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1、案例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解剖案例来发现规律。特点是简单易操作。
2、实地调查法、或田野调查法。到现场进行访谈、观察等。特点是容易发现新问题。
3、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法。通过发放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以发现规律。特点是可以弥补案例分析和实地调查的偏颇性,样本越大,普适意义越强。
4、数学建模法。如利用博弈论、结构方程模型、系统动力学等方法进行计算、推理、模拟等。特点是便于发现管理中的各种关系和机理。
编辑本段CPU控制器 控制器是整个CPU的指挥控制中心,由指令寄存器IR(InstructionRegister)、程序计数器PC(ProgramCounter)和操作控制器0C(OperationController)三个部件组成,对协调整个电脑有序工作极为重要。
指令寄存器 指令寄存器:用以保存当前执行或即将执行的指令的一种寄存器。指令内包含有确定操作类型的操作码和指出操作数来源或去向的地址。
指令长度随不同计算机而异,指令寄存器的长度也随之而异。计算机的所有操作都是通过分析存放在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后再执行的。
指令寄存器的输人端接收来自存储器的指令,指令寄存器的输出端分为两部分。操作码部分送到译码电路进行分析,指出本指令该执行何种类型的操作;地址部分送到地址加法器生成有效地址后再送到存储器,作为取数或存数的地址。
存储 [控制器] 控制器 器可以指主存、高速缓存或寄存器栈等用来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当执行一条指令时,先把它从内存取到数据寄存器(DR)中,然后再传送至IR。
指令划分为操作码和地址码字段,由二进制数字组成。为了执行任何给定的指令,必须对操作码进行测试,以便识别所要求的操作。
指令译码器就是做这项工作的。指令寄存器中操作码字段的输出就是指令译码器的输入。
操作码一经译码后,即可向操作控制器发出具体操作的特定信号。 程序计数器 程序计数器:指明程序中下一次要执行的指令地址的一种计数器,又称指令计数器。
它兼有指令地址寄存器和计数器的功能。当一条指令执行完毕的时候,程序计数器作为指令地址寄存器,其内容必须已经改变成下一条指令的地址,从而使程序得以持续运行。
为此可采取以下两种办法: 第一种办法是在指令中包含了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在指令执行过程中将这个地址送人指令地址寄存器即可达到程序持续运行的目的。
这个方法适用于早期以磁鼓、延迟线等串行装置作为主存储器的计算机。根据本条指令的执行时间恰当地决定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就可以缩短读取下一条指令的等待时间,从而收到提高程序运行速度的效果。
第二种办法是顺序执行指令。一个程序由若干个程序段组成,每个程序段的指令可以设计成顺序地存放在存储器之中,所以只要指令地址寄存器兼有计数功能,在执行指令的过程中进行计数,自动加一个增量,就可以形成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控制器] 控制器 ,从而达到顺序执行指令的目的。
这个办法适用于以随机存储器作为主存储器的计算机。当程序的运行需要从一个程序段转向另一个程序段时,可以利用转移指令来实现。
转移指令中包含了即将转去的程序段入口指令的地址。执行转移指令时将这个地址送人程序计数器(此时只作为指令地址寄存器,不计数)作为下一条指令的地址,从而达到转移程序段的目的。
子程序的调用、中断和陷阱的处理等都用类似的方法。在随机存取存储器普及以后,第二种办法的整体运行效果大大地优于第一种办法,因而顺序执行指令已经成为主流计算机普遍采用的办法,程序计数器就成为中央处理器不可或缺的一个控制部件 操作控制器 CPU内的每个功能部件都完成一定的特定功能。
信息在各部件之间传送及数据的流动控制部件的实现。通常把许多数字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通路称为“数据通路”。
信息从什么地方开始,中间经过哪个寄存器或多路开关,最后传到哪个寄存器,都要加以控制。在各寄存器之间建立数据通路的任务,是由称为“操作控制器”的部件来完成的。
操作控制器的功能就是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各种操作控制信号,以便正确地建立数据通路,从而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工作原理 有两种由于设计方法不同因而结构也不同的控制器。
微操作是指不可再分解的操作,进行微操作总是需要相应的控制信号(称为微操作控制信号或微操作命令)。一台数字计算机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控制部件和执行部件。
控制器就是控制部件,而运算器、存储器、外围设备相对控制器来说就是执行部件。控制部件与执行部件的一种联系就是通过控制线。
控制部件通过控制线向执行部件发出各种控制命令,通常这种控制命令叫做微命令,而执行部件接受微命令后所执行的操作就叫做微操作。控制部件与执行部件之间的另一种联系就是反馈信息。
