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十二篇 (一)“自己爬起来” 不知道天下还有没有我这样狠心的父亲,儿子摔倒了。
从来不拉,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酷的声音命令:“爬起来”。 儿子出生在腊月初一,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春节刚过,也就是儿子刚刚满月,我也不知那根筋不对头,突发奇想,要对儿子进行锻炼。于是在寒冷的冬天,每天晚上,吃完晚饭抱着儿子上街转一圈,美其名曰:“冻一冻,锻炼锻炼”。
一直坚持到春暖花开,到夏天,到秋天,再到冬天。不过,第二个冬天就可以拉着儿子温暖的小手上街冻一冻了。
还别说,这一招许是见效了,直到今天儿子很少感冒。也许沾了儿子的光,我也很少感冒。
俗话说,“三翻六坐八爬嵖”。是说小孩子三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八个月会爬。
可我这小子的百岁照片,是我把他放在自行车前的小孩座上带到照相馆的,当然,后座上坐着他的妈妈。(注:那时交通规则不严,没有现在这么多汽车) 这小子,八个月就能自己站起来了,未满十个月就能趔趔趄趄自己走了。
我的狠心也就是从这时开始表现出来的。 小孩子学走路,没有不摔跤的,我的儿子也不可能例外。
例外的是,我的儿子摔倒了,虽然我近在咫尺,却从来不拉他,总用一种命令的语气喊:“自己爬起来”。记得他刚满周岁,我按老习惯,带他上街“冻一冻”。
这时他已获得了自己走路的相对自由。可是,自由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一个不小心,摔了一个大马趴。
我在旁边喊:“爬起来”。儿子勇敢地自己爬了起来。
旁边一位过路妇女狠狠地瞅了我一眼,愤愤不平地说:“没见过这样的爹,这么小的孩子,也不拉一把”。 久而久之,儿子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自己摔倒了,总是先抬头看我一眼,那眼神里分明写着:爸爸,我又犯错误了。
然后自己爬起来,该怎么玩儿怎么玩儿。 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儿子因自己摔倒了,摔疼了,而大哭大叫的时候,连小哭小叫也没有过。
我猜想,在他那小小的脑袋瓜里,摔倒了,是个错误,没有哭的权利。 只有一次,唯一的一次。
大约是他一岁半的时候,在自家院子里,他举着苍蝇拍,学着奶奶的样子,追打着几个苍蝇。那苍蝇一点也不懂事,我儿子要打你,你老实呆着,让他拍死,不就完了吗?可是不,那几个贼苍蝇,东飞飞,西停停。
我儿子东追追,西拍拍,一不小心,绊了一跤,一下趴到地上了。我也没太在意,爬起来不就得了。
谁知这一次,他居然没有抬头看我,趴在那儿不动,足有一分钟,我这才感到大事不妙,赶紧跑过去,拉起来一看。天!头上起了一个大蘑菇。
我这才有点慌神,赶紧找出红药水,给儿子搽上,疼得他直咧嘴。 可是,我的儿子,我小小的儿子,勇敢的儿子,仍然没哭 !!! 倒是我,这个冷酷的父亲,鼻子一酸,差点流下眼泪。
时至今日,回想起来,我不知道,如果,让我重来一次,重新对儿子从头教育,我,还有没有勇气,像当年那么做。 可是!我相信!我的儿子!不管摔了多少跤 !都会 ! 自己爬起来!!! (二)残忍 还是仁慈 儿子会走了,这是好事。
可是,冬天快到了,又是愁事。 愁什么呢?就我住的那草窝,两间屋,共十四平方,当时也算不错了。
可一生炉子,这炉子只能放在交通要道上。儿子刚刚学会走路,如果限制他的行动,那是愚蠢的;如果任他自由行动,让炉火烫伤,不用说夫人,就是他奶奶姥姥也会把我吃了。
毕竟,我儿子是双方老人所见到的第三代第一人。 面对如此难题,尽管我自视颇高,很为自己的足智多谋骄傲。
可一时也想不出什么高招,真是愁煞个人了。 冬天到了,火炉生起,屋里暖和了,可儿子的自由也受到了严格约束,更苦的是老子,天天担惊受怕不说,自尊心也受不了。
这么个小问题都解决不了,枉读了几十车书了。 一日,炉旁读书,一是暖和,一是负有重大责任。
忽然,“条件反射”四字映入眼睑。 “有了”。
我一下子站了起来。我想起了巴甫洛夫,他老人家训练小狗,不是用的这个法子吗? 儿子虽然不是小狗,但条件反射的原理也肯定适用。
我没敢声张,我想的这法子太损了。夫人肯定不会同意。
第二天,是周日,夫人打早班,早早上班走了。我开始着手自己的伟大创意。
生起炉子,不断用手试试,待自觉温度差不多了,把儿子招到炉旁,让他用手去摸炉盖,这小子,手一碰炉盖,就感觉大事不妙,赶快往回缩,那哪儿成呢?我抓着他的两手,就往炉盖上放,他拼命往回缩,最里还哇哇叫,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还是拉着他的手往上放。越往前拉,他越往后缩,如此折腾了五六分钟,老子也有点累了。
就放开了他,嘿!这小子,一挣开我的手,就赶紧跑到里间去了。嘴里还叽里咕噜,也不知发表什么高见。
休息了一会儿,又把他拉出来,再次把他往炉前推。这次小子学鬼了,离炉子还有老远,就死活不往前走了,其实,我也不敢再把他的手往炉子上放了。
训练几分钟,又放开他。 过一个多小时再拉出来演当演当。
直至夫人快下班了,才罢手。 夫人回来了,儿子远远躲开炉子,扑进妈妈的怀抱。
夫人还纳闷儿,这小子,怎么不走直道。 我在一边,偷偷的乐。
第二天,下班后,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儿子往炉前拉,小子坚决不干。 第三天第。
倡导人性化的挫折教育及满足高层次需要的快乐教育:痛并快乐着,愉快且奋斗着
一 挫折教育
自20世纪90年代初,挫折教育逐渐引起我国教育界的重视。挫折教育目的是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挫折,培养他们的耐挫折能力,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育和成熟,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乐观主义的态度。
二 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最早是由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于1854年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即要尽量使儿童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使求知成为愉快而非痛苦的事。他认为,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缀。
快乐教育是从情感教育着手的一种人格教育,是促进学生愉快发展的教学模式。其教育是以启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唤起学生自觉为目的的。孔子很早就已经有了快乐教育的思想萌芽,他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顾明远教授指出:关于快乐教育,它的本质,目的就是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想要实现快乐教育,最根本的还是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学生应该成为学习和教学过程积极的参与者。这种参与型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这比单纯地掌握知识更为重要。在进行快乐教育的过程中要营造出四个环境:多彩自主的活动环境,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以及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
虽然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性格(character)全然不同于人格(Personality),但我们日常交流中所谈论的性格的含义,实际上是指心理学上的人格的概念。
