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故障的排除法:
(1)溶液不滴
①针头滑出血管外,局部肿胀疼痛,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②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可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
③针头阻塞,一手捏住滴管下输液管,另一手挤压靠近针头的输液管,若感觉有阻力,松手后又无回血,示针头已阻塞,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④压力过低,可抬高输液瓶位置。
⑤静脉痉挛,局部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
(2)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高,可倾斜溶液瓶,使瓶内的针头露出液面上,必要时用手挤压输液管上端,瓶内空气即进入输液管内,让液体缓缓流下,直至露出液面。
(3)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低,可捏紧滴管下端输液管,同时挤压上端输液管,迫使液体进入滴管内。
(4)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检查滴管上端橡胶管和滴管有无漏气、裂隙,必要时更换。
1。
液体不滴,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针头滑出血管外:应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应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直到点滴通 畅为止。
(3)针头阻塞:用一手捏住滴管下端输液管,另一手轻轻挤压靠近针头端的输 液管,若感觉有阻力,松手后又无回血,则表示针头已阻塞,应更换针头 另选静脉穿刺。 (4)压力过低:可适当抬高输液瓶的位置。
(5)静脉痉挛:局部热敷可缓解痉挛。 2。
滴管内液面过高:可将输液瓶取下,倾斜输液瓶,使排气管针头露出液 面,滴管内液体缓缓下流直至露出液面,再将输液瓶挂回输液架上继续 输液。 3。
滴管液面过低:夹住滴管下端输液管,用手挤压滴管,迫使液体下流至 滴管内,当液面升至1/3〜1/2高度时,停止挤压,松开滴管下端的输液管 即可。 4。
输液过程中,如果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则应检查滴管上端输液管与各部 位的衔接是否松动、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予以更换输液器。
(1) 溶液不滴: 1) 针头滑出静脉外:液体注入皮下组织,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
应拔针并更换针头,另选静脉重新穿刺。 2) 针头斜面紧贴静脉表现为液体滴人不畅或不滴。
应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 3) 确定针头阻塞:表现为药液不滴,轻轻挤压输液管有阻力,且无回血,可确定针头阻塞。
应拔针并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4) 压力过低:由于输液瓶位置过低、患者肢体抬举过高或周围循环不良所致。
可适当抬高输液架高度,以升高输液瓶,加大压力,或放低患者肢体。 5) 静脉痉挛:由于患者所穿刺肢体长时间暴露在冷环境中,或所 输人的药液温度过低,导致静脉痉挛。
可进行局部热敷、按摩,使静脉扩张,促进血液循环。 。
(2) 滴管内液面过高: 1) 如滴管侧壁无调节孔,可将输液瓶取下并倾斜,使瓶内针头露出液面,待滴管内液面降至所需高度时,即可挂回输液架上,继续输液。 2) 如滴管侧壁有调节孔,可夹闭滴管上端的输液管,打开调节孔,待液面降至所需高度时,将调节孔关闭,并松开上端的输液管;也可采用与滴管侧壁无调节孔相同的方法进行处理。
(3) 滴管内液面过低: 1) 不论滴管侧壁有无调节孔,均可夹闭滴管下端的输液管,用手挤压滴管,待滴管内液面升至所需高度时,即可松开下端输液管,继续输液。 2) 如滴管侧壁有调节孔,还可夹闭滴管下端的输液管,打开调节孔,当液面升高至所需高度时,即可关闭调节孔,松开下端输液管,继续输液。
(4) 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输液过程中,如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应检查滴管上端输液管与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更换输液器。
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⑴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⑵ 输液过程中及时更换溶液瓶或添加溶液,输液完毕及时拔出针。 ⑶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有无输液反应,并及时排除输液故障。 ⑷ 对长期输液者,应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 ⑸ 需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输液期间一般都不建议快输,尤其是抗生素药品和镇痛、解痉挛的药物要切记慢输!!提问人的追问 2010-08-05 18:47我问的是哪些药物在输液中药慢慢的输,哪些有要快输?回答人的补充 2010-08-05 18:59常规输液速度约为40~60滴/分钟,适用于成年人和常规药物。
快速输液速度为60~100滴/分钟,适用于因腹泻、呕吐、出血、烧伤等严重脱水,急需补充血容量的患者。还适用于甘 露 醇等利 尿 药,以利于快 速 抢 救 颅 内 水 肿。
慢速输液速度为20~40滴/分钟,适用于老人、幼儿、颅脑、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输液速度过快有可能发生危险。含钾的药物输液速度过快,不仅刺激血管引起剧痛,还可能发 生 循 环 衰 竭 、心 率 减 慢,甚 至 心 脏 停 搏 等 高 血 钾 症 。 又 如 硝 酸 甘 油 、硝 酸 异 山 梨 酯 等 药 扩 张 血 管 , 输 液 速 度 过 快 可 引 起 剧 烈 头 疼 、头 晕 、心 悸 、血 压 下 降 等 不 良 反 应 。
