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一般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等。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3、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4、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5、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观察法 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
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
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
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
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4)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
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
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
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
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我们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见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他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
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
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几次观察练习,帮助观察人员熟悉表格的内容;如发现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观察前作出调整。(6)规定统一性标准 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
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
如:有的涉及到单位问题,如怎样衡量学生表现的知识质量;有的涉及到定义问题,如怎样才算违反纪律;有的涉及计算方式问题,如怎样登记和表达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的频率,等等。对类似问题,都应事先做好统一规定。
(7)逐段提出观察提纲 在观察计划的基础上,应对每次或每段(几次同一性质上一内容的观察组成一段)观察提出具体提纲,以便使观察者对每一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获得什么材料非常明确。观察提纲可以包括本次观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且应当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
亦可采用表格的方式,以便于分类统计。 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种结论。
也许可以形成某个研究课题。 二、调查法 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举例说明调查法的操作过程: 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 在实际的抽样操作中,整个过程可大致分为如。
人类对于方法的认识,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
而思维方法的产生和发展,又提高了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水平,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说,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同时伴随和包含着一部思维方法演进的历史。
这部思维方法演进的历史,不但包含在科学的发展史中 ,而且包含在政治 、经济、文化、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及军事等具体部门的发展史中。人类从古到今的方法观,既有传承,又有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对已有思维方法进行扬弃的过程。
恩格斯曾经指出:“关于思维的科学,和其他任何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5页,第466页。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同时,他又说,每一时代的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 ,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 。”、(同上书)。
21世纪面对已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我们急需建构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思维方法。当我们着手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正如恩格斯说的,“熟知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过程”,“是必要的”。
回顾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并从人类思维方法的历史发展中寻找具有规律性并可资借鉴的科学思维方法,从而使我们的思维更适合于时代与实践发展的需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不同时代的不同思维所具有的不同内容和形式,我们可以把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大的历史阶段去考察。
科学思维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种科学思维方法都经历着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由各种科学方法组成的科学思维方法系统也经历着历史的演变,呈现历史阶段性的特点 。
古代科学 ,近代科学,现、当代科学不仅是科学水平、科学体系和结构上的几个阶段,也是科学思维方法上的几个阶段。科学思维方法系统无论就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还是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来说都具有历史的性质,必须作历史的分析和考察。
一、古代社会人类的思维方法 根据考古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地球上的人类已存在了几百万年,人类思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在原始社会所产生的人类原始思维是以感性认识为主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具体性和直观性,那时的人类还没有形成抽象思维的能力。
进入古代社会,人类的思维比起原始社会有了很大发展,并有了和原始思维很不相同的思维特点。有文字记载的中国人关于方法的论述,可追溯至公元前8世纪的西周时期。
西方国家关于思维方法的最早 、最高的成就,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欧洲巴尔干半岛南端的小国希腊产生的。古希腊罗马时期所形成的科学思维方法,成为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发源地,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是这一时期较系统提出科学思维方法的代表性人物。
إ我国在西周时期的史伯最早提出,“五行学说”,即世界万物由水、火、木、金、土五种要素组成 ,五种元素相生相克 。同一个时期产生的“阴阳说”则认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就是说,阴和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事物生长,衰亡的本质,人们认识事物的开端。“八卦”说又提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认为世界万物的变化都是由阴阳的不同排列所导致的。
上述阴阳、五行、八卦的思想,虽然不无神秘色彩并有许多非科学之处,但其中确乎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思维方法,它们是中国古代先哲关于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方法的最早期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极大地影响着中国人方法观的发展,而且影响着中国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医学、数学、天文学的发展。
它们成为不同于古希腊哲学体系的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体系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史和科学 技术史上 一个光辉灿烂的时期。
以生产技术的发展为先导,诸如冶铁术的发明,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把手工业技术规范化的著作《考工记》的产生,天文学中四分历的使用,十进制和筹算制度的完善,《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等等 ,这一切的进步推动了诸子百家争鸣 ,也促进了思维方法的发展。 在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荀子的思想方法,他在《天论·劝学篇》中提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他强调,人自身的能力有许多局限,要克服这些束缚和局限,必须善于借助于客观条件,扬长避短讲求正确的方法,运用得力的工具和手段,人的能力就可以增强,聪明才智就可以得到发挥,就能够“制天命而用之”。在公元前3世纪,当人们还不能摆脱对自然的膜拜 、畏惧与屈从的时候,荀子就积极倡导人们充分认识并发挥自身的力量,认为只要善于学习、方法得当,就能做到“人定胜天”。
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维方法,无疑对于人们放弃对“天”的消极依赖,积极研究与发展胜天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论及人的修养时 ,荀子也作了精辟的论述 ,他说:“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毅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
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
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
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
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
