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 各种应用条件、校正条件
应用检验方法必须符合其适用条件,不同设计的数据应选用不同检验方法。 一、第五章 参数估计 P74 总体均数的置信区间 1.正态近似法:
总体标准差σ已知,或σ未知但n>50时 2. t分布法
总体标准差σ未知,且n≤50时
二、第六章 计量资料两组均数t检验P93、P99 (一)t 检验的应用条件
适用于计量资料(单样本、两配对样本、两独立样本),并要求: 1. 样本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W检验(n≤50时),H0:样本来自正态总体,P>0.05时尚不能认为两组资料的分布非正态;
2. 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时,两总体方差齐性。Levene检验,H0:方差相等。P>0.05时尚不能认为两组资料方差不齐。
(二)方差不齐或非正态时,两计量资料均数的比较方法 方法1. 仅方差不齐时,可采用近似t检验,即 t′检验。 方法2. 变量变换:对数变换、平方根变换、倒数变换等
方法3. 非参数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两相关样本P142);Wilcoxon秩和检验、Mann-Whiney-U检验(两独立样本 P145)等
三、第七章 计量资料多组均数的比较-方差分析 (一)方差分析流程 P109
1、多个样本均数比较。若P2、作多重比较:LSD-t检验、Dunnett-t检验(多个实验组与一个对照组比较)、SNK-q检验(多个均数间全面比较)
(二)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 P114
1、各样本相互独立,服从正态分布;W检验 2、各样本方差齐性。Levene检验
四、分类资料(计数资料)的比较-
质量检验的方式可以按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一、按检验数量划分 1、全数检验 全数检验使指对一批待检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方式,一般来说比较可靠。
同时能够提供较全面的质量信息。如果希望检查得到百分之百的合格品,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进行全检,甚至一次以上的全检。
但是还要考虑漏检和错检的可能。全数检验有它固有的缺点: 第一,检验的工作量大; 第二,检验周期长; 第三,检验成本高; 第四,要求检验人员和检验设备较多; 第五,较大的漏检率和错检率; 由于检验人员长期重复检验的疲劳,工作枯燥,检验人员技术检验水平的限制,检验工具的迅速磨损,可能导致较大的漏检率和错检率。
具国外统计,这种漏检率和错检率有时可能会达到10%到15%。 第六,全检不适合破坏性的检验项目。
通常全检适用于以下几种场合: 第一,精度要求高的产品和零部件; 第二,对下道或后续工序影响较大的尺寸部位; 第三,手工操作比重大,质量不稳定的工序; 第四,一些批量不大,质量方面无可靠保证的产品(包括零部件)和工序 第五,采用挑选型抽样方案时,对于不合格的交验批,要进行100%的重检和筛选。
质量检验的方式可以按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一、按检验数量划分 1、全数检验 全数检验使指对一批待检产品进行检验。
这种方式,一般来说比较可靠。同时能够提供较全面的质量信息。
如果希望检查得到百分之百的合格品,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进行全检,甚至一次以上的全检。但是还要考虑漏检和错检的可能。
全数检验有它固有的缺点: 第一,检验的工作量大; 第二,检验周期长; 第三,检验成本高; 第四,要求检验人员和检验设备较多; 第五,较大的漏检率和错检率; 由于检验人员长期重复检验的疲劳,工作枯燥,检验人员技术检验水平的限制,检验工具的迅速磨损,可能导致较大的漏检率和错检率。具国外统计,这种漏检率和错检率有时可能会达到10%到15%。
第六,全检不适合破坏性的检验项目。 通常全检适用于以下几种场合: 第一,精度要求高的产品和零部件; 第二,对下道或后续工序影响较大的尺寸部位; 第三,手工操作比重大,质量不稳定的工序; 第四,一些批量不大,质量方面无可靠保证的产品(包括零部件)和工序 第五,采用挑选型抽样方案时,对于不合格的交验批,要进行100%的重检和筛选。
