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印和蓝印是印染的基本方法。
彩印花布有凸纹木模版印花和镂空纸版刷印两种。凸纹木模版彩印过程是先将土布放在白矾水中浸泡,然后拿出放在石板上捶炼,捶炼后的布凉至七、八成干的时候,放在用鬃刷刷上紫色图案花纹的木版上,用琉璃球在布面上反复磨擦,直到木版上的色彩均匀地印到布上为止。
镂空纸版刷印是把镂刻花纹的油纸版平放在布上,一色一版,一次一次地用不同色彩的染料,直接刷印到布面上。蓝印花布的印染方法是先把镂空花版铺在白布上,用“抹子”把防染浆剂刮入花纹空隙漏印于布面,干后浸染靛蓝,刮去防染浆粉,即显现出蓝白花纹。
唐代的印染方法很多,著名的有夹缬、蜡缬、绞缬、碱印等几种。
(1)夹缬。夹缬实际上是镂空版印花。盛唐时期极为流行,它是将布帛对折紧紧地夹在两板中间,然后就镂空处涂刷染料或色浆。然后入染,除去镂空版,对称花纹即可显示出来,有时也用多块镂空版,染成二、三种色彩。夹缬的图案特点是花纹对称,具有均衡的美。
(2)蜡缬。现在称为蜡染。传统的蜡染方法是:先把蜡加温熔化,再用三至四寸的竹笔或铜片制成的蜡刀,蘸上蜡液在平整光洁的织物上绘出各种图案。待蜡冷凝后,将织物放在染液中染色,然后用沸水煮去蜡质。这样,有蜡的地方,蜡防止了染液的浸入而未上色,在周围己染色彩的衬托下,呈现出白色花卉图案。由于蜡凝结后的收缩以及织物的绉折,蜡膜上往往会产生许多裂痕,入染后,色料渗入裂缝,成品花纹就出现了了一缝丝不规则的色纹,形成蜡染制品独特的装饰效果。日本正仓院就藏有唐代蜡缬“蜡缬象纹屏”和“蜡缬羊纹屏”,是蜡缬中难得的精品。
(3)绞缬。又名撮缬或扎缬,是我国古代民间常用的一种染色方法。它制作简易,风格朴质大方,为人们喜爱。绞缬花样色调柔和,花样的边缘由于受到染液的浸润,很自然地形成从深到浅的色晕,使织物看起来层次丰富,具有晕渲烂漫、变幻迷离的艺术效果。有时用线将布钉扎成各种花纹,然后入染,由于钉扎部分不能染色,形成色地白花的装饰。名画家周吭画的《簪花仕女图》上都是身穿妇女流行服饰“青碧缬”的妇女造型。
(4)碱印。也可称为碱缬,碱剂印花是一种利用碱性物质对丝胶的溶解性能及对某些染料的阻染性能而进行的防染或拔染印花方法。具体办法是利用碱对织物的化学作用。由于染料能溶于碱性的不同物理性质,用草木灰或石灰等强碱性物质,调配成印浆,施印于生丝坯绸上,从而使花纹部位的生丝膨胀脱胶,所以碱印出的花纹,能形成深浅不同的色调。或在此基础上,再行入染,利用生丝熟丝在染液中上色率的差异,形成深浅不同的色光。
唐代的染织工艺努力追求华丽的色彩效果,丝织的品种很多,而以织锦最著名,一般称为“唐锦”。唐代的锦以纬锦为主,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锦是古代丝织品中最精美也是最贵重的纺织品,它是以提花织成各种花纹的多色多重织物。唐锦的艺术风格以富丽绚烂、清新流畅为特征。图案花纹多以各种花草禽兽几何图案及文字为题材,可分为联珠纹、团窠纹(团花)、对称纹、散花、几何纹、晕涧等。唐锦是用纬线起花,纬锦的优点是能织出复杂的装饰花纹和华丽的色彩效果。加以唐锦在传统的图案花纹基础上又吸收了外来的装饰纹样,使它具有清新、华美、富丽的艺术风格,隋唐织锦上的联珠纹和敦煌藻井上的联珠纹,已经较为普遍。所以,唐代联珠纹的发展,只能说和当时的波斯风格相适应而己,是一种圆形的适合图案的周边,布满连接的小圆形,如同联珠故名(图4.5)。对称纹也是唐代装饰中常见的,被称为“陵阳公样”,常以鸡、羊、凤、麟为题材,组成对称的形式。
一、水浆印花工艺 水浆印花工艺是丝网印花行业中一种最基本的印花工艺,其可在棉、涤纶、麻等等,几乎所有的浅底色面料上印花,应用十分广泛。
