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方法 第一条 目的: 确保产品质量标准化,提高质量水准。
第二条 范围: 产品及研究开发、设计。第三条 设计质量 管理作业流程 第四条 实施单位 工程部、业务部、质量管理部成品科及有关单位。
第五条 实施要点 (一)工程部设计程科,依据收集的CNS、JIS、UL等国内外有关规格的资料,以及业务部、质量管理部回馈的市场调查,客户要求,客户抱怨分析等资料,设计新产品及改良现有产品。 (二)设计完成,要经试作、检验、了解生产时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是否能达到设计的质量要求。
(三)试作不合格即检查修正,再试作。 (四)试作合格即会同有关单位制定用料标准、材料规格、零件规格、产品规格、作业标准、标准工时以及QC工程表。
(五)设计的新产品如属客户订购者,则试作合格的样品,需经业务部送交客 户认可后,开始受订,由企划室作生产企划。 (六)工程资料回馈有关单位,并确实执行规格、标准、蓝图等设计变更作业。
第六条 本办法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后实施,修正时亦同。 1.□ 进料检验规定 第一条 目的 确保进料质量合乎标准,确使不合格品无法纳入。
第二条 范围 原料,外协加工品的检验。 第三条 进料检验流程 第四条 实施单位 质量管理部进料科、加工品科、及其他有关单位。
第五条 实施要点 (一)检验员收到验收单后,确依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并将进料厂商、品名、规格、数量、验收单号码等,填入检验记录表内。 (二)判定合格,即将进料加以标示"合格",填妥检验记录表,及验收单内检验情况,并通知仓储人员办理入仓手续。
(三)判定不合格,即将进料加以标示"不合格",填妥检验记录表及验收单内检验情况。并即将检验情况通知采购单位(物料部、采购科或外协加工科),请购单位,由其依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特采。
1.不需特采,即将进料加以标示"退货",并于检验记录表、验收单内注明退货,由仓储人员及采购单位办理退货手续。 2.需要特采,则依核示进行特采,将进料加以标示"特采",并于检验记录表、验收单内注明特采处理情况,以及通知有关单位办理入库或部分退回,或扣款等有关手续。
(四)进料应于收到验收单后三日内验毕,但紧急需用的进料优先办理。 (五)检验时,如无法判定合格与否,则即请工程部(设计工程科),请购单位派员会同验收,来判定合格与否,会同验收者,亦必需在检验记录表内签章。
(六)检验员执行检验时,抽样应随机化,并不得以个人或私人感情认为合用为由,予以判定合格与否。 (七)回馈进料检验情况,并将进料供应商交货质量情况及检验处理情况登记于厂商交货质量履历卡内及每月汇总于厂商交货质量月报表内。
(八)依检验情况对检验规格(材料、零件)提出改善意见或建议。 (九)检验仪器、量规的管理与校正。
(十)进料属OEM客户自行待料者,判定不合格时,请业务部联络客户处理。 第六条 本规定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后实施,修正时亦同。
2. 制程质量管理作业办法 第一条 目的 确保制程质量稳定,并求质量改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第二条 范围 原料投入经加工至装配成品上。
第三条 制程质量管理作业流程。 第四条 实施单位 生产部检查站人员、质量管理部制程科及有关单位。
第五条 实施要点 (一)操作人员确依操作标准操作,且于每一批的第一件加工完成后,必需经过有关人员实施首件检查,等检查合格后,才能继续加工,各组组长并应实施随机检查。 (二)检查站人员确依检查标准检查,不合格品检修后需再经检查合格后才能继续加工。
(三)质量管理部制程科派员巡回抽验,并做好制程管理与分析,以及将资料回馈有关单位。(四)发现质量异常应立即处理,追查原因,并矫正及作成记录防止再发。
(五)检查仪器量规的管理与校正。第六条 本办法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后实施,修正时亦同。
3. 成品质量管理作业办法 第一条 目的 确保产品质量,使出厂的产品送至客户处能保持正常良好。 第二条 范围 加工完成的成品至出货。
第三条 成品质量管理作业流程。 第四条 实施单位 质量管理部、成品科、生产部、物料部及有关单位。
第五条 实施要点 (一)加工完成的成品要经过成品检验合格后,才能入库或出货。 (二)确依成品检验标准实施检验,判定不合格批则退回生产单位检修,检修后仍需再经成品检验。
(三)库存成品必需抽验,以确保产品质量,避免质量变异的产品送交客户,发现质量变异即调查原因(必要时会同有关单位),作好防止再发措施,并通知生产单位检修。 第六条 本办法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后实施,修正时亦同。
□ 客户抱怨处理办法 第一条 目的 确使客户迅速获得满意的服务,对客户抱怨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以维持公司信誉,并谋求公司改善。 第二条 范围 已完成交货手续的本公司产品,遭受客户因质量不符或不适用的抱怨。
第三条 客户抱怨的分类 (一)申诉:这种抱怨是客户对产品不满,或要求返工、更换、或退货,于处理后不需给予客户赔偿。 (二)索赔:客户除要求对不良品加以处理外,并依契约规定要求本公司赔偿其损失,对于此种抱怨宜慎重且尽速地查明原。
每个管理者首先要结合自身进行自我安排。以下七点是比较核心的管理方法:
