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好事,鸟儿也是找适宜它居住的好的环境里居住吗。
这表明你家环境不错。
白头翁鸟?也叫白头翁、白头鹎(bei)是雀形目鹎科的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腹白色有黄绿色纵纹。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喜欢吃多汁的植物果实。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
四月前后。
白头鹎,又名白头翁 、白头壳仔(台语),是雀形目鹎科小型鸟类,为鸣禽,冬季北方鸟南迁为候鸟,台湾亚种于台湾为留鸟,平均寿命约10到15年。白头翁常见于东亚,台湾宜兰平原,中国大陆则是在长江南部的大多地区,以及香港,琉球群岛(八重山群岛,冲绳等),不甚畏人。食昆虫,种子和水果,属杂食性,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雄鸟枕部(后头部)白色极为清晰醒目。
白头翁鸟一般出现在3-8月份。
白头鹎(bēi)(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又称白头翁、白头婆、白头公。白头鹎体长约17到22厘米,体形中等,与红耳鹎相仿,两眼上方至枕后白色,故有“白头鹎”之称。上体灰褐色或暗石板灰色,具有不明显的黄绿色纵纹,翅、尾均为黑褐色,羽缘(指一根羽毛羽片的边缘部分)绿黄色,喉白色,胸部灰褐色,腹部白色,带一点淡绿黄色纵纹。
白头鹎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日本琉球群岛和越南北部。在中国境内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广大地区,西自四川、云南东北部,北达陕西南部及河南,东南部地区,包括海南岛和台湾,南及广西西南(留鸟)。偶见于河北、山东。
2000年8月1日,白头鹎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018年,白头鹎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低危(LC)物种。
发情期
3月底至4月底多见单只白头鹎站在树顶,发出鸣唱,并伴有展翅动作。4月中旬白头鹎开始配对,可观察到它们相互追逐、驱赶等保卫领域行为。
产卵期
白头鹎主要营巢区域为居民区的绿化树、城区绿化带、行道树及近郊林地等。营巢植物选择较单一,绝大多数巢搭建于盖度良好的木本植物。白头鹎巢的巢材组成复杂多样,可分为天然巢材和非天然巢材,天然巢材包括草茎、草根、树叶等。非天然巢材包括塑料绳、棉花、布条、塑料泡沫及锡纸等。白头鹎一般1天产一枚卵,产卵时间为凌晨。最后一枚卵产下后进入孵化期,并由雌鸟独立完成孵化,没有两只亲鸟轮换孵卵的行为。一天中,白头鹎的孵卵可以分为两个时期:连续孵卵期和间断孵卵期。连续孵卵期主要是在温度较低的时段,在间断孵化期,亲鸟会间歇性离巢12~36次不等,且无固定次数和频率。
育雏期
白头鹎雏鸟孵出后,由双亲共同参与育雏。雏鸟孵出的前3天,暖雏行为频繁,仅由雌鸟完成;随着雏鸟生长,暖雏次数和时长逐渐减少,且亲鸟回巢递食或暖雏的路径无规律
展开全部
1、白头鹎(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英名:Light-vented Bulbul 或 Chinese bulbul),又名白头翁 、白头壳仔(台语),是雀形目鹎科小型鸟类,为鸣禽,冬季北方鸟南迁为候鸟,台湾亚种于台湾为留鸟,平均寿命约10到15年。白头翁常见于东亚,台湾宜兰平原,中国大陆则是在长江南部的大多地区,以及香港,琉球群岛(八重山群岛,冲绳等),性活泼,不甚畏人。食昆虫,种子和水果,属杂食性,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雄鸟枕部(后头部)白色极为清晰醒目。
向左转|向右转
2、白头鹎(音:bēi)(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是雀形目鹎科的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3、白头鹎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
拓展资料: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7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