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的雕刻除印文的雕刻外,还应包括印纽的雕刻。
在古代,等级制度比较森严,表现在材质上是皇家用玉印,官宦按品级分别用金印、银印、铜印等,高低分明,不得逾制。而表现在印纽则是,皇家用龙形印纽,官宦用兽形印纽,一般文人雅士则无印纽,或用比较素雅的瓦纽、博古纽等。
收藏古印章时,一定要注意看印纽,不仅要看雕刻的形象,还要看印纽的雕工。 印章的雕工大致有两类,一种做工精细,技艺精湛,无论是薄意还是圆雕,都惟妙惟肖,让人一眼看上去就是那么生动,有气韵,惹人喜爱;另一种相对朴素,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虽然简约,却也不失自然大气,有一种稚拙古朴之美。
看雕工,首先要看其印款。一件文房杂项的款可使其来历清楚,易于查证,如果再加上绝伦的雕工,那么它的收藏价值就低不了。
如果是不带款印章,那就要看其刀法如何了。 刀法,即刻章时的用刀方法。
篆刻刀法也有两种:冲刀法与切刀法。前者刻出的线条稳健挺拔,圆美流畅;后者刻出的印文线条毛茬多,显得古朴凝重。
后来还出现了一种冲切兼用的刀法,兼取两者之长,而具体到每个治印专家又有自己独特的刀法。总之,看刀法主要看其字体是否美观流畅,章法是否严谨规范,边款和印文的搭配是否得当,边款刻得是否自然爽利。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学习篆刻之前,必须作好有关准备工作。
1.印刀
篆刻印刀是主要的工具。刀口,一般刻石章都用平口刀。刀口出锋角度不宜太锐或大钝,一般以45度至15度为宜。刀杆一般长约十五厘米左右,略高出于之虎口即可。
2、笔、墨、砚用于临摹,起稿,拓款等用。
笔一般应备狼毫或兼毫小楷二支,一支新,一支较旧,用于摹印、起稿、反书上石等用。羊毫大小各一支,大者用以临写印稿,小者用以拓边款时蘸清水用。
墨油烟墨一锭,或用较好的书画墨汁一瓶(如中华墨汁、曹素功墨汁等)。
砚可备二小块,如不用磨朱砂,一块砚亦可。砚选用一般的青石砚即可。
3、砂纸用于磨印石。
4、印床印床是用来固定印章的,以便镌刻时省力,
5、印刷印刷用以刷涤印面。
6、棕帚一般称“棕老虎”,用以拓制边款时用。
7、拓包为拓边款时用。
8、印规印规是在铃印时用以框正印章的位置,
9、印筋用以调拌印泥用。
10、玻璃小镜
11、其 他如保护印章的印盒(或印套),铃印用的硬橡皮垫板;裁锯印石的钢锯条,擦拭印章的软布(或小毛巾)等等,
印章材料,有铜、石、金、玉、木,牙、骨、砖、有机玻璃制品等。但现在作为篆刻艺术用材,还是以石质材料为主。因为石质印材,柔、脆、腻、坚适中,易于受刀,并能表现出特有的金石韵味,故明清以来多为印人所喜用。同时也促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印石由于产地很多,质地也各有差别,其中以青田、寿山石等为好,产量也较多,价廉物美,到处可买,
印泥是传达印章艺术的媒介物,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印章艺术表达的效果。
印稿写法
先将印稿设计透明度较好的纸上,翻过纸侧依照“反稿”用铅笔摹写上石,再用毛笔复写一遍。
运用刀法
篆刻是书法与雕刻艺术的结合,故前人称刻刀为铁笔。前人谈刀法,名目繁多,近乎玄虚,实际上运刀法不外冲刀和切刀两种。
[冲刀]以刀角须要刻之线条推刀向前,并用无名指紧抵石章边缘,以控制运速度,但这“冲”并非一冲了事,而要一节一节地冲,可免直冲不够凝重之弊,冲角度较小,约30左右。
[切刀]执刀角度较冲刀直,至60左右,切刀所切线条较短,依靠角一起一伏,将长线条分段,以若干重复动作完成。因纯用切刀缺乏气势,一般宜冲切兼用,依靠全身之虚劲,通过肘腕运到指间,而不是靠手臂大动作来完成。
白文刻法
