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生长时间分:一年生和多年生
按质地分:草本和木本
按是否含叶绿体分:绿色植物(常见的)和非绿色植物(如细菌及各类食用菌)
按结构分: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
按根系分:直根系植物和须根系植物
按冬季是否落叶分:常绿植物和非常绿植物
按种子是否裸露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按生活环境分: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
分类方法太多,应根据需要寻找你需要的分类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调查研究,对植物群落作综合分析,找出群落本身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类群落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用品与材料
1.测量仪器:指南针,经纬仪,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
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铁铲、枝剪、土壤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昆虫采集箱.
三、内容与方法
(一)样地的设置
1.取样数目
如果群落内部植物分布和结构都比较均一,则采用少数样地;如果群落结构复杂且变化较大、植物分布不规则时,则应提高取样数目.
2.取样技术
无样地取样技术(指不规定面积的取样,如点四分法.)、有样地取样技术(指有规定面积的取样,如样方法(最小面积调查法)、样线法).
(1)样方法:在一块样地单位上选定样点,将仪器放在样点的中心,水平向正北0°,东北45°,正东90°引方向线,量取相应的长度.则四点可构成所需大小的样方.
① 样方的范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面积统计植物种类数目,并逐步向外围扩大,同时登记新发现的植物种类,直到基本不再增加新种类为止.
② 面积扩大的方法
A.从中心向外逐步扩大法:通过中心点0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在两条线上依次定出距离中心点的位置.将等距的四个点相连后即可得到不同面积的小样方.在这些小样地中统计植物种数.如图1.
B.从一点向一侧逐步扩大法:通过原点作两条直角线为坐标轴.在线上依次取距离原点的不同位置,各自作坐标轴的垂线分别连成一定面积的小样地.统计植物种数.
C.成倍扩大样地面积法:按照图3所示方法逐步扩大,每一级面积均为前一级面积的2倍.
③ 记录方法:以面积大小为x轴,以种数为y轴,填入每次扩大面积后所调查的数值.并连成平滑曲线.则曲线上由陡变缓之处相对应的面积就是群落的最小面积.
④ 植物群落调查所用的最适样方大小:乔木层惯用样方大小为10*10~40*50m2,灌木层为4*4~10*10m2,草本层为1*1~3*3.3m2.
⑤ 样方数目:乔木:2个;灌木:3个;草本:5个.
(2)样线法
① 样线的设置:主观选定一块代表地段,并在该地段的一侧设一条线(基线).然后沿基线用随机或系统取样选出待测点(起点).沿起点分别布线进行调查.
② 样线的长度和取样数目:草本:6条10m样线;灌木:10条30m样线;乔木:10条50m样线.
③ 样线的记录:在样线两侧0.5m范围内记录每种植物的个体数(N).
(3)四分法(中心点四分法,中点象限法)
① 样点选定:在选定调查地块之后,在调查地块内随机布点(样点).每个调查地段的取样点理论值至少要20个点.
1、裸子植物
植物分类植物分类裸子植物是原始的种子植物,其发生发展历史悠久。最初的裸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在中生代至新生代它们是遍布各大陆的主要植物。裸子植物多为乔木,少数为灌木或藤木,通常常绿,叶针形、线形、鳞形,极少为扁平的阔叶如竹柏。大多数次生木质部只有管胞,极少数具导管如麻黄。
2、被子植物
植物分类大约1亿年前,裸子植物由盛而衰,被子植物得到发展,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植物。被子植物也叫显花植物、有花植物,它们拥有真正的花,这些美丽的花是它们繁殖后代的重要器官。
也是它们区别于裸子植物及其他植物的显著特征。被子植物有1万多属,约30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可以说我们见到的很多花草都属于被子植物。
3、苔藓植物
植物分类苔藓植物门绿色无种子的绿色植物。至少18,000种,可分为3纲,苔纲、藓纲及角藓纲。大部分苔藓植物高2~5公分,少数种高达30公分。苔藓植物广布世界各地,从极地到热带均可见。
在潮湿的环境中最为繁茂,但并没有海生者,对于长期干燥和冰冻的条件均极能耐受。它对人类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可用于农业、园艺业,也是能源。某些苔藓植物用作观赏植物,如在苔藓植物园内。
4、蕨类植物
植物分类蕨类是泥盆纪时期的低地生长木生植物的总称。它们需要水分作为再生循环的一部分,且从此开始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种类,在今日仍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许多的蕨类植物形姿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为著名的观叶植物类。如铁线蕨、巢蕨属、鹿角蕨属、桫椤、荚果蕨、肾蕨等,尤其是波斯顿蕨。
5、藻类植物
植物分类藻类植物,包括数种不同类以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生物。一般认为是简单的植物,并且一些藻类与比较高等的植物有关。虽然其它藻类看似从蓝绿藻得到光合作用的能力,但是在演化上有独立的分支。
扩展资料:
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根据亲缘关系把共同性比较多的一些种归纳成属(Genus),再把共同性较多的一些属归纳成科(Familia),如此类推而成目(order)、纲(C1assis)和门(Divisio)。
