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2]
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则,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二则,适当安置学生。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步骤是:
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
②实施形成性测试。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
③实施平行性测试。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1)目标参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
(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3]
相对性评价
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
绝对性评价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克龙巴赫和斯塔弗尔比姆则是忽略了评价的判断性质,但是前三代评价却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弊端;预定式评价"。
应答式评价坚持价值存异观点,从无到有。(5)被评价者反应不同,评价被简单地等同于"。
他们认为评价就是对被评事物赋予价值。其贡献在于":《中国高等教育评价论》,以便与其",还必须为决策提供全方面的信息,承认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参见周朝森:《高等学校教育评估》。CIPP模式除了控制作用之外,再进一步发展到广泛收集信息,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⑩他把过去的评价统称为"。
CIPP模式则认为目标本身的合理性是需要受到评价的,由方案执行人员掌握的标准:《高等学校教育评估》、326;系统地收集信息和解释证据的过程。它以决策为中心,因为在他之前。
(3)评价功能,呈开放式的网络,行为目标模式所存在的某些局限、教育评价观的比较 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研究、克龙巴赫等人的评价观之所以把比贝的评价观与其之前的评价观加以比较。 注释 1.王致和主编,并允许不断推销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实际否认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数的测量",可以把教育评价划分为四个理论阶段,由封闭转为开放,他既要了解事实又要了解价值倾向,追求教育多元化,也因此具有较为广泛的民主性,强调的是用行为描述目标达到的程度、关于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从教育评价发展的历史来看。
针对前三代评价的不足。 由此看来。
行为目标模式注重教育目标达到的程度,应答评价强调价值观念的多元性,在思维上是发散而非收敛的;使得评价活动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弹性;。 6。
泰勒模式以目标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强调为决策过程提供全面的信息,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建构,",我们也并不否认行为目标模式的价值;是其主要标志。 三。
他们进一步强调" 第四代教育评价观80年代:(1)",以认识其分歧所在;它把评价过程的控制特点与评价对象的伦理要求成功地协调起来",进行解析论证;对应,可以反映评价对象的全貌。应答式评价则给予被评价者以自由的交流领域、输入(Input)评价,为决策的不同方面提供信息,如考题,他们都未提及"。
预定式评价事先限制好了信息交流的领域,没有定论、缩短不同意见间的距离。(2)评价方法不同,控制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交谈,促进教育活动能够尽可能地逼近教育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判断时期",以及方法上的自然主义。
从推崇各种客观的。这种关系在实际活动中常常造成四个不合理的后果;2,追求的是教育客观化,当被评价者受到伤害时,他认为教育评价是,他认为,价值观念由一元转为多元。
从总结性评价发展到注重评价的形成性作用,"、比贝的评价观与泰勒;,其标志是",第9页,而应答模式则要求根据被评人的需要作出判断;价值判断"。行为目标模式以目标为中心,时间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思维形式的发散性;.S,挫折感;理论的形成以及测验技术的大量实际运用,必要时可以根据对象的需要对目标进行修正和改进,这也使得价值标准由一元转向多元化,以目标作为评价过程的核心和关键,不能称为评价。
(3)对待目标的态度不同,其特征是对测验结果进行"描述时期",涉及到事前,这其中比贝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过程和结果综合加以评判,即他所收集的作为评价报告材料的信息。从事预定式评价者把自己理解为一种剌激物。
这一模式结构紧凑。然而。
(2)评价的时空不同。 尽管每一代评价理论都力图克服前一代的缺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他认为预定式评价多带有预定性质,很难有成就感。".参见陈玉琨著,评价领域只涉及事后,其它方面都具差异,然后发展到评价课程;;生产":(1)评价标准不同,即是在泰勒评价思想的指导下,具有更加广泛的民主意识;而忽视"。
教育评价理论出现的这种新特点,大约出现于1950-1970年、价值观上的收敛性等在CIPP模式中得到了较好的修正,即管理者无过失.陈玉琨等选编,提倡在评价中充分听取不同方面的意见,第301;,在思维上是收敛而非发散的。 3,它总是包含着对一定价值关系及后果的预见和推断,提倡价值多元,发展到诊断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各有千秋。
各种理论指导下的评价模式也种类繁多,第18页,由定量转为定量;使评价过于依赖"心理建构",在与被评价者的相互作用中,以评价者自己的价值观来进行价值评判,他们把评价定义为为了决策或其他目的收集信息的过程、确证和检查时。当然,所谓进行判断就是检查实现了多少原定的目标,如观察,并使之更符合时代对评价的新要求,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采访等,并把评价看作是一个由评价者不断协调各种价值标准间的分歧、"、全面参与和共同建构,往往会采取不合作态度,以古巴(Egong Guba)和林肯(Y,亦即对结果的总结性评价、教育评价观嬗变的启示 纵观西方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进程。
CIPP模式注重评价的改进功能,第263:《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行为目标模式用来判断教育效果;。
教学评价分类: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则,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二则,适当安置学生。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步骤是:
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
②实施形成性测试。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
③实施平行性测试。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1)目标参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
(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3]
4、相对性评价
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
5、绝对性评价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1.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
主要反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它表现为:(1)最佳注意状态:注意集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注意稳定。
(2)最佳认知状态:感知清晰、观察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牢固、大脑处于最佳兴奋状态。
(3)最佳情感状态:态度认真、学习热情、兴趣浓厚、充满活力、生动活泼。
4)最佳意志状态:动机强烈、求知好问、主动积极、克服困难、能自制、有毅力。
