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有点大,但综合起来说无非包括5个方面: 1、产品生产前的预防——供应商管理、物料试用管理、进货检验、通过DFMEA(设计失效模式分析与对策)、PFMEA(过程失效模式分析与对策)、CP(控制计划)、WI(作业指导书)等等文件,对人、机、料、法、环、测六要素进行周密的分析评估与对策设计。
2、产品生产中的工序控制——人员资质确认、设备点检、物料点检、首件检验等开线检查,开线后的巡检、工序检验、质量统计与控制、生产异常处理等。 3、生产后的质量分析与处理——成品入库检验、库房储存管理、出库管理。
4、售后服务——客户服务管理。 5、综合质量管理——质量统计数据分析、按80/20原则的质量问题处理、根据持续改进原则提出的质量改善等。
顺便提一句,不同的产品适用不同的质量管理体系。如ISO9000是通用的基本质量管理体系,根据软件产品的特点专门开发一个子集ISO9000-3;QS9000/TS16949专门针对汽车产品链。
行业特点决定了产品质量控制方法。
直方图法、控制图法与相关图法 一、直方图法 (一)直方图的用途
直方图法即频数分布直方图法,它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所以又称质量分布图法。
作用——①通过直方图的观察与分析,可了解产品质量的波动情况,掌握质量特性的分布规律,以便对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判断。
②可通过质量数据特征值的计算,估算施工生产过程总体的不合格品率,评价过程能力等。 二、控制图法
(一)控制图的定义及其用途 1.控制图的定义
控制图又称管理图。它是在直角坐标系内画有控制界限,描述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状态的图形。利用控制图区分质量波动原因,判明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方法称为控制图法。 2.控制图的用途
控制图是用样本数据来分析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有效工具。它的用途主要有两个:
(1)过程分析,即分析生产过程是否稳定。为此,应随机连续收集数据,绘制控制图,观察数据点分布情况并判定生产过程状态。
(2)过程控制,即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状态。为此,要定时抽样取得数据,将其变为点子描在图上,发现并及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失调现象,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 (二)控制图的种类 1.按用途分析
(1)分析用控制图。分析生产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连续抽样。
(2)管理(或控制)用控制图。用来控制生产过程,使之经常保持在稳定状态下;等距抽样。 2.按质量数据特点分类 (1)计量值控制图 (2)计数值控制图 (三)控制图的观察与分析
当控制图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点子几乎全部落在控制界限之内;二是控制界限内的点子排列没有缺陷。我们就可以认为生产过程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如果点子的分布不满足其中任何一条,都应判断生产过程为异常。
1、项目质量计划
这与项目质量保障是一样的,这是在项目质量计划编制中所生成的计划文件。
2、项目质量工作说明
这也是与项目质量保障的依据相同的,同样是在项目质量计划编制中所生成的工作文件。
3、项目质量控制标准与要求
这是根据项目质量计划和项目质量工作说明,通过分析和设计而生成的项目质量控制的具体标准。
项目质量控制标准与项目质量目标和项目质量计划指标是不同的,项目质量目标和计划给出的都是项目质量的最终要求,而项目质量控制标准是根据这些最终要求所制定的控制依据和控制参数。
4、项目质量的实际结果
项目质量的实际结果包括项目实施的中间结果和项目的最终结果,同时还包括项目工作本身的好坏。
扩展资料:
质量控制应用
在企业领域,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现场管理,它与有否合同无关,是指为达到和保持质量而进行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动。质量检验从属于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活动。
在国际上,质量控制对象根据它们的重要程度和监督控制要求不同,可以设置“见证点”或“停止点”。“见证点”和“停止点”都是质量控制点,由于它们的重要性或其质量后果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它们的运作程序和监督要求也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质量控制
1.设备设计过程质量控制的任务。
例如成立监理组织、审核设计方案、设立监理点以及7个过程控制等 2.设备采购的质量控制。主要考察对设备采购原则与工作程序、设备采购的主要任务以及设备采购过程质量控制、采购质量记录等内容。
