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恐惧症有哪些表现怎么改善
恋爱恐惧症有哪些表现?怎么改善,对于爱情很多人是非常向往的,但是有一部分人是非常恐惧的,非常不愿意结婚,总是找各种理由去说服自己不要结婚,其实这种情况就是恋爱恐惧症,下面看看恋爱恐惧症有哪些表现?怎么改善!
介绍
恋爱恐惧症就是指对恋爱出现恐惧,进入可以恋爱的年龄却不敢恋爱,从而影响了自己的感情生活。
恋爱恐惧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生经历有关,比如说自己在以前的爱情史中受到过伤害,或者说自己的亲人与朋友有被爱情伤害过,甚至是因为观看一些爱情电影、电视剧,曲解了对爱情的看法个观点,从而产生了心理阴影,对爱情产生了恐惧心理。但是爱情是人类的情感之一,一个正常的人,应该能够拥有正常的爱情,爱情也是人类的一种情感需求,排斥爱情不利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成长。
病状表现
爱情恐惧症发病后的初期反应,逐渐会改变生活习性,对情感类测试会特别用心,各类残破爱情故事都以为是为自己设身处地。恋爱中的更变本加厉,脆弱敏感外加有了财务和侦缉兴趣,事无巨细盘点感情,他(她)的任何动静的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战败的呢,疲惫沉闷气喘心悸牙痛头痛梦呓,从此不是行迹诡异四处留恋,就是沉寂如诗人一般,对感情不是精神不济就是神经麻痹。如果有上述症状,那很不幸,你很有可能已经感染了此类病菌。
(1)、我曾经有过一个非常糟糕的婚姻,也经历了一场几乎耗尽我全部精力的离婚。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想过拥有什么爱情,那已经离我太遥远了。
(2)我曾与很多人处得不太愉快,也被很多人拒绝不定期N次,我不愿意再尝这种被拒绝的感受,那种滋味真的很苦,也令我难忘。
(3)为什么搞得那么麻烦?爱情这东西不会长久的。50%的婚姻终究会以失败告终。
(4)迟早你的爱人会欺骗你的,所以我不想淌这个混水。
(5)我不希望任何人有这种力量影响我的生活,我的幸福和快乐。
(6)爱情会让人变成傻瓜,蠢蛋。我不想再做那样弱智的人。真的你会失去控制的。
(7)有人说爱情=婚姻,责任、钞票。但对我来讲不是,永远也不是。
(8)爱情让我变得很不自立,没有主张。
(9)我要的只是性爱。
(10)爱情让我迷失了我自己,我不希望别人告诉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11)不喜欢跟异性主动接触,也不相信一见钟情,用自己的道德和观念把自己困在一个同样无法恋爱的朋友圈里。
(12)永远没有理想型。
心理分类
恋爱恐惧的方式因人而异,根据恋爱进行的阶段范畴,大致分成三类,即恋爱前恐惧(拒绝型恋爱恐惧)、恋爱中恐惧(焦虑型恋爱恐惧)及恋爱后恐惧(又称受伤型恋爱恐惧)。
拒绝型
症状:一旦嗅到有爱情的气味,便自然反应地退避三舍,常常害怕感情走到尽头是一场欢喜一场空,因此宁愿在机会来临之时却踏步不前。同时,此类人会由于过分关注结果而忽略恋爱过程中得到的享受。
分析:这类人通常较为内敛、不自信和敏感。他们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为了避免最后失败,只好选择弃权。套用一句话就是,“为了不让别人拒绝我,我就先拒绝别人。”
不自信的他们可能在童年早期经历了不少的挫折或者打击,当每一次创造和尝试都受到成年人的打压时,儿童的他(她)就会对自己产生不信任。或者,他们在成长中经历过家庭不幸的悲剧,成人后表现在爱情上便为不自信,不信任,严重者患上了拒绝型恋爱恐惧症。
敏感的拒绝型者,通常善于观察和感受,如果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有人因爱情而受伤害,他们会把这种情况强加于自己未发生的爱情上,并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苦情戏,自己则扮演了剧中凄美得一塌糊涂的主角。
药方:建立自信,除了观众、主角你还可以做导演。
对于能够大胆恋爱的人来说,自信是向对方坦露自己内心的勇气,也是接纳别人的心的宽容。自信者可自如地面对外间的各种不确定性,不断尝试,并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结果。做自己生活的导演,而不甘心只做那个按照别人剧本演戏的主角,或者,只作为观众。不尝试,永远没有胜算,没开始就宣告失败,你接受这样的安排吗?
