春景色,可引用以表现江南春景,或只用作表示暮春时节。以“堪染”表现色彩之浓重,其夸张手法可作借鉴。
5、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出处:唐代杜甫的《梅雨》
翻译:成都有个犀浦镇,只是一个十分繁荣,富强的大镇。我正巧在四月路经此地,看到了这里美丽的景色。满树的黄梅已经成熟,深而清的河水向长江流去。
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打湿了茅草盖的屋顶,山间云雾弥漫,田间有春水浇灌。河中仿佛整日有蛟龙在嬉戏,形成一个个漩涡达到河岸又返回来。
诗意:此诗描写蜀中四月的情景,壮美与纤丽互见,宏观与微观俱陈。细雨迷蒙,密雾难开,春水盈野,一派浩渺,意境壮阔。诗中的“南京”是指现在的成都,“犀浦道”指唐代的犀浦县,现在四川郫县的犀浦镇就是当年犀浦县治所。
外 国 诗 三 首致 大 海普 希 金教学目的:1、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2、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3、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4、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教学方法:1、诵读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诵,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2、问题研究法。
对比较难以理解的诗句,组织学生讨论研究。3、阅读评点法。
对精彩的词句引导学生鉴赏评述。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驰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
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二、解题1.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罗斯的伟大诗人。
在俄罗斯文学中,他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开创者,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坚定地站在十二月党人一边,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热爱、追求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
普希金写了不少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作品,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是他的代表作。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
2.背景介绍《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
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被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由于诗歌具有跳跃性,学生初读这首诗时,一时难以把握这首诗的结构思路。教者可设计下面两个问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领悟思考,从而把握诗歌的思路。
问题一: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有哪些感受?把有关的诗句画出来。学生边轻声诵读边圈点思考,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明确: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1—7节);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的诗人拜伦(8—13节);永久怀念大海(14—15节)。
问题二:以上内容是通过什么线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明确:诗人以和大海的感情交流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材料的。2、具体研习问题一: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明确: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
如诗句“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大群的船只就会被覆亡。”
更为重要的是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诗歌的第一句“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即揭示了这种象征意义。
问题二:作者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明确: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问题三:诗人面对大海为什么又感到悲伤痛苦?明确: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诗人失去自由的“苦恼心伤”。
如诗句:“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这里“隐秘的愿望”即第6节诗人所写的“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诗人为未能逃脱监禁而悲伤痛苦。问题四: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诗句:“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阴沉,/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二人结局增添了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如诗句“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以上研习,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轻易加以否定。另外要求学生通过具体诗句来表明自己的看法,切忌架空分析。)
3、欣赏品味欣赏品味是在对全诗理解基础上的更高一层次的教学活动。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选择1—2处自认为最精彩之处进行品味,并组织学生讨论评判。
欣赏品味例一: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大海这一意象已渗透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
因为诗人将要被再次流放到另一个地方,因而大海也仿佛在为诗人发出“忧郁的怨诉”,而大海又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在这临别时,她又向诗人发出了“召唤的喧响”,这正是自由精神的召唤。因而诗人在第3节中不禁直抒胸臆:“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与矢志追求。
欣赏品味例二: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这里“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是指诗人将要离开的流放地南高加索。“我曾想永远地离开”是指诗人想秘密逃到海外,去寻求那自由的生活。
进而诗人想象离开囚禁之地时的“狂欢之情”,并用“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这一。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