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鱼开捕时间的确定
在种群达到最大生物量时进行捕捞,银鱼在性腺开始发育,体长、体质量的增长速度趋向缓慢的时候,种群生物量达到最大,进行渔业捕捞作业比较合理。因此,银鱼生长,一般以达到7月龄时捕捞最为适宜。
合理安排渔获季节,充分利用生物饵料,水域中银鱼的生物饵料——浮游动物的生物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其高峰期通常出现在夏季,春秋两次次之,冬季最少。因此,捕捞期要避开夏、秋季节,以便充分利用生物饵料。一般在秋末冬初进行捕捞较为合理。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避开繁殖期进行捕捞,不要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11月。
二、捕捞方法
银鱼捕捞一般采取拖网捕捞,次方法适用于万亩以上的湖泊和水库等大水域。另外可以利用半球形曾网灯光透捕。
(一)银鱼捕捞时期 实践证明,银鱼渔业是优质高效渔业。
但如何保证银鱼渔业持续高产高效呢?笔者认为,安排合理的捕捞期,科学利用其群资源是极其重要的途径。因为银鱼种群是由一个世代组成的简单群体,所以,合理利用其种群资源,必须做到: 1.种群达最大生物量时捕捞 种群生物量是种群尾数和个体体重的乘积。
种群生物量受种群补充量和减少量对比关系变化的影响。补充量大于减少量,生物量就增加;补充量小于减少量,生物量就减少;补充量相当于减少量,生物量就呈稳定状态。
补充量是由发生量和生长量决定的;减少量是自然死亡和捕捞的结果。所以,种群生物量的变化是发生、生长、死亡3个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3个过程又都与种群本身生物学特性、外界环境和人类活动紧密相关。因此,在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非捕捞死亡的自然死亡率通常变化不大,故发生量和生长量则成为决定种群生物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足够的亲鱼量是丰厚世代发生量的物质保障。所说的足够的亲鱼量,是指能产生在环境容量许可范围内,正常生长、发育的下一世代最大发生量的亲鱼数量。
这个足够的亲鱼量值,须根据各水体及其渔业的具体情况在生产实践中进行科学测试而定。生长量是指体重增长量。
银鱼属于性成熟早、世代交替迅速的鱼类,如前所述,银鱼幼鱼阶段生长极为迅速,先是体长快速增长,然后是体重的快速增长,至生长拐点后,体长、体重的增长速度都趋缓慢,性腺开始发育,此时的种群生物量最大,是进行渔业捕捞比较合理的时机。此后,因生长速度逐渐变慢,增长量逐渐变小,种群生物量会由于自然死亡而越来越小,造成资源浪费。
例如,太湖大银鱼应在7月龄(10月份)捕捞为宜,春宗群则在5.5月龄(9月份)捕捞为好。 2.合理安排渔获季节,充分利用饵料资源 浮游动物是银鱼的主要饵料资源,其中挠足类、枝角类是幼、成鱼的主要食物。
银鱼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将饵料转化为自身的组成部分,形成优质的鱼产品,为渔业所利用。因此,充分利用环境中的饵料资源,是提高水体生产力和渔业产量的重要因素。
大量的调查证明,湖泊、水库等大、中型水体中的枝角类、挠足类等浮游动物的生物量是随着季节而变化的,其高峰期通常出现在夏季,春秋两季次之,冬季最少。所以捕捞生产最好避开夏、秋季节,以便充分利用饵料资源,实现最大限度的饵料转化。