执行部件通过反馈线向控制部件反映操作情况,以便使得控制部件根据执行部件的状态来下达新的微命令,这也叫做“状态测试”。微操作在执行部件中是组基本的操作。
由于数据通路的结构关系,微操作可分为 [控制器] 控制器 相容性和相斥性两种。在机器的一个CPU周期中,一组实现一定操作功能的微命令的组合,构成一条微指令。
一般的微指令格式由操作控制和顺序控制两部分构成。操作控制部分用来发出管理和指挥全机工作的控制信号。
其顺序控制部分用来决定产生下一个微指令的地址。事实上一条机器指令的功能是由许多条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实现的。
这个微指令序列通常叫做微程序。既然微程序是有微指令组成的,那么当执行当前的一条微指令的时候。
必须指出后继微指令的地址,以便当前一条微指令执行完毕以后,取下一条微指令执行。
控制(control)就是检查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控制职能几乎包括了管理人员为确保实际工作与组织计划相一致所采取的一切活动。
一、类型
1、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也称事前控制或预先控制:实际工作开始之前,通过最新信息或经验教训,预测,对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可防患于未然,对事不对人。是在问题发生前作出预测,防止问题在随后的转换中出现。预先控制集中注意进入组织的各种资源或工作的投入。
2、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也称事中控制、现场控制或同步控制。是在系统进行到转换过程中,即企业生产或经营的过程中,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以便管理者在问题出现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在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管理者亲临现场,所实施的控制。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
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常见的控制类型。当系统最后阶段输出产品或服务时,来自系统内部对产生结果的总结和系统外部顾客与市场的反应,都是在计划完成后进行的总结和评定,具有滞后性的特点,但可为未来计划的制定和活动的安排以及系统持续的运作提供借鉴。更好的把握规律,员工考核。
二、特点
1、预先控制的侧重点在于预先防范。
2、过程控制的侧重点在于及时了解情况并予以指导。
3、事后控制的侧重点在于矫正偏差。
扩展资料:
控制的过程
1、确定标准
确定控制标准的原则:反映计划要求,控制关键点,体现控制趋势,组织适应性,控制的例外。
控制标准的基本特性:简明,适用,一致,可行,可操作,灵活。
常用控制标准:定量与定性。
制定控制标准的步骤:确立控制对象,选择控制关键点,制定控制标准(统计性和经验判断的方法)。
2、衡量成效
衡量工作成效的信息质量:准确,及时,可靠适用。
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亲自观察,分析报表资料,抽样调查,召开会议,口头报告,书面报告。
3、纠正偏差
分析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确定纠偏的对象。
悬着适当的纠偏措施:保持方案的双重优化,原有计划的影响,注意消除疑惑。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控制
第1章 直流电路基础知识——电工航船始发港 1.1 电路的组成——三点一线成电路 1.2 电路的几个重要物理量——类比水流好记忆 1.2.1 电流——打开龙头水外流,接通电路有电流 1.2.2 电压——高低落差有水压,电位之差称电压 1.2.3 电功率——电流做功有快慢,电流乘以电压算 1.2.4 电能——电器工作靠电能,电表计量最可行 1.3 电阻——是利是弊看需要 1.3.1 电阻及其单位——导体通电受阻碍,原是电阻在作怪 *1.3.2 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温度升降受影响,电阻系数来衡量 1.4 欧姆定律——电阻等于U除以I 1.5 电阻的连接——串联与并联 1.5.1 电阻串联电路——首尾相连不分家,电流相等可分压 1.5.2 电阻并联电路——并行连接多支路,电压相等分电流 *1.5.3 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应用——串联并联两形式,分压分流看实际 第2章 磁与电——形影不离亲兄弟 2.1 电流的磁效应——运动电荷生磁场 2.1.1 通电导体与磁场的关系——导线通电生磁场,电流越大磁越强 2.1.2 安培定则——导体周围磁力线,安培定则来判断 *2.2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磁场无形参数描 2.3 电磁感应——磁电互感关系大 2.3.1 感应电流的产生——导体切割磁力线,电磁感应磁生电 2.3.2 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右手定则判方向,四指确定I流向 *2.3.3 楞次定律——来者拒,去者留 第3章 电容器及其应用——隔断直流通交流 3.1 