焦虑型
有人会想,已经沉浸在恋爱喜悦中的人,还谈什么恋爱恐惧?但是我们也许都留意到,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即使在热恋当中,亦会时刻计算着付出和得失之间的差距。有这种心态的人,总是要求别人按照他的逻辑来为他不断付出,自己却在私底下小心计算着所得,一旦偏离自己的轨迹,就诚惶诚恐,焦虑不安。
症状:这种人通常患得患失,对彼此的爱情关系缺乏信心。因此,他们对自己伴侣的一举一动有超越常理的高标准,并有明确的感情大纲。相恋的过程中,这种人通常体察毫发,一旦对方行为不在“大纲”之内,就抓狂起来。
分析:这类人的内心深处因极度缺乏安全感而表现出焦虑。在恋爱中,他们时刻计算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怎样做才算爱,怎样做就是忽视我,都有清晰的评判尺度。这种对待爱情的态度,时常让人们觉得他们是高傲的公主或王子,实质上,他们的自尊是那么虚弱,需要追求者不断献殷勤和卑躬屈膝才能使他获得支撑自我的安全感。在他们看来,一旦对方为自己的付出(包括感情和行为)减少,他们对自己内在的价值判断就会发生紊乱,结果是使他们觉得自己在对方面前变得越来越“廉价”。相反,伴侣无止境的付出却能使他们自尊心倍增,他们是爱情上典型的“守财奴”。
在局外人看来,这种人身处亲密关系之中,但事实上,那种怕被抛弃、怕不能被肯定的焦虑感却始终使他们难以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因为他们必须从别人的付出与肯定中证明自己的价值,但事实上,只付出不计较收获的人基本属于稀有动物。
药方:想爱情获成功,必须学会往“情感帐户”中存款。
每个在恋爱中的人都非常关注对方是否真正关心和爱自己,在他(她)心里,其实已有一个衡量的指标,比如你在某件事情上的反应,如果让他满意,他就会给你加分,否则就会扣除分。我们把这个加减分的机制称为“情感帐户”,如果加分,就认为一方往帐户里存款,如果扣分,就是提款。可以这样理解,焦虑型恋爱恐惧的人,基本上是一个只提款不存款的人。当他们每要求对方做一件事,就等于他们往对方的感情帐户中提款。在整个恋爱的过程中,他们就是这样不断提款,却极少往情感帐户中存款,使自己在对方的感情帐户中不断透支。但是,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没有任何一个帐户允许你只取钱不存款,就算你持有的是透支额度再高的信用卡,银行始终有一天会向你提出还款要求的。
受伤型
有些人经过一次或者几次爱情挫败后,就会把伤痛时刻铭记于心,在日后的生活中,出于对自己的保护,便不敢再次投入恋爱,更不愿意付出真情。我们因此将这一类型的恋爱恐惧症称为受伤型恐惧症。
症状:对爱情感到悲观失望,感觉人不可信任。他们可能常作“恋爱军师状”,但在爱情的色彩中,他们看到的却是乌云密布,而不是天蓝水绿。他们会煞有介事地告诉身边的人,爱情带给人的种种苦难,并以自己作为世界上唯一的经典例子苦口婆心地告诫对方,要像远离毒品那样远离爱情。或者他们只是感情的边缘客,把游戏人间作为逃避自我的方式。
分析:没有人的躯体上是完全没有伤疤的,但不是所有人都会把这块伤疤作为过往岁月的唯一印记,只有受伤型恋爱恐惧的患者如此。他们在经历一次或者几次失败之后,就把此间的经验推广普及,当每一次爱情机会来临时,他们都不会忘记回头看看这块历史伤疤,并再次忆起当时的疼痛,然后选择与另一场恋爱擦肩而过。更有甚之,他们不但否定自己的恋爱,还用同样的方式否定身边的人的恋爱,并作将心比己状。在他们看来,自己一次失败就等于自己永恒的伤痛,亦应该成为别人的爱情的忠诚告诫。
经此失败后,这种人将会朝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视异性为洪水野兽,一旦遇上避之则吉。另一部分人从此弃爱忘情,或爱情中不敢全部投入精力,不停的试探对方,直到对方离去才后悔莫及来真心的,可大多数为时已晚,毕竟不是很多人都懂得心理学。
药方:被击倒不是失败,放弃尝试才是最大的失败。
如果在第一次没有获得冠军的时候就黯然离场,110米跨栏12点88秒的纪录的创造者便不可能是刘翔。每个人做每一件事,在成功之前必然会或多或少地遭遇挫折。在这种情况下,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便是你能坚持下来,并且再接再厉。恋爱的道理也是一样,成功之前有一个不断尝试——甚至可以说是“试错”的过程。这次的“错”也许就为下一次的“对”作了铺垫,可是,如果只把这一“错”看作永远的错,那么这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为了一棵枯树,放弃了整片森林。
恋爱恐惧症的显现,其实都可以在事实生活或者影视里找到索引,它们有的单独出现,也有的交错在彼此里,夹杂着露出端倪。比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就有介于拒绝型和焦虑型的共同特征,因黯然自己的身世,所以内敛而不自信,为了掩盖,就显现出孤傲来,惧怕伤害,也极度敏感和脆弱,点滴的细节,都伤神伤心,活生生累出一副病身子来。
用身体写作的木子美,就是典型的第3类症候群。仿佛不屑于寻常的爱情,取而代之,只有用性爱去感受自己的价值和存在(以生理宣泄来获得安慰和安全)。为了保持这种安全感,她唯有不断地追逐性爱,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即不安全感——缺乏感情基础的性爱——更大的不安全感,以所谓的情感距离和态度,来掩盖不敢投入的真相,而事实上这样的人生,有多苍白和无助,冷暖自知。
受伤型恋爱恐惧的极端人物,要数《东邪西毒》里的独孤求败,因着感情的伤分裂了人格,无法面对自己被否定的结局,自我认可的方式除了追逐武功极限,也只落的个终身找人比试来获得肯定的悲剧。而一生频繁更换伴侣的海明威,也难逃忧郁和焦虑的纠缠,最终以一颗子弹,结束他的人生。
无论事实有多少种演绎,也都只是恋爱,任何事物的结果都有对半比例,爱情也不例外,它不会因为那个恋爱的人是你,而单单就让你赢得最完美的爱情,不是幸福,可能就是伤痛,几率对每个人都公平。重要的是,你如何去争取那个幸福的比例,一味的放大苦痛,从来就是自欺。你对生活微笑,生活也对你微笑,而爱情也没有真理,只要你敢于幻想。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一般先用药物控制焦虑或惊恐发作,再用行为疗法消除对恐惧对象的回避。常用的药物有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硝基安定、氯硝安定等。而对于社交恐惧症而言,目前疗效肯定的是苯乙肼和反苯环丙胺以及吗氯贝胺。而五羟色胺抑制剂类的抗抑郁药,如帕罗西汀,已经被美国药品和食品管理局认定为对此病有效的`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在抗恐惧症的治疗中有过报告,但效果至今还没有明确定论。
心理治疗