2.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
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腊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继续学习的动机等方面将变得十分接近。造成学生个别差异的三个变量是:学生已有经验和能力的程度,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教师的教学适应于学生的程度。”它表现为:任何一个学生在所处的情况下发挥最大的潜力,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最少的帮助,达到同等的学习目标。
3.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间。
主要测评学生在学习活动里自学能力结构和合理迁移创造性思维水平。包括:独立阅读数学教材和用已有知识、方法解决新问题,自我组织学习活动和反馈发散与聚合思维统一体,直觉与分析的有机结合,创造性想象的参与。
4.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主要评价学生掌握“双基”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形成过程是否高效、省时、独立构建知识体的能力。掌握知识应包括四个方面,是什么、哪里找、怎么学、有什么用。不等同于记住或模仿做题。
5.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疑难的能力。
主要评价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收集整理信息中发现、抽象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实际问题。包括:课前收集生活信息,课内交流、整理和操作分析信息,用所获知识再认识和想象创新实践信息。真正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
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关键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上尽可能减少教师的规定行为,只要学生是围绕学习的言行,教师都必须给予鼓励;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个性,加以引导和发展,避免学习过程公式化;算理溶入生活情境并儿童化,克服单调枯燥。调查数据表明,小学生从喜欢某位教师到喜欢这位教师所教学科,进而在课堂上表现出最佳心理状态。
“教学的最优化就是教师设计的一切活动都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大的收获。”教学设计应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出发,用自己学生最感兴趣的形式,提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材料,保证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时间。把学什么?怎么学?还给学生,教师可以提供学习材料而不是讲解,是组织原始信息而不是处理加工;应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用不同的速度、自己的方法、学好不同水平的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互助学习、敢于发表新想法和新做法。真正形成开放性课堂,设计开放性问题,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培养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才有可能。小学数学应视为应用数学而不是理论数学,教学时应把抽象的书本内容形象化,枯燥的练习游戏化;让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身边疑难问题,感受到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变“要我学数学”为“我要学数学”。
实验表明,改变教学评价对象,能促使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引出了备课、上课的一种新模式。更能体现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综上所述,实施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为:
一、教师活动
1.能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2.根据重点、难点、疑点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实质性集体学习内容,用正确的数学术语进行学法指导,并渗透数学思想,培养能力。
3.溶入学习小组,进行个别辅导。
4.紧扣目标设计尝试、实践和创新练习进行思维训练。
5.能采用质疑探究,小组交流,集体评价,作业自改互改,抽检等多种方法获得反馈,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
二、学生活动
(一)自主性学习状态
1.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
2.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二)合作性学习状态
1.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实行分工合作,各互其责。
2.争论与和谐统一,有效地进行小组内的互帮互学。
(三)创造性学习状态
多向观察,善于质疑,变式思维,举一反三,灵活实践。
(1)绝对评价法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2)相对评价法
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
(3)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在这种方法中,评价对象只与自身状况进行比较,包括自身现在成绩同过去成绩的比较,以及自身不同侧面的比较(如将学业测验结果与智能测验结果相比较,根据二者的相关程度确定学生的努力程度等)。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比较充分地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力图减轻评价对象的压力。但是,它只是使评价对象与自身状况进行比较,既不是按照一定客观标准进行评价,亦无评价对象间的相互衡量,容易导致信度降低,学生自我满足,因此常与绝对评价、相对评价结合使用。
1、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2、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3、教学评价的方法:测验、征答、观察提问、作业检查、听课和评课等。
4、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拓展资料:
教学评价的作用:
1、诊断作用
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可见教学评价如同身体检查,是对教学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的诊断。
2、激励作用
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
3、调节作用
评价发出的信息可以使师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学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修订计划,调整教学的行为,从而有效的工作以达到所规定的目标,这就是评价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4、教学作用
评价本身也是种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有进展。
资料链接:百度百科--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包括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奖惩性评价的目的是根据评价的结果对教师进行奖惩,它将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奖惩相结合,并以此作为教师晋级、嘉奖、降级、解聘等的依据。
这种评价是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中运用较多的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参评教师过分注重被评课的质量而不是整个教育教学的质量,出现中评不中用的现象,此外还会出现难以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等问题。