1 分权管理。 分权就是转交责任,一个上级不是什么决策都自己作,而是将确定的工作委托给他的下级,让他们有一定的判断和独立处理工作的范围,同时也承担一部分责任。 提高下级的工作意愿和工作效率。因为参与责任提高了积极性。上级可以从具体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更多投入本身的领导工作。
2 漫步管理。 漫步管理的意思是:(尤其是)最高领导不埋头在办公室里而尽可能经常地让下属看见他--就像“漫步”那样在企业转悠。 企业领导从第一手(直接从职工那里)获知,职工有什么烦恼和企业流程在哪里卡住了。而且,上司亲自察看工作和倾听每个职工的话对职工也是一种激励。
3 结果管理
上级把要得到的结果放在管理工作的中心。在目标管理中给定的目标。像目标管理一样,更多的工作意愿和参与责任。但在结果控制时不一定要评价一个下属,而可以是一个部门或他所从属的一个岗位。
4 目标管理 上级给出一个他的下属要达到的(上级)目标。例如目标为:销售额提高15%。各个部门的下属要共同确定达到这目标应该完成的(下级)目标--提高产品销售。上级则有规律地检查销售额变化的情况。 像分权管理和例外管理一样:提高工作意愿和参与责任。此外,下属们共同追求要达到的目标,促进了团体精神。
5 例外管理 领导只对例外的情况才亲自进行决策。例如一个下属有权决定6%以下的价格折扣。当一个顾客要求10%的折扣时,就属于例外情况了:这必须由上司决定。 同样是提高职工的工作意愿。职工有独立处理工作的可能--减轻了上司的负担。这个方法的实际困难在于:什么是“正常”业务,什么是例外?因此经常要检验决策范围。
6 参与管理。下级参与有些问题,尤其是与他本人有关的问题的决策。例如调到另一部门或外面的分支机构任职。当对重要问题有共同发言权时,职工不会感到被“傲慢”地对待了。比如他们可以认识到调职的意义和信任其理由。 这样做可以提高对企业目标的“认同”。
7 系统管理。对确定的企业流程进行管理。把企业作为一个大系统,这个系统就像一个电流调节系统似地运行。对那些不断重复的活动有许多规定和指令(例如机器的开和关、更换和维修)。因此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工业企业。将所有工作过程组织成通畅的流程。许多的规定是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运行”。 领导者所要注意的只是,不要使企业内太“官僚主义”。
七种统计方法如下:
(1)统计调查表法。是利用专门设计的统计表对质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质量状态的一种方法。
(2)分层法。是将调查收集的原始数据,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按某一性质进行分组、整理的分析方法。
(3)排列图法。是利用排列图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4)因果分析图法。是利用因果分析图来系统整理分析某个质量问题(结果)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
(5)直方图法。它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
(6)控制图。用途主要有两个:过程分析,即分析生产过程是否稳定。过程控制,即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状态。
(7)相关图。在质量控制中它是用来显示两种质量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
这个问题问的比较笼统,不太好具体回答
质量发展的历程包括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质量检验阶段,以泰罗的“科学管理运动”为代表,讲质量管理的责任由操作者转移到工长,再由工长转移到检验员,由专职检验部门实施检验,成为检验员的质量管理,通过100%的检验保证产品的质量;第二个阶段是统计控制质量阶段,以休哈特的控制图为代表,控制图的出现是质量管理从单纯的事后检验进入检验加预防的标志;第三个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由费根保姆于1961年提出,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让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当前,大多企业在做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认证,此外还有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TS16949汽车工业质量管理体系等。
上述是个人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 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对工程项目的进行质量监控主要是通过审核施工单位所提供的有关文件、报告或报表;现场落实有关文件,并检查确认其执行情况;现场检查和验收施工质量;质量信息的及时反馈等方法实现的。
〈1〉 审核施工单位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这是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与控 制的重要途径。