2、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是指根据数理统计原理所预先制定的抽样方案。从交验的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部分样品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按照规定的判断准则,判定整批产品是否合格,并决定是接收还是拒收该批产品,或采取其它吃力方式。
抽样检验的主要优点是,明显节约了检验工作量和检验费用,缩短了检验周期,减少了检验人员和设备。特别是属于破坏性检验时,只能采取抽样检验的方式。
抽样检验的主要缺点,是有一定的错判风险。例如将合格判为不合格,或把不合格错判为合格。
虽然运用数理统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风险,提高了可靠性,但只要使用抽检方式,这种风险就不可能绝对避免的。 抽样检验适用于一下几种场合: 第一,生产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的产品或工序; 第二,带有破坏性检验的产品和工序; 第三,外协件、外购件成批的验收检验; 第四,某些生产效率高,检验时间长的产品和工序; 第五,检验成本太高的产品和工序; 第六,产品漏检少量不合格不会引起重大损失的产品。
二、按质量特性值划分 1、计数检验 计数检验包括检查和计点检查,只记录不合格数(或点),不记录检测后的具体测量数值,特别是有些质量特性本身很难用数值表示,如产品的外形是否美观,食物的味道是否可口等等,它们只能通过感官判断是否合格,还有一类质量特点,如产品的尺寸等虽然可以用数值表示,也可以进行测量,但在大批量生产中,为了提高效率、节约人力和费用,常常只用“过端”和“不过端”的卡规检查是否在上下公差范围以内,也就是只区分合格与不合格品,而不测量实际的尺寸大小。 2、计量检验 计量检验就是测量和记录质量特性的数值,并根据数值与表准对比,判断是否合格。
这种检验在工业生产中是大量而广泛存在的。三、按检验性质划分 1、理化检验 理化检验是借助物理、化学的方法,使用某种测量工具或仪器设备,如千分尺、游标卡尺、显微镜等等所进行检验,理化检验的特点通常都是能够得到具体的数值,人为误差小因而有条件时,要尽可能的采用理化检验。
2、官能检验 管能检验时靠人的感觉器官来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和判断的。如对产品的形状、颜色、味道、气味、伤痕、老化程度等,通常时依靠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进行检查的,并判断质量的好坏或是否合格。
官能检验又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嗜好形官能检验,如美不美、香不香,这类由人的感觉本身作为判断对象的检验,这种检验往往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嗜好可能不同,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审美观,对同一事物,其判断的结果可能由所不同。也就是说,这类检验往往由较强的主观意愿。
第二类、分析型官能检验,通过人的感觉。
物质的常见检验方法笼统地讲有:物理法、化学法。
物理法就是利用物理性质检验,如颜色、气味、水溶性。
化学法就是利用特征反应检验。
具体举例如下:
一、离子的检验
1、钠离子、钾离子,用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分别呈黄色、紫色(通过蓝色钴玻璃片)。
2、镁离子,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3、铝离子,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和过量的NaOH溶液。
4、铁离子,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为血红色Fe(SCN)3。或者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
5、亚铁离子,与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 (OH)2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6、NH4+,铵盐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气体。
7、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8、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淡黄色沉淀。
9、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黄色沉淀。
