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刘晶波编著的实体书。
本书按照学前教育研究概述、学前教育研究的设计阶段、学前教育研究的实施阶段与学前教育研究的总结阶段四个方面来展开。知全书共分为十三章,内容包括导论、研究问题的选择、文献检索、研究设计、观察研究、访谈研究、问卷调查、测量研究、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质的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量化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研究成果的表达。
本书在设计与编写上充分考虑到国内院校开展教学的需要,每章都提供有内容提要与练道习,本书还建有相关的教学资源网站。
本书有较强的适应性,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本科生的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教材。同时,也可供从事学前教育教学与研究的相关人员参考。
1.研究对象的选择 研究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
在学前教育科研中,一般以人作为研究对象。 选择研究对象,首先要确定是进行总体研究、抽样研究还是个案研究。
总体研究是对研究对象个体进行的研究。总体就是指全部研究对象,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总和。
例如,“上海市区6岁儿童识字量的调查”。这个课题的总体就是上海市区全体6岁儿童,不包括郊县的6岁儿童,也不包括市区其他年龄段的儿童。
总体的数量和范围不大时,可以进行总体研究,但是,当总体的数量和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抽样研究。 抽样研究是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部分作为研究样本进行的研究。
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研究对象称为“样本”。抽样研究的目的是根据对所抽样本的研究结果,对总体情况进行推论。
抽样研究的前提是:样本必须要有代表性。所以,为了使推论准确,在抽样时要遵循随机原则,即抽样时要尽可能使在一定范同内的每一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均等。
个案研究是以一个人或几个人做样本,或者以一个群体为一个单位做样本,对某种教育现象或问题进行的研究。尤其适用于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的研究。
个案研究虽然缺乏严格意义上的代表性,但普遍性总是存在于个别之中。 2.研究变量的界定 研究变量指研究者感兴趣的、所要研究与测量的、随条件和情境变化而变化的因素。
变量就是会变化的有差异的因素。变量相对于常量而言,常量指在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相同的特征或条件,而变量则是指在一个研究中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特征或条件。
在教育研究中,常量不是要研究的内容,研究要探讨的只是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一项研究往往会涉及多个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例如,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就被试验者(以下简称被试)来说,学业成绩、智力、动机、兴趣、能力等因素在质和量上都会发生变化,都有差异,而且这些变量的相互关系交织在一起。把它们都拿来研究是不可能的,因此研究者必须事先决定研究的主要变量,并理清变量之间的关系。
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是教育研究中最重要的、应用最广泛的变量。 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
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后产生的效应,是研究者要测定的假定的结果变量。 无关变量有时也称控制变量,是指与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即除了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和需要测量的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是研究者不想研究、但会影响研究进程的、需要加以控制的变量。
通常情况下,研究要探讨的是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关系,自变量是研究者要操纵的因素,是变化的原因,因变量是研究者要测定的因素,是变化的结果。自变量的变化能引起或影响因变量的变化,而因变量的变化依赖于或取决于自变量的变化。
例如,在“儿童的智力与语言发展水平的研究”中,自变量是“儿童的智商”,因变量是“语言发展水平测验的分数”;在“幼儿园男女儿童体能各项指标的比较研究”中,自变量是“儿童的性别——男、女”,因变量是“体能测量的成绩”。 在一项研究中,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外,还可能有许多变量介入到研究过程中来,并且干扰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关系,这些变量统称为无关变量。
无关变量是研究者要控制的因素,因为不排除这些无关因素的干扰,便难以解释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关系。控制无关变量就是要排除这些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使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纯化”。
3.研究方法的确定 在设计方案中要确定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随研究课题,特别是研究目的而确定。
一般的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等。当然,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只能获取部分信息,而遗漏许多其他有用的信息,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结论。
因此,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4.研究假设的提出 研究假设指在研究实施之前,研究者根据事实和已有资料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结论。
假设具有以下特征: (1)设想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期望关系 一般一个假设只能涉及两个变量。如果涉及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把变量一一对应地组合成几组假设。
例如,在《4~5岁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中,涉及到性别、活动类型等变量。可把告状行为、性别、活动类型三者的关系分为两组假设分别进行验证: ①4--5岁幼儿告状行为与性别有关。
②4~5岁幼儿告状行为与活动类型呈正相关。 (2)假设应当用陈述句形式简洁明确地描述 因为假设是研究者对研究问题预先的答案,而不是把问题转向他人,即不要用问句形式。
当没有办法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描述假设时,可用虚无假设,也可用条件肯定或条件否定的方式描述。例如,4~5岁幼儿告状行为与性别无关。
另外,假设的表述应尽可能简洁明了,假设要直截了当,不要隐含在文字描述之中。一般一个假设用一句话来表述。
假设中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含义模糊的形容词。 (3)假设应当是可检验的 无法被检验的假设只能算是猜测,一般不能作。
幼儿园可参考的课题研究题目有哪些
2019-11-13 分类:课题研究
幼儿园可参考的课题研究题目有哪些?
幼儿园课题题目是幼儿园教师课题研究的点睛之处,一个好的课题研究题目,预示着课题申报成功的几率高。但课题题目不能盲目地进行,要从实际出发,要从价值出发,要从实力从发。那幼儿园可参考的课题研究题目有哪些?
