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作业过程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是指工程开工之后,进入全面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包括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中所有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作业过程(或工序)的质量控制。
(1)施工质量检验检查、施工质量检查、施工质量检测试验
(2) 隐蔽工程施工验收
(3) 施工技术复核 :所谓施工技术复核是指,对用于指导施工或提供施工依据的技术数据、参数、样本等的复查核实工作,其目的在于保证技术基准的正确性。
(4)施工计量管理
(5) 施工例会和质量控制活动
(6) 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处理在正确合理的工程设计的前提下,建设工程质量不合格,概括说有两类情况,即投入的施工生产要素质量不合格和施工作业质量不合格,它们分别或共同导致工程产品质量不合格。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百年大计,质量为本,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搞好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一个永远的话题。
关键词: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要义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01
一、引言
在工程施工管理的众多方面中,质量管理是关键和核心,只有做好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策划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才能造出更多的优质工程。提高工程质量,是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不懈的追求目标,也是扩大建筑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信誉的根本途径。工程质量问题,始终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如何提高工程项目实体质量,这是摆在所有施工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热点话题。
二、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
1.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
其重点是:(1)完善项目管理机构的监控体系,做好管理准备工作。项目管理机构应做到熟悉设计文件,并针对工程特点,施工难度及业主工作要求,配备相应人员,明确分工和职责,完善项目管理机构的监控体系,制订出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管理规划和实施细则,订出监控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和措施,配备工程所需的检测设备,为管理工作的展开做好准备。
2.
1、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 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对工程项目的进行质量监控主要是通过审核施工单位所提供的有关文件、报告或报表;现场落实有关文件,并检查确认其执行情况;现场检查和验收施工质量;质量信息的及时反馈等方法实现的。
〈1〉 审核施工单位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这是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与控 制的重要途径。
审查的具体文件包括: 1) 审批施工单位提交的有关材料、半成品和公平机、构配件质量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 质量检验或试验报告等); 2) 审核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现场试验报告,以及永久设备的技术性能和质量检验报 告; 3) 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反映工序施工质量的动态统计资料或管理图表; 4) 审核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对分包单位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控制措施的审 查; 5) 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有关工序产品质量的证明文件,包括检验记录及试验报告,工序交 接检查(自检)、隐蔽工程检查、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报告等文件、资料; 6) 审批有关设计变更、修改设计图纸等; 7) 审批有关工程质量缺陷或质量事故的处理报告; 8) 审核和签署现场有关质量技术签证、文件等。 (2)现场落实有关文件,并检查确认其执行情况。
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中会形成许多文件需要得到落实,如多方形成的有关施工处理方案、会议决定,来自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监督文件或要求等。施工单位上报的许多文件经监理单位检查确认后,如得不到有效落实,会使工程质量失去控制。
因此,监理工程师应认真检查并确认这些文件的执行情况。 (3)现场检查和验收施工质量。
监理人员深入现场进行检查和验收测量放样、材料质量和工序质量等施工质量的方法,通常分为感觉性检查、量测检查和试验检查三类。 1)感觉性检查;就是凭借感官(即视觉、触觉和听觉)来检查和判断施工的质量。
主要采用看、摸、敲、照等手法进行检查; “看”就是根据质量标准的要求,用观察和目测的方法进行外观检查,如地基面清理是否符合要求,工人的施工操作是否正常等。 “摸”就是通过用手触摸进行检查、鉴定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如油漆的光滑度,地面是否起砂,浆活是否牢固、不掉粉等。
“敲”就是使用工具进行敲击,通过声感进行检查,如地砖铺起砌、木地板的拼镶、大理石下镶贴等。 “照”就是通过灯光照射或反光镜反射,仔细检查难以看清或光线较暗的部位,如孔洞内情况的检查。
2)量测检查:就是利用测量仪器、量测工具或计量仪表进行检查,根据实际量测的结果与规定的质量标准相比较,判断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量测检查的方法可归纳为:靠、吊、量、套。
“靠”就是用直尺、塞尺检查墙面、地面、屋面的平整度等。 “吊”就是用托线板以线垂吊线检查垂直度。
“量“就是用测量仪器、测量工具、计量仪表等检查断面尺寸、轴线、标高、温度、适度等数值并确定其偏差。 “套”就是以方尺套尺,辅以塞尺检查诸如预制构件的方正、踢脚线的垂直角、门窗口及构件的对角线等。
3)试验检查。就是现场取样或制作试件,由专门的试验室进行试验,或直接通过现场试验,取得数据,据此判断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试验检查可分为: (1)理化试验通常包含物理性质试验、化学成分试验和力学试验三种。物理性质试验如测定密度、比重、含水量、安定性、抗渗性、抗冻性、耐磨性等;化学成分试验如钢筋中的含硫量,混凝土骨料中的活性氧化硅含量,水中的PH值等的测定;力学性能试验如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承载力、硬度等的测定。
