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内容来划分,幼儿园的常规可以分为生活常规、游戏常规、学习常规三部分。虽然每个幼儿园会根据本园的具体情况对这三部分的常规进行具体的规定,但是大致的内容是相同的。
一、生活常规
生活常规一般包括来园、盥洗、饮水、如厕、进餐、午睡、起床、离园等环节的常规。幼儿应该形成的生活常规包括:遵守作息时间,有良好的进餐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有良好的坐、站、走姿势,以及有良好的物品收放习惯等。各年龄斑的生活常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在具体的要求上有所不同。比如,在中班增加了劳动常规;到了大班,增加了值日、收拾和整理活动的常规。

二、游戏常规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既包括室内游戏和户外体育游戏,也包括个人游戏、小组游戏和集体游戏。幼儿园的游戏常规主要是指这几类游戏的常规。为了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商议制定游戏常规。下面是中班幼儿的游戏常规:
三、学习常规
能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种学习活动,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大胆且大声地回答问题;有良好的坐姿、举手姿势、站姿、握笔姿势,懂得用眼卫生;注意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话并勇敢地回答问题;大胆探索与尝试,有目的地进行操作;注意观察和学习同伴的经验,积极与大家讨论问题。
一、来园时的常规培养
早晨虽然孩子入园时间很短,老师忙着接待家长、幼儿,但即使再忙也不能忽视幼儿来园时的常规教育。每一天的清晨,是孩子们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再来,小班的孩子刚刚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这时,老师可抓住这个机会,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幼儿每天早晨入园时与老师、小朋友的问候,从这个可以培养师生之情,也可以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老师不能忙着做别的事情而忽视孩子,导致有的孩子不愿打招呼了。所以在晨间接待时,老师一定要精神饱满,给幼儿做一个好榜样。让幼儿有意识的形成良好常规习惯。
二、点心的常规培养1、点心前的常规培养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之一,我们把点心前的活动与游戏结合起来,让孩子在玩中培养常规,在玩中养成习惯。例如:每天的点心及午餐前孩子总有一段等待的时间,本来是让孩子开好小红花坐在那等的,但是发觉孩子们洗完手后还是这里摸摸那里抓抓,于是我们设计了各种手指游戏,小朋友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会了安静等待。通过做这种手指游戏,即让孩子静下心来安静的等待,又能锻炼小手,使小手灵活的动起来。孩子在游戏中能有所动、有所思、有所悟,久而久之,孩子们熟悉了班级常规,自觉地按班级规则做事。2、点心时的常规培养
吃点心时,我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有的孩子很快吃完了,吃完了他们就在教室里东瞧瞧西摸摸,要么走来走去,要么就和小朋友打架,还有的孩子把积木弄得到处都是;有的孩子拖拖拉拉,要吃好长时间,豆浆洒了、掉饼干的事情经常发生,还有的甚至一节课都上完了杯子里的豆浆还没有喝完呢?作为我们教师不但要组织他们吃点心,还要维护“秩序”,还要打扫,忙的真是不亦乐乎。所以小班的小朋友我们可以初步设立“值日生”职务,让值日生作为小小检查员,每天安排几个幼儿担任班级的“检查员”,让他们检查和评价全班下朋友的生活常规表现,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养成作用很大。可以请能力强的孩子来担任小老师,每天的值日生可以分工合作,比如:有的值日生负责擦桌子,有的值日生负责幼儿吃点心的情况。
我认为:常规是孩子的学习实践过程,应该“寓教育于生活时间中,成为常规教育的检查者和评价者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教育活动中的常规培养1、坐姿的培养这是最基本的常规。无论是画画、数学操作、音乐、语言或故事等都涉及这一常规培养。如小脚并并拢、小胸膛挺起来、小手放在膝盖上、小眼睛好看老师等等。小班幼儿刚进入校园,不懂怎么上课,怎么坐?那怎样培养良好的坐姿呢?首先可以通过课程的内容及要求来培养,可以让小朋友参观中、大班的哥哥、姐姐是怎么上课,怎么坐的,让幼儿去学习。其次,可以通过小朋友的竞赛,比比谁坐得端正。对好的小朋友进行奖励或鼓励,对差的孩子提出希望,从而进行强化。如讲故事时,请一些坐不好的孩子坐老师身边,请一些好动的坐姿差的孩子坐在前面一些,便于老师的提醒督促;久而久之,良好的坐姿慢慢地就会形成。2、、操作活动中常规培养
每天早晨都有区角活动,学习活动中主要的形成是操作和游戏,这样对操作前的要求,操作中的提醒和操作后的常规培养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在活动中随时教育幼儿活动所需物品,从哪里拿的,还要归放到哪里去、离开座位时应随时将椅子放好、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别的小朋友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帮助等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来渗透对幼儿的常规教育。
