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德育中,家长应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对3~6岁的幼儿进行道德教育,一般可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榜样和示范。模仿是幼儿向社会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处于模仿阶段的幼儿,家长可针对孩子的实际,讲一些英雄模范的故事,把英雄模范的形象和良好行为作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同时,父母的行为要自慎,处处做孩子的榜样。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具有乐观、愉快、活泼的性格,劳动积极,办事认真,对人热情,善于关心和帮助别人。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成为幼儿行为的榜样,要用好的思想、品质、作风去熏陶和影响孩子。
2.解释和说理。结合实际,讲清道理,这是提高道德认识的一种方法。对孩子讲解每一项行为准则,不但要使他知道这样做,而且要使他懂得这样做的道理。但给孩子讲道理,要结合孩子的理解水平,就“事”说“事”,要让他听懂。同时,家长要有耐心。孩子在太兴奋激动时,往往是听不进去道理的,家长应待他冷静下来后,再用亲切的口吻,向他说明道理。
一、树立“生活德育观念” “生活德育”观念,即德育内容来自生活,并渗透幼儿的整个生活。
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德育教育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社会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幼儿就应该成为广阔天地大课堂的自主学习者。
“生活德育”思想,即德育教育应走到孩子生活中去,坚持做到活动中育德、生活中育人,突出活动与渗透、实践与体验。 (1)、抓住生活中的小事,随机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将德育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如:孩子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随机表扬好的典型;对出现孩子争抢、打骂等现象时,教师及时引导幼儿讨论这样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净化了孩子的心灵。通过生活中幼儿亲身经历的小事,幼儿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且效果也是最显而易见的。 (2)、抓住各领域教学和游戏的有利时机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充分利用各领域教学和游戏的有利时机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要善于把德育教育容纳到各领域教学之中。如:在进行语言活动时,通过故事、诗歌中动物、人物的行为引导幼儿去认识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为什么?知道应如何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事情和人际关系。
如故事《找快乐》,反映了乐于助人的典型,让幼儿知道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通过故事,幼儿形成了初步的道德标准。
因此,在各领域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也是最直接的教育方式。 二、创设德育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1)、走进社会大课堂,在大课堂中育德。 坚持带幼儿走进社会、大自然,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萌发幼儿良好的社会情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交往能力。
如:根据活动需要组织幼儿到田间、农家、国货商厦、邮局等地参观,幼儿在参观学习过程中习得社会规则,了解风土人情,锻炼意志品质,效果远大于课堂上的说教。 (2)、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在“小课堂”中育德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儿童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
如布置“我的家乡多么美”、“我是环保小卫士”、“我的小手真能干”、“朋友多真快乐”、“妈妈,您辛苦了”、“怎样做更美”等主题墙饰;在走廊上布置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图片;幼儿在活动中自己设计一些标志等。利用环境来进行德育教育,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良好品行也在其中养成。
(3)、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合作研究指导家庭德育 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环境,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父母的言行、生活中的谦让、尊重等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模仿的榜样。
所以推进家庭德育工作关键将落实到帮助家长提高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上来,特别是加强家庭道德教育、帮助家长树立“以德育儿”观念。 1、分利用各种契机,大力宣传家庭德育方法。
如利用宣传栏、家长园地等向家长介绍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请有经验的家长写出家教体会经验,在宣传栏或家长会上交流。
2、请各行各业的家长走进课堂,讲述他们工作职业的内容、特点,孩子们会更加崇拜自己的爸爸妈妈,热爱身边人,懂得珍惜他们的劳动成功。 3、吸纳家长参与德育课题研究,共同研讨“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幼儿的较往能力”等课题,通过调查问卷,请家长提出好的意见或建议。
家长、教师在研究中互动,在互动中提高。 三、视德育工作为系统工程 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同心协力的施教者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实效。
我们聘请家长、各行各业的人成为施教者。 1、以赏识教育促孩子发展 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个环节中,采用积极肯定、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的表现,发现幼儿某些行为可作为教育素材,采取个别讲解引导法、集体讨论等让幼儿明白哪些做法是对的,为什么对?哪些做法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从小事入手,从现在做起。