10、硫酸根,能与Ba(OH)2及可溶性钡盐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11、碳酸根,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稀盐酸,且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气体物质的检验
1、观察法:对于有特殊颜色的气体如氯气(黄绿色)、二氧化氮(红棕色)、碘蒸气(紫红)可根据颜色检验。
2、溶解法:根据溶于水现象检验。例如红棕色二氧化氮溶于水后溶液无色,红棕色溴蒸汽溶于水形成橙色溶液。
3、褪色法:例如SO2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4、氧化法:被空气氧化看变化,例如NO的检验。
5、试纸法:如石蕊试纸,醋酸铅试纸。
6、星火法:适用于有助燃性或可燃性的气体。例如O2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甲烷、乙炔的检验可点燃看现象;甲烷、一氧化碳、氢气则可根据其燃烧产物来判断。
还有一些方法,如闻气味等,但一般不用。
感官检验的方法 食品感官检验的方法分为分析型感官检验和嗜好型感官检验两种: 分析型感官检验——把人的感觉作为测定仪器,测定食品的特性或差别的方法。
比如:检验酒的杂味,判断用多少人造肉代替香肠中的动物肉人们才能识别出它们之间的差别,评定各种食品的外观、香味食感等特性都属于分析型感官检验。 嗜好型感官检验——根据消费者的嗜好程度评定食品特性的方法。
比如:饮料的甜度怎 样算最好,电冰 箱颜色怎样最好等。 弄清感官检验的目的,分清是利用人的感觉测定物质的特性(分析型)还是通过物质来测定人们嗜好度(嗜好型)是设计感官检验的出发点。
例如,对二种冰淇淋,如果要研究二者的差别,就可以把冰淇淋溶解或用水稀释,应在最容易检查出其差别的条件下进行检验,但如果要研究哪种冰淇淋受消费者欢迎,通常必须在一般能吃的状态下进行检验。 2、常用试验方法根据感官检验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常用的试验方法有以下六种: (1)差别试验(Difference Test) 差别试验用于分辨样品之间的差别,其中包括 2个样品或者是多个样品之间的差别试验。
差别试验是对样品进行选择性的比较,一般领先于其它试验,在许多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例如在贮藏试验中,可以比较不同的贮藏时间对食品的味觉、口感、鲜度等质量指标的影响。
又如在外包装试验中,可以判断哪种包装形式更受欢迎,而成本高的包装形式有时并不一定受消费者欢迎,都可以用差别试验检验。 差别试验的试验方法有:2点识别法、2点嗜好法、1:2点比较法、3点识别法、3点嗜好法等。
试验结果的分析常用查表法。 ①2点比较法是比较两种试样,以此来区别两者或判断其优劣的方法。
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可按试验目的分为 2点识别法和 2点嗜好法。
2 点识别法是比较 X、Y 两种试样,根据人的感觉排列 X、Y的顺序,即区别两者的方法。由于 X和 Y之间的顺序是客观存在的。
当人们的感觉判断的顺序和客观存在的顺序一致时,回答是正确的,否则回答是错误的,因此识别检验只需做单侧检验。2点识别法一般用于判断评审员的识别能力或者判断 X、Y之间的差别是否达到能识别的程度等。
本法具有准备和实施方便等优点,缺点是结果差错的偶然可能性大。 2 点嗜好法是指比较 X、Y两种试样后指出自己喜欢哪一种的方法。
在嗜好性检验中, 评审员指出 X、Y两种试样中的任何一个均可以,故必须进行双侧检验。本法主要用于市场调查和质量检验。
②1:2比较法 1:2比较法是指先供给试样 X,让评审员记住它的特性(这个试样称明试样),然后同 时供给用暗号表示的试样 X和 Y(因为评审员事先不知两个试样的内容和特性,故称暗试样), 让评审员判断两个暗试样中哪个是试样 X的试验。1:2 比较法一般用于出厂检查验收商品,或用于测定评审员的识别能力,该法比 2点比较法灵敏度高。
③3点比较法 有2个试样 X、Y,把两个相同的试样和一个不同的试样按 XYY、XXY、XYX等方式组合 后供给评判员,让评审员判断其中一个不同的试样的方法叫做 3点识别法。然后再比较一个 试样和剩余的两个相同试样,判断喜欢哪一个的方法叫做 3点嗜好法。
因此,3点比较法只经一次试验,就能同时完成识别和嗜好两个试验。 (2)排列试验(Ranking Test) 排列试验对某种食品的质量指标,按大小或强弱顺序对样品进行排列,并记上 1、2、3……数字。
它具有简单并且能够评判 2个以上样品的特点。其缺点是排列试验只是一个初步的分辨试验形式,它无法判断样品之间差别大小和程度,只是其试验数据之间进行比较。