A.认识治疗法:医生必须首先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分析恐惧对象。指出其恐惧的原因是因为缺乏认知的反映,要想克服恐惧,首先就必须要先知已。要帮助其挖掘“怕”的根源,认识“怕”的内容,计算“怕”的程度,衡量“怕”的机率。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正确评价自身在环境中的位置,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作“个人定位法”。
B.系统脱敏法:这是目前被认为治疗恐惧症最安全而有效的行为治疗方法。此法由医生设定“阶梯”性恐惧值,并让患者依此循序渐进地暴露于引起恐惧的事物和场所中,令患者的感官逐步接受刺激,使之对刺激的恐惧程度逐渐降低,最终达到症状完全消失。这种方法较为缓和,容易为患者接受。缺点是治疗时间长,效果产生慢。
C.暴露疗法:这是一种骤进型的行为治疗方法。此法是在一定心理辅导的基础上,将患者骤然置于恐惧事物之前,或场所之中。令其无法逃避,从而刺激其内心出现极度的反应。经过刺激后,患者并没有受到实质性恐惧对象的伤害,从而建立对恐惧对象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病情治愈速度快。缺点是患者必须有一定的身体条件,否则会令患者过度恐惧而出现昏厥。因此,在进行暴露疗法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抢救知识和配备一定抢救设备。
D.强迫疗法:医生让你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或者让你站在自己惧怕的异性或事物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进行治疗。
E.情景治疗: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的场景,不断重温发生症状的情节,让你敢于面对这种场面,从而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
催眠疗法
通过催眠个案进入其潜意识,了解其发病的原因,进而从个案的潜意识中清除其内在恐惧根源的一种深度的心理治疗,强大有效。
对于能够大胆恋爱的人来说,自信是向对方坦露自己内心的勇气,也是接纳别人的心的宽容。自信者可自如地面对外间的各种不确定性,不断尝试,并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结果。做自己生活的导演,而不甘心只做那个按照别人剧本演戏的主角,或者,只作为观众。不尝试,永远没有胜算,没开始就宣告失败,你接受这样的安排吗?
预防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一般患有精神病都是内心存在一定的阴影的,很多时候是小时候受到刺激了。恐惧症就是一种精神疾病,不少患者都是受到一定的刺激,那么如何避免恐惧症的出现。恐惧症是一个通俗的叫法,因其是神经症的一种,该病的正式名称是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或称强迫障碍。恐惧症患者是以反复的持久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包括反复的思想、表现、企图等,恋爱恐惧症就是恐惧症的一个重要分类,下面看看如何预防恋爱恐惧症的出现,下面我们来看看。
1、自身素质很重要:通常情况,患者本人是明知这些观念和思想是不合理的,也明知与自己的人格不相容,但无论怎么努力与之斗争或加以压制,却还是不能摆脱。患者的痛苦也因此而生。恐惧症患者的患病原因并没有最后明确,目前临床最常见的认识是和患者在患病前的自身素质有关联。多数恐惧症患者在患病前是那种谨慎持重、勤恳塌实、做事情一丝不苟的人,他们刻板固执、墨守成规,而且缺乏自信,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平时生活也是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相对来说,他们心胸狭窄、做事敏感。
2、家属应该积极配合:对恐惧症患者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家属的配合。比如说像李先生这种情况,只要他的妻子能明确无误地表示原谅他,那他的症状就会有相当快速的缓解。即使在心理门诊和精神科门诊,医生采取的也大多是行为治疗辅助心理治疗,如要求家庭成员随时提示和控制患者的强迫行为,随时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思维取向,使其不能有机会重复思维,等等。
3、患者自己很清醒:恐惧症在临床分为两大类: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像李先生就属于前者,他不停地自责,不停地想自己当初的问题,还不停地使自己处于禁锢在一个事件思索的阶段。而强迫行为就更滑稽了,患者会反复地重复一个或一系列仪式性动作,如查看门是否锁上、洗手、系扣子……一件事情往往要做上一两个小时,如果在重复过程中被打断,患者还得重新来过,那时候,从事时间会成倍加长,甚至三四个小时都有可能。
恋爱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充满甜蜜和神秘色彩的,但是患有恋爱恐惧症的人并没有享受恋爱的权利,因此治疗恋爱恐惧症刻不容缓。静神定恐剂可以帮助你快速脱离恋爱恐惧症的困扰。
一、怕爱上别人,更怕爱上别人后会深陷
有些恋爱恐惧症患者由于对自身十分不自信,因此,她很害怕自己深深的爱上了别人,可是别人却不会以同样的感情对自己,心里就会感觉自己很吃亏,相爱又不敢爱。这种现象恋爱恐惧症患者往往十分不能接受。
二、怕受伤,害怕被拒绝
恋爱恐惧症患者就算深深的爱上了对方,也不敢有所表示,把自己的爱意表达得太过于明显。因为她害怕对方会拒绝自己,而且由此变得反感自己,这样的想法让恋爱恐惧症患者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和恐慌中,他们往往宁可单恋也不会向对方表白。
三、害怕在最爱的当下,因恋爱失去一切
有些恋爱恐惧症患者担心自己会因为恋爱而失去朋友,因此,他们宁可保持暧昧关系也不肯去恋爱。因为她们不想因为恋爱,影响了自己现在的生活,万一对方也不够爱自己,身边的朋友又不在自己身边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这种情况她们通常都会选择自己目前所拥有的,而不会为了爱情放弃自己的生活,因为她们看起来很坚强,却是很害怕孤单一人。
四、怕伤害别人,怕自己失去一颗爱自由的心
有恋爱恐惧症的人怕恋爱后,就再也回不到以前,担心自己爱对方比对方爱自己还多。会迷失自我,变成自己讨厌的人的性格,连自己都不喜欢那样的自己。所以她们就像刺猬一样把自己包裹起来,绝对不会轻易交出自己的心。
五、害怕因为恋爱而浪费大量业余时间
总是不愿意失去自由,害怕被恋爱所束缚。害怕因为恋爱而失去以前单身时候的自由和个人空间,自己不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会感觉恋爱了,就有人侵占了自己的生活、时间,会觉得很烦躁,甚至觉得自己一个人其实很好的,要对象来干嘛?
