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
又称Ames试验,检测受试物诱发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his-)回复突变成野生型(his+)的能力。试验菌株都有组氨酸突变(his-),不能自行合成组氨酸,在不含组氨酸的最低营养平皿上不能生长,回复突变成野生型后能自行合成组氨酸,可在最低营养平皿上生长成可见菌落。计数最低营养平皿上的回变菌落数来判定受试物是否有致突变性。标准试验菌株有四种:TA97和TA98检测移码突变、TA100检测硷基置换突变、TA102对醛、过氧化物及DNA交联剂较敏感。这四个试验菌株除了含有his-突变,还有一些附加突变,以提高敏感性。
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 野生型与突变型果蝇的体色
哺乳动物体外培养细胞的基因正向突变试验常用的测试系统有小鼠淋巴瘤L5178Y细胞,中国仓鼠肺V79细胞和卵巢CHO细胞的三个基因位点的突变,即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胸苷激酶(TK)及Na+/K+ATP酶(OUA)位点。HGRPT和Na+/K+ATP酶位点突变可用于上述三种细胞,OUA位点突变仅适用于CHO细胞,HGRPT和TK可分别使6-硫代鸟嘌呤(6-TG)转移上磷酸核糖及使5-溴脱氧尿苷磷酰化,它们的代谢产物可掺入DNA引起细胞死亡,因此正常细胞在含有这些硷基类似物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在致突变物作用下此两个位点发生突变的细胞对这些硷基类似物具有抗药性,可以增殖成为克隆(细胞集落)。Na+/K+ATP酶是细胞膜上的Na+/K泵,鸟本苷可抑制此酶活性引起细胞死亡,当致突变物引起该位点突变后,Na+/K+ATP酶对鸟本苷的亲和力下降,而酶活性不变,故对培养基中的鸟本苷产生抗药性,并可增殖为克隆。
基因突变试验1、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又称Ames试验,检测受试物诱发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his-)回复突变成野生型(his+)的能力。
试验菌株都有组氨酸突变(his-),不能自行合成组氨酸,在不含组氨酸的最低营养平皿上不能生长,回复突变成野生型后能自行合成组氨酸,可在最低营养平皿上生长成可见菌落。 计数最低营养平皿上的回变菌落数来判定受试物是否有致突变性。
标准试验菌株有四种:TA97和TA98检测移码突变、TA100检测硷基置换突变、TA102对醛、过氧化物及DNA交联剂较敏感。这四个试验菌株除了含有his-突变,还有一些附加突变,以提高敏感性。
试验方法有点试验(预试验)和掺入试验(标准试验)两种。在掺入试验中,受试物最高剂量为5mg/皿或出现毒性及沉降的剂量,至少有五个剂量点,并有阴性(溶剂)对照和阳性对照。
将受试物、试验菌株培养物和S9混合液加到顶层培养基中,混匀后铺在最低营养平皿上,37℃培养48小时,计数可见菌落数。 判断阳性结果的标准是,如每皿回变菌落数为阴性对照的每皿回变菌落数的两倍以上,并有剂量-反应关系,即认为此受试物为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致突变物。
S9混合液是用多氯联苯诱导的大鼠肝匀浆9000Xg上清液(S9)加上NADP及葡萄糖-6-磷酸等辅助因子,作为代谢活化系统。 如不加S9混合液得到阳性结果,说明受试物是直接致突变物;加S9混合液才得到阳性结果,说明该受试物是间接致突变物。
只要在一种试验菌株得到阳性结果,即认为受试物是致突变物;仅当四种试验菌株均得到阴性结果,才认为受试物是非致突变物。2、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野生型与突变型果蝇的体色哺乳动物体外培养细胞的基因正向突变试验常用的测试系统有小鼠淋巴瘤L5178Y细胞,中国仓鼠肺V79细胞和卵巢CHO细胞的三个基因位点的突变,即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胸苷激酶(TK)及Na+/K+ATP酶(OUA)位点。
HGRPT和Na+/K+ATP酶位点突变可用于上述三种细胞,OUA位点突变仅适用于CHO细胞,HGRPT和TK可分别使6-硫代鸟嘌呤(6-TG)转移上磷酸核糖及使5-溴脱氧尿苷磷酰化,它们的代谢产物可掺入DNA引起细胞死亡,因此正常细胞在含有这些硷基类似物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在致突变物作用下此两个位点发生突变的细胞对这些硷基类似物具有抗药性,可以增殖成为克隆(细胞集落)。 Na+/K+ATP酶是细胞膜上的Na+/K泵,鸟本苷可抑制此酶活性引起细胞死亡,当致突变物引起该位点突变后,Na+/K+ATP酶对鸟本苷的亲和力下降,而酶活性不变,故对培养基中的鸟本苷产生抗药性,并可增殖为克隆。
染色体畸变试验1、染色体分析观察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改变称为染色体分析。 在国外常称为细胞遗传学检验,但这一名称有时广义地包括微核试验和SCE试验,因为这两个试验同样也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改变。
对于结构畸变,一般只观察到裂隙、断裂、断片、微小体、染色体环、粉碎、双或多着丝粒染色体和射体。对于缺失,除染色单体缺失外,需作核型分析。
即染色体摄影拍片后,再排列进行细微观察或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图象分析。对于相互易位,除生殖细胞非同源性染色体相互易位外,倒位、插入、重复等均需显带染色才能发现。
对于数目畸变,需在染毒后经过一次有丝分裂才能发现。但是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一些结构畸变可能因遗传物质的丢失而致细胞死亡,因此不能发现。
所以应安排多次收获时间,以便分别检查断裂剂的作用。收获时间的安排还应考虑外来化合物可能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产生作用,以及延长细胞周期的作用。
