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图是读图的提高 绘图是读图的关键 记图是读图的巩固 填图是读图的强化 素质教育以促进人的发展,培养和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基本教育的最大课题。在传统的自然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担心学生不能全面具体掌握知识点,就采取填鸭的方式,而忽略了学生主体注的发挥,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和能力的培养,我国目前独生子女多,大多数学生缺乏协作能力,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多,大多数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为了改变以上不符合素质教育,不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这种教学方式,就必须尽快更新观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因此,我在地理教学中尝试着运用地图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看图是读图的基础 看图是读图的第一步。为了让学生正确读图,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观察地图,但学生在看图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学生缺乏地图基础知识,分不清图上的东西南北,不了解各种地图的意义;有的学生看图没有按一定的顺序,没有重点,没有目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学生孤立地观察地图,忽视了地理环境的整体少于;有的学生不善于多角度观察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学生读图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考虑读图的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如有一幅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图,此图内容丰富,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分步观察:第一步,看石油的分布是否均匀?是分布在北斗球,还是南半球?第二步,看石油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第三步,看石油的输出和输入,有哪些重要输出路线?主要输往哪些国家和地区?其次,观察地图要有整体性。
在看地图时,特别是看区域性地图,不能孤立地看一条线,或者一个点,而要进行综合观察,扩大到一个块,或者一个面。如看中国铁路分布图,要沿线观察途径哪些地形区,交通枢纽、主要河流、省市、矿产地、工农业基地等;看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要顾及到它左邻右舍的相对位置。
这样整体看图,有助于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的正确观念。再次,看图时要注意多变换几个不同的角度。
看图一般总要观察几遍,只看一遍往往是看不透、看不细的,应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进行图解、勾勒,使主要地理事物更加突出明显,加深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印象,这样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一幅世界政区图上,可以沿回归线、赤道等有意义的线去找这些线经过的国家和地区,还可以沿北半球中续度带,由东向西找出煤炭分布国等,这种变换角度的方法,会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析图是读图的深化 分析地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同时也要提倡团结合作,共同分析地图;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各种地理现象之间是有联系的,彼此之间是有规律的。
这些互相关联,被一定规律所支配的各种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都画在地图上面。如果认真分析地图,就可以发现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这种联系和规律,从而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理解和认识。
分析地图,不仅可以加深记忆,还可以弄清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就不会出现张冠李戴一类的问题。如拿到一幅四川省的地形图,从出脉的分布和地势的高低,就可以了解河流的分布和流向,因为水往低处流。
四川北有岷山、大巴山,西有南北走向的邛崃山,大雪山,南有大、小凉山及邻近云贵境内的大娄山、乌蒙山,这种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地形,决定了嘉陵江、沱江、泯江、大渡河、乌江等都向盆地中央的长汇合。由高山环绕的盆地地形,造成了四川特有的水文和气候现象。
四川的大中城市如成都、宜宾、泸州、南充等都是分布在江、河为城市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水源及交通条件。分析地图是使用地图、学好地理,使地与理统一起来的重要一步,应在地理学习中,不断提高分析地图的能力。
三、绘图是读图的关键 绘图是读图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能加强整幅地图中细微特征的认读,在教学中往往被忽略,这在教学中应是一个重点,是我们目前地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教师除了要求学会用方格法缩放地图外,还要积极鼓励、引导示范学生描绘一些大陆、国家、地区的轮廓图,导高线、等压线图,气温、河流流量的曲线图,降水量的柱状图等,学生通过亲手绘制,既使学生掌握一些描制地图的基本技能技巧,又能加深学生对所绘图中地理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具体的做法是:一是彩绘。即利用课本插图与空白的暗射图,用彩笔勾画出所要掌握的地理事物。
如复习长江水系,可以先把干流用彩色勾勒出来,一般来说,第一,要突出重点,目的明确,不要全面兼顾,描得琳琅满目,而要有所侧重。第二,要运用不同线条、颜色与表达方式。
不同性质的地理界限可采用精细不同的线条,不同的地理事物可采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如有的可以打点,有的可以划斜线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三,彩绘也应配以适当的注记。二是画简图。
这是熟练掌握地理知识的一。
看图是读图的第一步。
为了让学生正确读图,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观察地图,但学生在看图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学生缺乏地图基础知识,分不清图上的东西南北,不了解各种地图的意义;有的学生看图没有按一定的顺序,没有重点,没有目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学生孤立地观察地图,忽视了地理环境的整体少于;有的学生不善于多角度观察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学生读图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考虑读图的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