它的工作原理近似于染色,所不同的是其是将面料的某一区域“染”成花位所需要的颜色。所以,这种工艺在深底色面料上无法应用。
水浆印花工艺最大的优点是应用广泛,花位牢度很好,能用相对低廉的价格印出较好的效果。水浆印花工艺的局限性是在所有的深色面料上无法应用。
二、胶浆印花工艺 胶浆印花工艺应用特殊的化学凝胶与染料高度无缝混合。染料通过凝胶的介质作用,牢固的附着在面料上,胶浆印花工艺克服了水浆印花的局限性。
其特点是适应各种色深及材质的印花,它可在棉、麻、粘胶、涤纶、锦纶、丙纶、氯纶及各种纤维的混纺织物上印花,也可在皮革、人造革等材料上印花,用它可进行荧光印花、喷墨印花、烂花印花、静电植绒印花等印花工艺。胶浆印花工艺最大的优点是应用广泛,色彩靓丽,还原度高,但它的印制工艺相对水浆印花工艺要复杂,成本相对要高。
胶浆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在水浆之后,由于它的覆盖性非常好,使深色衣服上也能够印上任何的浅色,而且有一定的光泽度和立体感,使成衣看起来更加高档,所以它得以迅速普及,几乎每一件印花T恤上都会用到它。但由于它有一定硬度,所以不适合大面积的实地图案,大面积的图案最好还是用水浆来印,然后点缀些胶浆,这样既可以解决大面积胶浆硬的问题,又可以突出图案的层次感;还有一种方法是将大面积的实地图案偷空,做成烂的效果,但始终穿起来有点硬硬的,所以最好还是水、胶浆结合来解决大面积印花的问题较好。
三、发泡印花工艺 发泡印花又称立体印花,发泡印花工艺在胶浆印花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的原理是在胶浆印花染料中加入几种一定比例的高膨胀系数的化学物质,所印花位经烘干后用200-300度的高温起泡,实现类似“浮雕”的立体效果,发泡印花工艺可视承印物的要求做高中低发泡效果十分夺目。发泡印花印花工艺最大的优点是立体感很强,印刷面突出、膨胀。
广泛的运用在棉布、尼龙布等材料上。 发泡印花浆已发展为物理发泡浆和化学发泡浆两大系列,物理发泡浆主要是含有微胶囊的制剂,在微胶囊制剂中贮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当温度升高时,微囊制剂中的有机溶剂迅速气化,将微囊鼓胀,胀大了的微囊相互挤压,造成不规则的重叠分布,因此表面高低不平,故也称之起绒印花。
化学发泡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热塑型树脂加发泡剂等所组成的色浆,另一种是聚氨酯和溶剂增稠剂组成的色浆。但后者织物上印花色浆中的溶剂要回收,给印花厂带来一定难度,故现在一般采用前者。
四、植绒印花工艺 静电植绒印花工艺是立体印花工艺中的一种。其原理是将高强度的复方树脂粘合亮剂用包含所需花位的丝网转印到承印物表面上,再让纤维绒毛通过数十万伏的高压静电场带电。
使绒毛垂直均匀地飞速“撞”到粘合剂上,在面料表面“铺”上一层绒毛,再经高温固化成型。它被广泛应用于沙发面料、包装盒、鞋面料、装饰装潢、玩具、工业电器件保护等方面。
将绒毛覆着在物体表面上,不受被植物形状、大小的限制,植绒工艺印制的产品立体感强,颜色鲜艳,手感柔和,不脱绒耐磨擦。棉布、丝麻、皮革、尼龙布、各种PVC、牛仔布、橡胶、海绵、金属、泡沫、塑料、树脂无防布等等都可印制。
植绒所选用的粘合剂对印染后加工业起着重要作用。常用粘合剂分为外交联型粘合剂和自交联型粘合剂。
外交联型粘合剂在其分子中含有羧基(-C00H)或酰胺基(-C-NH2)、氨基(-NH3)等能与外加交联剂的官能团发生交联反应的基团。成膜时可与外胶联剂反应形成网状皮膜,从而把绒毛固定在基布上。