电容器的分类和充放电——安全使用莫漏电 3.1.1 电容器的结构与分类——储存电荷电容器,有无极性看仔细 3.1.2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充电多少容量定,放电过程非线性 3.1.3 电容器质量的判别——检测电容先放电,排除短路与漏电 3.1.4 电容量——本领大小看容量,压差大时带电强 3.2 电容器的两个主要参数——使用要留富余量 *3.3 电容器串联和并联电路——变容增压各不同 3.3.1 电容器串联电路——电容串联真可靠,容量减小耐压高 3.3.2 电容器并联电路——电容两端电压同,耐压不增大电容 第4章 交流电路基础知识——丰富多彩的电力世界 4.1 正弦交流电——生产生活最常用 *4.1.1 正弦交流电的产生——线圈切割磁力线,旋转产生交流电 4.1.2 发电、输电和电能分配——四通八达电力网,星罗棋布遍城乡 4.1.3 正弦交流电的波形——交流电源变化多,周而复始正弦波 *4.1.4 正弦交流电的主要参数——振幅频率初相位,三个要素有针对 4.2 三相交流电路基础——三相演义 4.2.1 三相电源和三相交流电路——三相线圈交流电,不可或缺中性线 *4.2.2 相序——相序排列可不同,对称分布一二零 4.2.3 三相四线制供电电路——三根相线加零线,两种电压能实现 第5章 电动机及其应用——控制接线最重要 5.1 单相异步电动机——小电器的心脏 5.1.1 单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定子转子支撑件,顺利启动靠附件 5.1.2 常用单相异步电动机——单相电机应用多,生产生活乐呵呵 *5.1.3 单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多种方式可调速,降压变匝控转速 *5.1.4 家用电器中的单相异步电动机——冰箱空调洗衣机,运行全靠电动机 5.1.5 接线方式及故障处理——单相电机闹罢工,启动附件是帮凶 5.2 三相异步电动机简介——生产设备动力源 5.2.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定子转子前后盖,机座轴承散热片 5.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额定参数有规定,正确接线好运行 5.3 启动、调速和制动——控制电机本领大 5.3.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直接启动电流大,降压启动就不怕 5.3.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转速快慢可变换,速度改变要连贯 5.3.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快速停转靠制动,机械电力都可用 第6章 变压器及其应用——电力火炬传递手 6.1 变压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线圈同芯 6.1.1 变压器的结构——附件铁芯和线圈,电磁联姻把手牵 6.1.2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流变压变阻抗,电磁感应工作忙 6.2 变压器的额定值——安全限值 6.3 单相变压器的绕组判别——看表识相 6.4 电力变压器的安装——安家落户 6.4.1 室外变压器的安装方式——杆塔台墩地台式,又要安全少投资 6.4.2 变压器的安装方法——电线杆上装配变,台底离地两米半 6.5 特种变压器——各有所长 6.5.1 电焊变压器——引弧电压六七十,短路状态用这里 6.5.2 互感器——心有灵犀一点通,测量IU立大功 6.5.3 自耦变压器——抽头接线可变换,升压降压听使唤 6.6 小型电源变压器的绕制与维修——按部就班 6.6.1 线圈绕制工艺——绕制线圈如纺线,右手摇柄左握线 6.6.2 常见故障的判断及修复——电流电压和温升,正常运行无噪声 第7章 电工工具——电工贴身小助手 7.1 试电笔——有电无电电笔检,千万别碰金属杆 7.2 高压验电器——检验有无高压电,一人监护一人验 7.3 旋具——型号规格要备齐,巧用旋具省力气 7.4 电工刀——庖丁解牛熟生巧,电工刀具离不了 7.5 电工钳——选取型号看导线,带电操作重安全 7.6 其他电工工具——电工工具实在多,按需选用去定度 7.7 万用表——万用电表掌中宝,电量检测少不了 7.7.1 万用表的结构和测量功能——多种功能灵活用,选好量程与插孔 7.7.2 万用表的使用方法——测量之前先调零,选好量程才可行 7.8 钳形电流表——钳口只容一相线,安全使用防触电 7.9 兆欧表。
控制算法分为模糊PID控制算法和自适应控制算法。各自的特点如下:
模糊PID控制算法的特点:
1、简化系统设计的复杂性,特别适用于非线性、时变、滞后、模型不完全系统的控制。
2、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
3、利用控制法则来描述系统变量间的关系。
4、不用数值而用语言式的模糊变量来描述系统,模糊控制器不必对被控制对象建立完整的数学模式。
5、模糊控制器是一语言控制器,便于操作人员使用自然语言进行人机对话。
6、模糊控制器是一种容易控制、掌握的较理想的非线性控制器,具有较佳的鲁棒性、适应性、强健性(Robustness)及较佳的容错性(Fault Tolerance)。
自适应控制算法的特点:
1、实现了控制器参数的在线自动整定。
2、与常规PID控制器有相同的结构。
3、采用单片微机实现了控制算法,实用性强,可靠性好。
有效控制的原则是什么?