如有一幅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图,此图内容丰富,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分步观察:第一步,看石油的分布是否均匀?是分布在北斗球,还是南半球?第二步,看石油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第三步,看石油的输出和输入,有哪些重要输出路线?主要输往哪些国家和地区?其次,观察地图要有整体性。在看地图时,特别是看区域性地图,不能孤立地看一条线,或者一个点,而要进行综合观察,扩大到一个块,或者一个面。
如看中国铁路分布图,要沿线观察途径哪些地形区,交通枢纽、主要河流、省市、矿产地、工农业基地等;看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要顾及到它左邻右舍的相对位置。这。
看图是读图的第一步。为了让学生正确读图,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观察地图,但学生在看图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学生缺乏地图基础知识,分不清图上的东西南北,不了解各种地图的意义;有的学生看图没有按一定的顺序,没有重点,没有目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学生孤立地观察地图,忽视了地理环境的整体少于;有的学生不善于多角度观察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学生读图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考虑读图的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如有一幅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图,此图内容丰富,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分步观察:第一步,看石油的分布是否均匀?是分布在北斗球,还是南半球?第二步,看石油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第三步,看石油的输出和输入,有哪些重要输出路线?主要输往哪些国家和地区?其次,观察地图要有整体性。
在看地图时,特别是看区域性地图,不能孤立地看一条线,或者一个点,而要进行综合观察,扩大到一个块,或者一个面。如看中国铁路分布图,要沿线观察途径哪些地形区,交通枢纽、主要河流、省市、矿产地、工农业基地等;看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要顾及到它左邻右舍的相对位置。
这样整体看图,有助于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的正确观念。再次,看图时要注意多变换几个不同的角度。
看图一般总要观察几遍,只看一遍往往是看不透、看不细的,应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进行图解、勾勒,使主要地理事物更加突出明显,加深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印象,这样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一幅世界政区图上,可以沿回归线、赤道等有意义的线去找这些线经过的国家和地区,还可以沿北半球中续度带,由东向西找出煤炭分布国等,这种变换角度的方法,会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析图是读图的深化分析地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同时也要提倡团结合作,共同分析地图;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各种地理现象之间是有联系的,彼此之间是有规律的。
这些互相关联,被一定规律所支配的各种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都画在地图上面。如果认真分析地图,就可以发现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这种联系和规律,从而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理解和认识。
分析地图,不仅可以加深记忆,还可以弄清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就不会出现张冠李戴一类的问题。如拿到一幅四川省的地形图,从出脉的分布和地势的高低,就可以了解河流的分布和流向,因为水往低处流。
四川北有岷山、大巴山,西有南北走向的邛崃山,大雪山,南有大、小凉山及邻近云贵境内的大娄山、乌蒙山,这种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地形,决定了嘉陵江、沱江、泯江、大渡河、乌江等都向盆地中央的长汇合。由高山环绕的盆地地形,造成了四川特有的水文和气候现象。
四川的大中城市如成都、宜宾、泸州、南充等都是分布在江、河为城市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水源及交通条件。分析地图是使用地图、学好地理,使地与理统一起来的重要一步,应在地理学习中,不断提高分析地图的能力。
三、绘图是读图的关键绘图是读图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能加强整幅地图中细微特征的认读,在教学中往往被忽略,这在教学中应是一个重点,是我们目前地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教师除了要求学会用方格法缩放地图外,还要积极鼓励、引导示范学生描绘一些大陆、国家、地区的轮廓图,导高线、等压线图,气温、河流流量的曲线图,降水量的柱状图等,学生通过亲手绘制,既使学生掌握一些描制地图的基本技能技巧,又能加深学生对所绘图中地理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具体的做法是:一是彩绘。即利用课本插图与空白的暗射图,用彩笔勾。
王殿臣,谭家祥,王琳(哈尔滨电工学院)读图是“工程图学”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而组合体读图在本课程中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然而学生一学习到这个章节就感到困难。
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以后各章节的内容就不难学习,因此,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对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分析和研究了空间物体和平面图形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和读图自身的思维特点等问题,并总结了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出了一些读图的规律和方法,对解决学生读图难和提高读图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一、打好读图的知识基础读图既需要空间想象又需要理论分析,必须具备足够的基础知识:1.要熟练掌握三视图之间投影对应规律,即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三等”对应规律;同时要注意正投影表达物体的特点:几个视图互相联系起来共同表达一个物体,读图时一定要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2.要熟练掌握点、线、面和体等基本几何要素的投影特性。