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
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
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
原发布者:chenxiyanwuya
几种常用的课题研究方法 开展课题研究,尤其在填写项目申请书时,都会涉及到研究方法的问题。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课题研究方法,供大家参考。 1、观察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掌握材料,正确理解研究对象。 2、文献法。通过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全面掌握所需材料,以利研究工作。查阅的文件资料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须鉴别其真伪后才选用。 3、调查法。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收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必要时可同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 4、统计法。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求出数量分析结果,用于支持研究。 5、历史研究法。通过对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吸其精华,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用于指导今天的研究。 6、比较法。对某类研究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社会背景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或特殊性。 7、实验法。在人工控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研究现象的变化和结果,并分类记录下来。它能使观察、记录更为精密,便于弄清每一条件对研究对象所产生的影响,保证研究工作的准确性。 8、个案研究法。对单一的人或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然后再作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个案可
1)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
了解学生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都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教师就要善于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向家长了解,向同学了解,看成绩单与换行评语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方法是教师的直接观察,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智力活动、情感表现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这是在教育过程中发现问题,捕捉教育时机的重要条件,善于观察学生的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主动去解决问题。可以收到良好教育效果。
反之,问题没有及时发现,拖延很长时间,到了较为严重程度再去解决,教师就很被动。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育过程中得到发展。
师生交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的教育气氛,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因而要求现代教师要善于同学生交往,使学生喜欢和他接近,愿意和他说心里话,显然,建立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教师必须善于和学生交往,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成为学生信赖的人,同时又成为他们的朋友。
(2)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传播知识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手段,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是:首先是语音正确,发标准音,说普通话,表达的内容能被学生顺利接受;其次要用词准确,语句完整,准确传达思想内容,既保证科学性又通俗易懂,为学生所理解;第三,要系统连贯,逻辑性强,善于运用独自式语言,讲述知识或说明问题层次清楚,重点突出,结论明确;第四,要富于启发性,有感染力,掌握对话的语言艺术,在对话中善于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勇于发表个人意见,进而形成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在交流中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最后,在音量、语速、声调等方面要符合环境和表达内容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卫生的需要,适中而有变化。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基本功,在提高文化、业务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在教育工作实践中要有意识锻炼,矫正缺欠,才能使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更高水平。
为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教师还应善于利用非语言的交流手段,使其同语言表达相配合,如表情、手势、姿态,与学生的距离、讲话方向等,这些处理恰当则能增强表达效果。(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随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进步,由传统教育采用的模型、标本、图表、画片等发展为幻灯、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捕助教学,对教师运用教育手段的能力必然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教师要懂得先进技术手段的基本原理,掌握有关的知识,并有制作教学软件的能力,如绘制幻灯片,编制录音、录像带,乃至进行教学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
教育现代化必然实现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现代教师的业务素质也就必须包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基本能力。 (4)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对学生来说是领导者、组织管理者,必须具有相应的能力。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主要有两项:一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二是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使学生遵守课堂常规,又要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处于活跃的思维状态,还要处理好一些偶发事件,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要求教师具有课堂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对教学的知识内容掌握得再好,教学设计再科学,如果缺少组织管理能力,课堂秩序不好,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相互干扰,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教师同样起着关键作用,善于组织管理的班主任,总是给学生提出富有鼓舞作用的集体奋斗目标,发挥每个人的长处,进行适当纳委托,把全班同学组织起来,形成集体的核心,树立正确舆论,培养优良班风,充分发挥集体的自我教育作用,寓教于管,使学生在团结友爱、积极上进的集体中健康成长。教师缺乏组织管理能力,往往费时很多,学生集体还是没有形成,教育难以顺利进行。
对学生的组织管理有时需要借助家长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存在密切联系,教师提高组织管理能力,需要了解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清楚家庭和社会给予学生的种种影响,这是提高组织管理能力所不可缺少的。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对学生而言的,只有很好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恰当的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目的,这是教师组织管理能力的特点。
(5)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教育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需要不断地研究与探索。
每位教师在完成教书盲人的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通常是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从实际工作中提出课题,结合教育教学改革任务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际情况的观察,积累第一手资料,从中进行分析探索,求得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
教师在参加教育科研的过程中,要有正确选择课题、科学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做好观察记录、积累系统资料、深入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成果等一系列科研能力。教师虽不同于专职研究人员。
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有遗漏的请大家补充):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
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
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
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
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
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
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
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4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