选择粘合剂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坯布及绒毛黏结力大;2、植绒后手感柔软,表面成膜性适当,以利于植绒;3、黏度适中,以利于在坯布上喷、涂、刮;4、化学稳定性好,有良好的耐气候性和耐洗涤性;5、操作方便,使用时加入少量黏度调整剂即可调整黏度;6、无毒无害,不易燃烧。 五、光敏变色印花 光敏变色印花亦称感光变色印花,早期的光敏变色印花是用光变染料,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染料结构发生变化,呈现不同的色泽。
例如,染料A是无色的,经紫外线照射后,分子开环变成菁结构的染料B,呈蓝色,当染料B再暴露于可见光中又会重新转变为无色的染料A。 现在采用微胶囊技术把光变染料包覆于胶囊中,一般粒径为1-10微米,用微胶囊包覆后的光变染料,其耐光牢度大大提高。
目前光变染料已发展到有4个基本色:紫色、蓝色、黄色、红色,这4种光变染料其初始结构均为闭环型,即印在织物上没有色泽,但在紫外光线照射下可以变成紫色、蓝色、黄色、红色。所谓光敏变色从一种色泽变为另一种色泽,是在印花色浆中把光变染料和一般色涂料拼混后–起印花。
例如用光变染料红与涂料蓝拼混后印花,在织物表面呈现蓝色,在紫外光照射下则变为蓝紫色。 六、热敏变色印花 热敏变色印花亦称感温变色印花,早期的热敏变色印花就已采用了热敏变色染料加工成微胶囊后,印制到织物上。
l 按染色方法可分为:浸染机、卷染机、轧染机l 按被染物形态:散纤维染色机、纱线染色机、织物染色机、成衣染色l 按染色温度及压力:常温常压染色机、高温高压染色机l 按设备运转方式:间歇式染色机及连续式染色机l (三)匀染和移染l 广义的匀染是指染料在染色织物表面以及在纤维内各部分分布的均匀度l 染料在纤维内均匀分布,透染l 分为4种情况l (1) 在纤维束及纤维内分布均匀,理想状态l (2)在纤维束内分布均匀,但只分布在单纤维表面,纤维环染,近似匀染,染色结果较第一种情况浓l (3)纤维束环染(白芯)l (4)纤维束外围纤维环染或不均匀染色,内部纤维不染色l 影响匀染因素l (一) 纤维及及其结构均匀性l 不同成熟度的棉l 不同产地、不同生长部位的毛l 化学纤维l 前处理l (2)上染条件l 初染速率太高或上染速率太快l 浸染控制匀染手段l 缓染——控制上染速度和加入缓染剂l 移染——上染较多部位的染料通过解吸转移到上染较少的部位l 轧染控制匀染手段l 浸轧均匀性l 防泳移l 散纤维染色:多用于混纺织物、交织物和厚密织物l 纱线染色:纱线制品、色织物或针织物l 成衣染色:小批量、交货短、适应变化l 原液着色:有色纤维,如丙纶l 根据把染料施加于染色物和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上的方式不同,染色方法可分为浸染(或称竭染)和轧染两种l (一)浸染l 将纺织品浸渍于染液中,经一定时间使染料上染纤维并固着在纤维上的染色方法l 在染色过程中,染料逐渐上染纤维,染液中染料浓度相应地逐渐下降l 适用于各种形态的纺织品染色,尤其适用于不能经受张力或压轧的染色物l 浸染时,染液及被染物可以同时循环运转,也可以只有一种循环l 一般为间歇式生产,设备比较简单,操作比较容易,生产效率较低l 主要有:散纤维染色机、绞纱或筒子纱染色机、经轴染色机、卷染机、绳状染色机、喷射溢流染色机、气流染色机等l 浴比:浸染时,染液质量与被染物质量之比l 染色浓度:染料用量一般用对纤维质量的百分数(o.m.f.)