四、结论日常生活常规活动可以称得上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将自始自终地伴随一个人的成长,贯穿于一个人的终生教育之中。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要处处做个有心人,要学会根据孩子的特点,在一日活动开展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条件与环境,让幼儿能充分的自我服务,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常规培养是从点滴开始,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教师只有做到言行一致,孩子们才会与教师拉近距离,并将教师作为榜样,不断的进步。这样周而复始、循序渐进地进行,相信孩子们的常规一定会培养的很好。
培养幼儿常规的常用有效方法包括:(1)在环境创设中渗透常规提示。
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常规要求用绘画作品、照片、图示、文字符号等形式展现在幼儿的活动环境中,提示幼儿遵守常规。例如:幼儿进餐后常常忘记需要做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摆放餐具、进餐、漱口、擦嘴等几件事情用照片记录下来,张贴在教室的墙面上,从而提示幼儿按顺序做事。
(2)强化幼儿的良好常规。教师要通过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幼儿良好的行为进行强化,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使其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
例如:有的小班幼儿初入园时总是让老师喂饭,不肯自己动手。当教师一发现这类幼儿有自己吃饭的行为时,就及时在集体面前表扬他们,还可以送给他们一些小礼物,以强化其良好行为。
(3)和幼儿一起制定常规。针对班级常规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和幼儿共同分析、讨论、制定常规。
此方法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例如:户 外活动上、下楼时,幼儿会大声喧哗、推推挤挤。
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和幼 儿一起分析其中存在的危险,共同制定上、下楼的常规要求:一个跟着一 个走;靠一边走;手扶着栏杆眼看着地面;不急不挤。 (4)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儿歌炅活地规范班级常规。
比如,在引 导幼儿轻轻走路时,教师可以带领他们一起学习小花猫。教师边做动作 边说儿歌:“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别人做事不打扰,大 家夸我好宝宝。”
幼儿爱模仿的特点在愉快的儿歌氛围中被激发出来, 这时,教师便可以告诉幼儿:“走路的时候我们也要像小花猫一样轻轻的, 不跺脚、不蹦跳,做个好宝宝。 ”在这样的引导下,幼儿便知道了应该 如何走路。
(5)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常规。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或釆用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学习常规,把对幼儿的要 求转化为幼儿的内部需求,从“你必须这样”转化为“我要这样”。
比 如,小班的幼儿非常喜欢游戏情境,在情境中他们会不自觉地融入角色。 因此,在培养幼儿形成收拾玩具的意识时,教师可以用“送玩具宝宝 回家”这一游戏完成。
比如引导幼儿边收拾玩具边说:“小玩具,要回 家(把桌上的玩具放回玩具筐里),黄筐住楼上(玩具柜第一层贴上黄 色标志,中间一层贴上红色标志,最下面贴上蓝色标志),红筐住中间, 蓝筐住在最下边。 ”(6)用抠人的语言引导幼儿习得常规。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年龄小的幼儿。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拟人化的语言,引导幼儿理解常规,遵守常规。
例如:在培养小班幼儿的进餐常规时,教师发现幼儿不爱吃青菜,于是便将吃青菜说成:“小白兔最爱吃青菜,多吃青菜最可爱。 ”(7)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根据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 以强化某些幼儿的正确行为,以激励其他幼儿以他们为榜样。例如:教师对认真洗手的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希望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也要认真洗手。
好榜样还可以是父母、教师或者是幼儿喜欢的文艺作品中的某个形象等。 (8)家庭与幼儿园同步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班级教育博客等 家园沟通的渠道,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常规以及幼儿常规、行为习惯 培养的正确方法;还可以通过家庭教育讲座、教子经验交流会、专家咨询 等活动让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避免家长在家庭中过度保护幼 儿和包办代替,鼓励家长让幼儿进行自理、自立行为的尝试。 总之,常规教育就是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逐渐地从他律向自律发展,也就是从服从别人管理发展到自我管理。
