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常用的有五种
(一)热力灭菌法
热力能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使蛋白质变性凝固,核酸解链崩裂,从而导致其死亡。
1.干热灭菌法 常用焚烧、烧灼和干烤等方法。
(1)焚烧与烧灼 焚烧仅用于废弃的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垃圾、人及动物尸体等。烧灼用于微生物实验室的接种环、金属器械、试管口、瓶口等的灭菌。
(2)干烤 使用干烤箱灭菌,一般需加热至160℃~170℃经2h,可达到灭菌的目的。适用于玻璃器皿、瓷器、金属物品等的灭菌。
2.湿热消毒灭菌法
(1)巴氏消毒法 法国学者巴斯德创用而得名。主要以较低温度杀灭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使物品中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此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加热61.1℃~62.8℃、30min;另一种方法是加热71.7℃、15~30s。现在人们多用后种方法对牛奶进行消毒。
(2)煮沸法 煮沸100℃、5~10min,可杀死细菌繁殖体。芽胞则需要煮沸1~2h。常用于注射器、食具与饮水的消毒。
(3)流通蒸气法 用阿诺(Arnold)蒸锅或普通蒸笼,加热100℃、15~30min,可杀灭细菌的繁殖体。若将消毒后的物品放入37℃孵箱培养,使芽胞发育成繁殖体,次日再蒸一次,如此连续三次以上,可达到灭菌效果,这种方法称为间歇灭菌法。常用于不耐高温的物品,如糖类、血清和鸡蛋培养基等的灭菌。
(4)高压蒸气灭菌法 是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灭菌方法。使用高压蒸气灭菌器,利用加热产生蒸气,随着蒸气压力不断增加,温度随之升高,通常压力在103.4kPa(相当旧制的15磅/吋 2 或1.05kg/cm 2 )时,器内温度可达121.3℃,维持15~30min,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此法常用于一般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及敷料等耐湿和耐高温物品的灭菌。
(二)紫外线与电离辐射
1.日光与紫外线 日光消毒是最简单、经济的方法,将病人的被褥、衣服、书报等在日光下曝晒数小时,可杀死表面的大部分微生物。日光中杀菌的成份主要是紫外线。紫外线200~300nm时,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波长的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紫外线的杀菌原理,主要是细菌DNA吸收紫外线后,一条链上相邻的两个嘧啶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二聚体,从而干扰了DNA的正常碱基配对,导致细菌死亡或变异。
紫红外线能透过石英,但不能穿过一般玻璃或薄纸,因此,紫外线只适用于物体表面及空气的消毒。例如手术室、婴儿室、传染病房、无菌制剂室、微生物接种室的空气消毒。
2.电离辐射 X射线、γ射线和阴极射线等电离辐射,有较高的能量与穿透力,因而可产生较强的致死效应。其机制在于产生游离基,破坏DNA。此法常用于大量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消毒;亦可用于中药成药和食品的消毒,而不破坏其化学成分和营养成分。
(三)超声波
超声波是不被人耳感受的高于 20千周/s的声波。其杀菌机制主要是它通过水时发生空化作用,而破坏了细菌细胞质的胶体状体,使其胞膜、胞质分离,胞壁及胞膜破碎致细菌繁殖体死亡。此法主要用于粉碎细胞,以提取细胞组分或制备抗原等。
(四)微波
是一种波长为 1mm到1m左右的电磁波,称微波。它能穿透玻璃、塑料薄膜与陶瓷等物质,但不能穿透金属表面。目前用于消毒的微波有2,450MHz与915MHz两种,常用于检验室用品、非金属器械、无菌病室的食品用具及其它用品的消毒。
(五)滤过除菌
滤过除菌是用滤菌器阻留过滤液体和气体的细菌,以达到无菌的目的。滤菌器含有微细小孔,只允许液体或气体通过,而大于孔径的细菌等颗粒不能通过。常用滤菌器有蔡氏滤器、玻璃滤器、薄膜滤器及高效颗粒空气滤器四种。主要用于不耐热的血清、抗毒素、生物药品以及空气等的除菌。
原发布者:吻心717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基本条件、操作规程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时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WS/T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GB 内镜清洗消毒机(2012发布)GB 医用清洗剂标准(2012发布)GB 消毒技术规范(2012发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软式内镜 flexibleendoscope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3.2清洗cleaning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软式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3.3漂洗rinsing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软式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3.4终末漂洗finalrinsing对消毒后的软式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3.5内镜清洗消毒机,AER用于内镜复用处理,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3.6医用清洗剂medicalcleaningagent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增强水的去污能力的化学制剂。