如现在提倡赏识教育,教师运用丰富多样的赏识方法给予肯定和鼓励,称赞一声“你真棒”或抚摩一下孩子的头,或给孩子一个微笑,无声地伸出大拇指。孩子在不断的赏识中,巩固着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为自信传递快乐、宽容收获喜悦。 2、以幼儿同伴为资源促进幼儿良好品行主动形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同伴关系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基础,同伴之间的交往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自我概念”。
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通向健康的桥梁;同伴是幼儿学习、模仿的主要源泉。我园教师以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为研究主线,探究出“师幼同评”策略、“环境陶冶”策略、“材料竞争合作”策略等促进幼儿同伴间相互积极作用,使班内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一种良性循环。
3、充分调动社会人参与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积极性 一次主题活动时,在边检大队参观时对他们的服饰产生了兴趣,我们及时请边检领导讲解警察、武警、陆军、海军服饰的意义及作用,讲解他们的主要工作,孩子们问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眼观察,亲耳聆听,激发了孩子对解放军的崇。
1) 形成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
幼儿应当养成的社会行为规范主要有:文明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爱护公物等。
(2)学习人际交往技能和能力
为了让幼儿能适应集体生活、社会生活,必须发展他们的人际交往技能和能力。他们在 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会逐渐熟悉、认识周围的人与事,了解自己与别人,学会处理与小朋 友、教师、父母和其他人的关系。
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要注意的事项
1、首先要在家里建立一个好家规,这个家规应该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延伸和具体化,使幼儿生活有良好道德的家庭环境中。
2、经常用生活实例向孩子讲解家规和一些社会规则的涵义,使孩子从“必须遵守”到理解有一个初步的转变。
3、在孩子能对家规和社会道德规范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家长应积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不断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使孩子能够进行行为选择,而不盲从。
4、帮助孩子学会抑制自己的欲望,加深孩子遵守家规和社会道德规范意义的认识,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
5、对孩子好的行为表现,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要及时教育和纠正。
6、为孩子创造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使孩子得到良好道德的熏陶和锻炼。总而言之,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把道德搞活搞扎实。
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 (一)萌发幼儿对祖国的爱 对祖国的爱是人类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珍贵遗产,它是成才的巨大推动力,从我国的科学家、数学家李四光,华罗庚身上都能看到爱国情思的巨大力 量. 对幼儿来说,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爱,要从身边做起.苏霍林基要求他的学生,首先要爱妈妈,他说:如果一个孩子连他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自己的妈妈,容易懂,容易做,而且为日后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打下了基础.” 因此,家长要教育幼儿努力给母亲、父亲、祖父、祖母带来欢乐,为他们分担忧愁和不幸,关心、体贴、照顾大人病痛,有好吃的东西要先让父母和亲人吃.还可通过游览,参观,旅行使孩子领受到祖国山山水水,江海,河川的美丽风光,知道祖国领土的辽阔,物资的丰富,悠久的文化,这些都能对幼儿进行爱的熏陶,萌发他们对 祖国的爱 我们还可以采用生动活泼,形式的教育活动.如:节日、故事、绘画、过生日等,使孩子感到做中国儿童的幸福,知道自己今日幸福是靠老一辈革命家,英雄,科 学家奋斗,牺牲而换来的. (二)使孩子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文明,礼貌的行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志.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开始 长期实践而形成的. 因此,要求幼儿从小不骂人,不讲脏话,待人和气,热情,有礼貌,别人讲话不插话,不打断别人说话;要尊老爱幼;在别人家做客时,不乱翻东西,吃饭要守规矩 等等. (三)培养孩子诚实,讲真话的好品质 教育孩子不论拾到什么东西都要交公,不隐瞒自己的过错,并要勇于改过.要使幼儿切实做到这些,最主要的是家长教育的态度,如果对孩子的过错一味指责,是很难培养孩子这一品质的.家长发现孩子说谎时,应分析说谎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解决.如孩子要买彩色笔画画,遭到家长拒绝,结果孩子背着家长私拿邻居家的.有的孩子做错了事怕挨骂挨打而说谎,有的为了满足其虚荣心而说谎等等.若是家长不分 青红皂白批评孩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家长应成为孩子的榜样.有的孩子待人不真诚,私拿别人的东西,说谎,是因为受了大人不良行为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使孩子形成根深蒂固的恶习,家长 不可掉以轻心,要处处以身作则. (四)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 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是通过劳动来培养的,幼儿劳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自我服务的劳动,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衣,洗脸、刷牙,吃饭,收拾床铺、玩具等.自我服务劳动能培养幼儿生活的条理性,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为幼 儿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家务劳动能幼儿对家庭的关心,爱护,成年后主动关心别人,与各类人员保持良好关系.同时,通过劳动获得生活的能力,长大后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美满 和谐和家庭. 通过家务劳动,增强孩子参与意识和劳动观念.可让孩子洗碗筷,打扫居室卫 生,捡菜,就近处买小物品等. 通过劳动.可培养幼儿爱惜劳动成果,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和节省,俭朴的好品质.做到不浪费水、电、食品,不与人攀比衣着、玩具,女孩子不化妆,不戴手饰 等. (五)培养幼儿大方,好客,不自私,能约束自己与人友好相处的品格 目前,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孩子独居独食多.