常规教育的目的是 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方式持之以恒地、灵活地促进幼儿常规的养成。
如果按照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内容来划分,幼儿园的常规可以分为生活常规、游戏常规、学习常规三部分。
虽然每个幼儿园会根据本园的具体情况对这三部分的常规进行具体的规定,但是大致的内容是相同的。一、生活常规生活常规一般包括来园、盥洗、饮水、如厕、进餐、午睡、起床、离园等环节的常规。
幼儿应该形成的生活常规包括:遵守作息时间,有良好的进餐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有良好的坐、站、走姿势,以及有良好的物品收放习惯等。各年龄斑的生活常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在具体的要求上有所不同。
比如,在中班增加了劳动常规;到了大班,增加了值日、收拾和整理活动的常规。二、游戏常规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既包括室内游戏和户外体育游戏,也包括个人游戏、小组游戏和集体游戏。
幼儿园的游戏常规主要是指这几类游戏的常规。为了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商议制定游戏常规。
下面是中班幼儿的游戏常规:三、学习常规能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种学习活动,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大胆且大声地回答问题;有良好的坐姿、举手姿势、站姿、握笔姿势,懂得用眼卫生;注意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话并勇敢地回答问题;大胆探索与尝试,有目的地进行操作;注意观察和学习同伴的经验,积极与大家讨论问题。
(一)、环境熏陶法
1、组织相应的家庭生活
2、建立融洽的家庭关系
(二)兴趣诱导法
1、了解孩子的喜好
2、提供新异的刺激
3、激发孩子的欲望
4、趣味盎然地施教
(三)、暗示提醒法
1、多与孩子沟通
2、多种方式暗示
3、巧妙使用反暗示(大班年龄段的孩子使用)
(四)活动探索法
1、开展体育活动
2、组织游戏活动
3、倡导劳动活动
4、鼓励探索活动
(五)榜样示范法(身教重于言教)
1、父母自身树立榜样
2、借助文学作品榜样
3、利用孩子同伴榜样
1、老师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激励孩子:这是根据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强化某些幼儿的正确行为,激励其他幼儿以此为榜样,从而教育影响幼儿的一种方法。如:最近办理迟到的幼儿比较多,教师对准时来园的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激励其他幼儿以那些准时来园的幼儿为榜样,准时来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幼儿更是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榜样还可以是父母、教师,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等。
2、创设合适的环境来提醒孩子:把班级的常规要求用绘画作品、照片、图示、文字符号等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提示幼儿遵守常规的一种方法。如:幼儿进餐后常常忘记需要做的事情,教师可以将送餐具、擦嘴、擦桌子、漱口几件事情用照片记录下来,展示在环境中,从而提示幼儿按顺序做事。
3、采用恰当的语言去引导孩子:教师利用生动形象、幽默有趣的语言,引导幼儿理解常规,遵守常规的方法。如:在培养小班幼儿饮水常规时,教师发现幼儿不爱喝白开水,于是便将喝水说成:“小汽车要加油喽,加的满满的,才能跑得特别快。”
4、采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孩子的兴趣:教师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用游戏的形式或采用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学习常规,把对幼儿的要求转化为幼儿的内部需求,从“必须这样”转化为“我要这样”。如:小班幼儿初入园时,教师利用“击鼓传花”的游戏来点名,鼓声停止时,花在谁手里,谁就起立告诉大家自己的名字。
5、教孩子儿歌和歌曲的方法帮助孩子巩固:教育内容于朗朗上口的儿歌、美妙动听的歌曲之中,是一些常规要求,在反复的朗诵和歌唱活动中,达到巩固的效果。如:在培养漱口常规时,教师常带幼儿歌唱《花花杯》,帮助幼儿掌握漱口的方法。
6、鼓励孩子发现问题一起讨论的方法:教师和幼儿针对班级常规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分析、讨论、修正常规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如:户外活动上、下楼时,幼儿大声喧哗、推推挤挤。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和幼儿一起分析其中存在的危险,共同制定上、下楼的常规要求。