一、控制应该同计划与组织相适应:
1、不同计划不同特点:控制所需信息各不相同;
2、控制应当反映组织结构类型和状况,并有健全的组织结构来保证;
二、控制应当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1、控制要突出重点:不可能面面俱到,找出最能反映体现成果的关键因素控制;
2、控制应强调例外:1)、着重于意外:可集中精力解决问题;2)、对例外的重视程度:不仅依大小而定,要考虑实际情况;3)、必须与关键问题结合起来;
三、控制应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和经济性的特点:
1、灵活性:控制系统能适应主客观的变化,持续地发挥作用,与计划一同变动;
2、及时性:要注意信息收集和传递必须及时,才能及时纠偏,否则不起作用,甚至消极作用
3、坚持适度性,注意成本:投入也大未必导致计划更顺利地实施是;
四、控制应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客观性只是实事求是,精确性指信息无误,具体性指尽量具体说明;
五、控制工作应注重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是提高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优点:1)、有助于发挥职工积极性及创造性;2)、减轻管理人员负担;3)、有助于提高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这并不意味对职工放任自流,工作目标应服从于总体目标,并有助于其实现。
一般伺服都有三种控制方式:位置控制方式、转矩控制方式、速度控制方式。
1、位置控制:位置控制模式一般是通过外部输入的脉冲的频率来确定转动速度的大小,通过脉冲的个数来确定转动的角度,也有些伺服可以通过通讯方式直接对速度和位移进行赋值,由于位置模式可以对速度和位置都有很严格的控制,所以一般应用于定位装置。
2、转矩控制:转矩控制方式是通过外部模拟量的输入或直接的地址的赋值来设定电机轴对外的输出转矩的大小,可以通过即时的改变模拟量的设定来改变设定的力矩大小,也可通过通讯方式改变对应的地址的数值来实现。
应用主要在对材质的手里有严格要求的缠绕和放卷的装置中,例如绕线装置或拉光纤设备,转矩的设定要根据缠绕的半径的变化随时更改以确保材质的受力不会随着缠绕半径的变化而改变。
3、速度模式:通过模拟量的输入或脉冲的频率都可以进行转动速度的控制,在有上位控制装置的外环PID控制时速度模式也可以进行定位,但必须把电机的位置信号或直接负载的位置信号给上位反馈以做运算用。位置模式也支持直接负载外环检测位置信号,此时的电机轴端的编码器只检测电机转速,位置信号就由直接的最终负载端的检测装置来提供了,这样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少中间传动过程中的误差,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定位精度。
如果对电机的速度、位置都没有要求,只要输出一个恒转矩,当然是用转矩模式。
如果对位置和速度有一定的精度要求,而对实时转矩不是很关心,用转矩模式不太方便,用速度或位置模式比较好。
如果上位控制器有比较好的闭环控制功能,用速度控制效果会好一点,如果本身要求不是很高,或者基本没有实时性的要求,采用位置控制方式。
伺服驱动器对电机的主要控制方式为:位置控制、速度控和转矩控制。
1、位置控制:是指驱动器对电机的转速、转角和转矩均于控制,上位机对驱动器发脉冲串进行转速与转角的控制,输入的脉冲频率控制电机的转速,输入的脉冲个数控制电机旋转的角度。
2、速度控制:是指驱动器仅对电机的转速和转矩进行控制,电机的转角由CNC取驱动器反馈的A、B、Z编码器信号进行控制,CNC对驱动器发出的是模拟量(电压)信号,范围为+10V~-10V,正电压控制电机正转,负电压控制电机反转,电压值的大小决定电机的转数。
3、转矩控制:是指伺服驱动器仅对电机的转矩进行控制,电机输出的转矩不在随负载变,只听从于输入的转矩命令,上位机对驱动器发出的是模拟量(电压)信号,范围为+10V~-10V,正电压控制电机正转,负电压控制电机反转,电压值的大小决定电机输出的转矩。电机的转速与转角由上位机控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