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指导方案(一) 一、科目设置 2009年普通高考模式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学业水平监测考试+综合素合素质评价”。
(一)统考科目 “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其中数学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 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和技术课程,文史方向的考生须参加文科综合考试; 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技术课程,理工方向的考生须参加理科综合考试。
体育类考试科目为理工类考试科目组合,再加考相关术科。 艺术类考试科目为文史类考试科目组合,再加考相关术科。
安徽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指导方案(二) 一、科目设置 2009年普通高考模式为“3+2+学业水平监测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 (一)统考科目 “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
“2”指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两个科目中选择一门,再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技术五个科目中任选一门。 体育类和艺术类考生再加考相关术科。
。 安徽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指导方案(三) 一、科目设置 (一)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三门。
(二)学业水平测试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10门。艺术类、体育类考生加试科目为艺术或体育专业。
安徽省2009年高考方案解读 一、背景我省是全国第三批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省份之一, 2009年高考将改革原来单一的高考统考模式为高考统考、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评价体系。
2006年,根据教育部部署,安徽省启动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改革。与这项改革相配套,现行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广泛征求意见,先后召开两次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安徽省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改革方案》。《方案》上报教育部后,教育部又予以指导完善,并于2008年12月5日正式批复核准。
《方案》的研制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前期论证阶段、中期修订阶段、后期审批阶段。这项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转变的需要。
这就要求高考考试标准由关注知识向关注素质转变,录取标准要由选拔单一型人才向选拔多种多样的人才转变。二是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需要。
这必然要求高考在目标、内容和录取方式上进行相应改革。三是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高中教育普及化的趋势。
2008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0.3%。高招录取率为51.5%,乐观估计今年有望达到55%(我县2008年录取率57.23%),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教授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三年后,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25%,高招录取率稳定在60%。
改革所想达到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并逐步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进一步深化统一考试内容改革;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选拔录取模式和方式改革。 二、《方案》的几个关键词1、统一招生考试:其模式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顺应教育部高考改革方向,根据国家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也为了与新课程相适合,在保持与我省现行高考方案的衔接和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努力通过统考科目结果选择、学业水平测试项目精简、综合,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总分750分,两天时间考完,考查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该科目必修与选修Ⅰ的内容。
2、学业水平测试:学业水平测试是对高中生在校学习情况的全面检测,也是个过程性测试。设语文、数学、外语、人文和社会基础、科学基础和技术素养等六个科目,以等级方式呈现,等级按本地全体考生按比例划分。
鼓励社会考生在三年过渡期内参加学业水平测试。3、综合素质评价:是建立在学生成长记录基础上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评价,包括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和能力、交流与合作、实践与创新、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
评价由学生本人、班级同学、任课教师共同完成,评定结果以等级方式呈现。4、命题:今年我省各科试行自主命题。
5、招生录取:划线和投档:根据不同批次院校招生计划总数,按照一定比例,依据统考科目成绩划定各批次全省最低控制分数线;招生部门依据各高校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按照统考科目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按一定比例投档。录取:依据统考科目成绩,参照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统一标准,择优录取。
(等级要求、同等条件下、经批准自主招生试点高校、经批准的高职院校)。要说明的是,统一考试成绩是划线和录取的主要依据,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级是录取的重要依据或参考依据。
三、《方案》的几个特点《方案》总体上围绕“建立和完善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进一步深化统一考试内容改革以及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选拔录取模式和方式改革”三个目标展开,着力加强对高校招生考试、录取和中学综合评价的统筹,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推进我省教育评价制度的综合改革。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突破“唯分录取”的高考模式,构建了“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
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而且是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向分类、自主、多元的方向迈进。
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录取、建立高职教育选拔模式、中间层次量大面广的高校依然以统一考试录取为主、继续推进平行志愿(2009年,艺术、体育类招生将实行平行志愿)。三是突出考试内容的改革,全面试行自主命题。
四是既保持与传统高考的衔接和平衡过渡,又为进一步改革预留空间。说到底,这个方案也只是“过渡版”的,比如:今年我省考生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与录取挂钩属于“软挂钩”,是录取的参考依据,未来将积极稳妥地推进以统考、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综合利用的评价体制。