1.如何通过幼儿看图说话来增强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
2.探究优化幼儿-日生活活动细节的过渡
3.0-3岁婴幼儿教育机构环境的融合与优化
4.如何加强区域性体育游戏情境化的研究
5.早期阅读促进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
6.创造数学区促进幼儿操作能力发展的研究
7.托班幼儿入园适应性的实践研究
8.如何培养幼儿提出问题的能力
9.实施科学的早期阅读培养,让孩子自主快乐成长
10.幼儿数学智能在区域活动中的开发
11.对小班幼儿进行性教育的探索
12.家园共育 助教活动的研究
13.动画片对幼儿思维发展的影响探索
14.城乡互动-促进乡镇园保教质量的实践与探究
15.中班幼儿晨间体育活动区材料投放及指导的实践
16.幼儿绘画和语言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17.浅析影响小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因素及对策
18.中班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
19.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
20.大班早期阅读指导策略
幼儿园可参考的课题研究题目有哪些,更多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免费咨询我们兰竹文化网的在线编辑。
研究方法,一般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等。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3、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4、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5、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的选择 研究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
在学前教育科研中,一般以人作为研究对象。 选择研究对象,首先要确定是进行总体研究、抽样研究还是个案研究。
总体研究是对研究对象个体进行的研究。总体就是指全部研究对象,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总和。
例如,“上海市区6岁儿童识字量的调查”。这个课题的总体就是上海市区全体6岁儿童,不包括郊县的6岁儿童,也不包括市区其他年龄段的儿童。
总体的数量和范围不大时,可以进行总体研究,但是,当总体的数量和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抽样研究。 抽样研究是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部分作为研究样本进行的研究。
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研究对象称为“样本”。抽样研究的目的是根据对所抽样本的研究结果,对总体情况进行推论。
抽样研究的前提是:样本必须要有代表性。所以,为了使推论准确,在抽样时要遵循随机原则,即抽样时要尽可能使在一定范同内的每一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均等。
个案研究是以一个人或几个人做样本,或者以一个群体为一个单位做样本,对某种教育现象或问题进行的研究。尤其适用于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的研究。
个案研究虽然缺乏严格意义上的代表性,但普遍性总是存在于个别之中。 2.研究变量的界定 研究变量指研究者感兴趣的、所要研究与测量的、随条件和情境变化而变化的因素。
变量就是会变化的有差异的因素。变量相对于常量而言,常量指在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相同的特征或条件,而变量则是指在一个研究中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特征或条件。
在教育研究中,常量不是要研究的内容,研究要探讨的只是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一项研究往往会涉及多个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例如,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就被试验者(以下简称被试)来说,学业成绩、智力、动机、兴趣、能力等因素在质和量上都会发生变化,都有差异,而且这些变量的相互关系交织在一起。把它们都拿来研究是不可能的,因此研究者必须事先决定研究的主要变量,并理清变量之间的关系。
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是教育研究中最重要的、应用最广泛的变量。 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
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后产生的效应,是研究者要测定的假定的结果变量。 无关变量有时也称控制变量,是指与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即除了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和需要测量的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是研究者不想研究、但会影响研究进程的、需要加以控制的变量。
通常情况下,研究要探讨的是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关系,自变量是研究者要操纵的因素,是变化的原因,因变量是研究者要测定的因素,是变化的结果。自变量的变化能引起或影响因变量的变化,而因变量的变化依赖于或取决于自变量的变化。
例如,在“儿童的智力与语言发展水平的研究”中,自变量是“儿童的智商”,因变量是“语言发展水平测验的分数”;在“幼儿园男女儿童体能各项指标的比较研究”中,自变量是“儿童的性别——男、女”,因变量是“体能测量的成绩”。 在一项研究中,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外,还可能有许多变量介入到研究过程中来,并且干扰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关系,这些变量统称为无关变量。
无关变量是研究者要控制的因素,因为不排除这些无关因素的干扰,便难以解释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关系。控制无关变量就是要排除这些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使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纯化”。
3.研究方法的确定 在设计方案中要确定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随研究课题,特别是研究目的而确定。
一般的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等。当然,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只能获取部分信息,而遗漏许多其他有用的信息,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结论。
因此,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4.研究假设的提出 研究假设指在研究实施之前,研究者根据事实和已有资料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结论。
假设具有以下特征: (1)设想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期望关系 一般一个假设只能涉及两个变量。如果涉及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把变量一一对应地组合成几组假设。
例如,在《4~5岁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中,涉及到性别、活动类型等变量。可把告状行为、性别、活动类型三者的关系分为两组假设分别进行验证: ①4--5岁幼儿告状行为与性别有关。
②4~5岁幼儿告状行为与活动类型呈正相关。 (2)假设应当用陈述句形式简洁明确地描述 因为假设是研究者对研究问题预先的答案,而不是把问题转向他人,即不要用问句形式。
当没有办法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描述假设时,可用虚无假设,也可用条件肯定或条件否定的方式描述。例如,4~5岁幼儿告状行为与性别无关。
另外,假设的表述应尽可能简洁明了,假设要直截了当,不要隐含在文字描述之中。一般一个假设用一句话来表述。
假设中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含义模糊的形容词。 (3)假设应当是可检验的 无法被检验的假设只能算是猜测,一般。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0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