表示l 影响染色因素:l (1)保证染液各处的染料、助剂的浓度均匀一致l (2)控制上染速率,通过调节温度及加入匀染助剂来达到l 调节温度使染浴各处温度均匀一致,升温速率必须与染液流速相适应l 加入匀染剂可控制上染速率,或增加染料的移染性能l (3)浴比大小l (4)消除织物内应力l (二)轧染l 将织物在染液中经过短暂的浸渍后,随即用轧辊轧压,将染液挤入纺织物的组织空隙中,并除去多余染液,使染料均匀分布在织物上,染料的上染是(或主要是)在以后的汽蒸或焙烘等处理过程中完成的l 和浸染不同,织物浸在染液里的时间很短,一般只有几秒到十几秒l 织物上的轧余率(带液率,织物上带的染液质量占干布质量的百分率)不多,在30%~100%之间l 不存在染液的循环流动,没有移染过程l 一般是连续染色加工,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织物染色,但被染物所受张力较大,通常用于机织物的染色l 为了保证匀染性及防止色差l (1)轧液要均匀,织物浸轧后,前、后、左、中、右的轧余率要求均匀一致l (2)良好的润湿性能l 染液要迅速透入织物的组织空隙,除前处理充分外,可在染液中加入适当润湿剂。
l 浸轧形式:一浸一轧、一浸二轧、二浸二轧或多浸一轧l 经过轧压后,织物上染液可以分为三部分:l (1)纤维所吸收的染液l (2)留在织物组织的毛细管空隙中的染液 (3)留在织物间隙中、在重力作用下容易流动的染液l 烘干时,后两部分染液通过毛细管效应,向织物的受热表面移动,产生“泳移”现象,造成色斑l 泳移:指织物在浸轧染液以后的烘干过程中染料随水分的移动而移动的现象。l 泳移不但使染色不匀,而且易使摩擦牢度降低l 织物含湿量越大,轧余率越高,越易泳移l 除降低轧余率外,还可加入防泳移剂l 染液浓度的控制l 一般染料对纤维有一定的直接性,染料会发生纤维吸附,轧余回流回来的染液浓度降低,l 织物烘干形式:红外线烘燥、热风烘燥、烘筒烘燥l 热风烘燥:对流传热,烘燥效率较低l 烘筒烘燥:接触式烘燥,烘燥效率高,但易造成烘干不匀和染料泳移,一般与红外线烘燥和热风烘燥联合使用l 使染料固着方法:汽蒸、焙烘(或热熔)l 汽蒸就是利用水蒸气使织物温度升高,纤维吸湿膨胀,染料与化学试剂溶解,同时被纤维所吸附而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并固着l 有常压饱和蒸汽汽蒸l 常压高温蒸汽(过热蒸汽):170~190℃,用于涤纶及混纺织物的分散染料,活性染料l 高压高温蒸汽:涤纶及混纺织物染色l 焙烘:以干热气流为传热介质使织物升温,染料溶解并扩散进入纤维而固着l 一般为导辊式,特别适用于分散染料,活性染料固色l 轧堆染色:在浸轧后堆置过程中固色的一种半连续染色方法l 主要用于活性染料对棉织物的染色。
原发布者:八五二七一
纺织工艺纺织工艺流程包括纺纱工艺和织造工艺两部分。纺纱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清棉、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织造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络筒、整经、浆纱、穿经、织造、整理。一、纺纱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任务:1、清棉工序:开棉机:将紧压原棉松解成小的棉块或棉束,以方便混合、除杂。清棉机:清除原棉中的大部分杂质、疵点及不宜纺纱的短纤维。混棉机:将不同成分的原棉进行充分而均匀地混合。成卷机:支撑一定重量、长度、厚薄均匀、外形良好的棉卷。2、梳棉工序:梳棉机(图1):对清棉工序下机的棉卷经过刺辊、锡林盖板、道夫等工序进行分梳、除杂、混合成棉条入筒。