反复训练由几何要素的空间位置想象投影和由它们的投影想象其空间位置,有意识地训练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牢固地树立起“三等”对应规律和物体方位对应规律,建立投影对应观念。
一. 重视地图 学习地理必须重视地图。
这是地理学科研究以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地图是许多地理知识地理信息的载体。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每一课以图象图表为主,文字表述更为精简,在凸现地理知识的同时,更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以前用文字直接叙述由教师直接讲授的地理知识,现在大多是负载于色彩斑斓的图片之上。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地图的教学是地理教师最根本的职责。而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该在学生初学地理是就把这一思想灌输给学生,学生对地图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的提高。
读图能力较强的学生,他的地理空间能力就比读图能力差的学生好,而且读图能力强的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准确、扎实、永久,反之,地理空间能力的提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快速、准确的解答各种地理问题。 二. 养成善于读图的习惯 七年级学生对地理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小学自然的认识水平,因此,对刚进学校的学生,在开头两周,我着重培养他们的地理学习习惯。
通常采用课前两分钟预习地图——课堂运用——课后翻阅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凡学地理必用地图的习惯。用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地图,运用地图,地图册是学习地里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上课必须带来的教材之一。
三.重视读图方法的指导。 课文中色彩缤纷的地图,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读图的兴趣,但大多只是看个新鲜,怎样阅读地图?怎样从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学生往往无从下手。
此时,授人以“渔”比授人以“鱼”更为重要。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三步读图法” 第一步:读图表标题。
标题指明此图表的所属,直接表明图表内容的指向,这是读图的前提。 第二步:读图例。
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图上的颜色、线条、形状等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地理事物,一般都在图例中交代得很清楚,这一步是学生读懂地图的基础。 第三步:结合“读图思考题”,读图表内容。
新教材在图表后都配合有“读图·思考”这一内容。思考题以问题的形式,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分析,进而找出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归纳出基本规律。
这一步是读图的关键,是落实本课课程目标重要的一环。这一步实施得好,就能让学生不仅能观其“图”而知其“地”,更能知其“地”而求其“理”。
四、重视运用地图能力培养。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学生读图能力的最高境界就是能运用地图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在教学中,我常随学习内容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尝试运用地图。如在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时,让学生自己绘制校园平面图,并评选出最好的一幅张贴在校门口,来解决家长找人、找班难的问题。
在教学《中国的交通》时,我让学生自己设计旅游路线、选择交通方式。这样就把知识巩固在地图上,活学活用,更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重视地图,用好地图,用活地图,不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教学策略
1. 重视地图教学,教会学生如何看图。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很多的学生对地图很不熟悉,有些学生甚至不会看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这就给其学习地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为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地理教学中,在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的同时,要向学生特别强调地图的重要性,教会学生如何看图,并养成经常查看地图的习惯。
在地图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做出表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图的态度、用图的技巧和艺术都会对学生形成用图习惯和培养对地图的兴趣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力求做到“图文并茂”,重视教材插图、地图册和教学挂图的使用,多用图、常用图、用好图,把图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知识落实到有关图上,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即实现图文转化和文图转化,使学生对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逐渐熟悉起来。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指导。要严格要求学生课堂上带好地图,养成左图右书、经常查看地图的习惯,坚持一看图名、二看图边、三看图中的顺序;看地图要有明确的目的,对于图中的某种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延伸方向或轮廓形状特征,必须仔细查看并进行记忆。第三,教学中要强化填绘地图的训练,以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 “心理地图”,最终在脑中分别形成一张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首先用好图,然后才能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兴趣。
