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词语的方法主要有:
1、联系上下文。如果是一个句子中的词语,应该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联系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确解释。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有些词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词语的理解,即通过具体可感的词语进行换词,可以让大体明白词语的含义。
4、拆分法。词语一般是由几个字组合而成的,我们可以先把词先拆开理解,再把意思合起来就可以组合出词语的含义。
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据词定义法。
有些词有好几种意思,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统统也不同,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比较用哪个意思最合适就选哪一条解释。所以,勤查字典是理解词义的最好方法。
二、分解组合法。先逐个分析词语中每个词素的字义,然后再合起来理解。
如“健美”,“健”是“健康”,“美”是“优美”,合起来就是“健康而优美”。 三、以旧带新法。
有些新词是以几个旧字组合而成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旧字的理解带出新词的含义。如“无价之宝”,“无价”,没有价钱,“之”是“的”,“宝”是“宝贝”,合起来的意思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贝”,指极为稀有的珍贵东西。
(也就是老师所说的“逐字解释法”) 四、词义引申法。有些词有本来的意思,还可以引申其他方面的含义,对这类词的理解,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原来意思,再理解它的引申义。
如我们即将在六年级的课文中学到的“碰壁”,它原指把头撞在墙上,而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碰壁”指的是在黑暗的旧社会,革命者处处受迫害的意思,是引申义。(这种方法比较难,在我们的学习中目前还没有接触到,但在自己的阅读中遇到可以借鉴使用) 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过程中多加运用、培养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千万不能死记硬背词语的解释,要懂得活学活用,学会方法。
一、定义法。
揭示词语概念内涵的解词方法。二、举例归类法。
通过列举相同的事物,从而概括归类和理解词义的方法。三、组词合并法。
即先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注解,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四、近义词替换法。
即找出与所要解释的词语相应又比较常见的同义词来代替。五、反义词否定法。
即用反义词加“不”或“没有”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六、抓关键词法。
一个词语中,常常有一、两个关键性的或疑难的字,只要理解好这一两个字的意思,整个词语就不难理解了。七、分析综合法。
把词语拆开来,先解释每个字,再把每个字的意思组合起来表示词语的意思。八、描绘法。
即对所要解释的词语加以具体的描绘。九、比喻法。
即用具体、形象的比喻说法来解释词语。十、随文法。
先查工具书掌握词的基本意思,然后深入课文中,结合语言环境具体分析词语特定内容的解词方法。十一、就地取材法。
用文中句子解释词语。十二.语境联系法。
指联系上下文,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词义。理解简意为了解、明白。
1、查字典法。在查字典理解词时,往往一个词在字典中有多种解释,这时理解词语要放到特定的句子中去,要放到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
2、拆拼法。所谓“拆讲法”,就是将一个词中的几个词素先分别解释,然后再将每个词素的含义结合起来,组成这个词的意思。这一方法适用于词素含义较简单的词。
如“深情”?一词,?“深”是深厚的意思。“情”是感情。将词义合并起来就是“深厚的感情”。这个词义的解释就完成了。
3、找词眼法。有些词从表面上看深奥难懂,学生会出现不安和急燥的情绪,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词中有的词素是我们常见的,因此我们只需借助字典找出那些既不易理解又是这个词里比较重要的词素的含义就行了。如“和蔼”一词的重点在“蔼”字上,它就是这个词的词眼,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和气、态度好”,因此,“和蔼”的含义就是“和气,态度好”。经过反复练习,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找近、反义词法。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容易找出近、反义词的词语来说,可引导学生用找近、反义词的方法来理解。?如“钢强”?就是“坚强、顽强”的意思,“冷淡”就是“不热情”的意思。
——信晴教育。央翼臣
最近几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非常致力于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础知识的积累,一个心思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就在此当中我遇到一个令人极为困惑的问题: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为什么词语的积累那么贫乏,遣词造句的能力那么差劲,就连近义词和反义词也没能写出几个来?我带着这个问题参加了学校科组集体研讨,也把这个问题带进了国培班级论坛,在与同行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得以了由于应试教育因素造成的影响,长期以来,字词教学只能为阅读教学服务,教师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分析课文上,字词教学大多以学生自学为主,或者教师帮助学生突击性地为阅读扫除字词的障碍,对于生字词学生不是机械识记,就是重复抄写,他们往往不能真正理解了词语,更谈不上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了.我以为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要好好地担当起这个责任,引导学生从学习词语,正确理解词语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此,本人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怎样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其一,把字词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上学期段考过后,我参加了三年级语文科组的集体备课活动,课题是《富饶的西沙群岛》,我们经过了自我备课、集体研讨以后,就到了个人课堂展示的阶段了.这一天,我们科组的几个成员走进王老师的课堂,一起观摩她的课堂教学过程.王老师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紧紧地抓住中心词富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的感情.