一般来说,秋末冬初进行渔业捕捞较为合理。 3.捕捞要避开繁殖期 繁殖是银鱼种群发生补充量的过程,如果繁殖期内进行捕捞生产,势必影响其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和仔鱼的成活率,从而导致补充群体数量减少和渔业产量降低,因此,不宜在繁殖期内进行捕捞生产。
综合考虑银鱼繁殖、生长和饵料资源充分利用等因素,把银鱼的捕捞时间安排在9一11月份比较合适,北方可适当提早些,在冰封前捕捞,南方地区可适当延后些,在10一l1月份捕捞均可。 (二)渔具渔法 银鱼渔业的渔具,主要是网渔具类,目前使用较多的是银鱼拖网、银鱼围网和小丝网。
1.银鱼拖网 (l)双船对拖网:此网为双翼双囊,用聚乙烯网布按生产需要的大小规格,裁剪后缝制而成。全网分为两部分,各有一翼一囊,分别由两只船装备。
作业时连接成一体,两船同时拖拉,见图14。双船对拖网拖速较慢,捕捞银鱼效果较好,渔获物中银鱼约占90%,其他小型鱼虾类占10%左右,太湖80年代l对60吨级的渔船最高日产量为250千克左右,一般日产量为150—200千克。
太湖、巢湖等长江中下游大型湖泊,大多使用此网捕捞太湖新银鱼等小型银鱼。 网具:现以60吨级渔船用网为例说明各部分规格和结构: 网衣:由竖杆头、上下片、槽底、囊网4部分组成。
竖杆头在囊网的内侧,具有确定网高的作用,网衣中央长度为27.77米,两边长为26.2米,宽为3.3米,呈箭头形状。网衣下另是以槽底为界,缝合在槽底和竖杆头上方的为上片,缝在下缘的为下片。
各片均呈三角形,其长边长度为58.8米,短边长为26.2米,另一边长为48.7米。槽底网是翼网和囊网的纵长网衣,一端呈尖形,长边长度为60米,两短边为58.8米,宽为2.4米。
囊网由3幅网布缝合而成,各片网布均呈切角三角形,长边长度为4.17米,另两边分别为2.49米和1.2米。 纲索:由上下纲、上下缘纲、吊纲、上下帮纲、叉纲、曳纲和绷纲组成。
上下纲为三股左捻聚乙烯绳,其直径2厘米,长度为49.5米,上纲无沉子;上下缘纲为三股右捻聚乙烯绳,其直径0.4厘米,长50米,缝合在网衣上;吊纲直径0.25厘米,是用三股左捻聚乙烯绳两条合并而成,长10厘米,一端系在上下纲上,另一端系在缘纲上,上下吊纲各用500条;上下帮纲是用聚乙烯多股散绳将破旧网衣缠绕而成,直径0.25厘米,长35米,分别绑在外侧网的上下缘30米,余下5米作为叉纲;叉纲为青竹蔑条搓绞制成,直径7厘,长90米,一条。绷纲为青竹蔑条搓绞制成直径4厘米,长55米,一端系于曳纲上,另一端系于船尾舷柱上,在作业中起船与网的联系作用。
浮子和属具:分别有浮子、浮标筒、浮桶、中央撑杆、纲索连接插销。浮子是用毛竹制成,直径4厘米,长40厘米,两端各有。
(1)首先观察地形,观测风向变化,选择放网地点。
各种网索连接后,将网具依序堆在舷侧甲板上,同时接 好浮桶、浮标筒等,将中央撑竿纵向放在网具上面。 (2)放网船到达渔场后,由主船发出信号,两船靠 拢,间距1米,副船迅速将中央撑竿递给主船,放出网 衣并向下风头驶去。
同时,主船迅速将中央撑竿合并套 人上、下帮纲的眼环中,并根据作业水深,调整上帮纲 在撑竿上结缚的高度后投入水中,然后依次放出网衣。 船艏向右转,使左舷受风而驶离3网具和曳纲放完后, 将纲绳系好。
两船呈倒“八”字,相距50 ~60米。 (3)拖网和取鱼,东北风时向西拖网,东南风时向 北拖。
两船保持同速,拖速在2。5千米/小时左右。
拖网 2 ~3小时后倒网袋取鱼一次。取鱼时,两船轮流放下小 舢板,每条舢板有两人作业,摇橹至网囊上方,捞起浮 标筒拉上网囊,解开袋底绳倒出渔获物,再将网囊底口 扎好,放人水中。
(4)起网拖网接近岸滩,或渔获物较少时即起网。 按顺序将工具收进舱内,舳板回到大船舷侧,并清洗网 衣,大船将网衣收上船,晾晒在主桅杆上,将中央撑竿、曳纲等收上搁好。
整个起网时间约需15分钟。