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心理学含义尽管存在众多不同的看法,但在通常意义上是指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在这种意义上说,人格就是中国人通常所理解的性格。
正因为如此,有的研究者为了避免引力理解上的混乱,主张将心理学上的Personality翻译成“性格”。所以,性格测试,也即是人格测试,或叫人格测量。
常见的性格测试方法有: 一、自陈量表式测验 自陈量表法就是让被试按自己的意见,对自己的人格特质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自陈量表通常也称为人格量表(personality inventory)。
自陈量表通常由一系列问题组成,一个问题陈述一种行为,要求被试按照自己的情形来回答。常用的自陈量表有: 1.《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 简称MMPI,是现今国外最流行的人格测验之一,此量表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S.R.Hathaway和J.C.Mckinley所合作编制。
该量表的内容包括健康状态、情绪反应、社会态度、心身性症状、家庭婚姻问题等26类题目,可鉴别强迫症、偏执狂、精神分裂症、抑郁性精神病等。 2.《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 简称16PF,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R. B. Cattell)经过几十年的系统观察和科学实验,以及用因素分析统计法慎重确定和编制而成的一种精确的测验。
这一测验能以约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测量出十六种主要人格特征,凡具有相当于初三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使用。 本测验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广泛应用于人格测评、人才选拔、心理咨询和职业咨询等工作领域。
该测验已于1979年引入国内并由专业机构修订为中文版。 3.MBTI性格类型测试 MBTI性格理论始于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心理类型的学说,后经美国的 Katharine Cook Briggs 与Isabel Briggs Myers深入研究而发展成型。
目前它已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近年来,全世界每年有200多万人次接受MBTI测试。
据统计,世界前一百强公司中有89%的公司引入使用MBTI作为员工和管理层自我发展、改善沟通、提升组织绩效的重要方法。[1] 4.DISC性格测试 DISC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博士(Dr. William Moulton Marston)在1921年的著作《常人的情绪》(Emotion of Normal People)中提出。
DISC理论对不同的年龄、性别、种族、国别的人们均适用,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性格语言。迄今为止,有多家公司根据DISC理论开发出相应的DISC性格测试,已经广泛应用于政府、军队和企业。
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八千万人做过DISC测试。由于DISC测试施测的简便性以及测试结果使用的便利性,DISC测试受到企业界的热烈欢迎,成为影响力不亚于MBTI测试的常用性格测试。
DISC性格测试主要从指挥者(D)、社交者(I)、支持者(S)和修正者(C)四个主维度特质对个体进行描绘,揭示个体激励因素、沟通方式、决策风格、能力特长、抗压能力等等特质。目前广泛用于企业招聘、选拔、培训、团队建设、管理沟通等和个人用于提升潜能、解决人际冲突、增强幸福感等等。
二、投射测验 以Freud的心理分析人格理论为依据。这种理论主张,人一些无意识的内驱力受到压抑,虽然不易觉察,但是却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在投射测验中,给受测者一系列的模糊刺激,要求对这些模糊刺激做出反应。如抽象模式,可以作多种解释的未完成图片,绘画。
分别要求受测者叙述模式,完成图片或讲述画中的内容。受测者的动机、态度、情感以及性格等,就会在回答的过程和内容中不知不觉地投射反映出来,从而了解受测者的若干人格特征。
常用的投射方法有: 1.罗夏克墨迹测验(RIBT) 由瑞士精神医学家罗夏克于1921年设计。共包括10张墨迹图片,五张彩色,五张黑白。
主试每次按顺序给被试呈现一张,同时问被试:“你看到了什么?”“这可能是什么东西?”或“你想到了什么?”等问题。被试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图片,做出自由回答。
主试记录被试的语言反应,并注意其情绪表现和伴随的动作。 2.主体统觉测验(TAT) 美国心理学家H.A.Murray和C.D.Morgen1935年编制。
由30张模棱两可的图片和一张空白图片组成。图片内容多为人物,也有部分风景,但每张图片都至少有一个物。
每次给被试呈现一张图片,让被试根据看到的内容编故事。
教师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主导作用。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主体,教的目的在于学生学, 如果没有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任何教育都无法落实。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发扬民主师生关系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工作水平不仅取决于教师完成工作角色的任务水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热爱,取决了师生关系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热爱,学生对教师尊重敬佩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和道德的典范……”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尊重学生从心底发出的对教师的这种神圣感和信任感。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要赢得学生的热爱与信任,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保证。为此,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要拥有一颗爱心。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要把学生当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个性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还必须把权威建立在长期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主动关心学生,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近、可信任的知心人,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教学工作中,要营造一个民主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要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向他们学习,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在某些方面,学生也会比老师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对学生在学习中好的见解,新的方法,教师要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要耐心听取学生的积极发言,对正确的回答给以肯定,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满足其好胜心,点燃智慧的火花。