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数据类型很多:传统的4D(DLG矢量数据、DEM高程模型数据、DOM正射影像数据、DRG栅格图数据(现在基本不用了))数据,还有街景数据,GPS数据,三维模型数据等。
其中:DLG数据一般由GIS编辑软件矢量化获得或者外业测量仪器测量后内业处理获得;
DEM和DOM数据由卫星或者航空飞机遥感后处理得来;
GPS导航数据好理解,就是GPS卫星的信号数据,手机或者专业的GPS、北斗导航仪都可以获得;
街景数据由街景车采集;
三维模型数据现在可以由倾斜摄影后快速建模获得。
还有一些如激光点云数据等不常见的,就不一一介绍了,有兴趣私聊。
质量管理统计方法,是根据数理统计原理对产品质量实行统计质量控制的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
目前最流行的质量管理统计方法,是广大质量管理学者归纳的新老两类质量管理中常用统计方法,即“十四中工具”。
新七种工具包括:1、关系图法;2、系统图法;3、矩阵图法;4、KJ法;5、PDPC法;6、数据矩阵分析法;7、点线图法(又称箭条图法)。
老七种工具包括:1、分类法;2、排列图法;3、因果分析图法;4、直方图法;5、控制图法;6、散布图法;7、统计分析表法。
空间数据录入后的处理有:(1)图形坐标变换。
在地图录人完毕后,经常需要进行投影变换,得到经纬度参照系下的地图。对各种投影进行坐标变换的原因主要是输人时地图是一种投影,而输出的地图产物是另外一种投影。
进行投影变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多项式拟合,类似于图像几何纠正;另一种是直接应用投影变换公式进行变换。 在投影变换过程中,有三种基本的操作:平移、旋转和缩放。
(2)图形拼接。在对底图进行数字化以后,由于图幅比较大或者使用小型数字化仪时,难以将研究区域的底图以整幅的形式来完成,这是需要将整个图幅划分成几部分分别输入。
在所有部分都输入完毕并进行拼接时,常常会有边界不一致的情况,需要进行边缘匹配处理。 边缘匹配处理,类似于下面提及的悬挂节点处理,可以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或者辅助以手工半自动完成。
除了图幅尺寸的原因,在GIS实际应用中,由于经常要输人标准分幅的地形图,也需要在输人后进行拼接处理,这时,一般需要先进行投影变换,通常的做法是从地形图使用的高斯一克吕格投影转换到经讳度坐标系中,然后再进行拼接。 (3)拓扑生成。
在图形数字化——无论是手扶跟踪数字化还是扫描矢S化——完成 后,对于大多数地图需要建立拓扑,以正确判别地物之间的拓扑关系。在 GIS数据管理中,拓扑关系可以定义以下内容:1)区域,如果多边形数据DIME数据模型,每个多边形可以用一组封闭的线来表示,而不需要记录封闭线上的所有点,避免两次记录相邻多边形的公共边界,这样减少了数据冗余。
2)邻接性,另一种可以用拓扑描述的属性是多边形之间的相互邻接性。连通性,连通性是指对弧段连接的判别,连通性的建立和表现是网络分析的基础。
空间数据模型概念和主要类型:
空间数据模型是关于现实世界中空间实体及其相互间联系的描述。空间数据模型的主要类型:基于对象(要素)的模型;网络模型;场模型。
要素模型:
点对象,由特定位置、维数为零的物体;线对象,维度为一的空间组成部分;多边形对象,即面状实体,通常用封闭曲线加内点来表示。矢量模型即是基于要素的,将现象看成原型实体的集合,矢量模型的表达源于空间实体的本身,通常以坐标来定义。
网络模型: 地物被抽象为链、节点等对象,同时要注意其连通关系。
场模型:
用于模拟一定空间内连续分布的现象,常用栅格数据模型描述。栅格数据模型是基于连续铺盖的,它是将连续空间离散化,以规则或不规则的铺盖覆盖整个空间。
基于对象的模型强调了离散对象,网络模型表示了特殊对象之间的交互,场模型表示了二维或三维空间中连续变化的数据。
要素模型和场模型的不同在于一个是先选择要素,再回答它在哪里的问题;场模型实现选择一个位置,在回答哪里怎么样的问题,最后都得到数据。网络模型的基本特征是:节点数据之间没有明确的从属关系,一个节点可以与其他多个节点建立联系,将数据组织成有向图结构,它反映了现实世界中常见的多对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数据的重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4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