其实有恋爱恐惧症的人,不是你不想恋爱,而是你恐惧它,害怕它改变你自己现在的生活方式,你只是习惯了,如果有合适的,你肯定会愿意的,所以你要试着克服自己的内心,不要把这样的心态越拖越久,越变越严重。试着敞开自己的心扉,用心去和对方交流,你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不要把自己藏起来,其实你也是渴望被人疼爱、呵护的,只要你愿意,你就不会是一个人,你也可以拥有幸福。
六十五岁的老人我认为什么都不怕,到这个年龄人生离终结不远,一切顺其自然,活过一天算一天,活过一年算一年。
人过六十五已快到古稀之年,把一切看开,名利与我们无关,什么高官厚禄,儿多女少也得过,什么亊情赶上只有一个无奈。
不管你年轻时是达官贵人,家财万贯,到头来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老天是公平的。
只不过条件好的活的好些,条件差的还得活,不要和人比钱多,不要和人比孑孙孝顺,活者就好。
人的一生不好活,年轻时奋斗过,自已心安理得,只讲付出,不计回报,该放还得放下,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见百岁人。
珍惜自已,少生病,少一份痛苦,珍惜身边的人,爱情,珍惜与你相濡以沬,相扶到老的人。
珍惜儿女亲情,多体凉他们,孩孑们也不容易,尽量不要给儿女们添麻烦,凡亊尽量亲力亲为,不要动不动就孝呀什么的,人心换人心。
不要怨天忧人,什么 社会 不公,福利不好,儿女不孝,世态冷暖,都得放下,人之生死,自然规律,坦然面对才是。
老年人有五怕,听我说说大实话:
根据本人观察了解,六十五岁以上老人有五怕。
一怕失去另一伴,身边无人来陪伴。有病有灾没人管,孤独寂寞很无奈。
二怕得病去医院,来回折腾受不了。辛辛苦苦攒俩钱,一场大病全花完。
三怕养老金太少,养老院都去不了。请个保姆都困难,精打细算度残年。
四怕下雪道路滑,一不小心就跌倒。皮肉之伤是小事,就怕骨折受不了。
五怕出门过马路,来往车辆真不少。走走停停四处看,小心翼翼防意外。
人人都有老来难,怕也没有什么用。
生老病死是规律,只能乐观去面对。
开心快乐每一天,活在当下心最安。
我今年59岁 ,65岁还差几年 ,我认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最怕的就是没有钱 ,有钱一切都好办 ,没钱寸步难行 。如果到了65岁以上 自己银行里没有存款 ,也没有退休工资 ,如果再加上子女不孝 ,估计会活的很悲惨 。大家是不是同意我这个观点 ?老来难啊!
65岁以上的老人 ,他们怕什么呢 ?大概可以分为两个类型 。
第一种类型 :有钱的或者是有养老金的 ,他们怕的是生活质量不好 。
有钱的或者是有养老金的65岁以上的老人 ,大多数都会住在城镇 ,因为他们不要担心没有钱用 ,那么他们会担心一些什么呢 ?或者说是最怕的是什么呢 ?结合我个人的感受试想一下 ,那么我应该最怕的应该是 :
第一 ,怕失去老伴 。少年夫妻老来伴 ,到了老年人以后 ,失去老伴是一件最痛苦的事情 ,那就会成为真正的“孤寡老人 ”。我们这一代人 ,思想比较保守 ,既然两个人在一起了 ,就希望能够白头到老 ,失去了老伴 ,即使自己儿孙满堂 ,即使自己的子女非常的孝顺 ,也代替不了老伴的作用 ,自己的身边有一个说话的人 。
第二 ,怕自己得病 。即使自己有钱医治,自己也要受痛苦 ,如果是得了不治之症 ,即使有再多的钱 ,也是无济于事 ,赵本山的小品里有句话说的好 :人最怕的就是人在天堂 ,钱在银行 。所以都希望自己到老有一个好的身体 ,但是有钱并不能买到好身体 ,与之相反粗茶淡饭的人身体会更好一些 ,所以在身体好坏方面钱不能决定一切 。最怕自己得病 ,久病床前无孝子 ,儿女们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不会来天天照顾你 ,关键还是要靠自己 ,有一个好身体才能拥有一切 。
第二种类型 :自己的银行没有存款 ,也没有退休工资 ,他们怕的是生存问题 。
虽然生活和生存只有一次之差 ,实质的生活中相差很大 ,有钱的人是考虑生活质量提高的问题 ,而没有钱的人是考虑以后怎么生存下去的问题 。一般的人都不存在生存问题 ,但是如果到老年了,又没有钱 ,没有养老金 ,再加上子女不孝 ,那么就会有生存的问题 。银行里没有存款也没有退休工资的人 ,他们怕的是什么呢 ?
第一 ,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身体问题 。因为没有了好身体 ,就不能去劳动 ,收入就没有保障 ,没有了经济收入 ,生存的问题就会出现 ,大家可以去看一看 ,在农村的老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 ,不管他多少岁 ,都要下地劳动 ,是他们不想休息吗 ?还有的人说 难道他们没有养老金吗 ?其实他们不是不想休息 ,微薄的一点养老金根本顶不上什么用 ,每月100元的养老金 ,最多能买一袋米 ,其余的怎么办 ?所以没钱的老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身体 ,能够下地劳动赚钱 。
第二 ,他们怕子女不孝,害怕子女没钱 。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想法呢 ?如果自己的年龄老了,银行里也没有存款 ,也没有养老金 ,自己赚钱不够糊口的时候 ,就希望子女能给一点 ,给他们养老 ,养儿防老在他们的观念中根深蒂固 ,如果是自己有钱就不存在这个想法 。他们还希望子女能混得好 ,如果是他们的子女自己都没有钱 ,那么他们还拿什么给他们的父母养老呢 ?即使子女再孝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手里没有钱 ,再孝顺也是一句空话 ,大家说对不对呢 ?