四、几个问题的说明1、什么是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与录取适度挂钩?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校自主招生,体现在招生简章上;新方案规定,高等学校可在招生章程中提出学业水平测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要求,在考生填报志愿前向社会公布。所以,我们不排除重点高校提高学业水平测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要求的可能性,假如某重点大学要求填报该校的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的等级全部为A也是可能的。
二是C等或合格以上方可报考二本以上;三。
1 《安徽省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改革方案》解读
2006年,根据教育部部署,安徽省启动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目前,这项改革正在全省普通高中全面实施。与这项改革相配套,现行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两次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安徽省2009年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上报教育部后,教育部又予以指导完善,并于2008年12月5日正式批复核准。
一、高考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一)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转变的需要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正经历一场战略性转变,即凭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大量消耗维持的数量扩张和外延式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实现长期持续发展。与此相对应,教育发展的重心要从数量发展转向质量提升,培养出大量各级各类创新型人才。这要求高考考试标准由关注知识向关注素质转变、录取标准要由选拔单一类型的人才向选拔多种多样的人才转变。
(二)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需要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三维目标的统一,体现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全面性;在课程内容上要求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在评价上要求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推进,必然要求高考在目标、内容和录取方式上进行相应改革。
调整1:一、二、三批次志愿均设四个院校志愿 解读:调整志愿设置方式是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政策改革力度最大的部分。
除文理科的提前批次和艺体类外,在普通文理科本科院校的一、二、三批次和高职(专科)院校的一、二批次试行平行志愿。具体来说就是,本科院校的一、二、三批次均设A、B、C、D平行的4个院校志愿,高职(专科)院校一、二批次均设A、B、C、D、E平行的5个院校志愿。
每个院校志愿均设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志愿。 另外,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对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和院校追加的计划面向批次线上未录取的考生“征集志愿”,同时,批次线下20分之内的考生也可以据此计划填报“降分征集志愿”,作为批次线上未完成招生计划院校降分投档的备档。
“征集志愿”和“降分征集志愿”均设A、B、C平行的3个院校志愿和1个院校服从志愿,每个院校志愿均设3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志愿。 征集志愿录取结束后,仍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和专业按考生填报的“降分征集志愿”进行逐分降分投档。
调整2:试行分段填报志愿 解读:去年我省实行的是知分填报志愿,志愿填报时间集中在6月27日~7月1日,后期进行的是征集志愿的填报。 而今年实行的是分段填报志愿。
具体安排为文理科提前批次和艺术、体育类仍实行估分填报。时间安排在6月13~14日。
实行知分填报的文理科本科院校第一、二、三批次安排在6月29日~7月1日;文理科高职(专科)院校第一、二批次安排在7月25日~27日。 参加高校自主选拔录取,并取得相关高校合格证的考生,5月10日前填报志愿。
调整后,考生填报志愿将更具针对性。 调整3:艺术类批次志愿调整 解读:今年我省的高考政策对艺术类部分批次的志愿设置进行了调整,第三批使用省专业统考成绩录取的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本科专业,调整为设1个院校第一志愿、1个院校第二志愿和1个院校服从志愿,每个院校志愿均设3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志愿。
调整4:首次细分违规处罚内容 解读:今年高考政策专门加大了关于违反规定行为处理的内容,对考生、学校和招生工作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违反招生工作规定的行为以及如何处理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对考试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考生,取消其当年全国统考各科成绩,同时予以下一年度不得报名参加全国统考的处理;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对参加全国统考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生的在校生,取消其当年全国统考各科成绩,同时给予其应届毕业生当年不得报名参加全国统考的处理。 对参加全国统考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的在校生,取消其当年全国统考各科成绩,并由其所在高等学校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严肃处理;替他人参加全国统考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的在校生,取消其当年全国统考各科成绩,并由其所在高等学校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严肃处理;替他人参加全国统考、在全国统考中组织作弊或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高等学校可以给予其开除学籍处分。
调整5:考生道德考核上升到法律范畴 解读: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今年对考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的规定从道德范畴明确为法律范畴,便于对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者的划定和政策的执行。具体规定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1)反对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或参加邪教组织的;(2)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
这是几套预备方案 真正通过媒体行式出台要到今年9月份 2009安徽高考方案安徽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指导方案(一) 一、科目设置 2009年普通高考模式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学业水平监测考试+综合素合素质评价”。
(一)统考科目 “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其中数学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 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和技术课程,文史方向的考生须参加文科综合考试; 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技术课程,理工方向的考生须参加理科综合考试。
