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企业确定的权重内容和系数都不一样。
主要有:
1)通过模糊评价来确定权重。先确定企业KPI(关键绩效指标)中与考核相关的指标,如销售收入、经营利润、成本、费用等,然后利用评价的办法(可以设定很好、好、一般、差、很差几个档),然后利用模糊数学(线性代数矩阵)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2)通过专家打分的办法确定权重。在设计的表内划勾,例如:
项目名称 程度 结果
80% 60% 40% 20%
销售额
资金投入
成本消耗
3)利用问卷调查方式确定权重。把问卷结果进行统计,排除顺序,确定权重。
无论用哪种方法确定的权重,系数合计必须等于1.
各项费用
原发布者:zhou3801
最简单的权重计算方法权重:反映指标在指标体系中重要性程度的数量。研究问题:择偶指标体系权重集计算1.外貌(身高、体重、长相魅力)2.性格(情绪稳定性、性格匹配性、性格魅力)3.成就(才华、财富)4.潜力(升值空间)一、定量统计法假定随机抽取50名男大学生,50名女大学生,填写一份调查问卷,结果如表1所示:表1100名大学生对择偶指标体系重要性的评价结果第一步:以67%(2/3)为界限,若选择“重要”、“非常重要”、“极为重要”的比例合计小于67%,则删除该指标。由表1知,4个指标累计比例均大于67%,均应保留。第二步:把不重要赋值1,有点重要赋值2,重要赋值3,非常重要赋值4,极为重要赋值5,若仅选择重要及以上数据进入统计,则这三种选项的权重分别为:3/(3+4+5)=0.25;4/(3+4+5)=0.33;5/(3+4+5)=0.42。第三步:计算每个指标的权重。指标1的权重=(40*0.25+30*0.33+20*0.42)/{(40*0.25+30*0.33+20*0.42)+(30*0.25+40*0.33+10*0.42)+(40*0.25+30*0.33+10*0.42)+(30*0.25+40*0.33+20*0.42)}=28.3/(28.3+24.9+24.1+29.1)=28.3/106.4=0.266指标2权重=24.9/106.4=0.234指标3权重=24.1/106.4=0.226指标4权重=29.1/106.4=0.274二、专家评定法假设请三位专家对4个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表2专家评定结果表第一步,请每位专家就4个指标的重要性打分,4个指标评分的总和为100。第二步,计算每一指标的均值,见最后一列。第三步,计算4个指标的权
甲同学测评分数=9*0.4+(10+9)/2*0.3+9*0.2+(10+8)/2*0.1=9.15.
权重计算就是指标量*该指标在整个样本中或规定的重要程度,也可以直接理解为所占百分比。
扩展资料
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某一指标而言。
某一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
在表示在评价过程中,是被评价对象的不同侧面的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对各评价因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
如:学生期末总评是对学生平时成绩,期中考成绩,期末考成绩的综合评价,但是这三个成绩所占期末总评成绩的比重不一样。若平时成绩占30%,期中考成绩占30%,期末考成绩占40%,那么期末总评=平时成绩*0.3+期中考成绩*0.3+期末考成绩*0.4。
不同的企业确定的权重内容和系数都不一样。
主要有:
1)通过模糊评价来确定权重。先确定企业KPI(关键绩效指标)中与考核相关的指标,如销售收入、经营利润、成本、费用等,然后利用评价的办法(可以设定很好、好、一般、差、很差几个档),然后利用模糊数学(线性代数矩阵)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2)通过专家打分的办法确定权重。在设计的表内划勾,例如:
项目名称 程度 结果
80% 60% 40% 20%
销售额
资金投入
成本消耗
3)利用问卷调查方式确定权重。把问卷结果进行统计,排除顺序,确定权重。
无论用哪种方法确定的权重,系数合计必须等于1.