怕的事很多了,人老了身体渐渐衰退了,做什么事都力不从心,要靠别人来帮忙完成,人们常说求人不如求己,人老了,有些事不求人还不行。
六十五岁这年龄,最怕身体不好,生病,口袋里没钱,那才是最大的悲哀,没钱疼死的感觉,其次就是没人照顾,风烛残年需要有人关爱,有人温暖,害怕孤独。
现实生活中孤寡老人,独居老人较多,虽说有 社会 关爱,但ta们还是渴望有家人陪伴安度余生。养儿防老不是没道理。国家养老体制逐步在完善,在完善过程中,离不开家庭养老模式,只有两者结合起来,老人才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人老是必然规律,我们尊重自然规律,怕也没用,该来则来,要有一个好的心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乐观的面对现实,保重身体, 健康 快乐过好每一天。
六十五岁,逾过了花甲,在往古稀蹒跚。
告别了热恋的岗位
告别了辛苦的工作
告别了熟悉的同事
告别了争先和恐后
告别了雄心和壮志
告别了晋级和加薪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乘着还有余晖,乘着还有余热,
或解甲归田,或叶落归根,或坚守老巢,或移驾儿女处。
退休后经过五年的修身养性,
远离了汗流浃背
远离了头昏脑胀
远离了精疲力尽
远离了辛勤耕耘
远离了日以继夜
远离了轰轰烈烈
远离了纷纷争争
远离了鼓角争鸣
远离了情重仇深
淡忘了在职时的热血沸腾
淡忘了在位时的叱咤风云
淡忘了在岗时的如履薄冰
一身轻松,淡看着烈日雪月、秋雨春风。
置身闹市,置身小巷,置身山村,置身桃花源,
游遍名山大川,尝尽各类特产,玩尽爱玩之物,以伏枥忘志为荣。
当好了保育员、保安员、采购员、炊事员、卫生员、享受着天伦之乐。
不经意间,对着穿衣镜端详:
里面多么熟悉的面孔,忽然变得不曾相识:
浓密的头发,竟像冬天树上的枯叶,稀稀拉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光滑的脸庞,竟像长满了皱纹的树皮,沟沟壑壑。“尘满面,鬓如霜”。
明亮的眼睛,竟像没有擦干净的玻璃,浑浊无光。
聪颖的耳朵,感觉窗外嘹亮的歌声越来越轻盈。“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洁白的牙齿,上上下下有好几颗不辞而别。
个子好像矮了两公分,
饭量好像少了两小碗,
瞌睡好像减了两小时,
步履好像慢了两节拍,
衣服好像大了两指头,
皮鞋好像重了两市斤,
老了,自然规律,不服不行!
六十五岁了,最怕什么?
怕身体有病,不能自理,拖累儿女,
怕身无分文,捉襟见肘,寸步难行,
怕失去老伴,孤立无助,寂寞难耐,
怕儿女不孝,不理不采,独守黄昏。
更怕国家不繁荣, 社会 不太平,遇到灾难,最倒霉的是年迈老人。
六十五了,最怕什么?
历经沧桑,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该聚聚,该散散,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该起起,该玩玩,该游游,该乐乐。
人生只有一次,青春一旦逝去,就不 可能再来,而苏轼东坡却认为: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人的青春虽然不可再现,但人可以老当益壮,可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往往使人焕发出 青春的光彩,即人生可以再少,就像溪水尚可以西流一样。
这两句振奋人心的议论,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要清醒的看到:六十五岁,还年轻呐:
比美国竞选总统的两位老人年轻二十岁;
在农村,还算半个劳动力,照常锄禾日当午,种瓜种豆;
在外国,有的在企业当老总,有的到处谋求职业,自食其力,有的还在相约花前月下和黄昏之后。
要顺其自然,要知足常乐。
要庆幸我们生在好国家,传承好传统,依靠好政府,遇到好体制,享受到了好待遇:
手持三卡:
社保卡,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医保卡,有病早治,体质刚强;
公交卡,遨游城乡,赏心悦目。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全世界老人首当其害,人人自危,有些国家对六十五岁以上老人直接放弃治疗。
惟有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是六十五岁,七十五岁,八十五岁,九十五岁……只要患病,只要一息尚存,拼全力救死扶伤。
为我们是中国人自豪,
为我们是中国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骄傲。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敬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放心吧,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放下包袱,轻装前行,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正笑咪咪的等着我们。
健 健康 康是我们的身体,
快快乐乐是我们的心情,
嘻嘻哈哈是我们的朋友,
团团圆圆是我们的家庭,
扶扶搀搀是我们的老伴,
孝孝顺顺是我们的子孙,
安安定定是我们的 社会 ,
繁繁荣荣是我们的国家。
65岁已经进入人生的暮年,不论你多显年轻,多么精力旺盛,可是你的生理会经常提醒你,不再年轻,是时候考虑养老问题了。
现在城市的很多老人有足够的养老金,衣食无忧,身体允许,可以到处 旅游 ,尽情地享受生活。
但是,静下来想想,还是有忧虑的事,担心的事,最怕的事,每每提起都如鲠在喉 : 担心老了重病卧床,怕给儿女带来沉重的负担。
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不是每一个老人都能像马克思一样在安乐椅上,永远地睡着了。有的让过了65岁,身体就出现病变,中风心脑血管病疾病,导致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
我邻居韩教授67岁,打扫房间,登高一步踩空,锁骨骨折,现在卧床不起。儿子工作忙,无力分忧,请一中年妇女,每月4000元,供吃住,日夜照顾。幸亏韩老师退休费每月8000多元,不会出现赤字。但是,他躺在病床上心疼啊!人没有事事如意的,心疼也得认。
担心不如从现在做起,好好保养自己的身体。不要舍不得吃,舍不得喝,舍不得消费。身体是最宝贵的,最值钱的不动产,家里所有大件都贬值,唯有身体价值连城。
如果你想开了,时时处处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科学 养生 ,吃得香,睡得实,玩得快,走得动,每天生活在快乐之中。估计你不会患大病,你也完全不必担惊受怕啊!