4 管理要求4.1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4.1.1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别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4.1.2医疗机构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
4.1消毒内镜采样
4.1.1采样方法:
4.1.1.1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
4.1.1.2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
4.1.2 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漩涡器充分振荡,取0.5ml,加入2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
4.1.3 计算:两平皿平均菌落数*20
4.2灭菌内镜及附件
4.2.1腹腔镜、宫腔镜、膀胱镜、关节镜、脑室镜等。
4.2.2 内镜附件: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
4.2.3采样地点:生物安全柜、手术室、无菌室等。
4.2.4采样方法:用无菌棉拭子涂抹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放入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4.3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漩涡器充分震荡,取0.2ml分别接种90mm血平皿、中国兰血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病菌生长。
4.4增菌:SCDLP(金葡、铜绿假单胞)、葡萄糖肉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SF(亚硒酸盐增菌液)、GN(志贺氏增菌液)、乳糖胆盐发酵管。
4.5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
5. 结果判定
5.1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5.2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5.3 内镜结构复杂,关节多、孔道细长 (2--6英尺,直径 几毫米),
5.4.使用时, 易沾挂血液、黏液、组织、排泄物等。
5.5.胃镜在应用后,可有105-1010cfu/mL的生物负载。
5.6.支气管镜在清洗前, 平均负载为6.4*104cfu/mL。
1.干热灭菌法
1.1灼烧与火焰灭菌:灼烧主要是用于接种工具灭菌,在火焰上灼烧即可达到彻底灭菌,火焰灭菌通常用于无菌操作中,将试管口、玻璃瓶口、硅氟塑料塞等反复通过火焰数次,利用火焰对管口等进行灭菌,阻止管口污染,作为无菌操作过程中的辅助灭菌手段。
1.2干烤灭菌:利用热辐射及干热空气进行灭菌。一般将待检灭菌的物品如金属、玻璃、陶瓷制品包装后,均可在烤箱内干热灭菌。通常加热至160℃,保温2h可完全灭菌。但不宜超过170℃,玻璃量具易变形。降温过速,骤冷易引起玻璃器皿炸裂。干热灭菌时装入干烤箱内的物品切勿紧密,应有空隙,利于热空气流动,过密,致使温度不均,部分物品灭菌不彻底。
2.湿热灭菌法
通过加压提高蒸汽温度,用高压蒸汽灭菌,穿透力强,温度高,灭菌效果最好。
注意事项:1.完全排除高压灭菌器内的冷空气。有冷空气存在时,在同一表压下所达到的温度值要低,而冷空气排出越少,温度就低得越多。在高压蒸汽灭菌时,为保证达到规定的温度,必须将冷空气完全排除。否则,虽然压力达到,而温度达不到规定的要求,灭菌就不彻底。
3.紫外线 杀菌谱广,但穿透力弱,影响因素多,杀菌效能受到一定限制。
紫外线消毒效果与紫外线强度、照射时间、温度与湿度等因素有关。
我国规定紫外灯照射强度距离1m处不低于70μw/cm2。一般紫外灯使用超过100h,则应更换。表面有尘土,降低灭菌效果。紫外灯杀菌的温度以20~40℃,相对湿度40%~60%为宜。
(1)加热灭菌法 利用高温来杀死微生物(超过最高生长温度)的方法。
加热灭菌的原理:当高温作用于微生物时,首先引起细胞内生理生化反应速率加快,机体内对温度敏感的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随着温度的增高而遭受不可逆的破坏,尽而导致细胞内原生质体的变化、酶结构的破坏,从而使细胞失去了生活机能上的协调,停止了生长发育。随着高温的继续作用,细胞内原生质便发生凝固,酶结构完全破坏,活动消失,生化反应停止,渗透交换等新陈代谢活动消失,细胞死亡。
