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原材料
工业原材料是经过人类劳动而取得并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工业原材料按其加工程度不同可分为原料和材料两类。来自采掘工业和农业的劳动对象称为原料;经过进一步加工的原料称为材料,如炼钢用的生铁。按其在生产过程中所起作用不同可分为主要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凡是构成产品主体的,是主要原材料,如织布中的棉纱;凡在产品的形成中只起辅助作用的,是辅助材料。
一般将作为劳动对象的采掘与农牧业产品称为原料,把经过加工的原料(如钢材、水泥等)称为材料。两者合称“原材料”。有些原材料在这一企业是原材料,而在另一企业则是成品。工业原材料来源于部分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前者主要包括直接由采掘工业生产的产品,如原煤、原油、原木、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石;由采掘工业生产又经过加工的产品,如生铁、钢材、水泥、煤和石油制品;合成材料,如合成纤维、合成塑料等。这类原材料一般不受或少受自然条件影响,并越来越多的用化学合成方法生产。后者主要包括由农业生产的植物或动物性产品,如谷类、原棉、甘蔗、牲畜、鱼类、乳类等;由农业生产又经过加工的产品,如面粉、皮革等。这两类原材料的比例可间接反映工业发展水平。
(一)原料及主要材料 原料及主要材料是指经过加工后能够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和材料。
(二)辅助材料 辅助材料是指直接用于生产,不构成产品主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或便于生产进行的各种材料。 (三)修理用备件 修理用备件是指为修理本企业机器设备和运输工具所专用的各种备品备件。
(四)燃料 工业企业所指的燃料包括固体(煤炭)、液体(油)、气体(液化气)燃料。按其在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又可分为生产工艺过程用的燃料、动力用的燃料、为创造正常劳动条件用的燃料等三种。
(五)包装材料 包装材料是指各种包装用的材料,如:纸、草垫、绳、塑料带、圆钉、商标纸等。 (六)外购半成品 外购半成品是指从外部购入需要本企业进一步加工或装配的已完工了的半成品。
二、对材料核算的依据 会计人员对工业企业材料核算的依据主要有收料凭证和发料凭证。
生产费用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其中最基本的是按生产费用的经济内容和经济用途的分类。
(一)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
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物化劳动(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因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可划归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三大类。生产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分类,就是在这一划分的基础上,将生产费用划分为若干要素费用。
1.材料费用。
2.燃料费用。
3.外购动力费用。
4.工资费用。
5.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6.折旧费。
7.其他生产费用。
(二)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费用,首先可以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两类。
1.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为具体反映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的各种用途,提供产品成本构成情况的资料,还应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即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或成本项目)。工业企业一般应设置以下几个成本项目:
(1)原材料,也称直接材料。
(2)燃料及动力,也称直接燃料及动力。
(3)工资及福利费,也称直接人工。
(4)制造费用。
企业可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上述成本项目做适当调整。对于管理上需要单独反映、控制和考核的费用,以及产品成本中比重较大的费用,应专设成本项目;否则,为了简化核算,不必专设成本项目。
2.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按照经济用途可分为销售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备注说明:本例按新准则讲解,括号内的科目是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使用的会计科目。
(一)按工业企业的经济性质分
此中又有多种分法。如按生产过程可分为:原料工业企业、加工工业企业、装配工业企业,又如按行业和产品可分为:重工企业、轻工企业。……
(二)按工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及其复杂程度分
1、单一企业。(单厂企业)即一个工厂就是一个企业。它由统一的管理机构和在生产技术工艺上有密切联系的若干车间、工段、班组所组成,全厂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盈亏、统一对外联系。
2、联合企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性质相同或生产、劳动、技术、工艺过程密切相联的工厂企业所组成的经济联合体。
因其组织结构的紧密程度和法律主体资格不同,联合企业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还可能不是法人。现行法律、法规有两种分法:
(1)根据国务院1986年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分为:紧密型;半紧密型和松散型三种。
(2)1986年的《民法通则》联营一节中规定了三种形式:法人式联营(51条);合伙式联营(52条),合同式联营(53条)。
(三)按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分
可分为大型工业企业;中型工业企业;小型工业企业。
以什么标准区分大中小型,各国规定不一。我国主要采用生产规模(生产能力)标准,同时兼用投资额标准。1988年4月5日,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劳动人事部共同发布的《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根据劳动力、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和产品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将工业企业划分为:特大型;大型(大型一档,大型二档);中型(中型一档,中型二档);小型。此外,1984年9月18日,国务院批转的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第二步利改税试行办法》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仍为有效,按原规定执行。京津沪三市,凡固定资产原值不超过400万元、年利润不超过40万元者,为小型国营工业企业;其他省、自治区,凡固定资产原值不超过300万元,年利润不超过30万元者,为小型国营工业企业。符合上述规定的盈利企业,均按新八级超额累进税缴纳所得税。
(四)按企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分
在我国,可分为: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三者实不同,前两种如中方为国营企业,应属国家资本主义性质;后者为资本主义私营企业)。
一、材料的分类
1、从用途的角度来分析。
原材料可分为电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核材料、建筑材料、能源材料和生物材料等。
2、从物理属性和化学属性方面分析。
原材料又可分为无机物材料、有机物材料和复合材料,无机物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3、从发展角度来分析。
原材料又可分为传统材料和新型材料。传统材料就是指已经能在工业中批量生产并广泛应用的成熟型材料,如水泥、钢铁等材料,而新型材料是指正处于发展期,有特殊性能和应用前景的一类材料,传统材料和新型材料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新型材料就是传统材料发展而来的。
4、从材料本身的性能来分析。
原材料又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是以力学性能为基础,以其它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为辅,用来制造受力构件所用的材料,功能材料则主要是利用物质的独特物理和化学性质或生物功能等而形成的一类材料。
5、从行业领域来具体分析。
可分为服饰服装、建筑建材、食品饮料、家居用品、办公文教、化工原料、五金工具、机械设备、橡塑制品和仪器仪表等领域。
扩展资料:
新型材料产业
(1)纺织业;
(2)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4)化学纤维制造业;
(5)橡胶制品业;
(6)塑料制品业;
(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0)金属制品业;
(11)医用材料及医疗制品业;
(12)电工器材及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等。
参考资料:材料搜狗百科
工业会计的原材料及辅料分类是按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同作用进行分类。制造业的原材料按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
1、原料及主要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是指经过加工后能够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和主要材料。原料是指没有经过加工的材料。如纺纱用的原棉,制糖用的甘蔗,冶炼用的铁矿石等。主要材料是指经过加工过的材料。如织布用的棉纱,机器制造用的钢材等。
2、外购半成品(外购件或外协件)。外购半成品是指从外部购入,需经本企业进一步加工或装配的已加工过的原材料。如织布厂外购的棉纱;汽车制造厂外购的轮胎等。外购半成品也可归入原料及主要材料,而不单设一类。
扩展资料
在销售过程中,企业按照销售合同的规定,出售产品,向客户收取货款。这些债款包括了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成本、在销售过程的发生的销售费用和按照国家规定缴纳销售税金。
将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销售费用、销售税金与销售收入对比,可以确定企业中经营期间的最终经营成果,即利润或亏损。
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首先要缴纳所得税,税后利润要按照有关规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然后再对企业所有者进行分配。这些也是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工业会计
生产费用按照经济用途分类
1.直接材料。这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的、构成产品实体或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原价和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2.直接人工。这是指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包括生产人员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以及其他按照规定支付的职工薪酬。
3.制造费用。这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0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