7、表扬和奖励孩子进行强化:通过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幼儿良好的行为加以强化,使幼儿感受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同时使其良好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如:有的小班幼儿初入园时总是让老师喂饭,不肯自己动手。当教师发现幼儿逐渐能够自己吃饭时,及时在集体面前表扬,并且送给幼儿一个小礼物,强化其良好行为。
幼儿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极易接受外界刺激,而且形成的一切是非常牢固的,并将成为人的第二天性。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一、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
良好幼儿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饮食习惯
正确地使用餐具、独立进餐;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按要求定时定量喝水。
睡眠习惯
睡前大小便、独立安静地入睡;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右侧卧睡或仰睡);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
自理能力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玩具、图书不乱扔乱放、会自己整理玩具;学会有序地穿脱衣服;不穿反鞋等等;能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二、家庭中进行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方法
1、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孩子自己做
家长切记包办代替,要学会等待。如晚上请孩子睡觉的时候,孩子脱衣服磨磨蹭蹭,有的家长就可能觉得不耐烦了,就走过去动手包办了,而忘记了引导孩子快速脱衣服,这样在不自觉中就失去了孩子一次锻炼的机会。
同时,在让孩子自己动手时,我们也同时让孩子学习一些正确做事的方法。
2、制定并维护必要的家庭生活规则
在这一方面,可能我们有好多的父母认为这是没有必要,孩子已经在幼儿园已经有较严格的生活规章制度了,在家里就免了,让其尽可能放松一点。家长有这样的想法从爱孩子的角度和家庭特有的个体环境来说并没有什么错。但是,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哪成方圆”,因此,在家庭中对于孩子来说,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些必要的规则。如: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饮食要定时定量。每日三餐外,可有1—2次加餐或点心。不要随意吃零食,否则就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甚至拒食。
要防止边吃边玩或边听故事、边看电视。鼓励孩子不挑食、不偏食、不贪食,少吃零食,保持正餐有旺盛的食欲。
3、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树立榜样,就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时候,可以树立一定的榜样,引导孩子进行模仿学习。这个榜样可以是家长自身,也可以从书本上、动画片中寻找。而在其中,我们认为,因为幼儿的可塑性强,父母自身的言传身教更为重要。
4、及时表扬和鼓励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因此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上,我觉得我们的家长也可以采用一定的夸奖和奖励的方式,对孩子良好的表现给予一定的刺激。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都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希望听见别人的表扬和鼓励,孩子也一样。但是我们要学会正确使用。避免一个奖励的误区,“奖励”成为孩子的要挟之手段。
教师要根据各年龄班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培养常规的基本方法有七种。
1、树立榜样激励法
树立榜样激励法是教师根据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强化某些幼儿的正确行为,激励其他幼儿以此为榜样,从而教育影响幼儿的一种方法。如:最近办理迟到的幼儿比较多,教师对准时来园的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激励其他幼儿以那些准时来园的幼儿为榜样,准时来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幼儿更是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榜样还可以是父母、教师,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等。
2、巧言妙语引导法
巧言妙语引导法是指教师利用生动形象、幽默有趣的语言,引导幼儿理解常规,遵守常规的方法。如:在培养小班幼儿饮水常规时,教师发现幼儿不爱喝白开水,于是便将喝水说成:“小汽车要加油喽,加的满满的,才能跑得特别快。”
3、创设环境提示法
