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函数的用法如下:
1、单行求和
(1)、假设一个班共有5名学生,要求每位同学的总分,每位同学的各科成绩如下。
(2)、先求张三同学的成绩,可在单元格E2输入=SUM(B2:D2),按回车Enter键就可以得出张三同学的总分了。
(3)、同理算出其他同学的总分,把鼠标放在E2单元格右下方,待出现十字符号后往下拉,即可复制E2的公式到下面的单元格,算出其他同学的成绩了。
2、单列求和
要求该班同学的语文总成绩,那么我们可以用SUM函数的单列求和功能,在单元格B7输入=SUM(B2:B6),即可得出该列结果。
3、区域求和
要求该班全部同学的总成绩,那么我们可以用SUM函数的区域求和功能,在单元格E2输入=SUM(B2:D6),即可得出该区域的结果。
4、单个单元格与其他区域的集合
如要去张三的语文成绩和李明、陈莉的语文成绩之和,那么可在E2单元格直接输入=SUM(B2,B5:B6),即可实现个单元格与其他区域的集合。
5、数字与其他参数的集合
如要求100与张三的成绩之和,那么可在E2单元格直接输入=SUM(100,B2:D2),即可实现数字与其他参数的集合。
sum 函数是求和函数。它是excel函数中最为常用的函数之一,sum函数分别出现在数学函数、全部函数两个类别中,默认的“常用函数”中也有。
sum函数的语法形式为: sum(number1,number2, 。)
sum函数的注意事项:
1、函数的语法中number1,number2等参数,最多有30个;
2、函数的语法中number1,number2等参数,既可以是数字(例1),也可以是逻辑值(例3),也可以是表达式(例3),也可以是单元格名称,也可以是连续单元格的集合(例2),也可以是单元格区域名称,并且以上所列类别将会被计算;
3、如果number1等参数为单元格名称、连续单元格集合、单元格区域名称则只计算其中的数值和函数公式数值结果部分,不计算逻辑值、表格中的文字表达式(例4);
sum函数示例:
样表 A
1 3
2 1
3 1+2
4 (1+2=3)
5 3d
上表中A为列号,左侧1-5为行号。
若在A6单元格输入以下公式的结果:
例1、=sum(1,2,3) 结果为6,计算1、2、3三个数字的和;
例2、=sum(a1:a2) 结果为4,计算a1到a2单元格之和;
例3、=sum((1+2=3),(1+2),(a1:a2) 结果为8,因为(1+2=3)表达式的结果为真,在电脑中的结果为1,1+2表达式的结果3会被计算,a1到a2单元格之和4会被计算,所以最后的结果为8;
例4、=sum(a1:a5) 结果为4,不计算引用单元格中的文字表达式(1+2)、逻辑表达式((1+2=3))、不计算字符;
功能简介
1
SUM函数的功能。
通俗来讲就是算加法的。它的参数可以是常数,也可以是表格里包含数字的区域。如果区域里有空白表格,就会按0计算。
2
SUM的语法。
SUM(a,b,c,。)或SUM(rang)
其中,a,b,c,。中的各个字母可以是任何数字或是单元格的地址。
rang表示Excel表格中的一块区域。
END
应用举例
第一种:对数字求和
比如我要计算1,23,4,567,890这些数字的和。
任意单元格中输入:
=sum(1,23,4,567,890)
回车
此时,表示计算1+23+4+567+890的值并显示到该单元格中。(见下图)
第二种:对几个单元格求和
用这种方法计算1,23,4,567,890这些数字的和。
任意不同单元格中输入:1,23,4,567,890这些数字,然后对这些单元格求和。
例如:在A2,C4,B3,B4,D2中分别输入上述数字,然后在任意空白单元格内输入
=sum(A2,C4,B3,B4,D2)
回车
此时,表示计算A2,C4,B3,B4,D2这几个单元格中的值的和并显示到该单元格中。(见下图)
参数为单元格的时候,可以先把鼠标放到括号中,直接选其他单元格,这样就不用去找单元格地址了一个一个往里写了。
按住Ctrl一个一个的选可以选多个不连续的单元格。
第三种:对连续单元格求和
再来用这种方法计算1,23,4,567,890这些数字的和。
任意连续单元格中输入:1,23,4,567,890这些数字,然后对这些单元格求和。