体育类考试科目为理工类考试科目组合,再加考相关术科。 艺术类考试科目为文史类考试科目组合,再加考相关术科。
安徽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指导方案(二) 一、科目设置 2009年普通高考模式为“3+2+学业水平监测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 (一)统考科目 “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
“2”指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两个科目中选择一门,再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技术五个科目中任选一门。 体育类和艺术类考生再加考相关术科。
。 安徽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指导方案(三) 一、科目设置 回复 [9 楼] 回应:安徽09年高考方案出台了吗? ID:683604 作者: whyncc(2007-4-6 10:10:20) Email: 2009安徽高考方案安徽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指导方案(一) 一、科目设置 2009年普通高考模式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学业水平监测考试+综合素合素质评价”。
(一)统考科目 “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其中数学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 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和技术课程,文史方向的考生须参加文科综合考试; 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技术课程,理工方向的考生须参加理科综合考试。
体育类考试科目为理工类考试科目组合,再加考相关术科。 艺术类考试科目为文史类考试科目组合,再加考相关术科。
安徽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指导方案(二) 一、科目设置 2009年普通高考模式为“3+2+学业水平监测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 (一)统考科目 “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
“2”指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两个科目中选择一门,再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技术五个科目中任选一门。 体育类和艺术类考生再加考相关术科。
。 安徽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指导方案(三) 一、科目设置 回复 [10 楼] 回应:安徽09年高考方案出台了吗? ID:685917 作者: stuser(2007-4-11 23:13:43) Email: 方案一 3+小综合+X 科目设置:考试科目设置为“3+人文与社会综合能力测试/自然科学综合能力测试(小综合)+中学课程基础能力测试(X)”。
“3”是指语文、数学、英语,其中数学分为文科和理科;“人文与社会综合能力测试”(下称文科综合),含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自然科学综合能力测试”(下称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 “中学课程基础能力测试”分为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体育术科等9门学科。3+小综合为必考科目,X为选考科目。
考试内容: 1、语文、数学(文、理)考试内容包括学科课程标准必修和选修要求;英语考试内容按课程标准中的8级要求; 2、文科综合的考试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理科综合的考试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选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各科的考试内容包括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必修和选修要求。 3、体育术科、音乐术科、美术术科考试内容另定。
录取原则: 1、按5科考试成绩合成的总分为依据进行录取,各科成绩及总分用标准分呈现。 2、每位学生考试总分由5科合成,即4门必考科目和1门选考科目,分别按文史类、理工类考生群体转换总分标准分。
3、录取分数线依据文史类、理工类、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专业招生计划,以一定比例分别划定各批次文史类、理工类、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专业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还同时公布术科分数线)。录取时,分别按文史类、理工类、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投档。
外语类专业可兼招文史类或理工类考生,不单独划录取分数线。 方案优势:科目设置既保持了我省现行高考方案具有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又减少了考试内容,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和心理负担,关注到同一学习领域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我省高考改革的延续性。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特点必修加选修、综合评价都有所体现。考试内容既体现以必修为主,又顾及选修的要求。
计分方法考虑到不同选考科的群体差异,将选考科与招生专业结合,克服了我省现行高考方案中计分方法不科学的问题。 方案二 3+小综合 科目设置:考试科目设置为“3+小综合”。
“3”指语、数、英,其中数学分为文科和理科;“小综合”分为“人文与社会综合能力测试”和“科学综合能力测试”(下称“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文科综合覆盖思想政治,历史、人文地理。
高考总分600分 一名知情人士昨天透露,新的高考方案仍可以用“3+1+1”来表示。
“3”是指正式高考时只考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每门学科各200分,也就是说高考总分为600分。 “1”指的是文科考生必考历史、理科考生必考物理,考试成绩分为五个等级。
另一个“1”指文科考生在政治、地理中选考一门,理科考生在化学、生物中选一门,考试成绩同样分为五个等级。 相关考试有三次 据有关人士透露,预计2008年的高考从本学期末就要启动。
首先是除高考科目以外的四门学科及技术课的等级考试,如文科考生在高考中考的是语文、数学、英语,再考一门规定的历史,再选考一门政治,那在高二阶段,他还要考物理、化学、生物和文科没选的一门地理的必修课,这四门课的成绩都用等级来体现,如果对考试成绩不满意,考生在高三时还可以再考一次。在高二阶段还要考技术,其中包括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
第二次考试安排在高三上学期,考两个“1”,同样计算为等级,对高招录取有影响,这次考试如果不合格,同样不能参加语文、数学、外语的高考。 第三次考试是考语文、数学、外语。
五个等级如何划分 在新方案中出现了等级这个新名词,专家透露,考生考完后,会按照考生的考分排名来确定等级,共分为A、B、C、D、E五个等级,比方说,考分在全省排名前10%的,为A级,10%~25%为B级,25%~55%为C级,55%~85%为D级,而85%之后则为E级。 填报志愿仍有门槛 根据江苏现行的高考方案,所有考生都必须通过高考综合考,才能报名参加正式高考。
同样,2008年填报高考志愿也设有相应的门槛。首先在高二进行的五门学科等级考试中,要全部达到D等级以上才有高考资格。
同时,要报考不同批次院校,除了可能对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总分有不同要求外,考生的选考科目中的等级也有相应要求。 录取依据是什么 在高考录取时,江苏省招生主管部门还是按照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总分从高到低来投档,但高校可能对后面的“1+1”有要求,比方说,有的高校可能要求两门都是B级,有的高校要求可能会更高。
但昨天一位名牌高校招生人士表示,对划分的五个等级,学校觉得还是分得太粗,如学校希望考生的物理成绩要拔尖,但由于全省排名前10%的都是A级,高校要想分辨出哪些考生的物理学科成绩更优异,就有一定难度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5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