试验结果的分析常用查表法和方差分析法。 (3)分级试验(Scoring Test)分级试验按照特定的分级尺度,对试样进行评判,并给以适当的级值。
分级试验是以某个级数值来描述食品的属性。在排列试验中,两个样品之间必须存在先后顺序,而在分级试验中,两个样品可能属于同一级数,也可能属于不同级数,而且它们之间的级数差别可大可小。
排列试验和分级试验各有特点和针对性。分级试验的试验方法主要有评分法、scheffe 一对比较法、模糊数学法等。
试验结果的 分析常用方差分析法。 (4)阈值试验(Threshold Test)阈值试验是通过稀释(样品)确定感官分辨某一质指标的最小值。
阈值试验主要用于味觉的测定,测定值有: ①刺激阈(RL)能够分辨出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刺激阈。刺激阈分为:敏感阈、识别阈和极限阈。
阈 值大小取决于刺激的性质和评价员的敏感度,阈值大小也因测定方法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②分辨阈(DL) 感觉上能够分辨出刺激量的最小变化量称分辨阈。
用+-△S来表示刺激量的增加(上) 或减少(下),上下分辨阈的绝对值的平均值称平均分辨阈。 ③主观等价值(DSE)对某些感官特性而言,有时两个刺激产生相同的感觉效果,我们称之为等价刺激。
例如:10%的葡萄糖与 6.3%的蔗糖的刺缴等价。阈值试验的试验方法主要有极限法和定常法。
(5)分析或描述试验(Analysis or Description Test) 描述试验是对样品与标准样品之间进行比较,给出较为准确的描述。描述试验要求试验人员对食品的质量指标用合理、清楚的文字作准确的描述。
一般安全检查的方法有如下四种:
1经常性检查:是指安全技术人员、车间和班级干部及职工对安全工作所进行的日查、周查和月查,其目的是辨别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并通过检查加以控制和整改,以防止事故发生。
2定期安全检查:是企业或主管部门根据生产活动情况组织的全面安全检查,如季节性检查、季度检查、年中或全年检查等。
3专业性安全检查:是根据设备和工艺特点进行的专业检查,如电气、锅炉、防火、防爆检查等。
4群众性检查:是指发动群众普遍进行的安全检查。
你能具体说下什么东西的检测方法吗?
生化常用:比色法,紫外吸收法,分光光度法,测物质含量。。。..
免疫常用:ELISA法检测各种抗原或者抗体。还有免疫金法检测结核抗体。。。.
微生物培养法,药敏试验。
放射免疫检测肿瘤的一些标志物。
血常规用的是三分群或者五分群的血液分析仪,原理同流式细胞术。
尿液的干湿化学分析,用的是仪器,但检测不同项目用的具体方法不一样。
奇偶校验”。
内存中最小的单位是比特,也称为“位”,位有只有两种状态分别以1和0来标示,每8个连续的比特叫做一个字节(byte)。不带奇偶校验的内存每个字节只有8位,如果其某一位存储了错误的值,就会导致其存储的相应数据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应用程序发生错误。
而奇偶校验就是在每一字节(8位)之外又增加了一位作为错误检测位。在某字节中存储数据之后,在其8个位上存储的数据是固定的,因为位只能有两种状态1或0,假设存储的数据用位标示为1、1、1、0、0、1、0、1,那么把每个位相加(1+1+1+0+0+1+0+1=5),结果是奇数,那么在校验位定义为1,反之为0。
当CPU读取存储的数据时,它会再次把前8位中存储的数据相加,计算结果是否与校验位相一致。从而一定程度上能检测出内存错误,奇偶校验只能检测出错误而无法对其进行修正,同时虽然双位同时发生错误的概率相当低,但奇偶校验却无法检测出双位错误。
MD5的全称是Message-Digest Algorithm 5,在90年代初由MIT的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和RSA Data Security Inc 发明,由 MD2/MD3/MD4 发展而来的。MD5的实际应用是对一段Message(字节串)产生fingerprint(指纹),可以防止被“篡改”。
举个例子,天天安全网提供下载的MD5校验值软件WinMD5.zip,其MD5值是,但你下载该软件后计算MD5 发现其值却是,那说明该ZIP已经被他人修改过,那还用不用该软件那你可自己琢磨着看啦。 MD5广泛用于加密和解密技术上,在很多操作系统中,用户的密码是以MD5值(或类似的其它算法)的方式保存的,用户Login的时候,系统是把用户输入的密码计算成MD5值,然后再去和系统中保存的MD5值进行比较,来验证该用户的合法性。