例如:在A2,B2,C2,D2,E2,F2这一块连续的区域中分别输入上述数字,中间可以空白,系统会把它们当0看,然后在这一区域外的任意空白单元格内输入
=sum(A2:F2)
回车
此时,表示计算从A2到F2这几个单元格中的值的和并显示到该单元格中。(见下图)
参数为连续单元格的时候,可以先把鼠标放到括号中,直接选其他单元格,因为是连续的,所以直接选上第一个鼠标不松开,拖动到最后一个就可以了。
也可以选中第一个单元格以后,按住Shift,再选最后一个单元格,这样中间的就都被选中了。
第三种:对列求和
再来用这种方法计算1,23,4,567,890这些数字的和。
任意单元格中输入:1,23,4,567,890这些数字,然后对这些单元格所在的所有列求和。
例如:在A列中的任意单元格分别输入上述数字,中间可以空白,系统会把它们当0看,然后在这A列以外的任意空白单元格内输入
=sum(A:A)
回车
此时,表示计算A列早所有单元格中的值的和并显示到该单元格中。(见下图)
选择列的时候,可以先把鼠标放到括号中,直接选中一列。
当数据在多列时,可以同时选多列。
例如,要计算A、B、D三列,可以写成sum(A:A,B:B,D:D),相当于是单独选择每一列。
表示对每一列求和后再求各列的和。
也可以选中第一列以后,拖动,这样中间的就都被选中了。结果为
sum(A:B,D:D)
效果相同。
第四种:对区域求和
最后再来试试这种方法计算1,23,4,567,890的和。
任意单元格中输入:1,23,4,567,890这些数字,然后对这些单元格所在区域求和。
例如:在A2,E4这一块区域中分别输入上述数字,中间可以空白,系统会把它们当0看,然后在这一区域外的任意空白单元格内输入
=sum(A2:E4)
回车
此时,表示计算左上角为A2右下角为E4的这个区域中所有单元格中的值的和并显示到该单元格中。(见下图)
参数为连续区域的时候,可以先把鼠标放到括号中,直接选其他单元格,因为是连续的,所以直接选上左上角鼠标不松开,拖动到右下角最后一个就可以了。
当然可以选中第一个单元格以后,按住Shift,再选最后一个单元格,这样整个区域就被选中了。
,其实简单的说,就是几组数据的求和,就像我们数学常用到的加法一个意思,他们的区别在于,加法需要自己一个一个的去加,但是sum函数的话,只要你输入公式,就可以把你这一组的数据全部求和。
首先我们先打开一个表格,如图:
打开表格后,我们将语文成绩一栏的数据求和。在B列的B6单元格输入公式:=SUM(B2:B5),公式输入完成后按回车键即可。
SUM(B2:B5)这个公式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要把语言成绩一列全部求和,数值是从B2开始的,那么我们就从B2开始选择,到B5数值就结束了,那么我们就从B2一直选到B5就可以了。简单的说就是数值从哪个单元格开始,就从哪个单元格开始选,从哪个单元格结束,就从开始的单元格一直选到数值结束的单元格就可以了。
其实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在菜单栏的选项里有一个“公式”按钮。
单击公式按钮,会发现在下方就有一个自动求和的按钮。
这时我们先将鼠标单击B6单元格,然后单击自动求和按钮会出现如图所示,按后按回车键即可。
sum在C语言中表示累加和。在C语言中sum不是一个标准库函数。不过在VS2008中有__sum函数。
如:
#include<stdio.h>
main()
{
int a,b,sum;
a=1,b=2;
sum=a+b;
printf("sum is %d\n",sum);
}
sum是a+b的和
printf("sum is %d\n",sum); 意思是 和是sum
常见的两种用法:
一、假设对A1:A10这样连续在一起的单元格区域求和,公式:
=SUM(A1:A10)
二、不连续的单元格,每个单元格之间用逗号隔开,公式:
=SUM(A1,B3,E1)
更为详细的解释可以百度:
EXCEL SUM函数
有一大堆相关的视频教程,比用文字的描述方式要容易理解得多。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7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