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下午的最后一节课,老师带领我们去操场上观察小昆虫,我选择观察蚂蚁,听到老师一声令下,我们便闪电般地冲到花坛边,迅速地挖起土来。
不一会儿,我们就挖到了一个蚁巢,那里的蚂蚁可真多呀!我抓起一只放到手心上,仔细观察起来,我发现蚂蚁小小的头上长了一对细细的触角,细细的脖子上连着小小的身体,鼓起的”大”肚子下面长着三对细细的腿,我还发现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头部、胸部、腹部。我又抓起一只蚂蚁放到我的边上,好像要爬到我的手上跟我”决一死战”,我立即把它放回土里。这时听孙瑞辰说发现蚁王了,我便跑过去看,刚走过去,蚁王就飞走了,我看见它的背部是红色的。这时,我想起蚂蚁是”小小大力士”的试验,我从口袋里掏出一些饼干屑,饼干屑对我来说非常小,但是对蚂蚁来说却很大,我抓来一只蚂蚁放到饼干屑上,蚂蚁用触角碰了碰,立即返回洞里,不一会儿,一群蚂蚁走了出来,把饼干屑抬进洞里去了。
通过这节课的观察,我对昆虫了解了许多,下次有时间我还要去观察昆虫。
蜻蜓有三个阶段。
1、幼虫时期:蜻蜓的幼虫叫做水虿(chài),生活在水中,以鳃呼吸。常静息不动,猎物靠近时方射出能缠卷的唇以捕捉之。发育过程中蜕皮8~15次,蜕皮次数在种内与种间均有所不同,无蛹期。
2、交配时期:交配的姿势独特。雄体用腹部末端的抱握器握住雌体的头或前胸,通过它的动作诱引雌体将其腹部前弯,接触到雄体腹部基部的交尾器。交配时多降落地面,但亦可在空中进行。交配时间数秒至数小时。交配后雌体立即产卵,或经数小时、数天后产卵。
3、成虫时期:羽化的成虫颜色各异,色度从金属色到粉色不等。和其他昆虫相比,其体型庞大,有些翼展达到16公分(约6吋),甚至最小的种类翼展也有2公分(0.8吋)。
扩展资料:
蜻蜓的生活习性:蜻蜓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捕食性,成虫在飞行中捕食飞虫。食蚊及其他对人有害的昆虫,但食性广,所以不能靠它专门防治某种虫害。已知种不超过5,000种。
蜻蜓可分为蜻蜓类的差翅亚目和豆娘类的均翅亚目(束翅亚目),间翅亚目有仅三种蜻蜓分别是在日本印度中国,此亚目有活化石之称,中国的最古老。也是有翅亚纲里的很原始的昆虫。幼虫称为稚虫,完全水生,形态与习性与成虫完全不同。
各种的稚虫形态差异极大。蜻蜓翅发达,前后翅等长而狭;头部可灵活转动,触角短,复眼发达,有三个单眼,咀嚼式口器强大有力。
食物对昆虫的生活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种类的昆虫对自己的食物有明显的选择性和适应性。
例如危害白菜的菜青虫,不会去吃玉米。食物间昆虫身体的大小、食量和颜色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偷吃粮食的米象、豆象,整个身体要钻到粮食粒里去,它们的身体就绝不会超过粮食粒的大小;而玉米钻心虫的幼期阶段是在植物茎秆里蛀食生活,不接触光线,所以身体的颜色多半是白色或者灰白色。
大部分昆虫都通过其外骨骼上的气门进行呼吸,吸入的空气通过其体内许多微小的管道到达体内各处,直径较大的管道称为“气管”,直径较小的称为“微气管”。这种气体扩散方式在短距离气体运输上比较有效,而长距离则不是十分有效,这也是为什么昆虫大多都很小的原因之一。
例如弹尾目昆虫等有些昆虫没有上述的管道,他们直接透过皮肤通过气体扩散的方式进行呼吸[7]。
不同昆虫用于呼吸的气孔的数量也不同,但是他们总是成对出现,并且身体的每一环节出现一组。
有一些双尾目昆虫拥有11对气孔,其中有4对位于胸部,但是大多数昆虫的早期形态(比如蜻蜓和蝗虫)都是两对胸部气门和8对腹部气门,但是现今存在的大多数昆虫的气孔数量都较少。
昆虫体内所需的氧气主要是通过微气管扩散进入各组织和细胞中的,由于器官周围的组织存在渗透膜,气管中常充满液体。
当组织活动时,肌肉细胞中增多的乳酸会使细胞中水含量降低,导致水势的降低,外部液体就会通过渗透作用回到细胞中,同时新鲜的空气便会更加接近肌肉细胞。此时扩散途径会被削弱,气体则可以更容易被运输。
人们曾经认为昆虫与外环境通过简单扩散方式与外界连续不断地进行气体交换,通过微气管将气体送入体内。
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不同的昆虫呼吸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有一些小型昆虫进行着连续不断地呼吸,并且不能通过肌肉来控制气孔,但是也有一些昆虫拥有周期性的气体交换模式,他们利用腹部的肌肉收缩来调节气管的收缩与舒张来进行呼吸,同时还可以降低在空气中水分的流失。
这种呼吸方式的一个极端例子是不连续气体交换循环(缩写DGC)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1.24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