(2)无损检测就是利用专门的仪器仪表探测结构物、材料、设备的内部组织结构或损伤的情况。这类检测仪器如X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等。
(3)破坏性试验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无法通过前面的方法检查其工程质量,或已使用其它方法无法判断其结论,可以采用破坏性检验。如混凝土取芯,桩基取新芯。
(4)综合性检验是在非常特殊的工程中,往往还要通过专门设计的一些检测方法和综合性的检测工具对工程的某个局部或整体进行全面的测试,以检测工程的可靠性安全性等。如大型桥梁的综合检验,对剧院的声学特性进行检测。
监理工程师应视工程质量情况采取见证取样、见证试验、平行。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一、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1. 主持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
2. 做好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分包单位的资质审核;
3. 检查承包单位质量管理体系;
4. 协同监理工程师做法施工图纸的审查;
5. 协同监理工程师做好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的审查;
6. 办理施工许可及场地移交工作;
7. 协同监理工程师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审查工作;
8. 对工程验收内容和质量控制点提出要求;
9. 参与“工前会”,就项目的重要工序、施工方法、注意事项提出意见或作出要求;
10. 审查现场施工准备工作;
l 复核工程定位及标高基准
l 检查施工平面布置
l 审查材料构配件的采购订货情况
l 审查施工机械配置情况
二、施工图纸会审
1、施工图纸会审的重点:
l 施工图与设计、特殊材料的技术要求是否一致
l 设计与施工的主要技术方案是否相适应
l 图纸表达深度能否满足施工需要
l 构件划分和加工要求是否可行
l 系统之间的衔接是否吻合,施工过渡是否可能
l 各专业之间的设计是否协调
l 设计采用的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在施工技术、机具和物资供应上有无困难
l 施工图之间和总图之间,总分尺寸有无矛盾
l 是否满足生产运营安全经济的要求和检修作业的合理需要
2、图纸会审的一般程序
l 管理公司或监理主持人发言;
l 设计方图纸交底;
l 图纸会审方代表提出问题;
l 逐条分析、研究、落实;
l 形成会议纪要;
三、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审核
1、是否符合施工合同要求
2、施工方案、施工部署是否合理?方法是否可行
3、施工工期是否符合合同要求?进度计划是否连续均衡?工、料、机安排是否与进度计划协调
4、安全、节能、环保、消防、文明施工措施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5、现场平面图布置是否合理
6、季节施工、专项施工方案,应急预案等主要技术组织措施是否可行、合理
7、施工单位管理团队及质量、安全、技术等管理体系是否健全
8、施工过程中的沟通机制是否合理
原发布者:好人平安大海
工程质量控制措施一、工程质量控制目标 严格贯彻国家强制性质量标准及各项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所有工程质量验收达到合格,争创省级文明工地,绿色示范工程,创优质结构工程。 二、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 1、以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及《工程建设规范强制性条文》、设计图纸等为依据,督促承包单位全面实现工程项目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 2、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以质量预控为重点。 3、对工程项目的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监督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到位。 4、严格执行有关材料试验制度和设备检验制度。 5、坚持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准在工程上使用。 6、坚持本工序质量不合格或未进行验收不予签认,下一道工序不得施工。 三、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 1、质量控制应以事前控制(预防)为主。 2、应按施工规范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及时纠正违规操作,消除质量隐患,跟踪质量问题,验证纠正效果。 3、应采用必要的检查、测量和试验手段,以验证施工质量。 4、应对工程的关键工序和重点部位施工过程进行跟踪检查。 5、严格执行现场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 6、对不称职的人员及不合格劳务队 及时进行调整。 四、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1、事前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是
(1)施工质量检验检查、施工质量检查、施工质量检测试验
(2) 隐蔽工程施工验收
(3) 施工技术复核 :所谓施工技术复核是指,对用于指导施工或提供施工依据的技术数据、参数、样本等的复查核实工作,其目的在于保证技术基准的正确性。
(4)施工计量管理
(5) 施工例会和质量控制活动
(6) 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处理在正确合理的工程设计的前提下,建设工程质量不合格,概括说有两类情况,即投入的施工生产要素质量不合格和施工作业质量不合格,它们分别或共同导致工程产品质量不合格。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措施包括1 事前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是施工单位为正式施工进行各项准备、创造开工条件的阶段。
施工阶段发生的质量问题、质量事故,往往是由于施工准备阶段工作的不充分而引起的。因此,项目监理部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将十分关注施工准备阶段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
项目监理部将通过抓住工程开工审查关,采集施工现场各种准备情况的信息,及时发现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隐患,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实施预防。 在施工准备阶段,项目监理部采取预控方法进行监理,具体控制要点及手段主要有: 1)检查和督促施工单位健全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每个施工承包单位都应有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并设施工员、质量员和资料员、安全员,在施工现场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建立施工工序的自检验收制度。 2)对施工队伍及人员控制 审查承包单位施工队伍及人员的技术资质与条件是否符合要求,项目监理部审查认可后,方可上岗施工;对不合格人员,项目监理部有权要求承包单位予以撤换。