(图1)3、精梳工序:精梳机:(1)除杂:清除纤维中的棉结、杂质和纤维疵点。(2)梳理:进一步分离纤维,排除一定长度以下的短纤维。(3)牵伸:将棉条拉细到一定粗细,并提高纤维平行伸直度。4、并条工序:并条机(图2):(1)并合:用6~8根棉条进行并合,改善棉条长片段不匀。(2)牵伸:把棉条拉长抽细到规定重量,并进一步提高纤维伸直平行程度。(3)混合:利用并合与牵伸,根据工艺在并条机上进行棉条混合。(4)成条:将圈条做成成型良好的熟条,有规则地盘放在棉条筒里。(图2)5、粗纱工序:粗纱机(图3):对并条合成的熟条经过牵伸、加捻,使纱条具有一定的强力,以利于粗纱卷绕,并有助于纱条在细纱机上的退绕。(图3)6、细纱工序:细纱机(图4):将粗纱牵伸拉细到所需细度,并加捻,形
PTT形态记忆织物的染整工艺yd12301 周彬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5 收稿日期:2009-09-22 作者简介:周彬(1981-)男,山东泰安人,讲师,主要从事纺织检测与产品开发 原载:染整技术2010/4;23-25 【摘要】文章对PTT纤维及形态记忆面料的性能作了介绍。
对PTT纤维记忆面料的染整工艺作了探讨。 【关键词】PTT纤维;形态记忆面料;染整 【中图分类号】TS 19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350(2010)04-0023-03 l 前言 PTT纤维是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PTT纤维与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PBT(聚对苯二甲酸1,4丁二醇酯)纤维同属聚酯纤维。
PTT纤维兼有涤纶、锦纶、腈纶、氨纶的特性,防污性能好,易于染色、手感柔软、富有弹性,伸长性同氨纶纤维一样好,具有优异的伸长恢复性(伸长20%仍可恢复其原有的长度)。 用PTT纤维制成的面料具有形态记忆功能,即具有良好的褶皱恢复能力,用它制成的成品在5%应变作用下,回复度为93%(而PET纤维在5%应变作用下,回弹率是63%),不用外力的支撑,能独立保持任意形态及可以呈现出任意褶皱,用手轻拂后即可完全恢复平整状态,不会留下任何折痕,保形具有永久性。
此种面料还具有的独特优点: (1)具有独特的记忆功能,舒适的手感,是其他任何纤维无法代替的; (2)面料柔软、光泽亮丽,使其织物可与丝绸媲美; (3)抗皱防缩性、悬垂性、滑爽性及免烫效果是其独一无二的特性; (4)芯吸排汗和抗紫外线功能、耐日照,使人与自然始终保持完美的统一; (5)优越的抗菌性、防霉性和护肤的养护性,使您的皮肤四季如春; (6)完全生物降解,其制品废弃后在土壤中或海水中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使环境永保自然、绿色,是目前世界上最完美的环保型、绿色纤维。 2 染前处理 2.1 精练 2.1.1 目的 在高温的热水中,通过机械作用洗掉冷堆时渗出到布面的浆料和夹杂在浆料中的油剂。
2.1.2 设备及设备单元组成 设备:精练机 组成:进布架→浸渍槽→浸轧槽→汽蒸箱→平洗槽→加盖平洗槽(4格)→平洗槽(6格)→轧车一烘干→平幅落布 2.1.3 工艺流程及具体条件 A:第一轧槽轧淡碱 B:第二轧槽碱浓度:化纤织物类15~50 g/L,轧槽碱温度大于100℃,JFC 2 g/L,相关助剂用量视工艺处方而定。 C:轧余率:80%~90%。
