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1.1 编写目的
1.2 项目背景
1.3 项目质量目标
1.4 预期读者
1.5 参考资料
2. 测试环境
2.1 系统架构
2.2 软硬件环境要求
2.3 测试环境部署图
3. 测试规划
3.1 测试范围
3.2 测试工具
3.3 人员、角色及职责
4. 测试策略
4.1 系统框测试
4.2 业务流程测试
4.3 功能点测试
4.4 UI界面测试
4.5 性能测试
4.6 兼容性测试
4.7 安全测试
5. 测试进度安排
6. 工作汇报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软件测试》目录 第1章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1.1 软件质量的概念1.1.1 软件质量的定义1.1.2 软件质量的属性1.1.3 软件质量模型1.1.4 软件质量的度量1.1.5 影响软件质量的主要因素1.2 软件测试的概念1.2.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1.2.2 软件测试的原则1.3 软件的缺陷与错误1.3.1 软件缺陷的定义和类型1.3.2 软件缺陷的级别1.3.3 软件缺陷产生的原因1.3.4 软件缺陷的构成第1章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1.1 软件质量的概念1.1.1 软件质量的定义1.1.2 软件质量的属性1.1.3 软件质量模型1.1.4 软件质量的度量1.1.5 影响软件质量的主要因素1.2 软件测试的概念1.2.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1.2.2 软件测试的原则1.3 软件的缺陷与错误1.3.1 软件缺陷的定义和类型1.3.2 软件缺陷的级别1.3.3 软件缺陷产生的原因1.3.4 软件缺陷的构成1.3.5 修复软件缺陷的代价1.4 软件测试的经济学与心理学1.4.1 软件测试的心理学1.4.2 软件测试的经济学1.5 软件质量保证1.5.1 软件质量保证概要1.5.2 软件质量保证活动的实施1.5.3 软件的验证与确认1.5.4 验证和确认任务分析 本章小结 第2章 软件生存周期中测试的实施2.1 软件开发阶段2.1.1 软件生存周期2.1.2 软件测试的生存周期模型2.1.3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2.1.4 测试信息流2.2 需求获取与分析阶段的测试2.2.1 需求评审的实施2.2.2 需求规格说明的评审2.2.3 Wiegers 用例与需求评审表2.2.4 基于原型的测试2.2.5 基于需求的测试覆盖率评估2.3 设计阶段的测试2.3.1 设计的测试因素2.3.2 设计评审的实施2.3.3 设计规格说明的评审2.3.4 设计元素的覆盖原则2.4 编程阶段的测试2.4.1 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2.4.2 源代码的控制流覆盖原则2.4.3 源代码的数据流覆盖原则2.4.4 源代码的静态分析与动态测试2.5 运行和维护阶段的测试2.6 回归测试2.6.1 回归测试的概念2.6.2 回归测试的类型2.6.3 回归测试的时机2.6.4 回归测试的实施 本章小结 第3章 代码检查、走查与评审3.1 桌上检查3.1.1 桌上检查的实施3.1.2 桌上检查的检查表3.2 代码检查3.2.1 特定的角色和职责3.2.2 代码检查的实施3.2.3 用于代码检查的检查表3.3 走查3.3.1 特定的角色和职责3.3.2 走查的实施3.3.3 走查中的静态分析技术3.4 同行评审3.4.1 同行评审的角色和职责3.4.2 同行评审的内容3.4.3 评审的方法和技术3.4.4 评审工作 本章小结 第4章 白盒测试4.1 覆盖率的概念4.2 逻辑覆盖4.2.1 语句覆盖与块覆盖4.2.2 判定覆盖(分支覆盖)4.2.3 条件覆盖4.2.4 条件/判定覆盖4.2.5 条件组合覆盖4.2.6 路径覆盖4.2.7 ESTCA覆盖4.2.8 LCSAJ覆盖4.3 路径测试4.3.1 分支结构的路径测试4.3.2 循环结构的路径测试4.3.3 圈复杂度与基本路径测试4.4 数据流测试4.4.1 定义∕使用测试的几个定义4.4.2 定义∕使用测试举例4.4.3 定义∕使用路径测试覆盖指标4.5 基于覆盖的测试用例选择4.5.1 覆盖率的使用4.5.2 使用最少的测试用例来达到覆盖4.6 程序插桩技术4.6.1 程序插桩4.6.2 用于测试覆盖率的程序插桩4.6.3 用于断言检测的程序插桩4.6.4 用于数据流异常检测的程序插桩 本章小结 第5章 黑盒测试5.1 等价类测试5.1.1 等价类的概念5.1.2 等价类测试的原则5.1.3 等价类方法测试用例设计举例5.2 边界值分析5.2.1 边界值分析的概念5.2.2 选择测试用例的原则5.2.3 边界值方法测试用例设计举例5.3 基于判定表的测试5.3.1 判定表的概念5.3.2 基于判定表的测试用例设计举例5.4 基于因果图的测试5.4.1 因果图的适用范围5.4.2 用因果图生成测试用例5.4.3 因果图法测试用例设计举例5.5 基于状态图的测试5.5.1 状态图5.5.2 利用状态转换树生成测试用例5.5.3 利用状态转换表生成测试用例5.6 基于功能图的测试5.6.1 功能图5.6.2 功能图法设计测试用例举例5.7 基于用例和场景的测试5.7.1 基本流和备选流5.7.2 