对不正确或者“文不对题”的回答也要面带微笑地听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正确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找准问题的关键和实质,激发学习积极性。千万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甚至大声指责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尽其所能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设身处地与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探索,使学生品尝学习乐趣,乐意学习,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发展个性,不压抑个性发展。
二、在课堂上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以往,我们的教育大多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正襟危坐,接受、同化、记忆和再现传授的知识,即使理解和消化,也不过是为了牢固地记忆知识,若变换角度或换个场合,则不知所措。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面面俱到,注重答题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而忽视了答题的特性和多样性,这样,导致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被动学习,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使课业变成一堆“死物”,这样就谈不上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比如,我在进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时,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课题上,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我想知道圆明园是什么样的?”“我想知道圆明园是谁建造的?”“我想知道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是怎样毁灭的?”等等。就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我一一引导他们去认真学习课文;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知欲。在课堂上,教师要为有把自己问倒的学生而自豪,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提问,如果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令自己无法回答,那就意味着自身的教学方法高妙,就证明自己的教学方法成功,就能更好地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三、开展各种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但能陶冶学生的情趣,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个性的发展。在活动之前,让学生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为每次的活动设计活动内容、活动方案、总结活动情况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大展才华。在绘画上有才能的,多让他们为黑板报、班报等设计刊头,并鼓励他们勇于创作,争取画出高水平的图画。在组织上有才能的,多让他们组织活动,并引导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给学生,尤其是后进学生以展示自己个性特长的机会。在活动中不要限制学生的个性和自由性,要启迪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全面发展自身独特能力的时空,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又是对未来活泼、多样、亮丽的世界的创造。
⑴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又称准备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或教育活动进行之中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或特殊困难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准备。它主要对教育背景、存在问题及其原因作出诊断,以便“对症下药”,据此进行教育设计。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它涉及的主要内容主要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学生前一阶段学习中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风格、能力倾向及对本学科的态度;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态度、身体状况及家庭教育情况等。
诊断性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明确学生发展的起点水平,为教学活动提供设计依据。
二是识别学生的发展差异,适当安置学生。
三是诊断个别学生在发展上的特殊障碍,以作为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
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引导教育过程正确而高效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育效果所采取的评价。与诊断性评价不同,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进行过程中开展,其主要作用有是:一是引导学习活动的方向;二是强化学生的学习;三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形成性评价所借助的手段有平常作业、日常观察和形成性测验等。形成性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之一,在我国中小学的学生评价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又称结果评价,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育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作出的评价。它要以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为基准,考查学生发展达到目标的程度。终结性评价的次数比较少,一般是一个学期或一学年两三次,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进行。其作用有:一是考察学生群体或每个学生整体的发展水平,为各种选拔、评优提供参考依据。二是总体把握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为教师和学生确定后续教学起点提供依据。这一点在我国当前进行的终结性评价中普遍不被重视,其表现为考试结束,评分完毕,就意味着终结性评价结束,没有进行考试结果的分析,不重视把试卷发给学生进行讲评。
