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谅公洞庭孤橘歌》
年代: 唐 作者: 顾况
不种自生一株橘,谁教渠向阶前出,不羡江陵千木奴。
下生白蚁子,上生青雀雏。飞花檐卜旃檀香,
结实如缀摩尼珠。洞庭橘树笼烟碧,洞庭波月连沙白。
待取天公放恩赦,侬家定作湖中客。
2、《望江南》
年代: 宋 作者: 廖刚
无诸好,方面镇全闽。
千骑泛云归洞府,三山明玉外风尘。
依约是蓬瀛。贤刺史,龙虎檀香名。
金花已传当日梦,锦衣聊慰故乡情。
和气万家春。
3、《南歌子·桂魄分馀晕》
年代: 宋 作者: 张元干
桂魄分馀晕,檀香破紫心。
高鬟松绾鬓云侵。又被兰膏香染、色沈沈。
指印纤纤粉,钗横隐隐金。更阑云雨凤帷深。
长是枕前不见、殢人寻。
4、《桃源忆故人·寒苞初吐黄金莹》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寒苞初吐黄金莹。色染蔷薇犹嫩。
枝上紫檀香喷。洒落饶风韵。
南枝一种同春信。何事不忺朱粉。
自称霓裳孤冷。怨感宫腰恨。
5、《短歌寄鼓山长老》
年代: 唐 作者: 齐己
雪峰雪峰高且雄,峨峨堆积青冥中。
六月赤日烧不熔,飞禽瞥见人难通。
常闻中有白象王,五百象子皆威光。
行围坐绕同一色,森森影动旃檀香。
于中一子最雄猛,称尊独踞鼓山顶。
百千眷属阴□影,身照曜,吞秋景。
我闻岷国民归依,前王后王皆师资。
宁同梁武遇达磨,过后弹指空伤悲。
6、《宫词》
年代: 宋 作者: 夏竦
柳带分阴接殿基,笙歌还拥翠华归。
前宫晓赭匀妆脸,别馆春红晒舞衣。
槐影对笼苔点细,桐花西倚夕阳稀。
夜来梦上檀香阁,犹映珠帘避贵妃。
7、《颂古》
年代: 宋 作者: 释道颜
老僧正在东司上,不将佛法为人说。
一般屎臭旃檀香,父子之机俱漏泄。
关于寒食节的诗句如下: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
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2、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五代·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译文:寒食路上长满了野草闲花。他车马又在谁家树上系?
3、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译文:海棠花与梨花掩映着白杨树,这都是生死离别的地方啊。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唐·孟云卿《寒食》
译文: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5、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宋·苏轼《寒食雨二首》
译文:自从我来到黄州,已度过三个寒食时际。
1.《芍药歌》唐.韩愈
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翠茎红蕊天力与,
此恩不属黄钟家。温馨熟美鲜香起,似笑无言习君子。
霜刀翦汝天女劳,何事低头学桃李。娇痴婢子无灵性,
竞挽春衫来此并。欲将双颊一睎红,绿窗磨遍青铜镜。
一尊春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花前醉倒歌者谁,
楚狂小子韩退之。
2.《感芍药花寄正一上人》唐.白居易
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
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
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
3.《故王维右丞堂前芍药花开,凄然感怀》唐.钱起
芍药花开出旧栏,春衫掩泪再来看。
主人不在花长在,更胜青松守岁寒.
4.《戏题阶前芍药》唐.柳宗元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
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
5.《草词毕遇芍药初开》唐.白居易
罢草紫泥诏,起吟红药诗。词头封送后,花口拆开时。
坐对钩帘久,行观步履迟。两三丛烂熳,十二叶参差。
背日房微敛,当阶朵旋欹。钗葶抽碧股,粉蕊扑黄丝。
动荡情无限,低斜力不支。周回看未足,比谕语难为。
勾漏丹砂里,僬侥火焰旗。彤云剩根蒂,绛帻欠缨緌。
况有晴风度,仍兼宿露垂。疑香熏罨画,似泪著胭脂。
有意留连我,无言怨思谁。应愁明日落,如恨隔年期。
菡萏泥连萼,玫瑰刺绕枝。等量无胜者,唯眼与心知。
6.《芍药》唐.张泌
香清粉澹怨残春,蝶翅蜂须恋蕊尘。闲倚晚风生怅望,
静留迟日学因循。休将薜荔为青琐,好与玫瑰作近邻。
零落若教随暮雨,又应愁杀别离人。
1、《香炉》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铁铸小香炉,壁环平口铺。麝焚葵叶大,兽啮竹根趺。
净几群书外,闲堂一物无。中间任灰烬,终与蕙兰俱。
2、《和刘雍州绘博山香炉诗》年代: 南北朝 作者: 沈约
范金诚可则,摛思必良工。凝芳自朱燎,先铸首山铜。
瓌姿信岩,奇态实玲珑。峯嶝互相拒,岩岫杳无穷。
赤松游其上,敛足御轻鸿。蛟螭盘其下,骧首盼层穹。
岭侧多奇树,或孤或复丛。岩间有佚女,垂袂似含风。
翚飞若未已,虎视郁余雄。登山起重障,左右引丝桐。
百和清夜吐,兰烟四面充。如彼崇朝气,触石绕华嵩。
3、《分题得古香炉》年代: 宋 作者: 李廌
质为浮休弃,形惟好古宜。埏陶异甓砾,香火近神只。
冷暖非恒德,兴衰彼一时。舍兹何所适,尔意勿迟迟。
4、《古鼎作香炉》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云雷萦带古文章,子子孙孙永奉常。
辛苦勒铭成底事?如今流落管烧香。
5、《送竹香炉》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枯槁形骸惟见耳,凋残鬓发只留须。
平生大节堪为底,今日灰心始见渠。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7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