3)施工准备的检验和监理 施工准备工作的检查是预控的重要环节。对于分部工程的开工,监理工程师要着重从工程质量保证角度逐项审查。
对于不具备开工条件者,有权要求施工单位暂缓开工,直至达到开工条件为止。 4)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的审批 项目监理部进驻施工现场后,将严格审查施工承包单位编写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审查应以确保工程质量为前题。
项目监理部将以施工单位是否按施工承包合同中所承诺的机具、人员、材料进行投入来作为衡量是否已做好开工准备的条件之一。 5)苗木植物材料、建筑原材料、半成品供应商的审批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条件下,项目监理部允许施工单位在多个苗木植物材料、建筑原材料、半成品供应商中间进行合理的选择,但施工单位必须进行采样试验,并将试验结果报项目监理部审批,以确定原材料、半成品供应厂商。
6)种植土壤、植物检疫、建筑原材料、半成品的试验与审批 对植物种植的土壤、外地苗木的植物检疫、运抵施工现场的各种建筑原材料、半成品,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进行验收试验(项目监理部实行见证取样),并将试验结果报项目监理部,项目监理部将根据质检站和施工单位的验收结果,作出是否批准相应种植土、外地苗木的使用及建筑原材料、半成品用于工程。 7)配合比试验与审批 项目监理部要求施工单位根据批准进场使用的原材料,按照设计要求部。
项目监理部将根据质检站和施工单位的试验结果做出是否批准相应的砼配合比用于工程,未经批准的砼配合比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8)进场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查与审批 项目监理部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机械进场前填写“进场机械报验单”,并提供进场施工机械清单(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及运行质量情况)。
经项目监理部检查合格后方可在工程施工中使用,未经批准的任何施工机械、设备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9)测量、施工放样审核 项目监理部要求施工单位在每一施工项目开工前填写“施工放样报验单”并附施工放样检查资料,一并报驻地监理审核。
并对水准点和本工程的重要控制点,督促有关项目组定期复测、保护,本监理部负责复核。 10)特殊施工技术方案和特殊工艺的审批 如果工程需要,施工单位提出特殊技术措施和特殊工艺,项目监理部要求施工单位填写“施工技术方案报验单”并附具体的施工技术方案,一并报项目监理部审核。
项目监理部将坚持“成功的经验、成熟的工艺、有专家评审意见、有利于保证质量”作为审核特殊技术措施和特殊工艺的标准。 11)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项目监理部将通过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网络,落实隐蔽工程自检、互检、抽检的验收三级检查制度,使质量管理深入基层,最大限度的发挥施工单位在质量工作中的保证作用,以使施工中的质量缺陷、质量隐患尽可能的在自检、互检、抽检过程中得到发现,并及时予以纠正。
12)开工批准 施工单位在完成上述报审后,经项目监理部审核,确定具备开工条件,由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开工,签发开工令。 2 事中控制 1)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现场有目的地进行巡视检查、检测和旁站。
(1)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和及时纠正施工中的不符合规范要求并最终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的问题。 (2)应对施工过程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施工完成以后难以检查、存在问题难以返工或返工影响大的重点部位,应进行现场旁站监督、检测。
(3)对所发现的问题应先口头通知承包单位改正,然后应由监理工程师签发《整改通知》。 (4)承包单位应将整改结果书面回复,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查。
2)核查工程预检 (1)承包单位填写《预检工程检查记录单》报送项目监理部核查。 (2)监理工程师对《预检工程检查记录单》的内容到现场进行抽查。
(3)对不合格的分项工程,通知承包单位整改,并跟踪复查,合格后准予进行下一道工序。 3)验收隐蔽工程 (1)承包单位按有关规定对隐蔽工程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将《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报送项目监理部。
(2)监理工程师对《隐蔽工程检查记录》的内容到现场进行检。
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包括:
1、事前质量控制:
2、事中质量控制:事中控制的关键是坚持质量标准,控制的重点工序质量,工作质量和质量控制点的控制。
3、事后质量控制:
以上三个环节是互相补充的系统过程,实际上是动态的过程质量控制,达到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扩展资料:
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是由工程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施工生产的特点决定的。
施工质量控制是在明确的质量方针指导下,通过对施工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进行施工质量目标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系统过程。
适用于施工阶段,且与质量管理有关的通用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必须遵守的基本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施工质量控制
这个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不是一两本书能说明白的,简单点,施工质量控制有以下几点,1、人的质量,要求从事施工的人要有相应的资质,焊接,要有合格的焊工,混凝土工程要有熟练的木工、钢筋工、瓦工等;2、要有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运输、提升、加工等设备要满足要求;3、材料,这项最关键,木材、钢材、水泥、砂、碎石、其他半成品都要合格;4、施工方案,对于一项工程合适的施工方式是保证质量的前提,为了工程质量也必须采取相应的程序。
5、环境,根据不同的环境制定相应的措施,气候尤为重要,温度、湿度的高低都应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保证质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96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