2. 问题引导,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及析图能力。读图能力的关键是完整而准确地获取地理图像中的有用地理信息,并调动相关知识对所获取的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比,最终得出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或位置特征)、变化规律、组成结构、形成原因或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为更好地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较顺利地读懂各种地理图像,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地理图像,有意识地设计出系列问题来引导学生读图,引领学生正确的读图方向,以免学生不知如何入手,或者出现在读图过程中“胡思乱想”、偏离主题的现象。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所有地理知识都可以在地图上表示出来,有些知识还可以用演示表现出来。
平时练习或考试,有些知识课本上没有明确说出,但是地图上有或演示中可看出,学生不能正确答出,是因为学生没有仔细观察造成的。要弥补这个缺憾,就要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图、观察地图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地图在地理学习和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看,是先有地图然后才有系统的地理学理论知识。
地图集中了客观世界大量的信息,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还可以概括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中学阶段的学生,恰恰对地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强调地图的重要性,还要教会学生阅读各类地图。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地图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源泉,是表达地理思想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
在地理教学中,重视读图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学好地理的钥匙——读图技能,使学生由熟悉地图法到看懂地图,进而能分析、运用地图,并逐步建立起有确切空间概念的知识系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明其“理”。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把地图与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至关重要。一、熟悉图表语言,掌握读图的基本步骤 要学会读图、用图,首先应掌握好地图的基本知识,熟悉图表语言,明确有关概念。
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点、线和图形,各种符号不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质,还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围和大小等数量关系,所以只有讲清各种符号的地理意义,才能使学生熟悉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地理事物,准确而迅速地找出它们的分布概况,相互联系等。其中,图名、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都是组成地图的要素。
图例是地理事物的标记,让学生懂得地图是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是读懂地图的基本前提。学生通过熟悉图例、联系地图上的符号,最终达到能够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
同时,要考虑看图的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
在观察每一幅地图时,应注意先看清图名,直到地图的主题或主要内容;再阅读图例注记和比例尺,知道地图的表现方法;最后,要深入到地图内部,关注具体的内容和信息,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读图效率。然而,看图顺序也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有时可根据需要及学习情况可以灵活变通。
二、诱导启发学生,培养读图的积极性 要让学生多看地图,培养学生经常读图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没有地图就无法学好地理,地图是打开地理知识宝库的钥匙。其次,还要让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地图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性,许多问题都需要丰富的地图知识作指导,通过读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读图来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图册、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模型、黑板略图等,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彩图,一幅幅精美流畅的板图板画、一件件生动逼真的地理教具模型,也易产生欢愉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还可课下让学生做拼图游戏等,同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之后,为了让学生能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及形状,课后我布置学生制作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图的活动。经过制作行政区图,学生更加熟悉了其位置及轮廓。
在过后做练习和考试中有关这方面的题基本上。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最重要前提是让学生亲自观察直观对象。
以前常见教师在课堂上指着教学挂图或投影图、投影片,把观察到的地理事物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山脉,那是什么河流、城市、港口等等,使学生不用观察就能得到,因而造成学生识图能力低下:翻开地图时找不到,找不准。所以在提出问题后,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教师认真地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程序、方法,然后让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结果”。
例如在讲地球自转运动时,先让学生用一物(如课本、文具盒等)充当太阳,假想它们是圆的球体,并能自身发光,然后一手托地球仪离开“太阳”一定距离,另一手自西向东拨转地球仪,学生会发现地球仪上的各个地方,有时候会背向太阳(黑夜),有时候会面向太阳(白昼),于是很快得出,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同样,改变和附加一定条件也可让学生演示地球公转运动,从而得出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一年四季现象并能看到演示过程中,哪里做得不到位,也有利于学生在做练习指出图中地球公转图中的错误能正确迅速地指出来。
再如:“根治黄河”的关键——治沙这个问题,我制作了一个上表面倾斜的小木箱,里面装满沙土,然后让学生向上面浇水,发现泥沙流失很快;但是往上面铺一层草皮再浇水,学生会发现沙土流失现象。
1、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