审查的具体文件包括: 1) 审批施工单位提交的有关材料、半成品和公平机、构配件质量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 质量检验或试验报告等); 2) 审核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现场试验报告,以及永久设备的技术性能和质量检验报 告; 3) 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反映工序施工质量的动态统计资料或管理图表; 4) 审核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对分包单位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控制措施的审 查; 5) 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有关工序产品质量的证明文件,包括检验记录及试验报告,工序交 接检查(自检)、隐蔽工程检查、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报告等文件、资料; 6) 审批有关设计变更、修改设计图纸等; 7) 审批有关工程质量缺陷或质量事故的处理报告; 8) 审核和签署现场有关质量技术签证、文件等。 (2)现场落实有关文件,并检查确认其执行情况。
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中会形成许多文件需要得到落实,如多方形成的有关施工处理方案、会议决定,来自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监督文件或要求等。施工单位上报的许多文件经监理单位检查确认后,如得不到有效落实,会使工程质量失去控制。
因此,监理工程师应认真检查并确认这些文件的执行情况。 (3)现场检查和验收施工质量。
监理人员深入现场进行检查和验收测量放样、材料质量和工序质量等施工质量的方法,通常分为感觉性检查、量测检查和试验检查三类。 1)感觉性检查;就是凭借感官(即视觉、触觉和听觉)来检查和判断施工的质量。
主要采用看、摸、敲、照等手法进行检查; “看”就是根据质量标准的要求,用观察和目测的方法进行外观检查,如地基面清理是否符合要求,工人的施工操作是否正常等。 “摸”就是通过用手触摸进行检查、鉴定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如油漆的光滑度,地面是否起砂,浆活是否牢固、不掉粉等。
“敲”就是使用工具进行敲击,通过声感进行检查,如地砖铺起砌、木地板的拼镶、大理石下镶贴等。 “照”就是通过灯光照射或反光镜反射,仔细检查难以看清或光线较暗的部位,如孔洞内情况的检查。
2)量测检查:就是利用测量仪器、量测工具或计量仪表进行检查,根据实际量测的结果与规定的质量标准相比较,判断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量测检查的方法可归纳为:靠、吊、量、套。
“靠”就是用直尺、塞尺检查墙面、地面、屋面的平整度等。 “吊”就是用托线板以线垂吊线检查垂直度。
“量“就是用测量仪器、测量工具、计量仪表等检查断面尺寸、轴线、标高、温度、适度等数值并确定其偏差。 “套”就是以方尺套尺,辅以塞尺检查诸如预制构件的方正、踢脚线的垂直角、门窗口及构件的对角线等。
3)试验检查。就是现场取样或制作试件,由专门的试验室进行试验,或直接通过现场试验,取得数据,据此判断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试验检查可分为: (1)理化试验通常包含物理性质试验、化学成分试验和力学试验三种。物理性质试验如测定密度、比重、含水量、安定性、抗渗性、抗冻性、耐磨性等;化学成分试验如钢筋中的含硫量,混凝土骨料中的活性氧化硅含量,水中的PH值等的测定;力学性能试验如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承载力、硬度等的测定。
(2)无损检测就是利用专门的仪器仪表探测结构物、材料、设备的内部组织结构或损伤的情况。这类检测仪器如X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等。
(3)破坏性试验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无法通过前面的方法检查其工程质量,或已使用其它方法无法判断其结论,可以采用破坏性检验。如混凝土取芯,桩基取新芯。
(4)综合性检验是在非常特殊的工程中,往往还要通过专门设计的一些检测方法和综合性的检测工具对工程的某个局部或整体进行全面的测试,以检测工程的可靠性安全性等。如大型桥梁的综合检验,对剧院的声学特性进行检测。
监理工程师应视工程质量情况采取见证取样、见证试验、平行。
(1)统计调查表法。
是利用专门设计的统计表对质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质量状态的一种方法。 (2)分层法。
是将调查收集的原始数据,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按某一性质进行分组、整理的分析方法。 (3)排列图法。
是利用排列图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4)因果分析图法。
是利用因果分析图来系统整理分析某个质量问题(结果)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 (5)直方图法。
它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 (6)控制图。
用途主要有两个:过程分析,即分析生产过程是否稳定。过程控制,即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状态。
(7)相关图。在质量控制中它是用来显示两种质量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8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