⑵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法绝对评价绝对评价是在总结分析相对评价的优劣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绝对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为基准,对每个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作出的判断,也可称之为教育目标参考评价。绝对评价的最大特点是有一个共同的客观的标准可以参照,它不受学生所在群体的发展状况的影响。
相对评价相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的群体中,为了对每个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作出区分而进行的评价,也可称之为教育常模参照评价。这种评价有两种作用:一是有利于在群体内作出横向比较。二是有利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种评价应注意两点:一是比较要坚持等质的原则。二是比较要力求实效,把评价的着眼点放在研究和改进教学上,不要把它放在惩治某些学生的手段。
个体内差异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主要是根据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观点提出来的,客观上它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就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而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这种评价方法比较充分地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动力。
⑶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自我评价是指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自我评价实质上就是评价对象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开展自我评价时,要特别注意对自我评价者的引导,并把自评和他评结合起来。
他人评价他人评价是指由其它有关方面的人员对评价对象所实施的评价。在他人评价中,能否在评价主体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是决定他人评价成效的关键。
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有多种,掌握动作技能的教法和身体锻炼的教法等,都有可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但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还有其本身的固有教法。
1.指令式教法 这种方法是借助于外部因素(教师或音乐),给学生以专门的指导并控制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1)教师规定教材,学生按教师要求认真学习教材。 (2)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步骤和组织方法传授所确定的教材,学生必须尽力掌握。 (3)教师确定一定的负荷;力求学生按规定的负荷进行练习。 (4)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控制下,按教学的顺序进行教学。 这种学法对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以及尊重师长等都能起积极作用。其不足之处是整个教学统得太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会受到束缚。
2.发现法 这是由教师提供一些线索,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发现和完成教师预定的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 (1)教师提出掌握某项教材的要求,学生通过思维,对教师提出的线索作出积极的反映。 (2)在学生掌握某项教材遇到困难时,教师可给予适当启发,使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或相互的力量)达到教师的要求。 (3)教师根据教材要求,可以采用个别引导,成对引导或大组进行引导。 这种教法的主要优点是能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培养能力。但危险性大和难度很大的教材,不宜运用此法。
3.启发诱导法 这是由教师提出任务,启发学生自己去探求完成任务的具体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达到教师的要求,最后由教师提供正确答案的方法。
一个人的性格并不是全部是天生的,而大部分都是后天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慢慢地形成的。
中学阶段的学生之所以比较的叛逆,那是因为中学阶段是他们性格成长的一个不稳定阶段,导致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比较极端化。 在他们这种性格成长的特殊时期,更需要我们的家长和老师进行良好引导,才能磨炼出他们良好的性格。
中学阶段作为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探讨用各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需要不断的摸索和实验才能找到真正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才能正确的把握住他们的性格特点,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
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一、树立榜样 榜样在青少年的性格形成中具有无穷的力量。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种力量是很管用的,因为它充当了学生心目中的准则,他们会以此来评价自己与他人,并借此逐渐形成自己的态度体系和行为习惯,成为性格形成的重要基础。
教师为学生提供效仿的榜样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历史上的人物,如:领袖人物、科学家、军事家、战斗英雄等;二是现实生活中的模范代表以及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三是自己的家长和教师。 小学生才开始的时候很多会以家长和教师为效仿的榜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的榜样力量对其影响力就会开始下降,而其他榜样特别是同龄伙伴的影响会慢慢地增强。