识图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以说学会了读图,对这一能力的培养旨在让学生看懂图像。多加思考是有效提升识图能力的途径,教师对学生进行看图引导时要形成积极思维,判别出地理现象的源起与过程。学习非洲气候时,引导学生仔细查看非洲气候的分布和特点,指导他们结合所积累的知识来解决问题。马达斯加岛当东西两侧的气候类型不同时,赤道穿过非洲,西侧气候为热带雨林,东侧气候为热带草原,运用地图对该类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的识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
2、提高学生的析图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有效读图方法之外,要培养他们对地图的分析能力,有效提升课堂效率与质量。读图、析图紧密联系,前者为后者基础,后者的提升利于前者的积累。所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必须将析图能力也列入教学目标。析图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现象、事物间的联系、规律。在地理的“美国”一课中,首先告诉学生美国处在什么地理位置和经纬度的具体分布以及该国的行政区划;其次,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语言分析、总结教学要点。这对学习“北美气候图”等课堂十分重要。要明确,对学生进行读图的兴趣与能力培养属于地理教学之基本要求。通过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的培养,才可以高效而顺畅地实现地理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学生地理素质也会相应得到大幅提升。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需要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树立起先进的课标教学理念,以提升、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为日常教学努力方向,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课程素养,使学生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可以获得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
一、强化读图表步骤的课堂教学训练,养成读图好习惯。
这就要求从教材入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学生拿到一幅图,要做到“读图四步走”:一读图名,即这是幅什么图?二读图例和注记,即图中的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三读有无坐标轴,若有坐标轴,要看清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四读取图表中表达了哪些地理信息?“读图四步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这是提高读图能力的基础和关键。在地理高考中因读图习惯不良,漏读、误读图名或漏读、误读图例而导致失分的事例不胜枚举,因此,要想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途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做到“读图四步走”。
二、强化教材中图表的阅读与识记,是认识其他图表的基础
地理教材中汇集了大量图表,只有对教材中图表做到熟记于心,才能有助于认识出现的变式图、大比例尺的区域图等难度较大的图。
例如对变式图处理的方法是局部放大,整体恢复,回归基本。如有关晨昏线的读图题同学们普遍感觉较难,就是因为变式图特别多(约有20种)。但最基本的形式却只有两种,即侧视图和俯视图。在复习时我们首先要掌握教材上的基本图形,再重点弄清每一种变式图与基本图形是什么关系,是如何“变”的。解题时先将局部图恢复为整体图,将变式力回归为基本图,可以使此类题大大简化。同时,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总结一些读图“法则”。
再如要认识小范围、大比例区域图,除了要根据经纬线进行空是定位外,还要求学生识记一些地面上点状的重要标志以及线状的轮廓,点状的如一些重要山峰、矿产地、城市等,线状的如河流、岛屿、海陆、行政区等,只有从教材上识记,才能有助于认识区域图。
三、强化图表归类的教学训练,培养对不同图表的阅读方法
经过阅读步骤和对教材中图表的阅读和识记,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和基本的读图技能,要想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就必须将图表归类,了解不同图表的特点,指导学生总结各类图表的读图方法和关键注意点。在近年的文科综合试题中,地理部分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变式图”、“叠加图”、“等值线图”、“统计图”和“区域图”,下面本文就逐一介绍一下这些常见图形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总之你上课引导得多,用图用得多,学生也容易养成读图的习惯,他们读不好图的关键还是很少看地图。
美良中学林俏燕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在小学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有关地球、地图、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
同时指出地理事物分布的范围很广,很难直接观察,教学时必须掌握和运用地图。经常运用地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而且能启发学生获得新的地理知识。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是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指导学生读图、用图,使他们逐步养成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
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实施地图教学既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础内容,也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
大量运用地图来阐释地理特征是地理教学的特征之一。如何使学生准确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我认为除了运用某些教学方法之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通过多年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觉到,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初中地理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获得有关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以及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