培养孩子大方不自私,与人友好相处十分重要,要求他们事事处处不能只顾自己,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共同分享食品和玩具,并能遵守游戏规则,收拾玩具.通过多种活动让孩子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 培养孩子生活的节律性,按时起床,就寝,进餐,学习做游戏. (六)培养孩子勇敢、坚强、活泼、开朗的性格 勇敢是指人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的一种心理品质.这种品质与人的自信心和自觉克服恐惧心理的能力结合在一起的,必须从小开始培养.要教育孩子敢于在陌生的集体面前说话,表演;鼓励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和其他各类游戏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要求孩子在黑暗处及听到大声音或遇到打雷,刮风,下雨的天气不惊慌,不害怕,能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经常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不要随便指责,嘲笑,挖苦和恐吓孩子,以免形成幼儿遇事胆小畏缩的心 理. 为培养孩子的勇敢品质,家长要教给孩子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孩子产生足够的自信心.孩子的胆怯行为大多因缺乏自信心才产生的,而自信心又是建立在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上的.例如:幼儿会对雷电、风暴感到恐怖,对黑暗感到不安,就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造成的.家长应当给其讲解有关知识,教给其一些相应 的技能,方法,孩子的恐惧感就会减轻不少. 如果孩子害怕困难往往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所致,如果孩子确实能力较弱,天赋较差,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但要尽可能符合孩子的实际水平,还应给孩子以具体指导与帮助.当他完成了力所能及的事后,要立即给予肯定,不管这事多么 小,多么微不足道 . 此外,家长还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事、故事、电影、戏剧等文艺作品中富有勇 敢精神的形象来影响和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幼儿天生爱动,在动中发展动。
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
(一)充分发挥艺术作品的效能
儿童的思维具体形象,用抽象的首先概念难以掌握,利用幼儿最喜爱的艺术形象教育孩子作用相当大。如当幼儿听了"没有牙齿的老虎"故事后,吃糖次数就减少多了,不爱卫生的孩子也象"小猪变干净了"一样,爱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二)掌握好教育的时机
时机是指进行活动或生活过程中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机会,对幼儿教育也有个时机问题。
教育时机往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孩子获得成功时,家长在鼓励之后,可提出新的要求,玩后把玩具摆得整齐些就更好了;当孩子受到挫折时,家长要关心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当孩子对某事产生兴趣时,家长因势利导,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孩子发怒激动时,家长要冷静,等孩子平静后再教育;当孩子生病,疲劳时,家长最好少要求,多关心,但决不迁就。
(三)潜移默化的暗示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因为暗示教育法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避免爱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促使幼儿主动,积极发展,归纳起来暗示法有以下几种好处:易接受性,孩子从小不喜欢"赤裸裸"的教育形式,不愿老处在受教育,爱管制的地位。暗示法使他们感到平等,受到尊重,暗示手段使孩子感到愉快,轻松。如:丰富的面部表情,生动的语言,具体感人的情景,易使孩子接受,消化,变为自己的行动。通过暗示手段,使幼儿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暗示的方法包括有语言的暗示,榜样的暗示等。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暗示就是体态手势,表情。如:孩子爱说话,大人噘噘嘴;孩子做小动作,成人招招手;孩子打瞌睡,成人敲敲桌子等;都能帮助孩子克服缺点。
(四)积极诱导法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许多种,需要家长开动脑筋,从中选出促进孩子主动发展的一种,只要有心是完全能做得到的。如: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在发现其长子一鸣披上又脏又破的布做游戏时,他想发火,但他未发火,因为他知道发火解决不了问题,他想帮助孩子找一块干净布,但未去办,而是启发孩子爱干净,让孩子主动想办法换去了脏布。这种做法不伤孩子自尊心,相反,即克服了缺点,又调动了孩子的自觉性,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五)因势利导法
就是根据孩子原有的表现,诱导孩子明辨是非,形成良好的品德。如:王老师讲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故事时,有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画唐老鸭画笑了,王老师虽然非常恼火,但他还是冷静地处理好了这件事。当他了解情况后,孩子们回家问家长"笑"有多少种,什么情况下产生笑?第二天,孩子七嘴八舌热烈讨论,知道在刘胡兰就义时,不应该发笑,这不仅纠正了孩子的错误,而且让孩子掌握"笑"的知识,提高孩子的认识,明辨了是非。
启发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注重调动幼儿的心智活动,提供给幼儿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
注重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2.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幼儿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让幼儿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运用情境教学法应注意以下问题 要让幼儿身临其境,在情境中观察、感知、操作、体验,在具体情境的感染下产生欢乐或苦恼、爱或恨、喜悦或愤怒等情感。 创设的模拟情境在形式上要新颖,新奇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容易唤起幼儿的求知欲;在内容上要有实用性,创设的情境要能有效地达到目标,不搞花架子。