MD5校验值软件WinMD5.zip汉化版,使用极其简单,运行该软件后,把需要计算MD5值的文件用鼠标拖到正在处理的框里边,下面将直接显示其MD5值以及所测试的文件名称,可以保留多个文件测试的MD5值,选定所需要复制的MD5值,用CTRL+C就可以复制到其它地方了。 参考资料:/z/q889701677.htm CRC算法原理及C语言实现 -来自(我爱单片机) 摘 要 本文从理论上推导出CRC算法实现原理,给出三种分别适应不同计算机或微控制器硬件环境的C语言程序。
读者更能根据本算法原理,用不同的语言编写出独特风格更加实用的CRC计算程序。 关键词 CRC 算法 C语言 1 引言 循环冗余码CRC检验技术广泛应用于测控及通信领域。
CRC计算可以靠专用的硬件来实现,但是对于低成本的微控制器系统,在没有硬件支持下实现CRC检验,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软件来完成CRC计算,也就是CRC算法的问题。 这里将提供三种算法,它们稍有不同,一种适用于程序空间十分苛刻但CRC计算速度要求不高的微控制器系统,另一种适用于程序空间较大且CRC计算速度要求较高的计算机或微控制器系统,最后一种是适用于程序空间不太大,且CRC计算速度又不可以太慢的微控制器系统。
2 CRC简介 CRC 校验的基本思想是利用线性编码理论,在发送端根据要传送的k位二进制码序列,以一定的规则产生一个校验用的监督码(既CRC码)r位,并附在信息后边,构成一个新的二进制码序列数共(k+r)位,最后发送出去。在接收端,则根据信息码和CRC码之间所遵循的规则进行检验,以确定传送中是否出错。
16位的CRC码产生的规则是先将要发送的二进制序列数左移16位(既乘以 )后,再除以一个多项式,最后所得到的余数既是CRC码,如式(2-1)式所示,其中B(X)表示n位的二进制序列数,G(X)为多项式,Q(X)为整数,R(X)是余数(既CRC码)。 (2-1) 求CRC 码所采用模2加减运算法则,既是不带进位和借位的按位加减,这种加减运算实际上就是逻辑上的异或运算,加法和减法等价,乘法和除法运算与普通代数式的乘除法运算是一样,符合同样的规律。
生成CRC码的多项式如下,其中CRC-16和CRC-CCITT产生16位的CRC码,而CRC-32则产生的是32位的CRC码。本文不讨论32位的CRC算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根据本文的思路自己去推导计算方法。
CRC-16:(美国二进制同步系统中采用) CRC-CCITT:(由欧洲CCITT推荐) CRC-32: 接收方将接收到的二进制序列数(包括信息码和CRC码)除以多项式,如果余数为0,则说明传输中无错误发生,否则说明传输有误,关于其原理这里不再多述。用软件计算CRC码时,接收方可以将接收到的信息码求CRC码,比较结果和接收到的CRC码是否相同。
3 按位计算CRC 对于一个二进制序列数可以表示为式(3-1): (3-1) 求此二进制序列数的CRC码时,先乘以 后(既左移16位),再除以多项式G(X),所得的余数既是所要求的CRC码。如式(3-2)所示: (3-2) 可以设: (3-3) 其中 为整数, 为16位二进制余数。
将式(3-3)代入式(3-2)得: (3-4) 再设: (3-5) 其中 为整数, 为16位二进制余数,将式(3-5)代入式(3-4),如上类推,最后得到: (3-6) 根据CRC的定义,很显然,十六位二。
一.品质控制的演变 1.操作者控制阶段:产品质量的优劣由操作者一个人负责控制。
2.班组长控制阶段:由班组长负责整个班组的产品质量控制。 3.检验员控制阶段:设置专职品质检验员,专门负责产品质量控制。
4.统计控制阶段:采用统计方法控制产品质量,是品质控制技术的重大突破,开创了品质控制的全新局面。 5.全面质量管理(TQC):全过程的品质控制。
6.全员品质管理(CWQC):全员品管,全员参与。 二,品质检验方法 1、全数检验:将送检批的产品或物料全部加以检验而不遗漏的检验方法。
适用于以下情形: ①批量较小,检验简单且费用较低; ②产品必须是合格; ③产品中如有少量的不合格,可能导致该产品产生致命性影响。 2、抽样检验:从一批产品的所有个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检验,并根据样本的检验结果来判断整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活动,是一种典型的统计推断工作。
①适用于以下情形:a. 对产品性能检验需进行破坏性试验; b. 批量太大,无法进行全数检验; c. 需较长的检验时间和较高的检验费用; d. 允许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品存在。 ②抽样检验中的有关术语: a.检验批:同样产品集中在一起作为抽验对象;一般来说,一个生产批即为一个检验批。