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和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这样,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自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信心。
所以,学生对地图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当然,智力因素也占一方面,但在智力相同的条件下,读图能力较强的学生,他的地理成绩就比读图能力差的学生好,而且读图能力强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得准确、扎实、永久。
在我教过的几届学生当中,个别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但唯有地理学科成绩突出。通过与他们谈话了解到,他们觉得地理好学,因为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地图就可以掌握下来。
地图直观性较强,易于接受,学起来比较轻松,于是他们就对地理产生了兴趣。由此可见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读图训练大体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展图。在教学过程中,将地理挂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或教师画黑板略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或板图上指出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学生在学习时总是喜欢跳过地图或只看有彩色照片的图来作为一种欣赏,根本没有读图的意识,事实上,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新教材许多内容就是通过读图、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的,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鉴于这种情况,我主要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借助远程教育资源,有意识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认识地图信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们提高看图的兴趣,从而养成看图的习惯。
例如,在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教学时,首先出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然后提出问题:从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中国的疆域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并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答案,然后让学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己的分析与教材是否一致。第二步是说图。
看地理轮廓图,培养学生想象力初中生的形象思维十分活跃,为了使课堂气氛和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地图优势,积极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把地理轮廓图想象成某些具体事物,帮助学生认识和记忆地理事物,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利用挂图或板图,教师进行细致地讲解。
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这节时,教师利用东西半球图让学生先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然后教师再进一步讲清哪个是东半球,哪个是西半球;东西半球各分布有哪几大洲,各大洋被哪几大洲包围;各大洲分别临近哪几大洋等。这样可使学生明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进一步加深印象。
第三步是绘图。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绘制,通过自己动手绘制、填充,学生会对所学的内容记忆更深,理解更好。
当图形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开始让学生在玻璃片上描绘出相应地图的轮廓,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填图,学生在玻璃片上独立填图,并用幻灯展示学生的玻璃片,进行相互比较,让学生自己选出最佳作品,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熟练程度。对于地图的运用,不管是在教师的教学中,还是在学生的学习中,都要注意图文结合,把地图和课本的文字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地理知识固着在地图上,使图、文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用图使文字具体、直观化;用文字去说明图上的地理对象,使图上的各种地理事物相互联系起来,使死图变活图,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地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而读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王殿臣,谭家祥,王琳(哈尔滨电工学院)读图是“工程图学”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而组合体读图在本课程中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然而学生一学习到这个章节就感到困难。
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以后各章节的内容就不难学习,因此,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对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分析和研究了空间物体和平面图形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和读图自身的思维特点等问题,并总结了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出了一些读图的规律和方法,对解决学生读图难和提高读图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一、打好读图的知识基础读图既需要空间想象又需要理论分析,必须具备足够的基础知识:1.要熟练掌握三视图之间投影对应规律,即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三等”对应规律;同时要注意正投影表达物体的特点:几个视图互相联系起来共同表达一个物体,读图时一定要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2.要熟练掌握点、线、面和体等基本几何要素的投影特性。
反复训练由几何要素的空间位置想象投影旦籂测饺爻祭诧熄超陇和由它们的投影想象其空间位置,有意识地训练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牢固地树立起“三等”对应规律和物体方位对应规律,建立投影对应观念。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