各项费用
构造判断矩阵
层次结构反映了因素之间的关系,但准则层中的各准则在目标衡量中所占的比重并不一定相同,在决策者的心目中,它们各占有一定的比例。
在确定影响某因素的诸因子在该因素中所占的比重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这些比重常常不易定量化。此外,当影响某因素的因子较多时,直接考虑各因子对该因素有多大程度的影响时,常常会因考虑不周全、顾此失彼而使决策者提出与他实际认为的重要性程度不相一致的数据,甚至有可能提出一组隐含矛盾的数据。为看清这一点,可作如下假设:将一块重为1千克的石块砸成 小块,你可以精确称出它们的重量,设为 ,现在,请人估计这 小块的重量占总重量的比例(不能让他知道各小石块的重量),此人不仅很难给出精确的比值,而且完全可能因顾此失彼而提供彼此矛盾的数据。
设现在要比较 个因子 对某因素 的影响大小,怎样比较才能提供可信的数据呢?Saaty等人建议可以采取对因子进行两两比较建立成对比较矩阵的办法。即每次取两个因子 和 ,以 表示 和 对 的影响大小之比,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 表示,称 为 之间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简称判断矩阵)。容易看出,若 与 对 的影响之比为 ,则 与 对 的影响之比应为 。
定义1 若矩阵 满足
(i) ,(ii) ( )
则称之为正互反矩阵(易见 , )。
关于如何确定 的值,Saaty等建议引用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下表列出了1~9标度的含义:
标度 含 义
1
3
5
7
9
2,4,6,8
倒数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相同重要性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若因素 与因素 的重要性之比为 ,那么因素 与因素 重要性之比为 。
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分级太多会超越人们的判断能力,既增加了作判断的难度,又容易因此而提供虚假数据。Saaty等人还用实验方法比较了在各种不同标度下人们判断结果的正确性,实验结果也表明,采用1~9标度最为合适。
最后,应该指出,一般地作 次两两判断是必要的。有人认为把所有元素都和某个元素比较,即只作 个比较就可以了。这种作法的弊病在于,任何一个判断的失误均可导致不合理的排序,而个别判断的失误对于难以定量的系统往往是难以避免的。进行 次比较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通过各种不同角度的反复比较,从而导出一个合理的排序。
1、权重可通过划分多个层次指标进行判断和计算,常用的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法、模糊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价法等。
2、有题可以,授课老师的平均分=(10+9)/2=9.5 分 ,同学的平均分=(10+8)/2=9分。根据权重分别是4、3、2、1,可以计算出甲同学测评分数为:9*0.4+9.5*0.3+9*0.2+9*0.1=9.15分。
扩展资料权重设置的具体方法1、排序法是罗列出某个岗位所有的绩效考核指标,然后通过两两对比的方法对这些指标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越排在前面的指标权重越大,越排在靠后的权重越小。这个方法只能确定各个指标的相对权重,对于设置指标的绝对权重的意义不是很大,相对权重确定后还是要按照其他方法来确定绝对权重的,另外,在对指标进行排序时也一定要有该岗位的上级、任职者和HR都一起参与才行2、经验法这样的方法就是靠个人的经验判断了,经验不一定完全是自己的,也可以参照外部同行业企业的经验嘛。
完全自己在闭门造车是非常难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权重。
确定诊断因子权重的方法主要有特尔菲法、回归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等。
特尔菲法简便、易行,是人们常常选用的基本方法。回归分析法除了能够得到因素权重,还能通过检验因素重要性,来剔除那些次要的、可有可无的因素,建立更简单、作用更显著的方程。
但回归分析法的应用是建立在两个条件基础上的,即一是样本数量足够多; 二是数据呈现典型的概率分布。当这两个条件不具备时,选择回归分析法确定因素权重,往往得不到较好的结果。
层次分析法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就是由特尔菲法派生而来的。比较而言,层次分析法计算比较复杂,但也正是由于它采用了相对复杂的计算方式,有助于决策人员保持其思维过程和决策原则的一致性,对于因素复杂的系统,往往能够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基于上述方法比较,本次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诊断因子权重。7.2.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层次分析法是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
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决策者的判断,确定决策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和决策时,可分为 4 个步骤进行: ①分析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②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③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 ④计算各层次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并进行排序。