D:汽蒸条件:温度100~105℃, E:落布平整,无浆斑,污渍等。 2.1.4 操作要求 (1)做好开车准备,将缸内水放满并加热; (2)按工艺要求加料; (3)开车进布,并储存好两头头子布,车速缓慢升至工艺规定车速; (4)在开车过程中要控制好织物与履带的速度; (5)待结束时把导布引到车上。
2.2 碱量 2.2.1 目的 使纤维表面的组织松弛,纤维本身重量随着减少,使织物弯曲及剪切特性发生明显变化,从而获得真丝绸般的手感、柔和光泽和较好的悬垂性、抗水性、滑爽而富有弹性。 2.2.2 原理 利用碱对酯的水解作用。
使纤维表层变凹凸且适度减量,从而产生柔和的光泽,悬垂性提高。 2.2.3 设备组成 碱量机:缝头进布→浸轧碱液→汽蒸→热水洗→皂洗→水洗→中和→水洗 2.2.4 工艺流程及条件 碱量率为18%的处方: NaOH(98%) 3~5 g/L 开纤促进剂CT 2~3 g/L 浆斑去除防止剂ACR O.5~2 g/L 在100℃~110℃处理60 min,然后在super soap NF 2 g/L的皂液中90℃处理20 min。
2.2.5 操作要求 (1)坯布完全打进碱量机后先打开排水阀,然后关闭冲力阀,进行排水; (2)水排完后关掉主泵、排水阀,打开冲力阀,打开碱量机上可回用的碱水箱阀门将碱水放下; (3)碱水添加完毕后将已经穿好在铁丝上的小样挂在加料桶内; (4)打开主泵提布轮,关上缸盖并根据工艺要求添加相应的液碱后打开电脑控制系统进行升温;在添加液碱时注意安全,须戴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口罩等以防液灼伤皮肤、眼睛等; (5)温度升至98℃,保温10 min后对铁丝上第一块小样进行称重,以此类推直至达到据客户要求手感后依据称重结果算出碱量率并做记录。 3 染色 3.1 染色设备的选择 高温高压溢流染色机 由于溢流染色机具有染液循环泵、加料装置和较快的流速,使染料以较好的溶解状态进入到染液中,染液与染坯均作循环运动,使染色的匀染效果得到提高;此外还具有目控装置,使成品的物理指标、服用性能和染色牢度都能达到部颁标准。
所以溢流染色机是可以应用于PTT纤维记忆面料织物的染色加工的。 3.2 染料的选择 分散染料 PTT纤维是疏水性纤维,结晶度高、分子排列紧密,在水中膨化程度低,不会像棉纤维那样能通过剧烈溶胀而使孔隙增大,因此染料分子很难渗透到纤维内部去。
分散染料的悬浮液中,有少量分散染料溶解成为单分子,因此在染料的悬浮液中存在着大小不同的染料颗粒和染料单分子,染料溶液呈饱和状态。染色时,染料分子到达纤维表面,被纤维表面所吸附,染液中的染料颗粒不断溶解,分散剂胶束中的染料也不断释放出来,不断提供单分子染料,再吸附、扩散,直至完成染色过程。
3.3 工艺流程 保缸→定水位→进布→进助剂→进染料→对样→水洗→出布 3.4 工艺曲线 注:①PTT匀染剂。
古代有关印染工艺的记载很多。
《诗经·豳风》中反映了西周的印染,如“载玄载黄,我朱孔阳”。《周礼·考工记》记载设色的工匠有 5种,其中画工、缋工约是在织物上描绘图画和图案,而钟工是专管纺织印染。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西汉泥金银印花纱和印花敷彩纱,图案均为多单位的连续纹样。其中泥金银印花纱采用木刻凸版捺印工艺,三色套印,约捺印1290次,工艺精细;而印花敷彩纱则采用镂版漏印工艺,线条宛转流畅。
由此可见,汉代印染手工艺已臻成熟。唐代,以染缬(即丝绸印染)为服饰成为社会时尚。
唐代,染缬品种很多,在制作方法上形成独具特色的夹缬、蜡缬(蜡染)、绞缬(扎染)工艺。其中夹缬工艺已有很高的技艺水平。
它是用木板镂刻成两块相同纹样的漏空花版,然后将织物对折,夹在两块花版中间,用绳捆紧,将染料注入花版空隙。干后,拆开花版,织物上便印出对称的彩色图案。