3.设备制造准备过程和设备制造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检验与验收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考察对设备制造过程、设备检验与验收过程、包装运输与储存过程的质量控制及其不合格品处理等内容;如:设备制造准备和实施过程控制的监理;检验与验收过程的监理;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
4.设备安装调试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是设备安装调试过程的质量控制监理。
5.质量控制常用的统计方法。主要考察对质量数据的统计、质量变异分析、质量控制常用统计方法等内容。
如:直方图,排列图;。
仅供参考
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控制是为了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对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安装和服务过程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生产过程的分析,诊断和监控。
主要内容:
①物资控制、可追溯性和标识。生产过程所需材料和零件的类型、数目及要求要作出相应规定,确保过程物资的质量,保持过程中产品的适用性,适型性;对过程中的物资进行标识,以确保物资标识和验证状态的可追溯性。
②设备的控制和维护。对影响产品质量特性的设备工具、计量器具等作出相应规定,在使用前均应验证其精确度,在两次使用间合理存放和防护,并定期验证和再校准;制定预防性设备维修计划,保证设备的精度和生产能力,以确保持续的过程能力。
③生产关键过程控制管理。对不易测量的产品特性,对有关设备保养和操作所需特殊技能以及特殊过程进行重点控制;及时改善和纠正过程中的不足,在生产过程中,以适当的频次监测、控制和验证过程参数,以把握所有设备及操作人员等是否能满足产品质量的需要。
④文件控制。保证过程策划的要求得以实现,并保证在过程中使用的与过程有关的文件都是有效版本。
⑤过程更改控制。确保过程更改的正确性及其实施,明确规定更改职责和权限,更改后对产品进行评价,验证更改的预期效果。
⑥验证状态的控制。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过程的验证状态进行标识,通过标识区别未经验证、合格或不合格的产品,并通过标识识别验证的责任。
⑦不合格产品的控制。制定和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时发现不合格品,对不合格品加以明确的标识并隔离存放,决定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并加以监督,防止顾客收到不合格品及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避免进一步加工不合格品而发生不必要的费用。
控制方法:
①编制和执行专门的质量控制程序;
②强化检验和监督;
③详细填写质量记录,明确责任,保证可追溯性;
④对不合格品的处理严加控制;
⑤加强 设备的维护保养;
⑥采用统计控制方法进行生产过程控制,如控制图、统计抽样程序和方案等。
设备监理的质量控制不是一成不变的,监理工程师应根据设 备类型、质量形成过程、制定监理的方式、方法,确定质量控制 点,采取最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
2。设备的分类 对设备进行分类,以便设备监理工程师对不同的设备采用不 同的方法对其形成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1)第I类设备。第I类设备是定型的、通用的、标准化的、已 具有批量生产销售历史的设备。
它们在制造、检验技术上已经比 较成熟,市场形象和品牌效应也比较好,生产厂家经常能够稳定 地保证其制造质量。 (2)第II类设备。
与第I类设备比较,第II类设备指那些在生 产制造中存在若干难以控制的关键过程,对若干性能指标需要进 行某些专门的试验和测试的设备。 (3)第III类设备。
第III类设备系指那些较复杂、只能单件生产的非标准的引进技术或国内首次开发,并进行国产化制造的重 要、关键设备。这些设备在制造、检验技术方面尚不够成熟,工艺 环节多,技术难度大,其质量和交付进度往往很难保证,需要采 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3。设备质量的特点 (1)类型多而复杂。
设备按其用途分类有工程机械、建筑机 械、电子设备等,因其用途的不同其类型也各异,而且一般的工 业设备的组成都比较复杂,因此类型多而复杂就成为设备质量的 特点之一,这给设备的质量控制和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给 培训设备监理工程师带来困难。 (2)质量影响因素多而且波动性大。