65岁以后,人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各种疾病慢慢开始出现,三高,腿疼,腰疼,身子没有过灵活了。其实这些并不可怕,最怕的是急病住院。如脑溢血,心梗,各种息肉,特别是癌症。花钱是个事,孩子们有工作不能光耽误,顾人还不放心。住院光受罪,想想就毛骨悚然。所以老人怕有急病。慢性病没事,街上净药店,吃药养病是老年常识。老年人听大夫的话,尽量避免急性病。不吸烟,少喝酒,穿厚衣,少吃饭,慢行走,少管事,处处谨慎小心,就能避免急病。
到了这个年纪,最怕的事儿很多,如,身体有病、口袋没钱、子女不孝……
若说最怕,我认为是 孤独 。
六十五岁, 从时间上看 ,应该很充足,特别是城里的退休老人,根本就没事干。可是,一个孤老头儿,有时间他连自己的饭都不想做,经常是饱一餐饿一顿的,三餐变两餐、两餐也是吃剩的;门也不想出,出远门,岁数不允许,怕出意外、出家门无事干;衣服都不想洗,为啥?没动力!
大把的空余时间就关在那住了若干年的房子里,还不孤独?!
从精神上看 ,生活没有了目标和追求,转移不了注意力。一人闲在家中,说话没人听,有苦无处诉。子女稀少,多数成家立业不在身边,见面难,见了面也没耐心听你倾诉心里话;跟着子女住也无济于事,不但不能解决孤独,弄不好还失去了自由,还是孤独!
从现实看 ,如果遇上自己头痛脑热的时候,想喝口水,水瓶是空的,有水也到不了自己手里;眼前才六十五岁,身体还算硬朗,想干什么身体还能动,可是,后面的路就不敢往下想了,恐怕是有钱也花不了。不但孤独还恐惧。
……
所以,人到六十五岁以后,最怕的是孤独。
但是,如果有老伴,特别是原配老伴就不孤独了。原配老伴与自己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即使平时也少不了争争吵吵,磕磕绊绊的时候,但她不会与自己离心离德,忠诚、可靠、贴心度比较高,早已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了。
有了老伴,哪怕钱少点,可以把日子过艰苦一点;心里有苦,可以说给老伴听听,也许会得到老伴的安慰或是主意;生活也有规律,哪怕是自己动手也有劲点;生病了,有人守在身边问寒问暖……
所以,珍惜原配老伴;即使原配因故不在了,也要尽快找老伴。
一孔之见。
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可怕的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六十五岁以上老人有什么可怕的?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谁也不可避免,无论什么年龄都应该勇敢的面对人生各个阶段出现的各种情况。
走过人生六十五个春秋的人,见得多了,看得惯了,想得通了,已经没有了过多的欲望和追求,一觉睡过去永不醒来又如何呢?
六十五岁以上老人,一般来说积累了不少生活经验,更懂得人生的意义,遇事不会那么神经质,很注重节制自己的欲望,有了自己的习惯和规律,每天都过得很开心。
人生应该是这样:大度,洒脱,开朗,乐观!无论到什么年龄,都坦然面对生活,对一切艰难困苦无所畏惧。
在农村的话,六十五岁还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子女都在外面打工,家里的几亩责任田全靠俩老打理。如果这个时候身体跨了,下不了地、做不了农活,那就麻烦了。
在城里的话,或者是子女混得好,将父母接过来享清福。辛苦了几十年,如果这个时候身体不争气,那就太不值得了。或者是有退休金的老人,几十年忙忙碌碌,希望这个时候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抑或又出去游览,恰恰身体出故障,这当然难受。
确实,无论生活在城里还是乡下,六十五岁虽说算作老人,但其实还不老,还能做不少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假如这个年纪身体就不行了,心中的想法不就成了泡影!
不少人几十年奔波劳碌,生活无规律,吃喝不讲究,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不是这种问题就是那种问题。那怕家财万贯,也经不得几下折腾。
有的老人,早年为了子女“跳出农门”而不懈奋斗,后来又为子女买房买车结婚操劳,根本不顾自己日子过得如何。
等到子女将老人接到城里,希望老人过点好日子时,老人先是腿脚不利索了,再是双手也不听使唤了,然后是说话时舌头不灵活了……,一检查,说是“脑梗”“脑萎缩”,问题一股脑儿都来了!
这下好了,坐上了轮椅,从早到晚,吃喝拉撒,完全靠别人照顾。子女孝顺的话当然好过些,但久病床前无孝子啊!何况子女都有事业有家,天长日久怎么照顾得过来呢?
由此看来,一个人老了,最怕的是身体不争气,自己活动不自如。
人啊,不要为名利得失较劲,不要为地位高低攀比,不要为钱财多少生气!
