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材料:塑料:一根、电烙铁:一个、笛子:一根。
1、选一根45到70厘米长的塑料管,塑料管不能有裂痕。
2、把笛子和塑料管放在一起对齐。
3、对齐笛子上的孔,用用电烙铁在塑料管上烙笛孔。
4、孔可以重烙,直到烙到孔的形状满意为止,然后把所有孔烙好。
5、完成。
【家庭手工制作笛子】
一、找到青竹子,选取一个两端大小均匀的较粗的竹子。
二、处理竹子,选取一段,长度大概1米之内,上下均匀的竹子,将竹子骨节上的枝桠全部去掉,骨节可以适当磨平和骨身粗细一样。
三、用铁钢筋穿进竹筒,打通内部,使其成为一个管子一样内空的竹子。
四、准备在竹子上挖小口,挖之前可以用粉笔或者记号笔等画上标记,距离按照实际笛子距离来标记。
五、用刀子将做记号的地方挖圆洞,依次挖完9个洞子。
六、新鲜竹子内壁都会有一层膜,将剩余的材料竹子,打开一段,取里面的膜贴在制作完毕的笛子上倒数第二个洞上。作为发音震动之用。
七、至此制作完毕,剩余的就是试下效果了,反正都可以响,具体发音效果要看各自的手艺了。
竹笛用自然长成的竹管制做,适于做笛子的竹子有紫竹、黄枯竹、长茎竹、凤眼竹、香妃竹和海鹿竹等。
制笛时,采一节竹管,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1个前出音孔和2个后出音孔。
吹孔是第一孔,气流由此吹入,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音。
膜孔是第二孔,专用来贴笛膜,笛膜多用芦苇膜或竹膜做成,经揉绞后取一小方块使用。笛膜经气流振动,便能发出清脆而圆润的乐音,笛子的
音色,就是由于笛膜配合竹管的振动而构成的。
音孔共有6个,近笛首的为第六孔,近笛尾的为第一孔,分别开闭这些音孔,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前出音孔又称基音孔,可用来调音,起着划定笛子最低音范围的作用。后出音孔又称助音孔,是距笛尾最近的两个孔,起着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系飘穗之用,所以也有“穿绳孔”之称。飘穗用丝带编成,是笛子的装饰品。
在吹孔上端管内的一定深度里,堵有用软质木材制成的笛塞。由笛塞至吹孔的一段管身内膛,称作“海底”或“笛脑”,它阻止气流向上,使口风向下流动,集中发音。
工具/原料 竹管一根,或者是别的管状物,长度30CM——40CM,内径以10MM——14MM,管壁厚大约2——3MM为佳。
电钻一把,6-8MM钻头一根 计算器,直尺,铅笔,手锯各一 方法/步骤1.在制作笛子之前,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内径”。内径的大小和测量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笛子音域的准确与否,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
测量内径的数值要精确到毫米(MM).2.以12毫米(MM)内径的管状物来举例说明。如下图所示:3.测量好内径之后,接下来在距管端5——8CM处,用准备好的电钻开两个紧靠的横排的孔,作为笛子的尾端,(这两个孔在后来可以垂吊装饰物,但要注意的是垂吊绳要细,不然会影响发音的准确)如图:4.做好上一步之后,要通过简单的计算来确定笛身上的其余八个孔的精准位置。
这时内径的大小将决定笛子音孔的最终走向,所以说,精准的测量内径是重中之重。下面来定位笛子的第一个音孔。
选材是12毫米内径的管状物,所以就用12/3.0588=3.92.也就是说,笛子的尾端到第一个音孔的距离是3.92cm,切记,所得的数值的单位是厘米(CM).孔距是孔与孔中心的距离,如图所示:5.在笛身上标上第一音孔的位置之后,再用刚刚所得的3.92/1.52=2.58CM.这个数值就是第一音孔到第二音孔的距离。如图:6.以此类推,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膜孔,吹孔的定位如下:2.58/1.75=1.47CM,这是第二音孔到第三音孔的距离。
1.47/0.57=2.578CM,这是第三音孔到第四音孔的距离。2.578/1.077=2.39CM,这是第四音孔到第五音孔的距离。
2.39/1.30=1.83CM,这是第五音孔到第六音孔的距离。1.83/0.286=6.39CM.这就是第六音孔到笛膜孔的距离。
6.39/0.921=6.93CM,这就是膜孔到吹孔的距离。7.孔全部打开之后,用小刀等工具把每个孔的内壁修整光滑,以椭圆形为佳,然后在有吹孔的另一端头塞上软木塞,软木的深浅决定笛子音域的高低,按自己喜欢而定。
再在膜孔贴上笛膜,此时,就可以吹奏了。总结如下3.0588,1.52,1.75,0.57,1.077,1.30,0.286,0.921.以上数据是固定不变的常数,只要知道一管状物的内径,就能依次推出笛子上的所有音孔,膜孔和吹孔的准确位置。
但顺序千万不能搞乱了。注意事项1.所开孔壁的边缘要光滑平整,不能带毛刺。
2.计算结果最少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1、选择一段伤疤较少的竹子段。大概45到70厘米!