可以少量的吃点鲜银鱼无剌,肉质细嫩,以其味鲜而不腻为特色,可炒、烧、熘,也可凉拌、做汤,烹制成各种美味佳肴。
如用猪油、葱段清炒银鱼,青是青,白是白,赏心悦目,鲜味纯正,口齿留香;银鱼炒鸡蛋,黄白相间,可见“银鱼丝丝白嫩嫩,炒蛋白玉嵌黄金”;用银鱼做鱼丸子,细嫩至绝,入口即化;用虾仁和肥膘肉剁成肉泥,掺入银鱼,制成酿银鱼,形同燕窝,油而不腻,别有一番滋味。 此外,名厨师勺下的“香酥银鱼”、“芙蓉银鱼”、“金丝银鱼汤”等银鱼系列佳肴,就是看一眼,也令人垂涎。
加工制成的银鱼片,用油炸熟,更是爽口,酥脆味香。 糖醋银鱼 洞庭湖区盛产银鱼。
洁白透明的银鱼,肉嫩味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银鱼汤、银鱼炒鸡蛋、银鱼炒韭菜,这些都是一般的家常做法。
糖醋银鱼则是宴席上一道较名贵的菜肴。 制作方法是:将干银鱼150克剪去头尾,用冷水泡10分钟,清洗干净。
取清水250克倒入炒锅中,加适量的盐、料酒、葱、姜,再放入银鱼,用旺火烧开约1分钟捞出,可除去腥味。把煮过的银鱼均匀粘上面粉和百合粉,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捞出沥油,摆入大瓷盘中,趁热浇上糖醋汁,即成。
都说吃鱼的孩子聪明,谁知道孩子吃鱼时妈妈有多担心。 美味的鱼肉里往往潜藏着鱼刺,一不小心就会刺痛宝宝,让妈妈心痛。
看着宝宝吃鱼,很多妈妈总是提心吊胆,有的妈妈干脆不给小宝宝吃鱼,她们认为,现在吃鱼危险,干脆等孩子大几岁再说。更有些妈妈和爸爸,自己本身就不吃鱼,原因是小时候被鱼刺卡过,从而对鱼排斥。
鱼的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容易消化,实在不该让鱼刺成为宝宝吃鱼的障碍。 参考下面的吃鱼方案,年轻的妈妈,你给宝宝制定的辅食计划,是不是将有小小改变呢? 给宝宝吃瓶装鱼泥 宝宝四个月大,开始添加辅食时,就可以添加鱼泥。
商店里,有许多已加工成糊状的瓶装婴儿辅食食品出售,主要有果泥、菜泥、肉泥、鱼泥等。 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家庭,为宝宝购买瓶装鱼泥是不错的选择。
瓶装鱼泥取用方便,而且非常安全,不用担心鱼刺作难。在一些备货齐全的大卖场,能选购到不同配方的鱼泥,足以让宝宝口味翻新。
给宝宝吃市售瓶装鱼泥,要注意: ☆仔细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过期的鱼泥不要给宝宝食用。
☆食用前检查安全钮盖,如果凸起,不要给宝宝食用。开瓶食用后,即旋紧瓶盖,冰箱冷藏,在48小时内食用完。
☆估计宝宝一次不能吃完一瓶,应用干净食具挖取适量的鱼泥放到小碗喂给宝宝,剩余部分冷藏。如果鱼泥直接接触过喂食宝宝的食具,那么剩余部分必须丢弃,不能再存储给宝宝下次用。
很多妈妈反映,她们的宝宝不喜欢吃瓶装辅食,总是尝一尝就不愿意再吃。 面对讨厌瓶装辅食的宝宝,妈妈不要勉强,不要因为食物价格比较贵,怕浪费,就非要宝宝吃完。
虽然有些品牌的产品质量可靠,但新鲜天然的食物才是宝宝的最佳选择。 为宝宝加鱼粉 市场上目前比较常见的鱼粉是盒装鱼粉。
鱼粉可拌入米粉和其它食物内给宝宝吃。鱼粉保持了鱼肉的营养,价格相对鱼泥要便宜许多。
鱼粉在加工过程中剔除了大部分鱼刺,剩下的部分鱼刺也成了粉末状,不会危及宝宝安全。 巧用鱼汤煨面 鱼汤煨面,对于七八个月以后的宝宝,这是最佳食品之一。
1、选用新鲜鲫鱼两条,开膛、洗净,放入热油稍微炸一炸。 2、凉水下锅煮汤,可加少许料酒去腥提鲜,加少量食盐和油,不要放酱油,以保证汤色的鲜白,炖至汤色发白。
3、用细纱布过滤,得到鱼汤。 4、烧开水,煮面条,熟后捞起。
5、再烧开水,将面条投入,烧片刻再捞起。之所以要再煮一遍,是为了去除面条里含有的少量的碱。