人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多为别人快乐着想,多为家人幸福着想,多为自己 健康 着想!此外都是身外之物。
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在不知不觉中会到古稀之年。就是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也退休几年了,农村的老人在这个年龄去打工,说啥也是不会有人要的。我国延迟退休还在讨论中,年龄也定格在65岁,不得不承认完全进入老年了。这个年龄段的老人最怕什么呢? 提神认为不是养老,而是怕生病。
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入生命的“决定期”。脚根不稳,跌倒了有时会引起连带疾病的发生;特别是脑中风,一不小心会落下瘫痪。且不说看不起病,单是生活不能自理,受累受罪已经无法言表。养老只耍有一日三餐,不饿着肚子就行,怎么也会一天天的过去。生病了,苦不堪言,应该是65岁以上老人最害怕的事。
65岁以上的老人,要进行适当的锻炼,比如,做体操、散步,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注意作息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每天至少睡眠6小时以上,能调节生理功能,稳定神经系统的平衡;保护脑部 健康 。只有这样,才能是自己处于 健康 的良性状态,延年益寿。
近日,杨幂突然在微博上致歉:“很抱歉,也很内疚,这次自己没能成功克服内心的恐惧…”。原来,在综艺《密室大逃脱》里,面对从高空跳下的艰巨任务,她因恐惧而崩溃大哭,放弃了挑战。
正巧我们在后台收到这样一条留言:“KY小姐姐你好,我要过生日所以最近在梳理过去的生活,发现恐惧这种感受深深影响了我的人生。我不仅胆子小,害怕走夜路,对很多事都会害怕,比如害怕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害怕与别人过于亲近,甚至别人要是夸我,我都怕得想要躲开。我是个成年人了,为什么还是怕东怕西?”
相比于焦虑,恐惧确实是被较少谈论的一种情绪,似乎它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并不那么紧密,很多人在感到恐惧的时候,下意识地就做出躲避的行为,这样问题似乎就得到了解决,不会给我们添麻烦。
然而,恐惧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在恐惧背后藏着许多有关我们自身的重要信息或秘密。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恐惧”。
说起恐惧,很多人会觉得它是小孩子们才会常有的情绪,但是我们害怕的东西并不会随着成长而变少,只要我们不断在生活中接触新的事物或情境,我们就可能感到害怕,而且我们对有些东西的恐惧,终其一生都可能不会消失(Thompson,2006)。
从恐惧的具体对象上,我们可以将恐惧简略地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生理性恐惧
在人类早期,人们面对残酷的自然环境,在趋利避害的本能下对很多事物形成了生理性恐惧,比如对高度的恐惧、对巨响的恐惧。这些恐惧帮助人们避开危险,即便到了现在,大部分人依然保有这些本能反应。
还有一些生理性恐惧是后天习得的,比如小孩子可能对蜘蛛并不害怕,但在父母的提醒和说明下,他逐渐建立起“蜘蛛是危险的”这一观念,并开始害怕蜘蛛(Kounang,2015)。
第二类:对人际关系的恐惧
虽然现代社会让人远离了诸多自然危险,但我们依然会在社会关系中遭遇挫折、受到伤害。比如我们可能会在小时候遭遇亲情的忽视,可能会面对失恋的悲痛,可能在公开场合演讲过度紧张而被人嘲笑,这些在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中出现的情感挫折,并不亚于我们在身体上的感受到的生理疼痛,同样会使我们习得某些特定的恐惧(Lieberman,2013)。
第三类: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生活中还有一类特定的情境会让大部分人感到焦虑和恐惧,那就是暧昧不清的状态。比如很多人在等待成绩出来的时候特别煎熬和害怕,他们担心的不仅是可能要考砸了,更是难以承受当前不确定的状态,甚至有些人宁愿考砸了,也会希望这种苦苦等待的状态早早结束。
有些人恰恰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容忍度较低,每当类似的情境出现时就感到恐慌和害怕,他们会尽可能避免这样的情况,或是做出某些思维和行为的调整,让自己重新回到确定的生活状态。
面对恐惧,人通常会进入“战或逃”的应激模式,也有人会僵在原地,无法采取任何行动。对某些生理性恐惧来说,选择回避是正确的方式,会让我们更加安全。
然而,对人际关系和不确定性的恐惧而言,下意识地退缩和远离反而会让我们错过某些重要的信息和机会,阻碍我们的成长和个人发展。
1.认识恐惧,是医治创伤的重要开始
对于某些人际关系中的恐惧,我们能迅速地找到成因,比如有人害怕亲密关系,可能是因为之前遭受过背叛而产生了信任危机。但有些恐惧是间接的,比如有人害怕自己被夸奖,并不是因为他们过去由于被夸奖而受到伤害,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早期教育中很少被积极地肯定,没有建立起一个积极自尊的自我形象,他们会觉得自己并不值得那些赞美,所以夸奖就成了当前自我认知的一种威胁,让他们感到害怕。
如果每次面对类似的恐惧,我们都选择简单而迅速地回避,就错过了一次次可以更充分了解自我的机会。所以,不如将每一次恐惧都视为自我秘密的呈现,去思考和认识这些恐惧,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自我觉察水平,更好地认识自己。
2.接纳恐惧,让生活变得更加开放
对不确定性感到恐惧,很多人会选择各种方式去达成认知闭合,让自己脱离暧昧不清的境地。但这些行为和想法可能是非理性的,会让事情的发展变得更糟。
换个角度看,不确定性常常与陌生的经验有关,这本身就意味着新的可能与机遇。研究发现,增强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在适当的情境下承受我们的恐惧,可以提升和激发我们的创造力。
在一项研究中,被试被要求完成一项发散式思维任务、一项故事书写任务及一份创造性态度和行为的自评表,随后被试再完成两份不确定容忍度的自述量表。结果发现,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与创造力有显著的正相关(Zenasni,Besancon,& Lubart,2008)。所以,接纳自己的焦虑和恐惧,不必一旦害怕就退缩,这将有助于我们保持更加开放的生活状态。
1.习惯向内归因的人
每个人都会遇到麻烦,但不同的人对此的解释方式是不同的,有些人习惯会将问题的成因归于自身内部,比如他们觉得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不够勤奋,而有些人习惯将原因归于外在环境,比如面对分手,他们觉得是对方不懂得珍惜,不会觉得是自己不够好、做得不够。
