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改变了原来的会计准则中对会计进行核算所采用的方法,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而使会计处理与务处理之间存在差异,其中的暂时性差异,就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
例: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00 000 元,会计处理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折旧额244 000 元,无减值准备;税务处理采用平均年限法,当年折旧额150 000 元,预计使用年限及预计净残值与会计处理不存在差异
答: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 500 000 – 244 000 = 256 000 (元)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 = 500 000 – 150 000 = 350 000 (元)
资产账面价值低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350 000 – 256 000 = 94 000 (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 = 94 000 * 25% = 23500(元)
递延纳税是指纳税人根据税法的规定可将应纳税款推迟一定期限缴纳。递延纳税虽不能减少应纳税额,但纳税期的推迟可以使纳税人无偿使用这笔款项而不需支付利息,对纳税人来说等于是降低了税收负担。纳税期的递延有利于资金的周转,节省了利息的支出,还可使纳税人享受通货膨胀带来的好处。是指纳税人根据税法的规定可将应纳税款推迟一定期限缴纳。递延纳税虽不能减少应纳税额,但纳税期的推迟可以使纳税人无偿使用这笔款项而不需支付利息,对纳税人来说等于是降低了税收负担。纳税期的递延有利于资金的周转,节省了利息的支出,还可使纳税人享受通货膨胀带来的好处,因为延期后缴纳的税款。
由于通货膨胀币值下降,更加降低了实际的税额。纳税人在某一年内收到特别高的所得,有可能被允许将这些所得平均分散到数年之后去计税和纳税,或是对取得高所得年度应纳税款采用分期缴纳的方式,以避免纳税人的税负过重。若允许纳税人对其营业财产采用初期折旧或自由折旧法可以减少高折旧年度的应税所得,从而实现延期纳税,鼓励投资。税收递延的途径很多,纳税人可充分利用税法给予的优惠,积极创造自身条件,在遵守法律规范的前提下进行税收筹划,享受应得的税收实惠。
会计和税法上对收入、成本、费用等的确认条件有差异的地方就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举个例子,企业当年发生的广告业务宣传费在会计上是全额确认为销售费用在税前扣除的,但是在税法上规定只能按当年营业销售收入的15%扣除,超过部分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税前扣除。
这样扣除的金额就会与会计上存在一个暂时性的差异,可以导致以后少缴税,所以这部分在当年就要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未来预计可以用来抵税的资产,递延所得税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才会产生递延税款。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将来可用来抵税的部分,是应该收回的资产,所以对应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是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对应影响利润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所得税费用”。
通俗地说,以后需要多缴税的事项现在就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后可以少缴税的事项就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扩展资料
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具体分析如下: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相乘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原则上企业应当确认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包括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原则上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税所得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包括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税所得是指未来期间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相应增加的应税所得,并应提供相关的证据。
2、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确认以前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3、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属于长期资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递延所得税
1楼洋洋洒洒写了粘贴了一大堆,可能不太好理解。我总结归纳一下
其实递延所得税的对应项目只有4种:商誉、资本公积、所得税、留存收益
其实对应除所得税项目以外的另外3种情况,都不能计入所得税费用。
所有情况无法一一说全,举几个例子
比如企业合并形成的正商誉,合并报销时对应的是商誉,就不能计入所得税费用科目。
被投资企业的某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比如股票投资)上升,使得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增加,这种情况要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也不能对应所得税。
最后一项是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什么的,这主要是针对以前年度追溯调整时涉及的,也不计入当期所得税费用。
存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就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 .
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有以下两种:
(1)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2)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所谓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在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金额.
所谓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举例说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成本是10000元,到年末,公允价值为12000元,那么,它的账面价值就是12000元(初始成本10000+公允价值变动2000),可是在税法上是不承认公允价值变动的,所以它的计税基础还是10000元,这样在两者之间就差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000*所得税税率)
理论上讲,任何公司都可能计提递延所得税。
产生递延所得税的原因是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与现行税法的规定不一致而造成的计税基础不一,从而产生临时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根据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需要计提递延所得税。这些说起来比较复杂,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1、某些企业采用加速折旧,而税法不允许该企业加速折旧,则多提的折旧使资产的计税基础产生差异,需要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 2、税法规定某些无形资产开发可以在开发支出当期加计扣除,而会计准则是按一定年限摊销,从而需要计提递延所得税负债; 3、某些情况企业需要计提预计负债(如预提售后服务费用),而税法规定在费用实际发生的时候才能税前扣除,从而产生计税差异,需要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
还有一些例子。
递延纳税是指纳税人根据税法的规定可将应纳税款推迟一定期限缴纳。
递延纳税虽不能减少应纳税额,但纳税期的推迟可以使纳税人无偿使用这笔款项而不需支付利息,对纳税人来说等于是降低了税收负担。纳税期的递延有利于资金的周转,节省了利息的支出,还可使纳税人享受通货膨胀带来的好处。
是指纳税人根据税法的规定可将应纳税款推迟一定期限缴纳。递延纳税虽不能减少应纳税额,但纳税期的推迟可以使纳税人无偿使用这笔款项而不需支付利息,对纳税人来说等于是降低了税收负担。
纳税期的递延有利于资金的周转,节省了利息的支出,还可使纳税人享受通货膨胀带来的好处,因为延期后缴纳的税款。由于通货膨胀币值下降,更加降低了实际的税额。
纳税人在某一年内收到特别高的所得,有可能被允许将这些所得平均分散到数年之后去计税和纳税,或是对取得高所得年度应纳税款采用分期缴纳的方式,以避免纳税人的税负过重。若允许纳税人对其营业财产采用初期折旧或自由折旧法可以减少高折旧年度的应税所得,从而实现延期纳税,鼓励投资。
税收递延的途径很多,纳税人可充分利用税法给予的优惠,积极创造自身条件,在遵守法律规范的前提下进行税收筹划,享受应得的税收实惠。
递延所得税在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同时产生,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举例: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账面价值是扣除减值之后的余额,而根据税法确定的计税基础并不扣除减值,于是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进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举例: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以公允价值计量,当市价上升时,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增加,而计税基础仍然按照初始成本,于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高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进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3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