6、将鱼汤放入干净的锅,熟面也投入。 7、加入适量油、盐、蔬菜(还可加入肉末),把面煨烂,就可以盛给孩子吃了。
除了煨面,妈妈还可以直接给宝宝喝鱼汤,或用鱼汤拌米粉、鱼汤拌土豆泥、鱼汤拌蔬菜泥等喂宝宝。 鱼汤鲜美,能激发宝宝的食欲,让宝宝愉快地接受辅食,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
鱼汤中还含有蛋白质和脂肪等可溶性营养物质。 妈妈们熬鱼汤,可以选用鲫鱼。
鲫鱼很常见,价格比较便宜,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虽然刺多,但是用纱布过滤,取汤汁很安全。 烹制少刺鲜鱼 鱼汤虽然鲜美,只给宝宝喝鱼汤,还是不够,因为大部分营养在鱼肉里。
要给宝宝烹制美味的鱼肉,应该懂得挑选肉多刺少的鱼。比如:黑鱼、鲈鱼、鳝鱼、草鱼、带鱼、青鱼等。
以外,妈妈们还可以根据所在地的鱼品种,为宝宝选择少刺的鱼进行烹制。 十个月以上的宝宝,几乎可以吃家人所吃的任何东西,妈妈们可以使用各种方法烧鱼,给宝宝吃小块状的鱼肉。
只是,比较红烧、醋溜之类,清蒸鱼对宝宝更加合适。鱼的口味要淡,过多盐分会让宝宝的肾脏不堪重负。
现代家庭大多备有微波炉。利用微波炉做清蒸鱼非常简单,妈妈们不妨试一试。
原料:鳊鱼1条或带鱼500克。 调料:食盐1小匙、糖1小匙、酒1大匙,姜、葱少许,熟油1大匙。
制法: 1、鱼去鳞及内脏,洗净,鱼身划成刀口或切块。 2、鱼放瓷盘中,用食盐、料酒、糖、姜拌匀,覆上保鲜膜,置高功率3分钟,再置中功率3分钟加热。
3、取。
根据银鱼的生长规律、繁殖规律,同时考虑出口规格的要求,银鱼体长达5.5厘米以上,可在9月中旬开捕,银鱼体长达8.5~15厘米,可在10月初开捕。
1.银鱼拉网属于低位网,有翼无囊型渔具。适宜在水深5米左右,底部平坦,有缓坡的岸边作业,5~8人操作。
网具长带型,作业时将鱼群包围,利用人力在岸上绞收曳纲,缩小包围圈,使银鱼集中于网的中央而捕获。库中其它鱼类因游速较高,在拉网上受惊,大部分逃走,因此,围捕上的鱼类95%以上为银鱼。
一般网产15~30公斤,最高140公斤。此网网长100米,高5~8米,网衣用聚乙烯网布(或窗纱)横向合并缝合而成,上下纲各缩结3%~5%,上纲加浮子,下纲用棕绳或粗麻绳作沉子。
2.银鱼刺网 银鱼刺网主要用于小批量捕捞银鱼。网具长带形,作业时若干片网连成一列,淹没于银鱼经常栖息洄游的水域,依靠浮沉子作用,垂直张开,使银鱼刺放网目而达到捕捞的目的,每片网日产3~5公斤。
网衣用直径0.13~0.15毫米胶丝线(锦纶胶丝线),拴死结编织。每片网长40米,高1~1.5米。
使用渔船1只,作业人员2名,刺网若干片。1人划船,1人下网。
先连接好沉石绳和浮标绳,将刺网抛于水中。下起网间隔时间,可灵活掌握,起网时,从一端开始,顺序起网摘取渔获物、清洗整理网具,准备下次作业。
(一)银鱼的收购当渔民在汛期捕银鱼时,收购渔船要及时组织现场收购,并将银鱼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塑料箱内。箱的规格为长*宽*高(65*40*30厘米),每箱可装银鱼12.5公斤左右,以一层鱼一层冰将箱装满密封保温。
鱼与冰的重量比为1∶1。待收到一定数量后要立即运回岸边,送到加工车间。
如果鱼在2~3小时内就能送到冷库加工可不必加冰。 (二)银鱼的保鲜加工将收购的鱼进行保鲜处理。
基本加工工艺为:清杂→清洗→分类→称重→装袋→装盒→速冻保鲜→装箱待售入冷藏间。1.清洗、清杂和分类:将银鱼分散到每个清洗盆中,用15℃以下的水边冲洗银鱼边用网拍(像羽毛球拍)将银鱼从盆中检出,按外贸出口要求分3~5厘米/尾、8~10厘米/尾、10~12厘米/尾多种规格分类。