利用用例和场景设计测试用例的实例5.8 基于有向图的测试用例设计5.8.1 使用基于有向图的测试的场合5.8.2 基于事务流建模设计测试用例5.8.3 基于控制流建模设计测试用例5.8.4 基于有向图设计测试用例的过程5.9 基于正交实验设计法的测试5.9.1 提取功能说明,构造因子/ 状态表5.9.2 加权筛选,生成因素分析表5.9.3 利用正交表构造测试数据集5.10 其他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技术 本章小结 第6章 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6.1 单元测试的基本概念6.1.1 单元测试的定义6.1.2 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的区别6.1.3 单元测试环境6.2 单元测试策略6.2.1 自顶向下的单元测试策略6.2.2 自底向上的单元测试策略6.2.3 孤立测试6.2.4 综合测试6.3 单元测试分析6.3.1 模块接口6.3.2 局部数据结构6.3.3 独立路径6.3.4 出错处理6.3.5 边界条件6.4 单元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原则6.4.1 单元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步骤6.4.2 单元测试中的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6.5 集成测试的基本概念6.6 集成测试策略6.6.1 基于分解的集成策略6.6.2 基于功能的集成6.6.3 基于路径的集成6.6.4 基于调用图的集成6.7 集成测试分析6.7.1 体系结构分析6.7.2 模块单元分析6.7.3 接口分析6.7.4 风险分析6.7.5 可测试性分析6.7.6 集成测试策略分析6.7.7 常见的集成测试故障6.8 集成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原则6.8.1 集成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步骤6.8.2 场景测试 本章小结 第7章 系统测试7.1 系统测试概念7.2 系。
1、从是否关心内部结构来看 (1)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是一种按照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和编码结构,设计测试数据并完成测试的一种测试方法。
(2)黑盒测试:又称为数据驱动测试,把测试对象当做看不见的黑盒,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的情况下,测试者仅依据程序功能的需求规范考虑,确定测试用例和推断测试结果的正确性,它是站在使用软件或程序的角度,从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的对应关系出发进行的测试。(3)灰盒测试:是一种综合测试法,它将“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结合在一起,是基于程序运行时的外部表现又结合内部逻辑结构来设计用例,执行程序并采集路径执行信息和外部用户接口结果的测试技术。
2、从是否执行代码看 (1)静态测试:指不运行被测程序本身,仅通过分析或检查源程序的语法、结构、过程、接口等来检查程序的正确性。(2)动态测试:是指通过运行被测程序,检查运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异,并分析运行效率、正确性和健壮性等性能指标。
3、从开发过程级别看 (1)单元测试:又称模块测试,是针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程序模块或功能模块,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其目的在于检验程序各模块是否存在各种差错,是否能正确地实现了其功能,满足其性能和接口要求。
(2)集成测试:又叫组装测试或联合,是单元测试的多级扩展,是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有序测试。旨在检验软件单元之间的接口关系,以期望通过测试发现各软件单元接口之间存在的问题,最终把经过测试的单元组成符合设计要求的软件。
(3)系统测试:是为判断系统是否符合要求而对集成的软、硬件系统进行的测试活动、它是将已经集成好的软件系统,作为基于整个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元素,与计算机硬件、外设、某些支持软件、人员、数据等其他系统元素结合在一起,在实际运行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一系列的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在系统测试中,对于具体的测试类型有:(1)功能测试: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功能需求逐项进行的测试,以验证功能是否满足要求。