7.2.2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首先把系统问题条理化与层次化,构造出一个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在模型中,复杂问题被分解,分解后各组成部分称为元素,这些元素又按属性分成若干组,形成不同层次。
同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它又受上面层次元素的支配。层次可分为 3 类:(1)最高层: 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它是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也叫目标层。
(2)中间层: 这一层次包括要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中需要考虑的准则。该层可由若干层次组成,因而有准则和子准则之分,这一层也叫准则层。
(3)最底层: 这一层次包括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上层元素对下层元素的支配关系所形成的层次结构被称为递阶层次结构。
当然,上一层元素可以支配下层的所有元素,但也可只支配其中部分元素。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需要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可不受限制。
每一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不要超过 9 个,因为支配的元素过多会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层次结构的好坏对于解决问题极为重要,当然,层次结构建立得好坏与决策者对问题的认识是否全面、深刻有很大关系。
7.2.3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在递阶层次结构中,设上一层元素C为准则,所支配的下一层元素为u1,u2,…,un对于准则C的相对重要性即权重。这通常可分两种情况:(1)如果u1,u2,…,un对C的重要性可定量,其权重可直接确定。
(2)如果问题复杂,u1,u2,…,un对于C的重要性无法直接定量,而只能定性,那么确定权重用两两比较方法。其方法是:对于准则C,元素ui和uj哪一个更重要,重要的程度如何,通常按1~9比例标度对重要性程度进行赋值,表7.1中列出了1~9标度的含义。
表7.1 标度的含义对于准则C,n个元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得到一个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河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理论、方法与实践其中aij就是元素ui和uj相对于C的重要性的比例标度。判断矩阵A具有下列性质:aij>0,aji=1/aij,aii=1。
由判断矩阵所具有的性质知,一个n个元素的判断矩阵只需要给出其上(或下)三角的n(n-1)/2个元素就可以了,即只需做n(n-1)/2个比较判断即可。若判断矩阵A的所有元素满足aij*ajk=aik,则称A为一致性矩阵。
不是所有的判断矩阵都满足一致性条件,也没有必要这样要求,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才有可能满足一致性条件。7.2.4 元素相对权重的计算及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已知n个元素u1,u2,…,un对于准则C的判断矩阵为A,求u1,u2,…,un对于准则C的相对权重ω1,ω2,…,ωn写成向量形式即为W=(ω1,ω2,…,ωn)T。
权重的计算方法有和法、根法(即几何平均法)、特征根法(简记EM)和对数最小二乘法等。(1)和法:将判断矩阵A的n个行向量归一化后的算术平均值,近似作为权重向量,即河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理论、方法与实践计算步骤如下:第一步:A的元素按行归一化。
第二步:将归一化后的各行相加。第三步:将相加后的向量除以n,即得权重向量。
类似的还有列和归一化方法计算,即河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理论、方法与实践(2)根法(即几何平均法):将A的各个行向量进行几何平均,然后归一化,得到的行向量就是权重向量。其公式为河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理论、方法与实践计算步骤如下:第一步:A的元素按列相乘得一新向量。
第二步:将新向量的每个分量开n次方。第三步:将所得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重向量。
(3)特征根法(简记EM):解判断矩。
1、权重可通过划分多个层次指标进行判断和计算,常用的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法、模糊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价法等。
2、有题可以,授课老师的平均分=(10+9)/2=9.5 分 ,同学的平均分=(10+8)/2=9分。根据权重分别是4、3、2、1,可以计算出甲同学测评分数为: 9*0.4+9.5*0.3+9*0.2+9*0.1=9.15分。
扩展资料 权重设置的具体方法 1、排序法 是罗列出某个岗位所有的绩效考核指标,然后通过两两对比的方法对这些指标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越排在前面的指标权重越大,越排在靠后的权重越小。这个方法只能确定各个指标的相对权重,对于设置指标的绝对权重的意义不是很大,相对权重确定后还是要按照其他方法来确定绝对权重的,另外,在对指标进行排序时也一定要有该岗位的上级、任职者和HR都一起参与才行 2、经验法 这样的方法就是靠个人的经验判断了,经验不一定完全是自己的,也可以参照外部同行业企业的经验嘛。
完全自己在闭门造车是非常难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权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6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