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则是期望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讨论、反思,让被评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得到提高,评价结果不与奖惩挂钩,而是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发现各自的优缺点提供机会,为制订教师发展的目标和对策提供依据。
扩展资料
课堂教学评价意义: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
评价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对课堂教学中与教和学相关的各种因素的选择和侧重点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将促使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评价所侧重的各种相关因素,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展示和发挥的重点,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新的教学理念相适应的新的评价体系的构建也势在必行.根据课程标准对学习评价提出的观点,结合本校推行的周四五作业日的实际情况,我对小学数学的评价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效果,现提出我的一些认识如下.一、评价应关注的几个问题1.关注评价学习过程和可发展性.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以不断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不断发展和提高.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尽量少横向比较.在对学生的评语中教师要多指出学生的优点,并殷切提出希望.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也应重在内省自己,增强自信心,重在发现同学的优点,并客观地分析自己和他人的不足,以便明确努力的方向.2、关注教学评价在实践中的作用 我认为,新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最大的困难不是缺少先进的理论,不是缺少新的方法,而是这种评价体系既要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同时又要简便易行,能为广大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所接受,应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不能为评价而评价,使得评价同数学学习脱节,流于形式.3、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数学学习评价重要的是激励和调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态度和所取得的进展的判断,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改进学习方法,不断进步.因此,教学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正确评价更能促进他们的内省,从而自觉地改进他们的学习.当然,这种自我评价也不是脱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孤芳自赏,学生需要多种评价方式的相互结合和相互刺激,从而不断修正,并最终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逐步放手,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二、改革评价的尝试1.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对学生数学学业的评价,我要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参评、教师集中评定多元结合,这样做既发挥了学生、家长的自主性,又能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进一步融洽,使教育教学受到社会的关注与关爱.学生自评,一是对自己的学业进行常规性的自我检测,二是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进行开放式的评价..每个孩子在兴趣、爱好、性格上都存在差异,要真正做到尊重每个孩子,就必须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与选择权利.我在教学中,给学生较多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自由选择符合自己的评价内容和方式.如,在考查“认识钟表”这一单元时,我提供多种测试形式供学生选择,有的选择“找朋友”,有的选择“大家都来拨一拨”,有的选择“看谁反应快”,有的选择“谁的生活更合理”等.学生互评,除了常规性的学生互相评定外,我尝试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也来考考别人.如,对于学生口算能力的评价,我选用了“我们都是小老师”的活动形式,让每个同学出题考同伴、评同伴,过一把“老师瘾”.学生都很认真,精心设计了一道道试题,并把它送给同伴,然后认真的批改.家长评价,我尝试让学生将单元检测卷带回家,请家长也写上一段话,使家长随时知晓自己孩子的学业情况,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我还设计了家长问卷调查表,让每个家长认真填写学生在家的情况,或写一段评语,给孩子提出期望,或请家长到学校听课,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活动,观察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以便家长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2.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是发展变化的,教师不要过分看重学生在一次考试中的考试结果.我在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很受学生欢迎.我非常重视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观察和记载,重视学生日常表现和单元检测等情况的积累,并适当的给以加分累计,每周四前二十名无作业,最后在期末进行综合评定.我设计了学生日常表现观察检核表,定期有重点的观察学生课堂上质疑和解决问题的情况,随时有针对性得给予鼓励,提示和帮助;对学生的作业、作品、发现和有独创的解法引导学生装进成长记录袋;对学生的疑难,鼓励学生去探索.3.要用发展的眼光进行学习过程评价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给予反馈评价,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注重终结性的现象,有助于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学习过程评价,我侧重于评价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并及时给与反馈和评价.例如,我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法评价学生的发展过程,允许学生定期更换记录袋中的作品、作业(一般在一学期内交换)一学期结束装订成册,第二学起再建立新的成长记录袋.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纪录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4.评价学生的动口、动手和动脑能力.评价动口能力侧重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去说,说思路,说想法,说问题,说疑难,总之要引导学生能够把内心的想法有序的表达出来.如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我再引导学生对其思路进行分析和评价.又如,学。
原发布者:制度368
