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路面里的纵缝、横缝是设计规划的路面分割缝,其功能是隔断混凝土内部应力,增加路面竖向变形量,防止变形过大造成断裂破坏。
胀缝、缩缝一般设置在横缝里,是防止混凝土随温度变化胀缩量较大时,混凝土纵向内应力将混凝土挤碎或者拉裂面设置的,胀缩缝的宽度较一般的纵缝大些。
1、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和硬路肩总宽度时,应设纵向施工缝,由于纵向相邻的两次混凝土的浇筑日期不同,两次混凝土强度差异较大,在第一次施工时应在纵缝处设置拉杆,施工另一幅时应先对第一幅纵向逢重新按设计轴线放样,沿放好的线用切缝机将多余的混凝土切掉,在混凝土板的侧壁上涂刷沥青,另一幅施工完成后纵向施工缝应自然顺适、圆滑。
2、当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采用假缝拉杆型纵缝,即锯切纵向缩缝,纵缝位置应
按车道宽度设置,并在摊铺过程中用专用的拉杆插入装置插入拉杆。
钢筋混凝土路面、桥面和搭板的纵缝拉杆可由横向钢筋延伸穿过接缝代替,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切开的假纵缝可不设拉杆,但纵向施工缝应设拉杆。
通村公路路面宽度3.5m不设置纵缝,但弯道加宽大于4.5米时和错车道的位置应进行纵向施工缝的设置并加传拉杆。
混凝土路面里的纵缝、横缝是设计规划的路面分割缝,其功能是隔断混凝土内部应力,增加路面竖向变形量,防止变形过大造成断裂破坏。
胀缝、缩缝一般设置在横缝里,是防止混凝土随温度变化胀缩量较大时,混凝土纵向内应力将混凝土挤碎或者拉裂面设置的,胀缩缝的宽度较一般的纵缝大些。1、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和硬路肩总宽度时,应设纵向施工缝,由于纵向相邻的两次混凝土的浇筑日期不同,两次混凝土强度差异较大,在第一次施工时应在纵缝处设置拉杆,施工另一幅时应先对第一幅纵向逢重新按设计轴线放样,沿放好的线用切缝机将多余的混凝土切掉,在混凝土板的侧壁上涂刷沥青,另一幅施工完成后纵向施工缝应自然顺适、圆滑。
2、当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采用假缝拉杆型纵缝,即锯切纵向缩缝,纵缝位置应按车道宽度设置,并在摊铺过程中用专用的拉杆插入装置插入拉杆。钢筋混凝土路面、桥面和搭板的纵缝拉杆可由横向钢筋延伸穿过接缝代替,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切开的假纵缝可不设拉杆,但纵向施工缝应设拉杆。
通村公路路面宽度3.5m不设置纵缝,但弯道加宽大于4.5米时和错车道的位置应进行纵向施工缝的设置并加传拉杆。
一、每天摊铺结束或摊铺中断时间超过30rain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宜与胀缝或缩缝重合,确有困难不能重合时,施工缝应采用设螺纹传力杆的企口缝形式。横向施工缝在缩缝处采用早缝加传力杆型。在胀缝处其构造与胀缝相同。
二、普通混凝土路面横向缩缝宜等间距布置。不宜采用斜缝。不得不调整板长时,最大板长不宜大于6.0m;最小板长不宜小于板宽。
三、在中、轻交通的混凝土路面上,横向缩缝可采用不设传力杆假缝型。
四、在特重和重交通公路、收费广场、邻近胀缝或路面自由端的3条缩缝应采用假缝加传力杆型。缩缝传力杆的施工方法可采用前置钢筋支架法或传力杆插入装置(DBI)法。
五、横向缩缝的切缝方式有全部硬切缝、软硬结合切缝和全部软切缝三种,切缝方式的选用,应由施工期间该地区路面摊铺完毕到切缝时的昼夜温差确定。
水泥混凝土路面达到设计强度的25%以上的时候开始切缝。
1、水泥混凝土路面达到设计强度的25%以上的时候切缝,一般以不破坏砼为原则,夏天第二天就可以切。按照当天浇筑温度,比如35℃,可以在10h-12h内切掉。
以不崩边、不出现裂缝为准,尽量靠前。2、切缝必须是拆模后才能切,拆边模就有强度要求,因为拆模会有震动,所以拆模时要求要强度达到25%,这是切缝的一个基本要求。
3、根据砼的含砂率,路面砼面上一层多是砂浆,如果切缝时间早了,机械在上面走或人在上面作业容易损坏路面的整体表层与构造系数。4、水泥混凝土路面切缝时间一般应在混凝土拆模后12小时左右进行,最佳切缝时间主要受混凝土强度影响,即满足切割机切割混凝土的最佳强度要求。