2、在竹子段的两端随便选择一端,记为A。
3、在竹子段距离A点10厘米处,用记号笔标记复一个点制,记为“1点”!
4、距离“点” 2厘米处标记一个点,记为“2点”,按此依次再标记三个点。最后一个点记为“5点”。再在距离“5点”3厘米处标记一个点!标记的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5、找一个比较直,半径是竹子四分之一的铁棒,一zhidao端磨尖。用火加热磨尖的那一端!
6、用加热好的铁棒的尖端先把竹子打通,然后给竹子画好的点打孔,重复打孔直到得到满意的一个孔。
7、这样就会得到一个比较简易的竹笛了!
扩展资料:
1、笛子不但演奏技巧丰富,而且它的品种也多种多样,有曲笛、梆笛、定调笛、加键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并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南北两派。
2、近代笛子分南北二派:北派多用吐音、花舌、滑音、剁音等技巧,南派则常用颤音、打音、叠音、振音等技巧。此外,经过几十年来大量演奏家的不断实践,创造出了诸如循环换气、循环吐音、揉音法、包吹法、吼音、打孔音、飞指、大七度揉音、口哨音等一系列特殊的技法。
3、南派笛子的风格典雅清丽,他们所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曲笛。曲笛的管身较长较粗,音色浑厚柔和,清亮圆润、悠扬委婉,主要流行于中国江南地区。
简单版:
1、找一根管,竹子、塑料、树脂、硬纸盒等皆可;长度最好在50厘米以上;
2、不贴笛膜的话打7个孔,电钻最好。排列为 O (中间空点百度知道无法打空格)O O O O O O
贴笛膜打8个孔 排列为 O 中间空 O 中间空 O O O O O O
3、将最左边的管口靠近吹孔的地方(最左边孔的左侧0.5厘米处内部管径)堵上,用木塞或者其他能够堵严实的东西。类似于 IO 中间空 O O O O O O 其中I是堵住管内的。
笛子制作完成。注意:1、笛子肯定音不准,如果想要准的话,将是一套非常复杂的定调工艺,有难度,当然,如果你的手边有准的笛子的话,你可以比照他的孔的位置打孔,笛子的长度和笛孔的大小也要一样,这样比较准(更准的话需要考虑内径和管壁等)。2、所有孔不能太小或太大。这样的笛子仅供简单制作自娱自乐用
1、竹笛的材料: 一般用浙江余杭一带的白竹,江西安徽一带的紫竹做的笛子音色为好。
白竹做的笛子发音清晰、明快,紫竹做的笛子发音柔和、圆润。但并非所有的白竹或紫竹都能做出好的笛子,因此要注意选料。
竹子生长的地方,最好是阴阴的山坡丘陵地带,日晒、雨淋,风雪、寒霜。一般砍竹冬季为好,一则竹子质地硬,二则虫不易蛀。
生长了三年左右的竹子可采制,采制的竹节以靠竹根部分为佳,采截后放在阴暗、通风处二年左右,当它的温度不超过十六度时才好加工制作。 2、制作过程:分三步,第一步对材料进行加工: (1)、一、由于竹子内含有水分,而且不够直,因此要进行烘烤。
首先把竹子烘直,使成品不易变形,其次竹子要烘透但不能烘焦,否则竹质变脆,会直接影响笛子的音色。二、将竹皮削去,将竹节打通,用细砂纸将内壁通刷干净,以便发音畅通,使气流振动统一,音色纯正。
(2)、根据材料的粗细,用专用内径尺量出内径的直径的长度,从而确定此材料做什么调性的笛子。竹笛内径的粗细、笛身的头大尾小对频率影响较大,通常管径细,管内空气柱振动比较快,频率就高,反之管径粗,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就较慢,频率就低。
另外同样调性的笛子即使管头的粗细一样,由于管尾的粗细不一样,对其振动的频率也会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制作时要有二个修正参数: 确定调性后,在竹子大的一头画定吹孔位置并开孔,再塞上笛塞,吹出筒音的高音,量出吹孔的内径是多少,从而确定吹孔至出音孔所需的长度,以吹孔与出音孔为两点划出各孔孔值。 开六孔指孔及膜孔的百分比如下: 吹孔与出音孔的长度为100% 吹孔至膜孔为21% 吹孔至六孔为44.7% 吹孔至五孔为51% 吹孔至四孔为59% 吹孔至三孔为696% 吹孔至二孔为7486% 吹孔至一孔为8447% 开好各孔以后,用绞刀再进一步修正,孔位内壁呈圆形,孔位外表则呈椭圆形。