运刀又有单刀、双刀之分。单刀即一刀直冲而下(如果刻完后反过来,顺刀痕正中带一刀,略微带刻掉笔画中的一部分锯齿形裂痕,则可不致太单薄)?不宜初学,这里不作重点介绍。
刻满白文用双刀法刻去笔画,即用流水作业法将一方印分四次刻成:①依次将横划的下部刻完,将石章转动180°。②将横划上部全部刻完,轻转刀角修好笔画两终端。③④竖线也依上述办法两次刻成,最后收拾印边及部分不够之处。刻时“宁使刀不足,莫使刀有余”,因为不足可补,超过则不可补救。
朱文刻法
刻朱文印与刻白文相反,即留下笔画、印边,刻去除此以外的所有空地。也有双刀流失作业法,一印分四次刻法,最后收拾印边,剔去笔画、印边之外的残留部分。印不必刻得过深,刻刀须紧贴笔画,否则刻成钤出后令人觉得白文变细,朱文变粗。无论刻朱文白文,宜一次完成,即尽可能刻得周到,要刻出写写的笔意。根据印文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运刀速度,转换刀刃方向和角度也很重要。大印要重而沉着,小印宜轻而流畅。切忌不掌握轻重徐使笔画断裂,或刮削重复致全印死板。一切须勤学苦练,方能心手相应,运用自如。
如何学习刻章 工具/原料 刻刀、印泥(书画专用)、印床、毛笔、墨、拓包、拷贝纸、牙刷、镜子、剪刀、胶水、宣纸。
173; 步骤/方法 篆刻章法:“章法”是指如何设计和布置印文,一字印,主要是把笔画均匀分开,二字印分左右式和上下式,左右式要以右向左进行,笔画均匀平整,上下式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关系。对印面文字笔画多寡差别较大的印,古人有时以“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方法处理,对多滑字不让其占地多,对少划字反给予较多的地位,以而使疏密对比更强烈,给人以深刻印象。
有时还可以调整文字的异体和繁体。人为的安排疏密要彼此统一。
三字印分为又一左二式、右二左一式、右至左三字排列式。布局可根据印面的大小,改变字体的形式,使空间显的相对协调。
四字印分为顺序式,由右向左和由上到下。右一左三式、右三左一式布局,都需要拉长一个字体另外三个字相应缩小,右一中二左一需要拉长两边的字,中间的字要缩小。
要做到均匀、恰当、得体。使印文安排得匀称妥贴。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笔划故作盘曲的姿态填满空间,也不能如铅笔一样?板。一般以比划繁者不觉繁,比划少者不觉其少的处理方法为主(自己画图,在非线上做,有例子)写印稿:写印稿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书法好的可根据印面的大小,直接在印面上写或写到拷贝纸上,书法不好的,可把拷贝纸直接放在要描的字上进行描摹。
我们以‘印’为例,描的时候要用铅笔,依着‘印’字的轮廓涂墨,注意一定不要超过轮廓线。按顺序把‘印’字涂抹好。
然后要把印稿上的文字上在石面上。上石的方法有两种:1、水印法:首先准备一张透明的拷贝纸,然后把拷贝纸覆盖在印石的石面上,用手掌沿着印石的边缘在纸压出痕迹,接下来在压痕范围内用浓墨写下要刻的印稿,之后把印稿晾干,然后把墨迹干透的印稿(把描好的印字)翻过来覆盖在印面上,用毛笔蘸些清水涂抹在拷贝纸上,用干净的宣纸或纸巾吸干多余的水分,之后在印稿上覆盖上一张宣纸,用指甲盖儿在在毛边纸上轻轻的用力均匀的刮几遍,完毕后把宣纸和拷贝纸取下来就可以了。
这样就把字印在石上了。拓上后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再用毛笔均匀的描一下。
初学篆刻时基本上都用水印法写印稿。2、反写法:将印稿写在透明度较好的拷贝纸上,然后把拷贝纸翻转过来用印石压着,上面放一个镜子,依照反写的印稿在印石上用毛笔描摹一遍,力求写得于原稿接近,然后对着镜子比较印稿,对不足之处作适当的修改。