加热灭菌可分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大类。 1)干热灭菌 利用灼烧或干热空气灭菌而没有饱和水蒸气参加的灭菌法称为干热灭菌法。
由于干热灭菌使用方便,方法简单,故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如火焰灭菌法:直接利用火焰把微生物烧死,故又称焚烧灭菌法。
采用此法灭菌既彻底又迅速,但只适用于金属制的接种工具、试管口及污染物品等的处理。热空气灭菌法:即在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利用干热空气来灭菌。
2)湿热灭菌 即利用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湿热灭菌又分为高压、常压、间歇灭菌和巴氏灭菌4种。
①高压蒸汽灭菌 由于高压蒸汽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和较常压高的温度,能大大缩短灭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加之蛋白质在湿热条件下容易变性,在热蒸汽条件下,细菌的芽孢在120℃,经20~30分钟可全部被杀死。如灭菌材料体积较大,不易被穿透时,可将压力增加到0.152兆帕,延长至1~2小时。
在高压蒸汽灭菌中,灭菌温度随蒸汽压力的增加而升高(图2-6)。 图2-6 高压蒸汽灭菌锅 在使用高压灭菌锅时,要完全排出锅内的空气而以饱和蒸汽代之。
如果空气不排除干净,则锅内温度将低于同样压力下由纯饱和蒸汽产生的温度,影响灭菌效果。 此法适用于各种耐热物品的灭菌,如一般培养基、生理盐水等各种溶液、玻璃器皿、工作服等。
所采用的蒸汽压力与时间,应根据待灭菌物品的性质、体积与容器类型等决定。 ②常压蒸汽灭菌 这是采用自然压力、100℃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
它设备简单、成本低,当前使用最广泛。只要砌一个炉灶,买1~2只大锅,上面用砖和水泥砌成,也可用大铁桶、木桶等,体积大小可自行决定,但不宜过大,以装800~1500瓶为好。
设计常压灶时应注意的问题:大小根据生产规模来定,灶顶部最好制成拱圆形,这样冷凝水可沿灶的内壁下流而不会打湿棉塞;灶仓内要有层架结构,以便分层装入灭菌物;灶上应安装温度计,可随时观察灶内温度的变化;因灭菌时间长,锅内水不够蒸发,故容量大的灶要安装加水装置;灶仓的密闭程度要尽可能高,这样既提高灭菌效果,又节省燃料。菇农在生产中还常用一种小型蒸汽发生装置,引出蒸汽后直接通到下边用木条堑起、四周用多层塑料布密封的菌袋堆中进行常压灭菌。
这种方法不用建灶,简便省工(图2-7)。常压灭菌一般水烧开后保持8~10小时,闷一夜即可。
图2-7 简易常压灭菌法 ③常压间歇蒸汽灭菌法 这是利用常压蒸汽反复几次灭菌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待灭菌物品放在锅内,100℃处理1小时左右,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让其冷却至30℃左右,此时芽胞会萌发,再以同样方法加热处理,反复3次,可达到灭菌目的。
该方法可用于不耐高温的药品、营养物、特殊培养基的灭菌。 ④低温巴氏灭菌法 即在60~70℃下,经一定时间,杀死有害微生物的方法。
适应于不耐高温的物品消毒。有些培养基,在高温下遭到破坏,用此法既可杀死致病微生物的营养体,又能使培养基的成分不致受到严重破坏。
食用菌生产中培养料堆积发酵工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杀死其中的病虫、杂菌。 (2)过滤除菌法 又分液体过滤和空气过滤两种,就是采用机械的方法,设计一种滤孔比细菌还小的筛子,做成各种过滤器,通过机械过滤,只让液体培养基或空气从筛孔流出,各种微生物菌体则留在筛子上,从而达到除菌的目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体积小的液体培养基(如动物血清、蛋白质、酶、维生素等)及气体的灭菌。超净工作台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带菌空气通过过滤灭菌形成无菌空气,从风洞中吹出,来造成工作台范围的无菌状态。
过滤灭菌的最大优点是不破坏培养基中各种物质的化学成分。常用的过滤器有用硅藻土制的、石棉制的、陶瓷土制的,也有用火棉胶、硝化纤维素滤膜制成的。
(3)辐射灭菌法 利用辐射产生的能量进行杀菌的方法称辐射灭菌。辐射可分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中子和质子、微波等属电离辐射,紫外线、臭氧、日光为非电离辐射。
1)紫外线灭菌 紫外线杀菌的原理是利用紫外线的辐射作用。用灯管直接照射细菌使其发生光化学反应,将细菌细胞质诱导形成胸腺嘧啶双聚体,从而抑制DNA的复制而发生变性、致死。
另一方面,空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的臭氧(O3),也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紫外线的有效作用距离为1.2~2.0米。
紫外灯一般悬吊在接种室或培养室的上方,个数依房间大小而定,容1~2个人操作的接种室,安装一个30瓦的紫外灯就可以了。在每次接种前,应将所需的器具一起放入接种室(箱)内,然后打开紫外灯照射。
如果接种室体积较大,开灯照射2小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3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