(2)性能测试: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功能需求逐项进行的测试,以验证功能是否满足要求。(3)接口测试: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的接口需求逐项进行的测试。
(4)人机交互界面测试:对所有人机交互界面提供的操作和显示界面进行的测试,以检验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5)强度测试:强制软件运行在异常乃至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设计的极限状态到超出极限),验证软件可以运行到何种程序的测试。
(6)余量测试:对软件是否达到规格说明中要求的余量的测试。(7)安全性测试:检验软件中已存在的安全性、安全保密性措施是否有效的测试,(8)可靠性测试:在真实的或仿真的环境中,为做出软件可靠性估计而对软件进行的功能(其输入覆盖和环境覆盖一般大于普通的功能测试) (9)恢复性测试:对有恢复或重置功能的软件的每一类导致恢复或重置的情况,逐一进行的测试。
(10)边界测试:对软件处在边界或端点情况下运行状态的测试。(11)数据处理测试:对完成专门数据处理功能所进行的测试。
(12)安装性测试:对安装过程是否符合安装规程的测试,以发现安装过程中的错误。(13)容量测试:检验软件的能力最高能达到什么程度的测试。
(14)互操作性测试:为验证不同软件之间的互操作能力而进行的测试。(15)敏感性测试:为发现在有效输入类中可能引起某种不稳定性或不正常处理的某些数据的组合而进行的测试。
(16)标准符合性测试:验证软件与相关国家标准或规范(如军用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际标准)一致性的测试。(17)兼容性测试:验证软件在规定条件下与若干个实体共同使用或实现数据格式转换时能满足有关要求能力的测试。
(18)中文本地化测试:验证软件在不降低原有能力的条件下,处理中文能力的测试。4、从执行过程是否需要人工干预来看 (1)手工测试:就是测试人员按照事先为覆盖被测软件需求而编写的测试用例,根据测试大纲中所描述的测试步骤和方法,手工地一个一个地输 入执行,包括与被测软件进行交互(如输入测试数据、记录测试结果等),然后观察测试结果,看被测程序是否存在问题,或在执行过程中是否会有一场发生,属于比较原始但是必须执行的一个步骤。
(2)自动化测试:实际上是将大量的重复性的测试工作交给计算机去完成,通常是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来模拟手动测试步骤,执行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过程(全自动测试就是指在自动测试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干预,由程序自动完成测试的全过程;半自动测试就是指在自动测试过程中,需要手动输入测试用例或选择测试路径,再由自动测试程序按照人工指定的要求完成自动测试)5、从测试实施组织看 (1)开发测试:开发人员进行的测试 (2)用户测试:用户方进行的测试 (3)第三方测试:有别于开发人员或用户进行的测试,由专业的第三方承担的测试,目的是为了保证测试工作的客观性6、从测试所处的环境看 (1)阿尔法测试:是由一个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的测试,也可以是公司内部的用户在模拟实际操作环境下进行的测试 (2)。
软件测试方法分类:
1. 白盒、黑盒、灰盒;
2.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回归测试、Alpha 测试、Beta 测试;
3. 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4. 设计测试用例的主要方法有:
1. 等价类划分;
2. 边界值分析法;
3. 因果图法;
4. 场景法。
希望能帮到你,
您的满意就是我的动力。
选择培训机构时就一定考虑到以下几点:
1、课程选择,不要只是简单的学习功能测试,而是会涵盖有现在流行的自动化测试、GUI测试,接口测试和性能测试开发等内容;
2、培训机构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会你做标准的软件测试,而是要教你一些测试逻辑,教会你使用工具但又不依赖于这些工具也可以完成自动化测试,也就是其背后的底层的工作原理,这些东西才是真正能够内化成属于你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3、现在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对自动化测试的需求非常大,也会要求学员掌握程序设计的原理,所以测试开发性综合性人才才是未来IT行业的需求方向。
4、一定要去参加试学,因为很多人目标不明确,甚至是迷茫的,所以去试学一周,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做技术,或者适合做技术。
5、授课方式,有些是面授,有些是视频授课,各有优点,就看自己喜欢哪种了。当然,线下面授的学费应该更高,毕竟成本在那里,学习时有老师盯着,有同学陪着,能够更快的进入学习的状态,有更充足的斗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8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