切缝时间早,水泥混凝土强度不足以达到切割强度要求,易产生缺边掉角破坏现象;切缝时间过晚则温度应力不能得以及时释放,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折强度时就会发生断板,因此最佳切缝时间的选择主要由水泥混凝土强度随时间增长规律来确定。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横缝包括胀缝和缩缝。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10.6.6 横缝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胀缝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缝宽宜为20mm。在与结构物衔接处、道路交叉和填挖土方变化处,应设胀缝。
2 胀缝上部的预留填缝空隙,宜用提缝板留置。提缝板应直顺,与胀缝板密合、垂直于面层。
3 缩缝应垂直板面,宽度宜为4~6mm。切缝深度:设传力杆时,不得小于面层厚三分之一,且不得小于70mm;不设传力杆时不得小于面层厚四分之一,且不得小于60mm。
4 机切缝时,宜在水泥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进行。
防止水泥混凝土在气温升高时在缩缝边缘产生挤碎或拱起而设置的伸胀缝。缩缝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在气温降低时产生不规则裂缝而设置的收缩缝。而伸缝是防止板块之间挤压缝系宽需要用石棉和沥青填充而缩缝不需要。 技术要求 缩缝和伸缝的间距如设计无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纵向缩缝的间距,一般为3~6米,施工气温较高时宜采用3米; 二、横向缩缝的间距一般为6~12米,室外地面或高温季节施工时宜采用6米; 三、伸缝的间距一般为30米。 纵缝指的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上设置的平行于道路中线的缝。
纵缝有平缝、企口缝等形式。一般采用平缝加拉杆的形式。拉杆采用螺纹钢筋,其位置设在板厚的中央。纵缝的布置形式很多,归结起来,可分为:(1)垂直纵缝,(2)错缝,(3)斜缝。垂直纵缝是采用最多的一种浇筑混凝土坝的方法。一般在纵缝面上须留设键槽,布置灌浆系统,在坝体冷却到稳定温度时进行灌浆封堵。从结构上来看,纵缝将完整的断面切割为几块,会引起显著的应力重分布。所以一般对纵缝必须进行灌浆处理。由于这些耗费巨大,需要强大的冷却容量,而且不能在坝体浇筑后即行蓄水,对工程建设总的进度有影响。
胀缝指的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上设置的膨胀缝。其作用是使水泥混凝土板在温度升高时能自由伸展,应采用真缝。
胀缝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因温度变化产生的温度应力,原则上讲胀缝应少设或不设,笔者认为在进行胀缝设置时应如下考虑。
(1 ) 冬季施工季节施工时,胀缝一般每100~150m设置一道;夏季施工时,如板厚大于等于20cm,可不设胀缝,其它情况施工时一般每100~200m设置一道。
(2 ) 城市道路交叉口各向切点处需设置胀缝。
(3 ) 与固定构筑物相接处应该设置胀缝。
(4 ) 一般情况下在转弯半径R<150m的平曲线和曲经半径R<150m的竖曲线应设置无传力杆型胀缝。
(5 与柔性路面相接时,如为高等级公路可按图2设置,如为一般等级公路可按图3设置。
(6 ) 竖曲线可以在变坡点处设置无传力杆型胀缝,但对于凹形竖曲线可以不设胀缝,因为温度产生的张力相当于给混凝土面板施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预应力,属于对板块有利的应力。
(7 ) 纵坡小的城市道路在凸形曲线上一般可不另外增设胀缝。
(8 ) 隧道内的温差不大,可不设胀缝,一般只在出入口处设置胀缝。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1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