体细胞的染色体分析可作体内或体外试验,体内试验多观察骨髓细胞,体外试验常用中国仓鼠肺细胞(CHL),以及中国仓鼠卵细胞(CHO)和V79等细胞系,但任何细胞系的染色体皆不稳定,不能准确地观察非整倍体,故在体外试验中,如考虑进行染色体数目观察,应当使用原代或早代细胞,例如人外周淋巴细胞。 体内试验与人体实际接触情况相似,但应注意受试物或其活性代谢产物有可能不易在骨髓中达到足够的浓度。
体外试验由于受试物与细胞直接接触,故往往比体内试验灵敏。2、微核试验微核试验经致突变物作用后,染色体无着丝点断片或因纺锤体受损伤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后期仍留在子细胞的胞质内,成为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称为微核。
常用啮齿类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试验。PCE是红细胞成熟的一个阶段,此时红细胞的主核已排出,微核容易辩认,PCE胞质含RNA染色与成熟红细胞易于区别,故为骨髓微核试验的首选细胞群。
常用小鼠,至少设两个处理组,最高剂量为LD50/7的80%(LD50/7为在7天内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另一组为LD50/7的40%,灌胃或腹腔注射,同时设阴性和阳性对照组,每组至少8只动物,雌雄各半。 给毒方案有多种,如连续四天,每天一次。
第五天处死,取骨髓,涂片,固定,染色。每鼠计数1,000个PCE的微核出现率。
当经适当的统计学分析,处理组微核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并呈现剂量-反应关系时,可认。
致癌试验一般可分为长期致癌试验和短期快速筛检法 长期致癌试验多于哺乳动物中进行,一般多用大鼠、小鼠等啮齿动物,如条件许可,尚可于狗和猴等一种非啮齿动物中进行。
用完整哺乳动物进行的长期致癌试验结果可靠,但试验过程较长,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出结论,费用也较高,故近年来有许多短期快速方法正在发展。 短期快速筛检法较常用方法如下:(1)致突变试验法:在许多致突变试验方法中艾姆斯法最为常用,其理论根据为体细胞突变是致癌作用的基础。
根据艾姆斯法试验结果,证实至少有80%的已知致癌物具有致突变作用,但也有不致突变的致癌物(如石棉纤维)和不致癌的致突变物。 由于本法简便、灵敏,结果较为可靠,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一种致癌物快速筛检法。
(2)哺乳动物细胞体外转化试验:将哺乳动物细胞株于体外与受试物接触,如受试物有致癌作用,可使正常细胞在形态与生理特性方面发生变化并与癌细胞相似。此种过程称为转化,已发生转化的细胞称为转化细胞。
细胞转化并非形成肿瘤,但表示受试物可能具有致癌作用,并可用于致癌物的筛检。根据目前经验将艾姆斯试验与细胞体外转化试验结合使用,可筛检出98%以上的致癌物。
(3)DNA修复合成试验:常用方法有程序外DNA合成试验。 。
1:意义(一)创新药物应提供两种动物的急性毒性试验资料,一种为啮齿类动物,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动物。
(二)溶于水的药物,啮齿类动物应提供两种给药途径的毒性试验资料,一种静脉注射途径,一种临床途径,若临床用静脉注射途径时,可只做静脉注射的急性毒性试验。 2:原核生物体外试验、基因突变。
31.动物品系:一般用两种动物,一种啮齿类动物,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动物。常用SD或Wister大鼠和Beagle狗或者猴。
选用其他动物,应说明原因。 2.年龄:根据试验期限的长短而定。
大鼠一般6~9周龄。Beagleg狗一般6~12月龄。
试验开始时体重差异不应超过或者低于该次试验动物平均体重的20%。 3.实验前至少驯养观察2周。
观察记录动物的行为活动、饮食、体重、精神状况、心电图、有关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等功能指标。选择正常、健康、雌性无孕动物作为受试动物。
4:?。
毒理学 山东大学 第一单元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毒理学主要基本概念 第二单元 外来化合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第一节 生物转运 第二节 生物转化 第三节 毒物动力学 第三单元 外来化合物毒性作用影响因素和联合作用 第一节 外来化合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外来化合物联合作用 第四单元 急性毒性作用及其试验方法 第一节 急性毒性试验概述及染毒方法 第二节 急性毒性试验程序与急性毒性评价 第五单元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及其试验方法 第一节 亚慢性毒性作用及其试验方法 第二节 蓄积作用 第三节 慢性毒性作用及其试验方法 第六单元 外来化合物致突变作用及其评价 第一节 诱发突变的类型 第二节 化学诱变的分子机理 第三节 突变后果 第四节 化学致突变物的检测 第七单元 外来化合物致癌作用及其评价 第一节 概念 第二节 化学致癌物及其分类 第三节 致癌作用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化学致癌物危险评价 第八单元 外来化合物的生殖发育毒性及其评价 第一节 概念 第二节 生殖毒性及其评定 第三节 发育毒性及其评定 第九单元 外来化合物的免疫毒性作用及其试验方法 第一节 外来化合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第二节 免疫毒理试验中常用的方法 第十单元 外来化合物的危险度评定及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外来化合物危险度评定 第三节 外来化合物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7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