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要根据需要作启发讲解、点拨总结,以帮助幼儿将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概括、提取。要在情境中给予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和交往的机会,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
3.活动操作法 活动操作法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供物质材料,引导幼儿在操作物质材料的活动中充分动手、动脑、动口,从而获得经验的方法。 4.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是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精神病治疗学有关知识和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境,通过暗示、联想与想象、智力活动、体力活动、练习、音乐等方式的综合运用,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学习的方法。
运用暗示教学法要注意 暗示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恰当的暗示手段。 创设好暗示的环境,使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展开无需强记的无意识活动。
暗示的内容必须具体,使幼儿的无意识心理活动能产生教师预期的效果。 把握好暗示的时机,使幼儿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有利于向有意识心理活动转化。
重视教学中教师行为、观念、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对幼儿可能发生的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发挥其积极影响,消除不利影响。 5.发现法 发现法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给他们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在幼儿园运用发现法的一般步骤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心愿。今后二十来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新世纪中国的精神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因而幼儿园的道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现在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家庭,优越的物质待遇和生活方式都会在幼儿成长过程中造成不好的后果。针对这一现象和根据我多年总结的经验,我认为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工作
在教学活动中借助文学作品向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我根据幼儿喜欢听故事和爱看图画册等心理特点,安排有德育内容的阅读图册和听故事活动,让幼儿在阅读图册活动中和听故事活动中,熟悉图册和故事中的人和事后,在经过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其做出道德评价,教师再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带领幼儿把所获得的道德认识经验用于各种情景之中。久而久之幼儿在待人接物时培养起自己的道德水准。
二、交往中的德育工作
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应给幼儿创造交往的条件,让幼儿在与同伴或成人交往的过程中感受共同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是与非,体验合作快乐,分享乐趣和学习关心帮助他人的道德情感。知道为了集体利益应该控制自己的情感行为。
三、运用循序渐进发展规律的德育工作
“集体”这个概念,对幼儿来说是抽象枯燥和生疏的,而集体中的人和事对幼儿来说却是具体的、生动的和熟悉的。所以要萌发幼儿爱集体的情感应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规律。决不可以急于求成,教师要经过有意识地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反复渗透和强化德育,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这样可以产生“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情感中的德育工作
经过几年多层次,多角度和多方面的德育工作中积累经验获得,幼儿园德育工作应从情感入手,正象一位家长所说:“萌发幼儿爱集体情感教育实践研究很重要,孩子进入小学以后仍然一如既往的关心班集体,关心同学和关心老师,为孩子从小懂得怎样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幼儿听到的是同伴的欢笑声,看到的是五颜六色的玩具,接触到的是老师像妈妈一样的爱抚,他们在集体中自然会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同时也在集体中感受和培养中形成规范的品德行为。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该忘的很多
幼儿园教育方法有哪些
常规教育就是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逐渐地从他律向自律发展,也就是从服从别人管理发展到自我管理。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方式持之以恒地、灵活地促进幼儿常规的养成。幼儿园教育方法有哪些(1)在环境刨设中渗透常规提示。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常规要求用绘画作品、照片、图示、文字符号等形式展现在幼儿的活动环境中,提示幼儿遵守常规。例如:幼儿进餐后常常忘记需要做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摆放餐具、进餐、漱口、擦嘴等几件事情用照片记录下来,张贴在教室的墙面上,从而提示幼儿按顺序做事。(2)强化幼儿的良好常规。教师要通过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幼儿良好的行为进行强化,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使其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例如:有的小班幼儿初人园时总是让老师喂饭,不肯自己动手。当教师一发现这类幼儿有自己吃饭的行为时,就及时在集体面前表扬他们,还可以送给他们一些小礼物,以强化其良好行为。(3)和幼儿一起制定常规。针对班级常规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和幼儿共同分析、讨论、制定常规。此方法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例如:户外活动上、下楼时,幼儿会大声喧哗、推推挤挤。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和幼儿一起分析其中存在的危险,共同制定上、下楼的常规要求:一个跟着一个走;靠一边走;手扶着栏杆眼看着地面;不急不挤。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9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