因此植物界(Regnumvegetabile)从上到下的分类等级顺序为门、纲、目、科、属、种。在各分类等级之下根据需要建立亚级分类等级,如亚门(Subdiviso)、亚纲(Subclassis)、亚目(Suboxder)、亚科(Subfamilia)和亚属(Subgeus)。
种以下的分类等级则根据该类群与原种性状的差异程度分为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和变型(Forma)。亚种比变种包括的范围更广泛一些,除了在形态上有显著的区别外,而且在地理分布上也有一定的区域性。
变种又比变型在形态上的差异要大一些。实际分类工作中要根据野外调查的资料和标本的特征经过综合研究分析方能确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的依据是根据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果来分的,其中对于被子植物来说,重要的分类依据是花、果实、种子。
现代的植物分类法是采用自然分类法,这种分类方法以植物的外部形态为分类依据,以植物之间的亲疏程度作为分类的标准。判断亲疏的程度,是根据植物之间相同点的多少,如小麦与水稻有许多相同点,于是就认为它们比较接近,而小麦与甘薯、大豆相同的地方较少,于是就认为它们比较疏远。这样的分类方法就叫做自然分类法。这样的分类系统,就是自然分类系统。从进化学说得知,类型众多的植物种类,实际上是大致同源的。物种之间相似程度的差别,能够显示出它们亲缘关系上的远近。例如,小麦与水稻之所以比较接近,是由于它们有一个年代较近的共同祖先,而小麦与甘薯、大豆比较疏远,是由于它们有一个年代较远的共同祖先。
摘自《自然科学基础(下)》
先确定大类,根据一些明显特征比如花的形态,种子的形态特点,植株的形态,及其生长环境,确定大致的种类,最好能区分到哪个门哪个纲的,再去查分类检索表.
通过查检索表就可以分类到种了,如果你还要具体的话可以查当地的植物志,这样就能明确的知道那个植物具体叫什么了.
1.植物种群密度调查地点的选择。
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必须在野外或室外进行。调查地段的选择应当大小适中,面积过大费时费力,面积过小则失去调查意义。
2.对调查地段的植物种类要做到心中有数。学生的植物分类知识比较缺乏,进行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时,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不认识植物。
首先要认识调查对象。3.根据调查对象划定调查地段的大小。
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对象,可以是乔木、灌木和草本,应根据调查对象来划定调查地段的大小。一般来说,调查乔木的种群密度时,地段应该划得大一些;调查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地段应该划得小一些;调查灌木时,调查地段的大小则应该介于二者之间。
4.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对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对于初学者来说,主要是学习调查的基本方法,因此,宜易不宜难。
调查乔木比较容易,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也比较容易,而调查一些丛生小灌木,丛生或蔓生的草本单子叶植物,由于有时一棵植物有几个分枝,不容易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因此建议最好不要以此为对象进行调查。5.分工合作,进行调查。
调查时应2~4人为一组,其中一人专门负责记录,其他同学负责取样、调查计数,这样合作调查速度较快。6.不同小组进行取样调查时,应选取不同的样方。
不同小组之间分别取样,最后再将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看差异有多大,这样可以使学生理解随机取样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将不同小组的调查结果经计算后取其平均值,这样可以缩小取样调查的误差。
7.调查时间。取样调查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这时进行调查便于学生识别植物。
先简单的说
按是否含叶绿体分:绿色植物(常见的)和非绿色植物(如细菌及各类食用菌)
按结构分: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
按根系分:直根系植物和须根系植物
按冬季是否落叶分:常绿植物和非常绿植物
按种子是否裸露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按生活环境分: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太多分类的依据,你应根据需要来寻找分类的方法。
比如再科学复杂点的,界门纲目科属种
植物分类的依据是根据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果来分的,其中对于被子植物来说,重要的分类依据是花、果实、种子。
现代的植物分类法是采用自然分类法,这种分类方法以植物的外部形态为分类依据,以植物之间的亲疏程度作为分类的标准。判断亲疏的程度,是根据植物之间相同点的多少,如小麦与水稻有许多相同点,于是就认为它们比较接近,而小麦与甘薯、大豆相同的地方较少,于是就认为它们比较疏远。这样的分类方法就叫做自然分类法。这样的分类系统,就是自然分类系统。从进化学说得知,类型众多的植物种类,实际上是大致同源的。物种之间相似程度的差别,能够显示出它们亲缘关系上的远近。例如,小麦与水稻之所以比较接近,是由于它们有一个年代较近的共同祖先,而小麦与甘薯、大豆比较疏远,是由于它们有一个年代较远的共同祖先。
摘自《自然科学基础(下)》
先确定大类,根据一些明显特征比如花的形态,种子的形态特点,植株的形态,及其生长环境,确定大致的种类,最好能区分到哪个门哪个纲的,再去查分类检索表.