(3)校音:发现个别音不准,如偏低可用小刀在笛孔上方内部向上挖到音准为止,如果音偏高可将黄腊或其它快干胶补在音孔上方。假如整个音偏低,则可将吹孔开大一点,一般按标准可放大1~2MM,或用小刀在吹孔下方朝内部挖,音可以高10音分或20音分。
超高音不易发出,可以将前后调音孔的距离缩短(用小刀挖其上、下孔),或增、减笛尾的长度。一般来说增减二公分左右即能奏效。
最后,在笛身上缠上丝线圈,涂上生漆,保护笛子以免干裂,或磨光,上蜡漆,两头接骨等以作装饰。 wdwqsn 2009-11-04 09:51:59 从1971年新生的“口笛”(又名俞氏笛)到1977年浙江河姆渡出土的 “骨哨”、“骨笛”,人们惊奇地发现二者之间竟有如此的相似,而这个相似却走过了七千多年的历程。
笛子在这七千多年历程中的沿革和发展不由令世界惊叹:中国竹笛艺术是如此地瑰丽多姿,历代文人曾为它写下了无数美妙的诗篇:“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促杜工部潸然肠断,使喻成龙鬓发成霜。 [编辑本段]历史 黄帝时期,即距今大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生长着大量竹子,开始选竹为材料制笛,《史记》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以竹为村料是笛制的一大进步,一者竹比骨振动性好,发音清脆;二者竹便于加工。
秦汉时期已有了七孔竹笛,并发明了两头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制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笛在古代称为“篴”。
到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记载。1978年,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两支竹篪,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两支竹笛,出土的篪和古籍中记载的汉篪,除长度略有出入外,其他形制完全相同;出土的笛除与记载相同外,并在墓内的竹筒上写有篪的字样,显然是古代竹笛,古代的篪和笛非常相似,历来有人篪、笛不分,说成是同一乐器,实际是有区别的。
从出土篪、笛可以看出:篪, 6孔,闭口,能奏五声加一变化音,全身髹(xiū)漆;笛,7孔,开口,能奏七声加两个变化音,不髹漆。战国时,篪是祭神或宴亭时演奏的主要旋律乐器之一,笛也非常流行,屈原学生宋玉的《笛赋》中也曾讲到当时南方的笛,与今日之笛已十分相像。
[编辑本段]考古 近年来,随着中国考古的发现:首先是浙江河姆渡出七千年前的骨哨、骨笛;美国华侨收藏的战国时期七个按孔横吹的铜笛;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初(公元前433年)曾候乙墓中的两支横吹的笛;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公元168年)中两支横吹笛;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汉初期)一支用二节竹制成的七个按音孔横吹的笛。这些文物虽是凤毛麟角,但都是中国竹笛鼻祖有力的见证,从而推翻了原史料中记载的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把笛子传入中国的说法。
[编辑本段]构造 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2个基音孔和2个助音孔。笛身 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
笛塞 用软木材制成的塞子,装在吹孔上端管内一定的深度里。吹孔:是笛身左端第一个孔。
笛子能发音,就是通过吹孔把气灌进笛管内,使笛膜和竹管内的竹簧产生振动。膜孔:是笛身左端第二个孔。
主要用来贴笛膜。笛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96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