教师应为学生选好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为榜样,因为他们对于学生来说,年龄很相近,也有共同的语言,而且几乎每天在一起,可以经常接受影响,这种影响又是在自然的情境中发生的,所以,有潜移默化之功效。美国心理学家哈塔普认为:“接近同伴,得到同伴的接受并进行积极的相互影响对于儿童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对于小学生所具有的榜样作用更不能低估。因为教师作为一个传道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导者,又是班集体的领导者,还是学校纪律的执行者与监督者,身肩数职的教师自然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而且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性格的影响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实现的。
为此,教师要事事严于律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加强性格的自我修养,成为德才兼备、具有较完善性格特征的人。 据研究,榜样对学生性格特征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具有启示作用、控制作用、调节作用和矫正作用。
二、提供实践机会 学生的性格大部分是在后天的各种实践活动中不断形成的,性格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学校里的实践活动包括学习活动、体育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劳动以及有组织进行的社会性的服务。
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他们从小爱科学,追求真理;可以使他们养成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热爱劳动的习惯;也可以锻炼他们不怕困难、坚强、勇敢、耐挫折的性格特征;更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老师在为学生提供实际锻炼机会的同时,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锻炼要求与目的,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的锻炼要求也要有所区别,对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是否达到锻炼要求与目的的情况要有检查和验收,使实践活动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作用。
三、良好集体气氛 学校环境对学生性格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班集体。因为在学校这样的小型社会中,班集体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几十个人组合在一起,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兴趣、不同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
因此,刚组合在一起的几十个人还不能称为班集体。真正意义上的班集体应具有明确而积极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人际关系融洽、有健康的舆论和严明的纪律。
只有生活在这样的集体中,才能使学生的性格得到良性的发展。 正确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性格形成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各种手段,如黑板报、班队活动、讨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借助多数学生的优良性格,形成班级的健康舆论,以此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特征的形成;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班级干部良好的性格品质,利用其优良品质去影响其他学生,使集体风气向更高水平发展;再者,教师要经常以小组评议会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每个学生不断发现自己性格的优势与不足,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明确今后的改进方向。正如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可见,学生良好性格特征的形成与发展,创设优良集体并形成正确舆论是重要的保证。 四、鼓励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形成和培养学生积极性格的重要条件。
那是因为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性格的自我培养。随着中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也在增长。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并具体指导学生进行性格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锻炼和自我修养。具体地,首先,教师应启发学生认识自己性格中的优缺点,客观地了解自己,使之树立起“雄心壮志”;其次,要为学生提供性格自我修养的素材,如科学家的传记、英雄人物的事迹、名人的格言等,使之确立远大而又崇高的目标;再次,要帮助学生制定性格自我锻炼的计划和方法,使之在行动中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青春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性格特点鲜明,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认真加以引导,从而避免孩子误入歧途,早日成材。
我想这也是广大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心愿。通过多年来和孩子交谈、观察,总结了一下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性格特点,供广大家长和老师参考。
1、早熟。由于生物制品、激素、影视宣传等,使我们的孩子生理和心理越来越早熟,对世界有着超越年龄的思维。
2、可塑性强。所有孩子的内心都是向善的,没有孩子生下来就心狠手辣,杀人放火,都有成功的欲望,都有英雄梦。
3、好奇。孩子们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好奇心,总想探索一切,总想知道一切,总想掌握一切,充满幻想。
4、贪玩。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没有不爱玩的孩子,并且方式多种多样。
5、自以为是。自以为已经长大,自己是全能的,自己是英雄,是救世主,敢于勇挑重担。
已经认识部分世界,在对世界的认知还不完全的情况下,自认为什么都懂,什么都行。一瓶不满,半瓶咣荡。
6、自控能力差。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容易被诱惑。
7、意志力脆弱。在生活中稍有挫折就可能灰心丧气,意志不坚定。
植 8、识别判断能力欠缺。由于知识和技能不全面,对世界没有足够的正确判断能力。
9、逆反心理强。由于和家长老师沟通欠缺,总认为自己已经长大,讨厌家长和老师的处处节制,拒绝执行家长和老师的意图,总想反着做。
和家长存在代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