练习: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先从刻直线来练习。然后拿一块青田石,先在玻璃上垫上砂纸,用中指和拇指拿住印章的两面,中指按住印章顶面,在砂纸上摩擦。
因为市场上买来的石料都含有蜡需要将其磨掉否则不容易上墨(注意:磨的时候只能单向摩擦,不能来回摩擦)磨平后,拿起来看是否平整,如果还不能确认印面的平整,要平放在玻璃上进行比对,看是否平稳。然后用毛笔在石料上画直线(直线比较简单,直接画在印面上即可)画的时候要沿着石料左侧边缘画一条线,然后转一个方向,还是在左侧的边缘画线,这样画出第一个大的正方形,然后再画出第二个第三个,按照同样的方法画出许多正方形,把印面充满,然后把印石放在印床上加紧(切记初学者一定要把印石放在印床上,以免伤着手。)
接下来,就可以开始刻了,刻的方法有两种(握拳式切刀法和执笔式冲刀法)握拳式切刀法的操作方法是:大拇指与其他四指握成拳状把刀杆捏在掌心。执力角度较冲刀直,至60度左右。
用刀方向下、向外,刀杆向外倾斜,由外点入刀,刻一点起来,再刻下,再起来。一点点向前推进。
切刀所切线条较短,依靠角一起一伏,将长线分段,以若干重复动作完成章,这种方法通常用来刻巨型印章或质地坚硬石料。执笔式冲刀的方法:中指要顶住刻刀的侧面离刀约1厘米处。
食指和拇指指捏住刀杆,小指之后,角度约45度,以刀角须要刻之线条推刀向前,并用无明指紧抵石章边缘,以控制进速度,冲角度较小约30度左右。刀尖入印章的外侧边缘向前冲。
运刀的方式是由右侧向左侧。石料可以不停的转动方向。
这种方法也是最常用的刀法。173; 我们用执笔式冲刀法进行直线的练习。
无名指要顶住印章,刀尖入印面的外侧边缘向前冲,一直都要由右侧向左侧运刀刻完一笔,就可以转动印章,刻下一笔。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它比较容易把直线刻直,刻下来的石屑要用无名指轻轻抹掉,切记不能用最吹,以免影响健康。
用这样方法,直到把印面上所有直线刻好。然后检查角落里是否干净了,如果没有再作以修整,最后用牙刷把印面上的石屑刷干净。
这样一方练习印就刻好了,接下来就要钤盖了,方法:找一张宣纸,下面垫上一骡纸或一本书(不能垫平时办公盖章用的橡皮垫,以免钤盖效果模糊失真),用右手拿印章,左手拿印泥,把印章在印泥里轻轻地多沾几下,争取每个角落都能沾到印泥,把刻好的直线印盖上去。盖的时候用力要匀、要稳。
用力向下压。刻白文印:印章钤盖出来的效果印底呈红色就叫白文印也叫阴文印。
我们拿一个刚才写好的印面,以单字‘印’字为例来给大家讲解如何刻。
一、平正、匀落 这是最基本的要领,就是要使印文安排得匀称妥贴。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笔划故作盘曲的姿态填满空间,也不能如铅字一样呆板。一般以笔划繁者不觉其繁,笔划少者不觉其少的处理手法为主。
汉印及名家中不乏佳作,可细细体会。 二、疏密统一 对印面文字笔划多寡差别较大的印,古人有时以“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方法处理,对多划字不让其占地多,对少划字反给予较多的地位,从而使疏密对比更强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有时还可调整文字的异体和繁体,人为地安排疏密(如万、无、一等)要彼此统一。 三、巧拙、粗细 印章的风格应提倡多样,“巧”“拙”是两种不同的风格。
但追求“巧”不能失之纤媚:追求“拙”不能失之狂怪。印章文字中多巧者,则就参之以拙,文字中多拙者,则应参之以巧。
在传统艺术中,“漂亮”并非好字眼,常作为贬义词,作者都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评为“太漂亮”的。印文的粗细,是在篆印时就得注意用笔,这与作者的书法和金石修养有关。