当她讲到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很威武的时候,有位学生站起来问:老师,威武是什么样子的?王老师环视一下整个教室,亲切地问:谁能说说威武是什么意思,威武是什么样子的?学生面面相视,欲言又止,王老师耐心地等待着.终于有一个小男生说话了:威武就像灰太狼那样子.灰太狼再威武喜羊羊也不怕,喜羊羊也很威武.一个小女生接过他的话.王老师笑了笑说:老师很想请两三位同学比划比划威武的样子,不知道谁有把握?同学们刷刷地举起了小手,老师让两名男生威武地走上讲台,然后回头问那个提出问题的学生:你能说说威武的意思吗?那位同学大声回答:威武就是强壮有力的样子.王老师再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学说威武就是有威风、有气派;有的同学说走路昂首挺胸,有精神就是威武;有的同学说威武就是很勇敢;还有的同学说解放军叔叔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前进的样子很威武听着听着,我确信学生已经懂得威武这个词语了.其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记得有一年,我任教六年级语文,其中有一篇课文的题目是《彩色的翅膀》,文中讲到了一个名叫小高的海岛战士,在回家探亲归队的路上带了一些小蝴蝶、小蜜蜂什么的,以此来反映海岛战士热爱海岛、建设海岛的决心.文中在介绍小高的外貌时,讲到他的个儿矮墩墩的.同学们似乎对这个词语很感兴趣,争相比划矮墩墩是怎么样的.其中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矮墩墩是什么意思,也知道矮墩墩是什么样子的.说着,他一边比划,一边装扮着矮墩墩的样子.我顺着这位同学的思路启发学生:刚才那位同学的比划表现了矮,却不能正确地体现出矮墩墩,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同学们稍加思索,大声回答:他太瘦了,他太瘦了我面露喜色,接着启发他们:那矮墩墩究竟怎么样呢?同学们纷纷举手,我一连问了几位同学,他们都说矮墩墩是指小高身材不高,长得很壮实的样子.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理解.其三,鼓励学生抓住重点字目来理解词语 有一年,我又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这个班级语文总体成绩很好,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很高,我跟他们一起学习感到非常快乐.于是,我们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以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学校图书室看书,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好词好句,鼓励学生写一写读书体会,而且把自己在读课外书时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与老师和同学互相交流.到了一个预定的交流日,我让同学们交流一下读课外书的收获,孩子们争着把自己积累好词佳句的小册子送给我看.哇!他们的积累可真丰富,有的学生还能把词语按照感情色彩分类.我问他们:这麽多词语,你们懂得运用吗?他们都点点头,有位同学指着他小册子上的两个词语问我:老师,这两个词语我不大懂,您能给我说说吗?我抚摸着他的头笑了笑说:没问题.原来他要问的两个词语,一个是秀色可餐,一个是蝇蚊小利.我没有直接把词语的意思告诉他,而是先把两个词语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词语,找出重点的字目,学生不难找出秀色可餐中的餐和秀,餐是什么意思,秀色又是什么意思,学生经过交流不难理解,那么秀色可餐的意思只要教师一点,学生就明白了;至于蝇蚊小利嘛,我只让学生好好理解一个利字,蝇蚊他们一看知道苍蝇和蚊子是多么渺小,多么令人讨厌的东西.那么,蝇蚊小利的意思学生也可以弄明白了.其四,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正确理解词语 前段时间,我教完一篇课文之后,。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在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的基础上,学习时理解词语,就能读懂文章内容。
每篇课文都会出现一些没学过的词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我们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查字典理解词意;二、联系一下文理解词意。而字典中查出的解释到了句子中有时不一定适合,甚至还会弄巧成拙。
所以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意是最经常、最重要的理解词意的方法,是培养自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对日后的再学习也是不无捭益的。 一、联系上下文词句字面义直接感知词意理解词语。
一些新词在出现时,前面或后面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意,触手可及,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读,边读边思考。 比如《翠鸟》一文“鲜艳”一词下文有“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么一段文字。
它本身已能够说明“鲜艳”了。学习时应先读下面的语句,再提炼出“鲜艳”一词。
勿急,否则适得其反,粘讲更是画蛇添足。 又如《将相和》一文中“负荆请罪”前文有“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张冠李戴”一词前有“……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安在那个人身上。”
都可以直接感知词意,理解词语。 这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最直截了当的方法。
二、联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 语句间关系错综复杂。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虚词想通过口头释意,有板有眼,唯恐丢字漏字,挂一漏万,则会显得“吃力不讨好。”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应是先读懂前后句子,挖崛语句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词语。
比如《海滨小城》一文中“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一句中要理解“甚至”,先要弄清“打扫得十分干净”与“连一片落叶都没有”的关系是:后者表前者的程度深,值得一提,非常突出,所以用“甚至”。 又如《鱼游到纸上了》一文中“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要理解“唯一”,先要让学生弄清“大家赞叹着,讨论着”和“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的关系是:“大家”是“除他外有反应的其他人”,表示只有他一个没有反应,所以用“唯一”。 联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可先去掉需理解的词语,读懂句子,悟出关系,再说明用这个词语来表示这层关系。
三、联系上下文语句所述事件情节发展理解词语。 这些应理解的词语大多是在记事的课文中,学习时大家往往特别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