创设环境提示法是将班级的常规要求用绘画作品、照片、图示、文字符号等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提示幼儿遵守常规的一种方法。如:幼儿进餐后常常忘记需要做的事情,教师可以将送餐具、擦嘴、擦桌子、漱口几件事情用照片记录下来,展示在环境中,从而提示幼儿按顺序做事。
4、儿歌、歌曲巩固法
儿歌、歌曲巩固法是指寓教育内容于朗朗上口的儿歌、美妙动听的歌曲之中,是一些常规要求在反复的朗诵和歌唱活动中,达到巩固的效果。如:在培养漱口常规时,教师常带幼儿歌唱《花花杯》,帮助幼儿掌握漱口的方法。
5、游戏引发兴趣法
幼儿引发兴趣法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用游戏的形式或采用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学习常规,把对幼儿的要求转化为幼儿的内部需求,从“必须这样”转化为“我要这样”。如:小班幼儿初入园时,教师利用“击鼓传花”的游戏来点名,鼓声停止时,花在谁手里,谁就起立告诉大家自己的名字。
6、表扬奖励强化法
表扬奖励强化法是指通过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幼儿良好的行为加以强化,使幼儿感受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同时使其良好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如:有的小班幼儿初入园时总是让老师喂饭,不肯自己动手。当教师发现幼儿逐渐能够自己吃饭时,及时在集体面前表扬,并且送给幼儿一个小礼物,强化其良好行为。
7、发现问题讨论法
发现问题讨论法是教师和幼儿针对班级常规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分析、讨论、修正常规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如:户外活动上、下楼时,幼儿大声喧哗、推推挤挤。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和幼儿一起分析其中存在的危险,共同制定上、下楼的常规要求。
班级常规的好与坏,与教师所用的方法有很大关系。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使幼儿在积极、快乐的情绪情感中,建立良好的常规。
家庭教育方法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所选择和运用的策略及措施,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法国教育家爱尔维修认为“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家庭教育的方法体系主要由环境熏陶法、兴趣诱导法、暗示提醒法、活动探索法、榜样示范法等组成,父母要创造性地加以综合使用。一、环境熏陶法 环境熏陶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有意识地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
家庭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家庭的物质生活指物质生活条件、物质生活的安排,诸如家庭经济收入的安排、使用,家庭陈设的布置,家庭环境的美好等等。
家庭的精神生活指家庭成员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兴趣、爱好和追求,等等。家庭生活时时刻刻都在对儿童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上儿童有较强的可塑性,家庭生活对其的生活习惯、思想品德、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等方面影响极为深刻,打上深深的烙印。
利用家庭生活进行教育的方法看起来是无意识的,但更易于为儿童所接受,教育的效果也更为深刻和明显。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这种方法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朱庆澜先生把家庭的生活环境比喻为“家庭的气象”,认为“家庭的气象教育”十分重要,他指出“气象就是这个样子,家里是个什么样子,小孩子一定变成那个样子。家庭气象,好比立个木头,小孩子好比木头的影子,木是直的,影子一定直,木是弯的,影子一定曲”,他强调全家人要形成一个“好样子”,让小孩子学好。
陈鹤琴先生也指出,“小孩子生来大概都是好的。到了后来,或者是好,或者变坏,这是环境的关系。
环境好,小孩子就容易变好,环境坏,小孩子就容易变坏”,他要求父母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把孩子培养成才。马可连柯也说:“教育的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的过程,它的各个细节由家庭的风气来解决,而家庭风气不是想出来的,也不能用人工来保持。
亲爱的父母们,家庭风气是由你们自己的生活和你们自己的操行创造出来的。如果你们生活上的一般作风不好,即使最正确、最合理,并且是精心研究出来的教育方法,也将是没有用的。
相反的,只要正当的家风,才能给你们提供对待孩子的正确方法,特别是提供劳动、纪律、游戏和…权威的正确方式。”。
家长在使用环境熏陶法时,应注意以下事项。(一)为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生活空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家庭有可能为幼儿提供一个小天地,为他们创造一个温馨美好的物质环境。
首先,家长可以为儿童创设一个适合儿童特点的生活空间。从房间的布局家具的设计、摆设的陈列,到色彩的搭配等必须充分考虑和体现儿童的年龄特点、性别、性格和爱好等。