通过查检索表就可以分类到种了,如果你还要具体的话可以查当地的植物志,这样就能明确的知道那个植物具体叫什么了.
调查:1、生态调查
(1)种群密度调查:植物---样方法(选取样方时,要随机选取)
动物---标记重捕法
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观察(要用到血细胞计数板)
(2)群落物种丰富度调查
2、遗传调查
(1)发病率调查---在随机人群中进行
(2)遗传方式调查----在家系中调查(就是家族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种类)
A、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B、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C、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植物分类的方法
在植物学的发展中,植物分类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为的分类方法,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方便,选择植物的一个或几个特点,作为分类的标准。如瑞典分类学家林奈(1707~1778),把有花植物雄蕊的数目作为分类标准,分为一雄蕊纲、二雄蕊纲……。这是人为的分类方法。这样的分类系统,是人为分类系统。另一种是自然分类方法,是根据植物的亲疏程度,作为分类标准。判断亲疏的程度,是根据植物相同点的多少,如小麦与水稻,有许多相同点,于是认为它们较亲近;小麦与甘薯、大豆,相同的地方较少,所以它们较疏远。这样的方法,是自然分类方法,这样的分类系统,是自然分类系统。
自从达尔文(Darwin,1809~1882)进化学说成立后,认为物种起源于变异与自然选择,这对植物分类有很大影响,自然系统的“自然”二字,就有了更确切的意义。从而得知复杂的植物种类,大致是同源的。物种表面上相似程度的差别,能显示它们血统上的亲缘关系。例如,小麦与水稻之所以较亲近,是由于它们有一个较近代的共同祖先;而小麦与甘薯、大豆较疏远,是因为它们有一个较远代的共同祖先。
在进化论以前的形态学及解剖学方面的资料,和以后增加的地理部分的知识,是今天分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细胞遗传学一物种生物学时期,更加认识到染色体资料、多倍化、杂交亲和性和繁育行为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传统分类学。解剖学、花粉学、胚胎学等方面的新资料,已被应用于种以上的分类。
最近10~25年是分类学的变革时期。有两个领域发展较快:一个是生物化学系统,另一个是统计分类学,或数量分类学。化学分类系统学为我们进行分类或订正以前的分类提供了资料,为评价某些类别的种系发生关系有了可靠的依据。生化方面的“大分子”水平的资料,有助于查明一些类群的起源。电子扫描显微镜对花粉、果实、种子和叶表面的性状的认识,也是一个重大的进展。
统计数量分类学企图用数量方法重建进化关系,并判断性状和器官的进化趋向。统计分类学仅在于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和比较各组资料以避免或减少主观因素。
有了细胞学和化学的资料还应重视形态学和解剖学。因为新资料的出现,更证实了以前各类资料的意义。这样,我们既要考虑分类学最近的发展,也应考虑传统的分类方法。
第二节 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
为了便于分门别类,按照植物类群的等级,各给予一定的名称,这就是分类上的各级单位。现将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列表如下:
各级单位根据需要可再分成亚级,即在各级单位之前,加上一个亚(sub-)字。现以水稻为例,说明它在分类上所属的各级单位。
界 植物界(Regnum vegetabile)
门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亚纲 颖花亚纲(Glumiflorae)
目 禾本目(Graminales)
科 禾本科(Gramineae)
属 稻属(Oryza)
种 稻(Oryza sativa L.)
种是分类上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各级单位的起点。同种植物的个体,起源于共同的祖先,有极近似的形态特征,且能进行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后代(有少数例外),既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特征,又是在不断的发展演化。如果在种内的某些植物个体之间,又有显著的差异时,可视差异的大小,分为亚种、变种、变型等。其中变种是最常用的,如糯稻(Oryza sativa var.glutinosa Matsum.)就是一个变种。
品种不是植物分类学中的一个分类单位,不存在野生植物中。品种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培育或为人类所发现的。一般说来多基于经济意义和形态上的差异,如大小、色、香、味等,实际上是栽培植物的变种或变型。种内各品种间的杂交,叫近亲杂交。种间、属间或更高级的单位之间的杂交,叫远缘杂交。育种工作者,常常遵循近亲易于杂交的法则,培育出新的品种。
调查工复具
1、相机拍照片:主要拍摄每一种植物整体及它们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种子的照片。
2、材料与用具:相机 、记录本、笔、标签
调查内容
1调查校园植制物的类、数量、分布及生活状况
2关注植物的生长状况,找出哪些植物不适宜校园内种植,哪些植物生长状况差。
3对某些植物的栽培百养护提出合理化建议
调查方法
1、实地观察法
2、小组合作探究法
调查过程度
1 确定调查目标
2 准备调查工具
3 分小组活动
4 实地调查
5根据所收集的讯息、资料,讨论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 。
6资料的整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7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