面对挫折而习惯向内归因的人,对自身的态度往往会越来越消极,在某些事情上甚至完全放弃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习得性无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应对和战胜恐惧,所以一旦感到害怕,他们就选择回避和放弃。
2.一些完美主义者
说起完美主义者,人们觉得他们应该很少选择退缩,毕竟他们对追求完美状态有着执着的渴望,但实际上这种精益求精的状态更多体现在他们已经深入和熟悉的领域。
有些完美主义者之所以追求完美,是因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满足了自己对控制欲的强烈渴望。如果对一件事缺乏足够的信心,很多完美主义者会选择排斥,因为他们对失控和失败感到恐惧。所以,他们对接触新的领域常常缺乏足够的兴趣,甚至对陌生的事物感到害怕,产生本能式的回避(Sagar & Stoeber,2009)。
3.拥有不良思维模式的人
直面恐惧之所以困难,不仅要求我们要克服自身的胆怯和害怕,还要求我们要面对暧昧不清的状态一直努力保持思考。而很多人在不良思维模式下迅速放弃了这样的努力。
比如有些人习惯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他们想到自己面对恐惧,就只会想到两种结局:自己失败,或是自己成功。然而,控制自身的恐惧并不是只有这两种极端情况,他们忽视了这件事的复杂性和连续性。
比如有些人拥有“灾难化”的思维,总是用假设式发问:“如果我学游泳淹死了怎么办”“如果我表白就被拒绝了多恐怖”,随后他们沉浸在糟糕的设想中,夸大可能的后果,最后选择回避自身的恐惧。
人们常常说,你要尝试战胜恐惧,我们确实可能克服对某个具体事物的害怕,但我们无法彻底消除恐惧这种情绪,也不该去消除它。在恐惧出现时,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合理面对。
1.承认和认识自己的恐惧
人们总是消极地看到恐惧,也会嘲笑那些害怕的人,所以有些人会回避和假装。然而,假装不恐惧恰恰是恐惧的表现。勇敢的人并非没有恐惧感,真正的勇敢是承认自己害怕,并选择去面对(Kounang,2015)。
只有承认自己害怕,我们才能更好地思考自己的恐惧究竟来自何处,从中获得自我成长的重要信息。比如有人会害怕自己爱上一个人,究竟是因为自己没有从上一段感情中走出来,还是害怕两个人的生活无法由自己掌控,还是由于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而推开一切亲密关系?
2.制定计划,循序渐进地改变
在认识恐惧后,我们可以设想自己真正渴望的改变是什么,比如害怕被夸奖,我们要改变的不是让自己可以隐藏自己的能力,而是去建立一个自尊和自爱的自我形象。
而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可以将最终目标进行划分,从小事情上开始改变,比如害怕别人夸奖,不如自己每天写一下简短的“自夸日记”,回想一天中自己做的不错的两三件小事,夸自己几句:“今天做的饭好吃,我的厨艺真不错”、“我提前完成了工作,我效率很高”。
3.想象自己能接受的可能失败
很多人选择逃避,害怕的不仅是恐惧对象本身,更是害怕自己面对恐惧后的失败。所以不如将可能的失败情况和糟糕结局都设想一下,或许你会发现,将失败清晰明确之后,失败会变得不那么可怕,比如想象我们学游泳失败,不过是在游泳池的浅水区喝几口水,这反而会让我们更有勇气去尝试(Wikihow & Griffin,n.d.)。
4.积极和理性地自我对话
有时我们不敢尝试新事情,是因为我们在自我否定,内心有个声音在不断对我们说:“你不行。还是算了吧。”这样的苛责之声,其实是常见的负面的自我对话。
为了减少内心声音的消极影响,我们可以将这些声音写下来,并拟人化给这个声音起个有趣滑稽的名字,并用文字与之进行理性的对话,这会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自己思维的过程,并进行调整和改变(Rokke & Rehm,2001)。
5.建立支撑性的人际关系
有些人不愿让自己的恐惧被人看到,担心成为别人眼中的虚弱无能者。其实,展露自己的害怕和脆弱,是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拉近两个人的距离,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关系的温情。所以,在面对恐惧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求助于值得信任的家人和朋友,在他们的帮助和陪伴下,很多事情都将变得不再那么令人害怕。
KY作者 / 夏超
编辑 / KY主创们
References:
Chisholm, D. C., & Hurley, J. D. (1994). Personality traits associated with fear. Psychological reports, 74(3), 847-850.
Kounang,N.(2015).What is the science behind fear?.CNN.(Kounang,2015)
Lieberman, M. D. (2013). Social: Why our brains are wired to connect. OUP Oxford.(Lieberman,2013)
MHF.(N.D.).How to overcome fear and anxiety.mentalhealth.
Rokke, P. D., & Rehm, L. P. (2001). Self-management therapies.
Sagar, S. S., & Stoeber, J. (2009). Perfectionism, fear of failure, and affective responses to success and failure: The central role of fear of experiencing shame and embarrassment.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31(5), 602-627.
Thompson, G. (2006). Fear: The Friend of Exceptional People. Summersdale Publishers LTD-ROW.(Thompson,2006)
Wikihow,& Griffin,T.(N.D.).How to Overcome Fear.wikihow.
Zenasni, F., Besancon, M., & Lubart, T. (2008). Creativity and tolerance of ambiguity: An empirical study. Th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42(1), 61-73.
以上就是关于怕可以分为什么两部分 ,恋爱恐惧症的表现怎么办的全部内容,以及怕可以分为什么两部分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80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