1959年以来,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甘肃敦煌莫高窟等地发现了棕色地斜方格小花印花绢、绞缬绢幡等文物。宋代,贵族服饰争奇斗艳,染缬工艺更加精巧。
为此,在天圣二年(1024)、政和二年(1112),宫廷曾诏令禁止民间穿着华丽的印花丝绸服装。元代,《碎金》记载染缬有檀缬(浅赭色,有晕色效果)、蜀缬(产于四川成都)、撮缬(扎染的一种)、三套缬(三色套印)、鹿胎斑(在紫地、白地或红地上印有白花,纹样如同梅花鹿身上的斑点,因而得名)、锦缬(如同织锦)的方胜格子纹样)等 9种工艺,名目繁多。
明清两代,印染手工艺更加发达。据、《扬州画舫录》、《木棉谱》等记载,印染的色彩更加丰富,有红、紫、白、黄、青、绿、蓝、黑、杂色等类,其中红又分大红、桃红、银红、粉红等,杂色类有古铜、驼绒、虾青等。
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有明代宣德(1426~1435)、崇祯(1628~1644)年间的五彩夹缬丝绸,上有牡丹、石榴、鱼戏荷花等图案,色彩有金黄、淡紫、深蓝、浅蓝、大红、草绿等,有的运用套色叠印工艺,取得丰富的色彩效果。明清两代的浇花布(即蓝印花布),是由宋代的药斑布发展而来,在民间流传很广,并以苏州为最著名。
1、印花:一般包含练漂、染色、印花和整理四个程序。
2、染色:一般包括练色、染色和整理三个程序。
3、练漂:染色前处理的简称。
(1)印染同染色都是纤维染上色,使织物具有绚丽多彩的外观。染色和印花的不同点在于:染色是使织物全面一色,形成单一色彩,通常称为素色布;而印花是按照事先设计的图案对织物局部上色,形成多色彩、多图案。
(2)、整理:织物经过练漂、染色、印花后,还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进一步提高织物外观效果和实用效果。体现如下:
A、增加织物外观:增加织物光泽,提高织物白度,主要有增白、轧光、电光、剪毛、缩绒等;
B、改善织物外观:如增加织物柔软、挺括、丰满、平滑等手感,主要有柔软整理,硬挺整理等工艺;
C、提高织物尺寸稳定性:主要有拉幅、预缩、定型、缩水等工艺;
D、使织物具有特殊性:如采用化学方法使织物具有防水、防燃、防蛀的性能;
一般好的床上用品面料都要经过严格的整理才出厂,如色牢度、缩水率都要达到标准要求。普通的、较低档的床上用品,面料一般只经过简单的印花,工艺简单,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色彩的效果都较差。
杨弹匠门店一般都选用上等面料,均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这是门店生意火爆的决窍。
印染又称之为染整,是一种加工方式,也是染色、印花、后整理、洗水等的总称。中国印染行业发展较快,加工能力位居世界首位,已是纺织印染生产大国。
印花的基本方式有:
一、直接印花
将各种颜色的花形图案直接印制在织物上的方法即为直接印花,此种印花工艺是几种印花方式最简单而又最普遍的一种。
二、拔染印花
在已经经过染色的织物上,印上含有还原剂或氧化剂的浆料将其地色破坏而局部露出白地或有色花纹。
三、防梁印花
在织物上先印以防止地色染料上染或显色的印花色浆,然后进行染色而制得色地花布的印花工艺过程。
四、涂料印花
涂料印花是用涂料直接印花,该工艺通常叫做干法印花。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4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