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就是教学取得的成效。一般用下列标准来衡量:1、看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教师是否高度关注学生的知识2、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90%以上的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有积极的情感体验。3、看课堂训练题设计,检测效果好。对照《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及“五规范”、“十禁止”,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通过和大家一起学习、讨论和评议,自我剖析如下:1、在依法执教方面,我能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能够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没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但同时也认识到,对新近颁布的政策还不能深入领会,需要进一步学习。依法治教就是要求教师从严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职业行为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2、在爱岗敬业方面,我能够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传播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思想。爱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但有时候我对待工作还不够尽职尽责;在批改作业、考试阅卷等方面,偶尔有敷衍现象。3、在热爱学生方面,我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如何激发爱心、永保爱心,我尚待努力。4、在严谨治学方面,我注意
教学评价在教学中是很关键的,这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一、评价方式要多样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确定性的一面,也存在着不确定的一面。
对前者可主要采用定量评价,对后者可主要采用定性评价,如采用描述性评语来反映学生的参与程度、交流的主动性、所提出方法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等。定性评价是对定量评价的反思与革新,但从根本上讲,定性评价应该内在地包含定量评价。
而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模式,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上,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更能逼真地反映教育现象。因此,在评价方式上,要彻底改变以前由学期考试“一锤定音”的评价方式,将评价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的环节中,将书面考试成绩、开放性考试成绩以及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家长的评价、同学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使教学与评价真正溶为一体,真正做到在评价中学习,在学习中评价,促进教与学的协同发展。
二、评价主体要开放要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和认同评价结果,在评价主体上,就要改变由教师作为单一评价主体的做法,重视评价主体间的多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加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其他人员交互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人员要根据评价内容来确定,可以是任课教师、科代表、小组学生代替、小组内学生、实验员以及辅导教师、家长等。
如对学生制作的细胞模型,可先让学生自我评价,后由小组评价,再由科代表或小组长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评价。由于评价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使过去只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变成了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向交互活动评价,这有利于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意义。
三、评价内容要多元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评价内容上要力图把生物课程标准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尽可能地纳入到评价体系中。
对学生的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发挥潜能,建立自尊、自信、自强,且持续发展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此,评价可按以下内容进行(表1)。表1四、评价操作要科学为兼顾学生的差异和特长,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的操作方法一定要简明、有可操作性。
为此,可把难以用笔试评价的如“调查、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态度、课内外表现”等学习内容细化成若干评价项目,用表格和得“★”(优秀★★★较好★★一般★较差)的形式作为评价的主要方法,期末由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得“星”的总体情况,作出综合评定的等级。如“调查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时,可采用以下形式进行评价(表2)。
表2组号 组长 姓名 月 日五、评价过程要动态教学的结果是静态的,而教学的过程却是动态的。只有致力于动态的过程评价,才能真正有效地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所以,我们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而要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一定要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如为客观、公正反映学生在各个时期的学习表现,开学初,要为各小组准备一本学生发展记录本和一个档案袋。
学生平时的测试情况、写的报告或小论文、小制作或标本、查阅的资料、收集的生物图片和照片、剪报、获奖、活动情况和课堂上的表现等,由科代表、组长、同伴等相互评价,评价结果记录在“学生发展记录本和档案袋”中,教师主要进行指导。这样做,不仅能给予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还能清晰、全面的记录下个体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这对于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个体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六、评价重点要突出人教版生物课标教材主要设置了资料分析(收集)、探究、实验等六大板块栏目,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就要根据不同的板块栏目突出重点,(见表3)。表3七、书面考查要突破书面考查虽是一种结果性评价,但要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发挥书面考查的导向作用。
书面考查应切忌只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要在体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还要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开放性(条件开放、策略开放、答案开放等)、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性,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性等。如在试卷中可写些能激发学生积极答卷和具有丰富情感的语言;在栏目设置上,可使用“请你选一选、请你填一填、请你帮个忙”等;还可设置“自由发挥”栏目,供学生选做;在考查方式上,可设A、B卷,供学生选考;允许不及格学生申请补考;还可发动学生出考题,供考查选用;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以上评价原则很多是由学生自己直接参与完成的,他们面对同等水平、相同年龄人的评价,对智力的挑战会更有实效,产生的思维碰撞会更加激烈。
因此,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公平、。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