1.溶液不滴 2、滴管内液面过高 滴管无侧孔时,取下输液瓶并倾斜,使插入瓶内的针头露出液面,同时保证点滴通畅;滴管有侧孔时,折住滴管上端的输液导管,打开滴管的侧孔,空气进入液体下降至所需液面,关闭侧孔,松开上端输液管道。
3.滴管内液面过低 滴管无侧孔时,一手折紧滴管下端长管,另一手挤捏滴管至液面达到所需高度。滴管有侧孔时,折住滴管下端的输液导管,打开滴管的侧孔,液体下降至所需液面,关闭侧孔,松开下端输液管道。
4.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检查装置有无漏气和裂隙,必要时更换输液器。
1. 发热 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2. 2.心力衰竭、肺水肿 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 3.静脉炎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4. 4.空气栓塞 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常见的输液反应类型
1 热原反应 主要是细菌内毒素经过静脉输液剂进入体内累积量超过人体的耐受量时,便发生热原反应。临床症状是高热、寒颤、皮肤苍白、瞳孔散大、血压升高、白细胞减少;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头痛以至于昏迷,甚至休克、死亡。
2 热原样反应 由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引起的类似热原的反应,主要受生产、贮存、输液器具、输液操作过程及输液环境等污染。
3 过敏反应 除表现有皮肤瘙痒、红斑样皮疹等一般过敏反应外,临床常见有类似热原反应的严重过敏反应,难与热原反应区别。
4 细胞污染引起 被细胞或真菌污染的液体进入体内而引起的一种比热原反应为严重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反应,如严重的菌血症或败血症。
输液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1)溶液不滴 ①针头滑出血管外,液体注入皮下组织。
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②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妨碍液体输入。
应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③确定针头阻塞,药液不滴.挤压有阻力无回血,确定针头阻塞,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④压力过低,适当抬高输液架高度,升高输液瓶,加大压力。⑤血管痉挛。
局部可行热敷、按摩、必要时注入少量0.25%盐酸普鲁卡因,以扩张血管。 (2)滴管内液面过高;①滴管侧壁有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上端的橡胶管,打开调节孔,待液面降至露出滴管时,关闭调节孔,松开上端的橡胶管。
②滴管侧壁无调节孔者,可将输液瓶取下,使导管之双针头露出液面,但须保持橡胶管点滴通畅,待滴球内液体下降滴管露出液面时,再挂回输液架上即能继续点滴。 (3)滴管内液面过低:①滴管侧壁有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下端的橡胶管,打开调节孔,当液面升高至适当水平时再关闭调节孔,松开下端橡胶管即可。
②滴管侧壁无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下端的橡胶管,用手挤压滴管上端的橡胶管,待滴管液面升至适当水平时,将滴管上端橡胶管内的空气挤入输液瓶,松开下端橡胶管即可。③输液过程中,如果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则应检查滴管上端橡胶管与茂菲氏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予以更换。
输液反应及预防 (一)发热反应 1.原因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2.症状 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防治方法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
(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 (二)心力衰竭、肺水肿 1.原因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防治方法 (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
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4)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三)静脉炎 1.原因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防治方法 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用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四)空气栓塞 1.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
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2.症状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防治方法 (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走空。
(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图12-12)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 (3)氧气吸入 (40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行,以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硅管腔与大气相通。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56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