设备的质量影响因素多,就质量形成阶段而言,每一 环节、每一步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设备的质量,就拿整个过 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制造阶段来说,影响因素就可能有人员、机器设备(包括检查、测量和试验设备)、材料、制造工艺、试验 方法和环境(温度、湿度、清洁度、天气情况)等,足以说明影响 因素之多。 设备的质量影响因素多,直接导致了其质量的波动性大,在 一些大型复杂设备的制造过程中有时对生产环节中的某个环节失 控或者对某个零部件的质量失控都会导致重大质量问题的产生, 控制设备质量的波动性是监理中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3)质量问题的隐蔽性。 大型而复杂的设备往往包含了各种不 同类型的零部件,有些零部件的过程质量以及由这些零部件构成 的设备质量不易和不能经济地测量出来,而是在设备使用后才能 暴露出来。
有些要进行破坏性试验才能暴露出来,如有些加工缺 陷、疲劳寿命等,这些质量问题的隐蔽性只有强化对过程的质量 控制来解决。 有些工序称之为特殊工艺过程,对特殊工艺过程的 人员素质、机械装备、工序加工方法等全过程要严格加以控制,以防止隐蔽性质量问题的发生。
(4)质量问题不易诊断和处理。大型复杂设备返修和返工难 度大,解体拆卸复杂,而且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 设备的质量问题必须在设备的形成过程中加以解决,如果组装结 束后还存在质量问题,会引起合同各方之间责任追究和索赔等纠 纷。
(5)协作的广泛性。现代化设备是社会协作的产品,一般设备 经常是几十个厂家共同协作的成果。
对于大型成套设备或机组, 甚至是世界范围内国际分工协作的成果。 4。
设备监理质量控制的方法 对于大型的成套设备的监理,因品种繁多、要求各异、制 造模式各不相同,所以简单地采取同一种控制方法无法达到理想 的效果。 基于上述划分的三种类型设备,相应地采取“进货验 收”、“关键工艺过程控制”及“驻厂监造”三种质量控制方法。
同 时对应的七种控制因素为:承包商的考察与评价、设计及图纸审 核、关键试验过程见证、关键工艺过程控制、进货验收和安装调 试过程的控制(见置底表)。 设备监理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模式设备类别质量控制内容承包商的考察与评价设计及图纸审核关键试验过程的见证关键工艺过程控制进货验收 安装调试过程的控制进货验收I○○○○关键工艺过程II○○○○驻厂监造III○○○○○○ 第I类设备采用进货验收的方法,包括对承包商进行考察与评价、设备设计及图纸的审核、进货验收的检验、安装调试过程控制;第II类设备采用关键工艺 过程方法,包括对承包商进行考察与评价、关键试验过程的见 证、关键工艺过程控制、安装调试过程的控制;第III类设备采用 驻厂监造方法,对设备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监理,是质量监理方法 中耗费人力物力最多但最可靠的一种控制方法。
其中承包商评价 在采购阶段进行,设计及图纸审核在设计阶段进行,进货验收在 现场安装阶段进行。 (1)承包商的考察与评价。
为确保所选择的承包商能够按期提 交满足质量要求的设备,业主在与承包商签订采购合同前,需要 对投标的承包商的技术能力、质量保证体系、人员、设备、检测 与试验手段及综合协调能力等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和评价,对承 包商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内容: 1)承包商在投标文件中对招标要求的响应。 2)承包商的综合实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与生产相关的质量保证措施、手段、程序等(如ISO9000)。 4)组织结构和人员(包括管理、协调人员)。
5)特殊工种人员的资质证书。 6)仪器、工装设备(包括专用设备)。
7)工艺与过程的控制能力(包括对关键工艺的评定)。 8)检验、测量和试验(包括检验规程、验收准则)。
9)承包商的行业、。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一、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1. 主持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
2. 做好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分包单位的资质审核;
3. 检查承包单位质量管理体系;
4. 协同监理工程师做法施工图纸的审查;
5. 协同监理工程师做好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的审查;
6. 办理施工许可及场地移交工作;
7. 协同监理工程师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审查工作;
8. 对工程验收内容和质量控制点提出要求;
9. 参与“工前会”,就项目的重要工序、施工方法、注意事项提出意见或作出要求;
10. 审查现场施工准备工作;
l 复核工程定位及标高基准
l 检查施工平面布置
l 审查材料构配件的采购订货情况
l 审查施工机械配置情况
二、施工图纸会审
1、施工图纸会审的重点:
l 施工图与设计、特殊材料的技术要求是否一致
l 设计与施工的主要技术方案是否相适应
l 图纸表达深度能否满足施工需要
l 构件划分和加工要求是否可行