2.称重装袋:清洗干净的银鱼送包装车间,先放入干净的冰水中浸泡1~3分钟,然后把鱼捞出将水份滤干后称重包装。出口时每袋装鱼数量为1035克左右,实际装鱼的数量按鱼的鲜度而定,重要的是保证鱼装袋速冻后,再解冻鱼的净重量应达到970~1000克(因为鱼速冻后,体内水份冻结,解冻后体重减轻,所以装袋时鱼的重量较多)。
鱼个体鲜度好时,可少装,个体小或鲜度差时可多装。国内市场银鱼销量增大,也有将1公斤分3袋包装并加适量的水后速冻,供应国内市场。
银鱼装入塑料袋前,还应检查将细小的杂质用镊子夹出。3.速冻保鲜:先将塑料袋装入特制的定型纸盒内,或者装入特制的分格状的定型铁盒中,然后装入1公斤左右的银鱼。
最后成批进入速冻冷库定型,速冻库的温度达到-28℃。8~10小时后速冻完毕,使每块银鱼的中心温度达到-15℃。
如果库温达不到-28℃,冻结时间过长,可能引起银鱼失水过多,颜色发黑等现象,影响产量质量,影响销售。 4.装箱、保鲜:将已速冻好的鱼装入大纸箱内,转入冷贮库内待售。
(三)银鱼干的加工技术将捕捞起的银鱼除去其他鱼、虾等杂物后,直接在阳光下曝晒吹干,然后入库待售。
银鱼是淡水鱼,见于东亚咸水和淡水中,在中国被誉为美味。
体细长,似鲑,无鳞或具细鳞,长约七至十厘米,很少长於15公分(6吋)。口大,牙大而尖利,掠食鱼。
银鱼因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而得名。其产于长江口,俗称面丈鱼、面条鱼、冰鱼、玻璃鱼等。
以太湖银鱼为代表。早在明代时松江鲈鱼、黄河鲤鱼、长江鲥鱼,并称中国四大名鱼基本信息 中文名:银鱼 yínyú (《纲目》) 英语名:whitebait 银鱼拉丁名:Hemisalanx prognathus 别名:亦称冰鱼(icefish)或玻璃鱼(glassfish) 异名:王余(《尔雅》郭璞注),蛤残鱼(《尔雅翼》),银条鱼(《日用本草》),面条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大银鱼(《鱼类分类学》)。
来源:为鲑形目胡瓜鱼亚目银鱼科动物银鱼的全体。 银鱼科(Salangidae)银鱼属(Salanx)多种半透明鱼类的统称。
见于东亚咸水和淡水中,在中国被誉为美味。体细长,似鲑,无鳞或具细鳞,很少长於15公分(6吋)。
口大,牙大而尖利。掠食鱼。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银鱼,体细长,近圆筒形,后段略侧扁,体长约12厘米。头部极扁平银鱼图片合集(13张)。
眼大;口亦大,吻长而尖,呈三角形。上下颌等长;前上颌骨、上颌骨、下颁骨和口盖上都生有一排细齿,下颌骨前部具犬齿1对。
下颌前端没有联合前骨,但具一肉质突起。背鳍Ⅱ11~13,略在体后3/4处。
胸鳍8~9,肌肉基不显着。臀鳍Ⅲ23~28,与背鳍相对;雄鱼臀鳍基部两侧各有一行大鳞,一般为18~21个。
背鳍和尾鳍中央有一透明小脂鳍。体柔软无鳞,全身透明,死后体呈乳白色。
体侧各有一排黑点,腹面自胸部起经腹部至臀鳍前有2行平行的小黑点,沿臀鳍基左右分开,后端合而为一,直达尾基。此外,在尾鳍、胸鳍第一鳍条上也散布小黑点。
编辑本段来源 为鲑形目胡瓜鱼亚目银鱼科动物银鱼的全体。编辑本段生存环境与分布 银鱼中国是世界银鱼(银鱼科Salangidae的简称)的起源地和主要分布区,在中国东部近海(包括长江流域)和各大水系的河口共分布有世界17种银鱼中的15种,其中特有种6种。
银鱼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均很高,是重要的经济鱼类。银鱼生活周期短、世代离散、生殖力和定居能力强。