此时,大家对维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续性有强烈欲望。作者就是抓住契机,因此无论这个词是在故事开头或某一段的开头、故事中、故事结尾,分别起统领,过渡还是总结作用,都应利用故事发展理解词语。
比如《养花》一文中的“循环”一词,从字典中找解释,显然行不通。由于“我”爱花,又有腿病,所以“我”想借养花来调节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于是,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看看,……然后回……然后再……,就是“循环”继续往下发展,遇到突变天气,全家抢救花草,第二天,天气好转,又搬出来,再次形象地理解了词语。 又如《一定要争气》一文中童第周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情况下,校长让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跟班试读。
事情必然有所发展,童第周“发愤”了:他在清晨路灯下,深夜厕所里,到处都有他学习的身影。后来发生的事已能说明“发愤”了。
运用这种方法先出示这个词,让大家通过前后文字融汇贯通地体会。 四、联系上下文语句创设的情境理解词语。
这类词大多出现在写景,状物或渲染某种场景的课文中,老师能否引导学生真切地进入那情那景中去,是能否理解该词语的关键。 比如《荷花》一文中对“活”字的理解,如在教学时让学生身临其境,结合第二自然段的一些动词,就不难理解了;《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对“不约而同”的理解,如在学生沉浸于失去总理后的悲痛欲绝的氛围中,就不难理解“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中他们的“不约而同”了。
当然,显而易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远不只是以上罗列的这四种。总之,无论运用何种方法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在乎能否完整解释出词意,而在于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运用,适合怎样的语境。
词语教学是中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深感困难的地方。
中段课标中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为此,我们努力探索词语教学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词语。 (一)让学生熟练使用工具书,借助字典和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是二年级已经掌握的内容。但是学生往往不愿意使用,将其束之高阁,等着老师现成的答案。
(二)据词定义,即教会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准确择义。 有了字典,查到一个字,这个词应该选择哪个意思呢?这就需要择义。
教学时,我首先教会学生读字典,学会看字典里的解释和举例。所查词语如果例子中有相同的,那么这个词的意思肯定是它。
如果不一样,那就把这几种意思放入具体的句子里,看谁最恰当。择义学生是感到最困难的。
有些词有好几种意思,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统统也不同,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比较用哪个意思最合适就选哪一条解释。所以,勤查字典是理解词义的最好方法。
(三)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注释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教给学生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这是理解词语的重要手段) 或许我们的语文老师经常跟我们说起理解文章的一个注意点: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其实,这里就告诉了我们解释词语的一个方法,那就是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有时,我们对于比较陌生的词语,或者只能意会那个词语的意思却说不出来,我们不妨到上下文去找找这个词语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语言是从生活中来的,我们在阅读中遇到的词语当然就可以回归到生活中去理解。理解“水泄不通”,我们不妨想想节日里商业街上的情景;理解“体贴入微”,我们不妨想想关心我们的长辈们是如何对待我们的;理解“同心协力”,我们不妨想想班级中的每个同学是怎样为班级荣誉出力的…… 3、通过想象理解词语 4、查找工具书理解词语(工具书包括字典和书下注释) 5、运用动作理解词语(此方法适用于低年级) 6、采用词语说话理解词语 7、通过感情朗读来理解词语(如果学生读出了相应的语气,也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8、还有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
9、分解组合法。先逐个分析词语中每个词素的字义,然后再合起来理解。
如“健美”,“健”是“健康”,“美”是“优美”,合起来就是“健康而优美”。 10、以旧带新法。
有些新词是以几个旧字组合而成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旧字的理解带出新词的含义。如“无价之宝”,“无价”,没有价钱,“之”是“的”,“宝”是“宝贝”,合起来的意思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贝”,指极为稀有的珍贵东西。
11联系插图我们小学生的读物,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外书,总有一些插图。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有时细心看看插图,这个词语的意思或许就想出来了。
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很多。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需充分借助文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是学生理解词语的基本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更是语文测试中运用最多的方法。
理解词语的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好坏的重要标志。学生仅仅掌握方法是不够的。
要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点评:一篇课文的教学有很多方法,就是一个词语在理解时所用方法也是多样的。
这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特点去精心设计情境,并灵活运用。“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理解词语及课文,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掌握这些方法并逐步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学习中,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1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