其次,可以鼓励孩子参与环境的创设。儿童可以在布置自己的房间的过程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性格,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父母的尊重与承认,可以在创造过程中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因此,尽管儿童的生活空间是以物质为基础的,而创造这个空间的过程却充满亲情,是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可以充分发挥物质生活空间的作用。
儿童天生好奇、好动,家长应允许孩子对家庭物件的看、摸、摆弄,让其获得对事物更具体更清晰的认识。(二)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精神环境1.采取合理的教养方式和态度 在家庭生活的各种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态度及其重要。
例如,国外教育家多萝茜·洛·诺尔特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嫉之中,他就学会了妒嫉。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好地方。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2.建立融洽的家庭关系 家庭成员之间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尤其是父母之间要相敬如宾,相亲相爱,形成教是育孩子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出:“为了充分而和谐地发展个性,应让儿童在家庭环境里,在幸福、亲爱和谅解的气氛中成长。”
孩子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着强烈的情感需要。家庭成员间和睦相处、互相尊重的和谐气氛是儿童形成利他行为、良好性格的基础。
孩。
家庭和幼儿园达成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一致性,这是一切教育活动有效实施的前提。
我们希望家长参与幼儿常规的培养,首先要增进家园间的沟通,让家长重视常规的培养,进而和幼儿园一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活动来实施:活动一,进行新生入园前的摸底调查。
在幼儿入园之前,向家长发放 幼儿在家庭生活中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的调查问卷,教师通过调查问卷了 解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水平和已有的行为习惯等情况,同时从幼儿的情况 发现家长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认识。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召开 家长会做准备。
活动二,召开斩生家长会。 在家长会上,分析调查问卷,找到幼儿在 生活自理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强调常规培养的重要性。
重点 介绍幼儿园常规培养的具体内容,结合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安排,细致地讲 解每个环节幼儿的活动和常规要求,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活动与家庭活动的 不同以及幼儿园的做法。 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家长分析哪些习惯和规则需 要在家庭中延续以及家长应该怎样指导等。
活动三,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开展活动。邀请一些从事特殊职业的家长 (如医生)或育儿经验丰富的家长参与家园活动。
这些家长的现身说法能够 使其他家长更明确好的常规和习惯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例如,请当医生 的家长介绍多喝水的好处和教孩子正确洗手的方法;请爷爷奶奶讲解如何教幼儿学会穿衣服等。
活动四,在开放洁动中伋逬家园互动。邀请家长来园参加半日活动,一方面让家长能够近距离地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和孩子的表现,另一方面让 家长更深入地理解良好的常规和习惯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从而转变不 适宜的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
洁动五,学期末收集家长的反馈信息。收集家长的反馈意见,内容包括:家长对自己孩子常规习惯的评价,家长在家庭中培养好习惯的好方法 和经验,以及对幼儿园常规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的反馈能够引导家长 发现自己孩子的变化,以激励家长继续配合幼儿园在幼儿常规培养方面开 展的活动。 同时,教师通过家长的反馈,能够发现家长观念的变化和幼儿 行为的变化,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做适当的调整。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5.58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