作为典型的r-对策者,银鱼对环境变化敏感且反应迅速,种群消长快,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其种间食性、生长和繁殖等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的丰富的多样性。然而中国的银鱼天然资源却因围湖造田、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生境破碎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持续衰退,各种银鱼的天然资源都不同程度地下降,物种分布范围显著缩小,个别物种渐危。
本文在综述中国银鱼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银鱼研究及其物种多样性和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呼吁审视银鱼移植增殖的生态效应,加强银鱼的基本生态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并提出中国银鱼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可以生活于近海的淡水鱼,具有海洋 银鱼至江河洄游的习性。
分布山东至浙江沿海地区,尤以鄱阳湖,巢湖,太湖,四川雷波县的马湖乃至长江口崇明等地为多。我国的太湖西湖马湖是三大银鱼盛产湖。
少数种类分布到朝鲜、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库页岛地区。今年北方各渔业部门加大对银鱼的重视,采取措施从太湖引进银鱼。
如北方河北各大水库均有,其中邯郸磁县岳城水库有优质银鱼。 银鱼:古称脍残鱼,又名白小。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有《白小》诗说:“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蔬。
人肆银花乱,倾箱雪片虚。生成犹舍卵,尽其义何如。”
这诗写得很概括,很形象。这种鱼小而剔透,洁白晶莹,纤柔圆嫩,浑体透明。
主要是品质上乘,体长6厘米左右,农历九月出水,它与其它银鱼品种“面条”和“锈花针”不同。银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而“绣花针”肥度不够,干瘪味淡;“面条”肉老筋硬,入口不适。银鱼是极富钙质的鱼类,营养学家将它列为长寿食品,它的“补肺清金、滋阴补虚”的功效,成为水中珍品。
编辑本段种类介绍洞庭湖银鱼 洞庭湖银鱼洞庭湖银鱼古称白鱼、玉簪鱼,又名银条鱼面条鱼等。银鱼成鱼身长6~9厘米,呈圆柱形,尾部稍侧偏,鱼头扁平,吻尖短,眼睛大,鱼身无鳞,洁白如银,故名。
银鱼体柔若无骨无肠,呈半透时状,漫游水中似银梭织锦,快似银箭离弦,所以古人又把它喻为玉簪、银梭。银鱼若是被捕获捞出水面,会立即变成白色,如玉似雪,令人啧啧称奇。
据史料记载,银鱼早在春秋战国时就被人们看中,视其为圣鱼、神鱼。据传,当年三同大夫屈原遭楚茂襄王放逐,怀石沉于汨罗江,百姓闻之,争相投粽子于水中相救,那粽子里的糯米饭粒便化作一尾尾灵动的白色小鱼儿,千千万万聚在一起,托起屈原,顺江而下,进入洞庭湖后,湖面上顿时白光冲天,引来众多人望光而拜。
人们发现并捞起屈原遗体后,安葬悠陵建庙而祭祀。然而,那小小的白色鱼儿却不愿意去,便从此生活在洞庭湖中。
《渔父》中说:“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也俗之尘埃乎。”既方屈原之清白高洁,也说银鱼洁白忠诚。
从此,人们便把洞庭湖银鱼视为神鱼,多加保护,久而久之,洞庭湖里的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