l 系统之间的衔接是否吻合,施工过渡是否可能
l 各专业之间的设计是否协调
l 设计采用的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在施工技术、机具和物资供应上有无困难
l 施工图之间和总图之间,总分尺寸有无矛盾
l 是否满足生产运营安全经济的要求和检修作业的合理需要
2、图纸会审的一般程序
l 管理公司或监理主持人发言;
l 设计方图纸交底;
l 图纸会审方代表提出问题;
l 逐条分析、研究、落实;
l 形成会议纪要;
三、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审核
1、是否符合施工合同要求
2、施工方案、施工部署是否合理?方法是否可行
3、施工工期是否符合合同要求?进度计划是否连续均衡?工、料、机安排是否与进度计划协调
4、安全、节能、环保、消防、文明施工措施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5、现场平面图布置是否合理
6、季节施工、专项施工方案,应急预案等主要技术组织措施是否可行、合理
7、施工单位管理团队及质量、安全、技术等管理体系是否健全
8、施工过程中的沟通机制是否合理
(1)文件见证点 需要进行文件见证的质量管理点,称为文件见证点。
承包商提供的文件(如技术文件、材质证书、检验记录、试验报告、包装储运规定,以及原材料和配套件等合格证明等)供设备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查,审核的时间、地点可预先约定。 (2)现场见证点 对于复杂的关键工序、测试、试验要求进行旁站监理,该控制点称为现场见证点。
对于检验见证点,制造方必须提前通知设备监理工程师,设备监理工程师应尽量安排,但制造方不必等到设备监理工程师到场。 承包商生产到某检验点时,承包商应提前通知设备监理工程师在约定的时间内到达现场进行见证和对其制造实施监理。
如果设备监理工程师未能在约定时间内到现场见证和监理,承包商可认为设备监理工程师已认可,并自行检验,合格后转人下道工序,但应做好记录。 (3)停止见证点 对于重要工序节点、重要的特殊工序、关键的试验验收点必须在设备监理工程师监督下进行,并对结果进行确认,该质量管理点称为停止见证点。
对于停止见证点,制造方必须提前通知设备监理工程师,设备监理工程师必到现场,如不到就应等待。 制造厂生产到某检验点时应停止生产,并按要求通知设备监理工程师到场,如设备监理工程师因故不能到场,则必须用书面形式通知制造厂,制造厂在未得到设备监理工程师确认签字或未得到书面通知前不得自行检验,也不得自行转入下道工序。
停止见证点通常是针对“特殊过程”而言。 我们已经知道特殊过程通常是指该过程或工序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而得到充分验证,因此对于某些制造质量不能依靠其后的检验来把关,或难以在以后检验其内在质量的工序或过程,或者是某些万一发生质量事故即难以挽救的制造对象,就应设置停止见证点。
如果设备监理工程师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待检点的现场,承包商不得进行该工作。事后设备监理工程师应在“制造跟踪档案”上说明未能到场的原因,然后双方重新约定监理检查时间。
(4)日常巡检 日常巡检是指监理人员在生产车间了解加工人员执行工艺规程情况、工序质量状况、各种程序文件的贯彻情况、零部件的加工及组装试验状况、不合格品的处置情况以及标识、包装和设备发运情况。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措施包括1 事前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是施工单位为正式施工进行各项准备、创造开工条件的阶段。
施工阶段发生的质量问题、质量事故,往往是由于施工准备阶段工作的不充分而引起的。因此,项目监理部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将十分关注施工准备阶段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
项目监理部将通过抓住工程开工审查关,采集施工现场各种准备情况的信息,及时发现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隐患,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实施预防。 在施工准备阶段,项目监理部采取预控方法进行监理,具体控制要点及手段主要有: 1)检查和督促施工单位健全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每个施工承包单位都应有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并设施工员、质量员和资料员、安全员,在施工现场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建立施工工序的自检验收制度。 2)对施工队伍及人员控制 审查承包单位施工队伍及人员的技术资质与条件是否符合要求,项目监理部审查认可后,方可上岗施工;对不合格人员,项目监理部有权要求承包单位予以撤换。
3)施工准备的检验和监理 施工准备工作的检查是预控的重要环节。对于分部工程的开工,监理工程师要着重从工程质量保证角度逐项审查。