应多的留意并分析摹仿古印及名家印中线条粗细的自然处理。 四、增减、重复 为求全印妥贴,对部分文字有时要作增减处理,但要注意,一印中切不可逐字增减,增减的笔划也不能太多;增减要不碍字义,不失篆体。
如增减后变成他字,或章法上并无需要而强自增减,全弄巧成拙。 印中有重复字接连出现,一般以二小点代替,如不接连出现,则要变化篆刻,以不致雷同,单调。
五、挪让、呼应 挪让即在字有空处无法填实,或一字笔划无法使之平正方直时,伸缩文字所占地位,移动文字笔划的位置,使全印气势宽展的办法。呼应这里主要指在章法上两个相同的局部,(包括空间)经过人为的强调,使之起到此呼彼应作用的一种手段,一般有“对角呼应”、“并头呼应”、“盘曲呼应”、“留红呼应”等。
六、盘曲、变化 字体有的带方势,有的带圆势,有屈曲、有的平直,为求章法上的协调,对个别字可作屈伸方圆处理,但一切应视印文而定。同一内容,如要求连刻数印就要变化字体,或增减、调整其字体结构、位置、或加置印框,或变化流派风格,变化朱白等,以使其不相雷同,就是对几根平行线条,也应使粗、细、长短、波折、顿挫、斜度等取得变化冲破平淡、板滞局面。
七、穿插、笔 有时为了打破平板的章法,使字与字相互顾盼,往往将其中笔划随势伸缩,上穿下联以达到气贯势连。但采用此法宜慎重,以免弄巧成拙。
有时白文印笔划繁多琐碎或平行线条过多,则可对文字作“笔”处理,使全印浑为一体。并笔相当于书画上的“墨渗”但往往化到一定程度而止,在外围要防臃肿,在内心必留细眼,而不是随意信手所能达到的。
在临印时应留心学习名印中的笔法。 八、留红、空白 印章的留空处,在白文叫留红,朱文称空白。
尤其白文,大块留红,可以给读者强烈的印象。篆刻讲究方寸之地“分朱布白”,这“布白”也即留出空处,实在是最要紧的事。
好比造屋,设计前,先得定好门窗地位一样,在设计印稿时也得规划好何处留空,这种范例,在古印及名家中是不少见的。 九、离合、变形 离是将字形太局促者分开、使者宽展;合是将字形太散漫者连一体,不致造成几个字的感觉。
但要离合有伦错落有致,离不致散,合不致局促才好。有些字笔划繁简不一,线条排列方圆杂陈,就须变动其字体的一部分地位,使之化长为方,或化方为长,以取得统一调和,给人一种新鲜感。
十、文、合文 印章文字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地排列,但有时为了布局上的需要,将繁简悬殊的文字安排得斜角对称,将文字的次序作逆时针方向处理,就是“文”。有时为将单数字排列成双数字那样均衡,或将一简一繁的文字或两个较简单的文字处理从只占一个字的地位,这便是“合文”。
十一、草、隶、楷外文字 除篆书以外其它文字入印古已有之,须参考“元押”、“龙门二十品”、“汉简”等资料,使之有金石息。偶以外文字母入印,也要以汉字结构变能处理,使之与其它浑然一体。
很重要的是必要多多揣摩有关的传统资料及名家作品。 十二、加边,界划 在创作中,为求全套印谱之形式多变,可以依照古印的形式,在印章中加以各类界划,边框。
所要注意的是,是所采取的界划同所配的文字要合乎印章的传统体制如在周秦格式中,填以汉印文字或宋元文字,就显得不伦不类了。 十三、十宜十忌 十宜:1.笔划、字多的印宜排得安详:2.笔划、字数少的印宜排列得沉着;3.方笔方形字宜丰满;4.圆笔或圆形笔宜挺劲;5.?单笔无所依者挺而略带濡涩;6.有相同的笔划的字宜紧凑而排列得有参差;7.多转折之字宜灵活;8.?字的横划或直划宜刻得浑厚;9.朱文一般宜刻得秀劲;10.白文一般宜刻得质朴。
十忌:1.笔划方正忌板;2.笔划圆转忌滑;3.字数少忌散漫;4.字数多忌杂乱;5.巧忌纤媚;6.拙忌狂怪;7.笔划瘦忌单薄;8.笔划肥忌臃肿;9.?笔划转折忌露角;10.字之起笔,终笔忌尖而锐。
步骤一
章法的筹布:亦即打稿,与作品的好坏息息相关。有人说:治印之难,不难於刻,而难於章法。
步骤二