可以将一个生产批分成若干检验批,但一个检验批不能包含多个生产批,也不能随意组合检验批。 b.批量:批中所含单位数量; c.抽样数:从批中抽取的产品数量; d.不合格判定数(Re):Refuse的缩写即拒收; e.合格判定数(Ac):Accept的缩写即接收; f.合格质量水平(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的缩写。
通俗地讲即是可接收的不合格品率。 3、抽样方案的确定: 我厂采用的抽样方案是根据国家标准GB2828《逐批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来设计的。
具体应用步骤如下: ①确定产品的质量判定标准: ②选择检查水平:一般检查水平分Ⅰ、Ⅱ、Ⅲ;特殊检查水平分S-1、S-2、S-3、S-4,一般情况下,采用一般水平Ⅱ。 ③选择合格质量水平(AQL):AQL是选择抽样方案的主要依据,应由生产方和使用方共同商定。
④确定样本量字码,即抽样数。 ⑤选择抽样方案类型:如一次正常抽样方案,加严抽样方案,还是多次抽样方案。
⑥查表确定合格判定数(AC)和不合格判定数(Re)。 三、检验作业控制 1、进料(货)检验(IQC):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①进料检验项目及方法 : a 外观:一般用目视、手感、对比样品进行验证; b尺寸:一般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c特性:如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②进料检验方法:a 全检, b抽检 ③检验结果的处理:a 接收; b拒收(即退货); c 让步接收; d全检(挑出不合格品退货) e 返工后重检 ④依据的标准:《原材料、外购件技术标准》、《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理化检验规程》等等。
2、生产过程检验(IPQC):一般是指对物料入仓后到成品入库前各阶段的生产活动的品质控制,即Inprocess Quality Control。而相对于该阶段的品质检验,则称为FQC(Final Quality Control)。
①过程检验的方式主要有: a. 首件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b. 过程控制与抽检、巡检相结合; c. 多道工序集中检验; d. 逐道工序进行检验; e. 产品完成后检验; f. 抽样与全检相结合; ②过程品质控制(IPQC):是对生产过程做巡回检验。 a. 首件检验; b. 材料核对;c. 巡检:保证合适的巡检时间和频率,严格按检验标准或作业指导书检验。
包括对产品质量、工艺规程、机器运行参数、物料摆放、标识、环境等的检验; d检验记录,应如实填写。 ③过程产品品质检验(FQC):是针对产品完工后的品质验证以确定该批产品可否流入下道工序,属定点 检验或验收检验。
a. 检验项目:外观、尺寸、理化特性等;b. 检验方式:一般采用抽样检验;c.不合格处理;d.记录; ④依据的标准:《作业指导书》、《工序检验标准》、《过程检验和试验程序》等等。 3、最终检验控制:即成品出货检验。
(Outgoing Q.C) 4、品质异常的反馈及处理: ①自己可判定的,直接通知操作工或车间立即处理; ②自己不能判定的,则持不良样板交主管确认,再通知纠正或处理; ③应如实将异常情况进行记录; ④对纠正或改善措施进行确认,并追踪处理效果; ⑤对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应作好明确的状态标识,并监督相关部门进行隔离存放。 5、质量记录:为已完成的品质作业活动和结果提供客观的证据。
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字迹清晰、完整并加盖检验印章或签名。 还要做到:及时整理和归档、并贮存在适宜的环境中。
四、统计技术简介(参见《统计技术应用指南》) 1、分层法:是运用统计方法作为管理的最基础工具,目的是把杂乱无序的资料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和统计。 2、调查表: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常用调查表来收集数据。
如不良项目调查表、不合格原因调查表等。 3、排列图: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根据“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原理(即二八原理)制作而成的。
排列图有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6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