对于不具备开工条件者,有权要求施工单位暂缓开工,直至达到开工条件为止。 4)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的审批 项目监理部进驻施工现场后,将严格审查施工承包单位编写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审查应以确保工程质量为前题。
项目监理部将以施工单位是否按施工承包合同中所承诺的机具、人员、材料进行投入来作为衡量是否已做好开工准备的条件之一。 5)苗木植物材料、建筑原材料、半成品供应商的审批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条件下,项目监理部允许施工单位在多个苗木植物材料、建筑原材料、半成品供应商中间进行合理的选择,但施工单位必须进行采样试验,并将试验结果报项目监理部审批,以确定原材料、半成品供应厂商。
6)种植土壤、植物检疫、建筑原材料、半成品的试验与审批 对植物种植的土壤、外地苗木的植物检疫、运抵施工现场的各种建筑原材料、半成品,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进行验收试验(项目监理部实行见证取样),并将试验结果报项目监理部,项目监理部将根据质检站和施工单位的验收结果,作出是否批准相应种植土、外地苗木的使用及建筑原材料、半成品用于工程。 7)配合比试验与审批 项目监理部要求施工单位根据批准进场使用的原材料,按照设计要求部。
项目监理部将根据质检站和施工单位的试验结果做出是否批准相应的砼配合比用于工程,未经批准的砼配合比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8)进场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查与审批 项目监理部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机械进场前填写“进场机械报验单”,并提供进场施工机械清单(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及运行质量情况)。
经项目监理部检查合格后方可在工程施工中使用,未经批准的任何施工机械、设备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9)测量、施工放样审核 项目监理部要求施工单位在每一施工项目开工前填写“施工放样报验单”并附施工放样检查资料,一并报驻地监理审核。
并对水准点和本工程的重要控制点,督促有关项目组定期复测、保护,本监理部负责复核。 10)特殊施工技术方案和特殊工艺的审批 如果工程需要,施工单位提出特殊技术措施和特殊工艺,项目监理部要求施工单位填写“施工技术方案报验单”并附具体的施工技术方案,一并报项目监理部审核。
项目监理部将坚持“成功的经验、成熟的工艺、有专家评审意见、有利于保证质量”作为审核特殊技术措施和特殊工艺的标准。 11)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项目监理部将通过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网络,落实隐蔽工程自检、互检、抽检的验收三级检查制度,使质量管理深入基层,最大限度的发挥施工单位在质量工作中的保证作用,以使施工中的质量缺陷、质量隐患尽可能的在自检、互检、抽检过程中得到发现,并及时予以纠正。
12)开工批准 施工单位在完成上述报审后,经项目监理部审核,确定具备开工条件,由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开工,签发开工令。 2 事中控制 1)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现场有目的地进行巡视检查、检测和旁站。
(1)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和及时纠正施工中的不符合规范要求并最终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的问题。 (2)应对施工过程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施工完成以后难以检查、存在问题难以返工或返工影响大的重点部位,应进行现场旁站监督、检测。
(3)对所发现的问题应先口头通知承包单位改正,然后应由监理工程师签发《整改通知》。 (4)承包单位应将整改结果书面回复,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查。
2)核查工程预检 (1)承包单位填写《预检工程检查记录单》报送项目监理部核查。 (2)监理工程师对《预检工程检查记录单》的内容到现场进行抽查。
(3)对不合格的分项工程,通知承包单位整改,并跟踪复查,合格后准予进行下一道工序。 3)验收隐蔽工程 (1)承包单位按有关规定对隐蔽工程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将《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报送项目监理部。
(2)监理工程师对《隐蔽工程检查记录》的内容到现场进行检。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9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