印石的整平:印石在裁割时有倾斜,或上蜡磨光时,印面留有蜡,这时要用砂纸整平,以利上石刻制。
步骤三
上石:通常上石有二种方法:一为把印稿用毛笔反写在印面刻制;二为用耐水纸反拓上石。
步骤四
刻制与修整:依据印文选用合适的刀法来刻制,刀法可分切刀与冲刀二种。
步骤五
边栏的处理:印文工整,边栏要工整;如印文斑剥,边栏也要写意自然。作边之法有:刻、作、磨等法 。
步骤六
边款:刻印之后,在印章左边刻上作者字号、刻制年月等,谓之边款或具款。
步骤七
边款的拓制:拓款的方法与古铜器的拓法相似。拓款的方法有湿拓、乾拓、油墨拓等。
步骤八
印泥的使用:钤印时,左手持印泥盒右手将印面轻轻击打在印泥上蘸均,切忌把印面注印泥上挤压。
步骤九
钤印:将蘸好印泥的印章,对准应钤盖部位轻轻落下,用力镇压。
步骤十
钤毕:印章用过后,应用棉花擦拭乾净,收存起来备用,并小心勿使碰撞。
篆刻的十宜与十忌
十宜
笔划字多的印,宜排得安详。
笔划字少的印,宜排得沉著。
方笔方形字宜排得丰满。
圆笔圆形字宜排得劲挺。
单笔无所依者宜挺而略带濡涩。
有相同笔划的字宜紧凑而排列的有参差。
多转折的字宜灵活。
字的直话或横画宜刻得浑厚。
朱文一般刻得秀劲。
白文一般刻得质朴。
十忌
笔划方正忌板。
笔化圆转忌滑。
字数少忌散慢。
字数多忌杂乱。
巧忌纤媚。
拙忌狂怪。
笔划瘦忌单薄。
笔划肥忌臃肿。
笔划转折忌露角。
字之起笔、终笔忌尖而锐。
步骤/方法
篆刻章法:“章法”是指如何设计和布置印文,一字印,主要是把笔画均匀分开,二字印分左右式和上下式,左右式要以右向左进行,笔画均匀平整,上下式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关系。对印面文字笔画多寡差别较大的印,古人有时以“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方法处理,对多滑字不让其占地多,对少划字反给予较多的地位,以而使疏密对比更强烈,给人以深刻印象。有时还可以调整文字的异体和繁体。人为的安排疏密要彼此统一。三字印分为又一左二式、右二左一式、右至左三字排列式。布局可根据印面的大小,改变字体的形式,使空间显的相对协调。四字印分为顺序式,由右向左和由上到下。右一左三式、右三左一式布局,都需要拉长一个字体另外三个字相应缩小,右一中二左一需要拉长两边的字,中间的字要缩小。要做到均匀、恰当、得体。使印文安排得匀称妥贴。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笔划故作盘曲的姿态填满空间,也不能如铅笔一样?板。一般以比划繁者不觉繁,比划少者不觉其少的处理方法为主(自己画图,在非线上做,有例子)写印稿:写印稿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书法好的可根据印面的大小,直接在印面上写或写到拷贝纸上,书法不好的,可把拷贝纸直接放在要描的字上进行描摹。我们以‘印’为例,描的时候要用铅笔,依着‘印’字的轮廓涂墨,注意一定不要超过轮廓线。按顺序把‘印’字涂抹好。然后要把印稿上的文字上在石面上。
上石的方法有两种:1、水印法:首先准备一张透明的拷贝纸,然后把拷贝纸覆盖在印石的石面上,用手掌沿着印石的边缘在纸压出痕迹,接下来在压痕范围内用浓墨写下要刻的印稿,之后把印稿晾干,然后把墨迹干透的印稿(把描好的印字)翻过来覆盖在印面上,
1、一般石料买回来需要简单修平,一只手扶稳砂纸,另一只手单向轻微发力,不可以两边来回都发力,保持平衡。
2、要刻的字先用铅笔轻点写上去,写好后正对着镜子仔细看看细节是不是写的清楚, 歪不歪。
3、用夹具夹稳,上面漏出二分之一,刚第一遍下刀要轻,熟练后可加大下刀力度。
4、刻成后轻微用印泥检查笔画,然后加深空间深度,调整线宽。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55秒